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艺 术 > 艺 术 > 绘画理论

抽象气韵(朱德群的艺术之路)

  • 定价: ¥58
  • ISBN:9787550313545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
  • 页数:171页
  • 作者:陈忠强
  • 立即节省:
  • 2017-04-01 第1版
  • 2017-04-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在宏大的宇宙中,个体生命很渺小,朱德群是一个追寻自己理想的行者,他虽然孤寂,在行走的路上寄托着生存的感念和精神渴望,期待孤独的心灵得到慰藉。
    他是一位深知自己使命的大艺术家,处于20世纪世界文化大变革中,他用自己的智慧处理好传统精神和时代涌动的现代性诉求,坚持实验和探索甚至去冒险,最终用自己艺术具有独特的影响力征服了世界。
    陈忠强著的《抽象气韵(朱德群的艺术之路)》以朱德群的艺术成长之路展开研究,是一部了解朱德群的学术著作。

内容提要

  

    朱德群是法兰西学院第一位华裔院士,是当今著名海外华人艺术家之一。陈忠强著的《抽象气韵(朱德群的艺术之路)》以朱德群的艺术之路、成长之路、艺术成就、作品分析和社会价值等展开研究,是一部了解朱德群的学术著作。

作者简介

    陈忠强,笔名陈忠村,安徽萧县人,同济大学博士、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后、一级美术师。现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和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济大学诗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安徽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兼理论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十多部作品集,如画集《传混达魂》、诗集《城市的暂居者》等,主持国家艺术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课题。

目录

楔子
故乡·家世
书香·幼年
父爱·成长
杭州·学艺
战乱·奔波
新秀·芳香
台湾·云海
巴黎·体悟
景昭·恩韵
自然·物象
浓墨·淡彩
回家·远路
巅峰·院士
东方·深情
后记·“树”还在
附件

后记

  

    “树”还在
    树还在,这里指萧县白土镇学校(新中国成立前是一个寺庙)的一棵银杏树还在,它是院士朱德群回家后通过“它”而找到家的符号,院士朱德群已经离我们远去,“树”还在,特指的是朱德群的艺术精神永在。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在宏大的宇宙中,个体生命很渺小,朱德群是一个追寻自己理想的行者,他虽然孤寂,在行走的路上寄托着生存的感念和精神渴望,期待孤独的心灵得到慰藉。他是一位深知自己使命的大艺术家,处于20世纪世界文化大变革中,他用自己的智慧处理好传统精神和时代涌动的现代性诉求,坚持实验和探索甚至去冒险,最终用自己艺术具有独特的影响力征服了世界。
    安徽萧县是朱德群的故乡。是全国著名的“书画之乡”,萧县的群众,能书善画蔚成风气,渊源甚远。据史料记载,可追溯于南北朝时期。萧县古为“文献之邦”,文物颇盛,素有重教慕学之风。境内沃野平畴,农林咸宜,名胜众多,诸如皇藏峪、圣泉寺等。刘开渠、朱德群、王肇民、王子云、萧龙士皆为当今艺苑名流。明末时萧县出现了两位著名书画家。一是王之麟,他自幼颖悟过人,精通经史,风骨佼佼,善鼓琴,工辞赋,书画皆为上乘;二是许辉祖,他善楷书,深得颜鲁公笔意,深厚凝重,端庄大方。方圆左近的学子,不少人受业于他,影响颇大。到了清代,在“扬州八怪”崛起的乾嘉年间,当地出现了一批“重传统、重笔墨、重生活”的乡土书画家。其时,高手林立,群星灿烂,形成了以龙城为活动中心的书画研讨体系,人们誉之为“龙城画派”,从而问鼎徐淮,声闻遐迩。民国初年,在新文化思潮的影响下,萧县书画创作步入一个新的转折。这时,不仅出现了优秀的书画家群体,使得龙城画派的阵容更加壮大,而且书画作为精神财富,逐渐地由富家豪绅的厅堂和士大夫文人的书斋,过渡到与平民百姓所共享。
    民国初年,王子云在萧县第一高等小学任美术教师,先后发现、培养了诸如刘开渠、王肇民、欧阳南荪、刘梦笔等一大批书画新秀。当时,国立西湖艺术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共有江北学生六人,除李可染为徐州籍外,王肇民、刘梦笔、欧阳南荪、朱德群、卢致远五人均为萧县人。“欲穷千里目,更上~屡楼。”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王子云、刘开渠师生二人,在乡亲们的激励、支持下,相继走出萧县,步入徐州、北京、杭卅I等更为广阔的艺术天地。后来。二人又先后到了法国巴黎深造。
    萧县龙城画派研究院自2014年成立,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研究老一代艺术家的艺术成果,供晚辈学习。我有幸参与其中,1991年我来萧县艺术高中(红房子)学习绘画,转眼之间26年过去了,当年的学兄学弟已经分散在全国各地从事艺术工作,很有建树。在萧县学艺的学子们都曾经光临过圣泉寺,这里清净、钟声、鸟鸣、泉水留下太多的记忆,在本书最后即将付印时,我又来到这里,写出一首《一座叫圣泉的寺》的诗,放在这里也算纪念那一段在此求学的岁月。 一座叫圣泉的寺 我是赤脚进寺门的不敢穿鞋 来看你是因为人生短暂 25年,只是一片叶落的时间 日和夜的秩序经常被无故打乱 赶路的鸟把天空弯成一支弓背着 阳光在乌云的缝隙中抱头穿行 如果有可能重生,我来世就做乌云 卷着枯叶来滋润泉水和远方 圣泉寺前,风中比梦里热三度的暖 趴在大树的根部开始呜咽 瓦是北宋的钟声却在青石上留痕 “谁定江南第几泉”的水已在腹中翻滚 这里的时光不属于谁这个我知道 你能带来或者带走什么风却不会知道 最后,借一块天的蓝把破烂的乌云缝补 假如还有25年我会一点一点地归还 在本书的采访和材料收集过程中感谢书法家董正夫、研究生韩智鑫等提供的大力帮助,在出版过程中也得到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萧县龙城画派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再次感谢!更感谢给予它出版协会的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7年1月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