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李鸿章传

  • 定价: ¥29.8
  • ISBN:9787122273123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化学工业
  • 页数:253页
  • 作者:梁启超|译者:阮卿
  • 立即节省:
  • 2016-09-01 第1版
  • 2016-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下清朝重臣李鸿章的艰难突围!
    看他如何突破晚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困境。
    李鸿章从镇压太平天国发迹,创办洋务运动他的声望达到顶点。在甲午海战中他苦心经营的海陆军全军覆没……
    梁启超著的《李鸿章传》从李鸿章早年落拓,写到他参加镇压太平军、甲午海战及创办洋务运动,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一生。

内容提要

  

    梁启超著的《李鸿章传》从李鸿章早年落拓,写到他参加镇压太平军、甲午海战及创办洋务运动,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一生。
    李鸿章从镇压太平天国发迹,创办洋务运动他的声望达到顶点。在甲午海战中他苦心经营的海陆军全军覆没。梁启深刻地分析了李鸿章在甲午海战中的种种失误。指出李鸿章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世界的竞争是国民智力和创造力的竞争。彼时日本及欧美等国已经开化。民众在世界眼光和参政热情上已经大大领先,而满清政府仍然禁锢民智民力,失败也就难免了。

目录

序例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李鸿章所处的历史位置  
中国历史与李鸿章的关系  清朝历史与李鸿章的关系
第三章  李鸿章显达之前及当时中国的形势
李鸿章的家世  欧洲势力的逐步东扩  中国内乱的发生  李鸿章与曾国藩的关系
第四章  军事家李鸿章(上)  
李鸿章的崛起与淮军的成立  清军的衰败与饷源的枯竭  江浙两省得失的关系  常胜军的兴起  李鸿章与劲敌李秀成  淮军平定江南的功绩  江苏军与金陵军、浙江军的关系  克复金陵
第五章  军事家李鸿章(下)
捻军叛乱的猖獗  李鸿章之前平捻诸将的失误  曾国藩、李鸿章的平捻方略  东捻之役  西捻之役
第六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李鸿章
洋务运动的业绩  北洋海陆兵力  李鸿章办理洋务失败的缘由
第七章  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李鸿章
甲午战事致祸的起因  李鸿章战前的失策  大东沟之战  平壤之战  甲午
九、十月以后大概情形致败缘由  李鸿章当时所处的地位及应承担的责任
第八章  外交家李鸿章(上)
天津教案  法越之役  中日天津条约  议和日本  停战条约及遇刺  《马关条约》及其功罪
第九章  外交家李鸿章(下)
俄、德、法三国代索辽东  中俄密约  李鸿章历次出访欧洲  任外交官时期  胶州之役  旅顺大连威海广州湾九龙之役  李鸿章离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第十章  清闲时期的李鸿章  
日本议和后入阁办事  巡察河工  两广总督
第十一章  李鸿章的末路
义和团的兴起  李鸿章当时所处的位置  辛丑条约  中俄满洲条约  李鸿章逝世  身后哀荣
第十二章  结论
李鸿章与古今中外人物比较  李鸿章轶事  李鸿章之人物评点
附录  

前言

  

    一、本书完全依照西方传记的体例,记述李鸿章一生的事迹,并加以判断评论,使今后的读者了解其人。
    二、中国的旧式文体,但凡是记述一个人的事迹,或是以传记的形式(以描述人物故事为中心),或是以年谱的形式(按年月记载人物生平),或是以事略的形式(记述人物与相关事件的梗概)。这些都是纪事性质的,不作评论褒贬,就算有所点评也是附于文后。这样夹叙夹议的形式,其实是司马迁首创的,((史记》中的((伯夷列传))屈原列传》《货殖列传》等篇目都是如此。后世之人缺乏历史见识,不敢跟着学。笔者愚钝,只能偷师太史公遵循其写作精神而谋篇布局。
    三、四十年(1861—1901年)来,中国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几乎都和李鸿章有关系。因此,笔者为李鸿章作传,便不能不以作近代史的笔法和心力来进行。笔者对于时局略微有些浅见,不敢隐讳,目的不在于前人,而在后世。只可惜时间仓促,旅途之中没有资料可以参考,记述中有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希望以后有机会补充勘正。
    四、在平吴之役(镇压太平天国时的江苏战事)的记述中,湘军事迹占据了很大篇幅,看似冗词赘句,其实是由于淮军与湘军之间的关系极为繁杂,不这样着墨就不能充分展现当时的形势,请读者见谅。
    五、《中日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都转载了全文,是因为李鸿章生平事迹的前因后果与这些公文有着密切联系,所以不怕行文拖沓,还是全部收录进去。
    六、李鸿章在中国背负了诸多毁谤,笔者与他,在政治上是公敌,私下也不过泛泛之交,绝对不会存心为他鸣冤叫屈。因此书中诸多为其开脱辩护的言论,虽然与一般世俗的观点不同,却完全出自记录历史的公平之心;否则,何必虚耗人力付梓印制?英国著名首相格林威尔曾呵斥为其画像的画家:“照我的真实相貌去画!”这才是所谓真相。我写这本书,自信不至于遭到格林威尔的呵斥。若李鸿章能感受得到,想必也会含笑九泉说:“这小子是我的知音。”
    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十六日
    (1901午12月26日)
    著者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