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一甲子生涯

  • 定价: ¥48.5
  • ISBN:9787551311298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太白文艺
  • 页数:268页
  • 作者:袁录怀
  • 立即节省:
  • 2017-01-01 第1版
  • 2017-09-01 第2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袁录怀著的《一甲子生涯》汇辑了作者60个春秋的足迹,浓缩着作者安身立命、接人待物的人生哲学,是作者规劝子孙后世珍惜生命、发奋作为的励志格言。
    本书围绕“乡土”“使命”“亲情”“感悟”四个主题展开,收录了《我家住在袁家村》《手艺不仅能挣钱》《一种令人痛苦的工作》等文章,讲述了作者的生活、工作。

内容提要

  

    袁录怀著的《一甲子生涯》以作者的自身经历为大背景,以散文的形式描写了一个出身贫微的少年通过大半生的努力逐渐成长为国家干部的奋斗历程。文章内容均围绕自身的工作生活展开,很好地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教育后代继承和发扬父辈优良传统。

作者简介

    袁录怀,男,汉族,1957年1月生,陕西岐山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78年3月参加工作。曾当过农民,干过木匠,工作后任过文书、股长、科长、主任、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区委书记、陕西省江河水库管理局党委书记等职。爱好读书、写作、书法、音乐等,曾发表调查报告、政论、杂谈、人物通讯等文字260多万字,主编《实践与探索》《美丽的渭河》《渭河传说》等书。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宣传外联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水利书画家协会副主席。

目录

第一章  乡土
  我家住在袁家村
  拾麦谣
  镰刀咬草
  药香相连叫卖声
  心雄如虎
  天性之心
  雨帽圆圆挂面长
  初见世面
  水葫芦
  斧子、锯子和刨子
  卖柜子的故事
  手艺不仅能挣钱
  幸运之门
第二章  使命
  小镇风景
  一种令人痛苦的工作
  男儿无时不自强
  天衣无缝径自裁
  一双棉鞋
  大路朝天
  党校生活
  毕业前夕
  市委工作
  有钱难买“农转非”
  政协工作
  不让妻子落人后
  太白山高
  留住风景一百年
  金阁流霞
  江河一兵
  父爱
  朋友如灯
  好友常朴子
  我的另一个世界:书法
第三章  亲情
  我心中的一座大山:爹爹
  我心中的大佛:娘
  爱妻:李莲娣
  大姐:袁海堂
  二姐:袁忠堂
  哥哥:袁占怀
  三姐:袁录堂
  四姐:袁满堂
第四章  感悟
  人生感悟
后记

前言

  

    留点什么
    袁录怀
    2017年2月,我就要退休了。
    天地悠悠,人生匆匆;一年一度,春华秋实。“青春去时不告别,老年来时不招手。”近几年来,我时常有一种困顿的感觉,也可能是年龄的原因吧,总有一种歇一歇的想法。特别是在我被查出有冠心病之后,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真的老了。躺在病床上,我思绪万千,难以接受这一事实。几十年来都是快节奏、高效率地工作和生活,时常忙忙碌碌、冗冗杂杂。总是日计有余,岁计不足,似乎没有时间沉思过去或冥想未来。
    病是一种警示。住院的几天,我一下子如释重负,开始对自己不再有那么高的期许,不再雄心勃勃的要干这、要干那,要干到什么程度。我开始理解并慢慢懂得了生命的脆弱和单纯,慢慢懂得了事业的虚空与轻飘,慢慢懂得了自己到了需要把自己放一马的时候了。应该用朴素的心态去生活,用顺其自然的态度去做人……
    60岁的人了,自然去时已多,来时已少。这是一个夕阳落山,余晖满天的年龄;这也是一个洞明世事,了悟人生的年龄;更是一个易于回忆往昔,怀念亲人故旧的年龄。当全然放松之后,思绪让我蓦然醒悟:干了大半辈子,总要留点什么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给自己的后人,还是给这个社会。是的,每一个人都有忘不掉的东西,抹不去的记忆。何况像我这么一个出身贫、文化低、底子薄、基础差的人,通过大半生的努力,经历坎坷,获尽苦楚,才有了一些福报的人。我们这一代人有着特殊的经历,经历了许多“运动”和磨难,也有着因特殊经历而磨塑的性格;我们接受过苦难的教育,才真正拥有一种超脱的成熟。它反映着搏云击风的追索成功和幸福的风姿,我想我应该留下点什么。
    只为名利进取的人生,成功的意义是有限的。做人要有担当,要有正义,要有关顾人间的爱恋。
    《一甲子生涯》,汇辑了我60个春秋的足迹,浓缩着我安身立命、接人待物的人生哲学,是我规劝子孙后世珍惜生命、发奋作为的励志格言。
    一路走来,坎坷已成昨天的风景,酸辣苦甜都成了灵魂的营养……总的来说,老天爷还是厚待我的,没让我倒在风雨的途中,算是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事随人意。一度躺在床上,想了很多。这几十年来,我经过的事、走过的路,就像过电影一样,在我的脑中闪过,往事历历在目:亲人、朋友,领导、同事,那一张张亲切而难忘的面容,让我激动不已,迫使我拿起了笔……
    写这部书缘于这么几个想法:一是对自己有所交代,留作纪念,以便随时可翻看回味。
    二是让儿孙、外甥和侄儿们知道父辈的经历,得以借鉴,从父母身上获得力量。以史为镜,继承先辈们的遗志,弘扬美好的家风,希望后辈能像先辈那样为人处事、接人待物、艰苦奋斗、治家立业、感恩社会,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好人。
    三是弘扬中国共产党的好领导,赞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使我们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使我们的国家走向强盛。在以上三种想法的促使下,我毅然地写了下去。
    我生来就喜欢文学艺术,也做了半辈子文字工作,发表了数以百计的政论文章,唯独文学作品最少,或许这部书可以描圆自己的梦想。
    也许,这部书才是我真正能留下的一点东西,但愿它可以成为更长久的风景。

后记

  

    《一甲子生涯》终于写完了。合上文稿,我长长地呼出一口气,如释重负。时令已到了2016年初秋,离我动笔写这部书的时间,已过去了三年。这三年里,我的工作仍然是忙忙碌碌;身体还好,没有出现大的问题;我基本上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由于要写的东西太多,收集资料占了许多时间,除了与几个姐姐和父辈在世的同龄亲人座谈,还得不时地打电话询问某些细节。
    我认为,中国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是不同凡响的一代人。他们经历过“特殊年代”的磨练,经受过“特殊环境”的洗礼,感受过“特殊日子”的煎熬,造就了他们自强不息的性格、热爱生活的品质和包事容人的善良。
    我就是出生在那个年代的人。回想那遥远的岁月,似乎还可以从牙缝里咂出少年时代的苦涩。我并不后悔我出生在那个苦难的时代,也正是那种特殊的生活为我提供了一个塑造自我的环境和基础。所以,我无法忘记那个时代赋予我的苦难的教育。它是我终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人的一生,从小到大,从少到老,是一个不断地体悟生活的过程,随着阅历的不同,而人生的不同时期的味道也随之变化。对于一个人来说,记忆总是把那些不重要的东西丢掉,而保留下来的则属于人最为珍贵的东西,它能使人激奋不已、竭力而起,也能使你失声痛哭、悲不欲生。在这三年中,我常常用情感触摸保留在记忆中的事物,触摸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触摸我一路走来的历程,拥抱我的每一位亲人和朋友。似乎,那遥望的岁月就在眼前,自己仍然生活在其中。
    我是流着泪写完爹爹和娘的。他们为养活儿女,尝遍了人间的苦难,历尽了世事的沧桑;为了全村人,以及更多人过上好日子,鞠躬尽瘁,传技授艺,富裕乡里。父爱给了我无比的坚强,母爱让我变得更为善良。
    追忆大姐和哥哥时,我时而感慨万千,时而心潮起伏,时而泪流满面。他们走得太早了,太急了。但他们以勤劳种植下的这棵叫作“家”的大树,却永远荫佑着子孙后世。
    二姐、三姐和四姐,她们现在身体健康,儿孙满堂,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岁月流逝,时过境迁。所述家事与人生经历,所谈认识与观点。未必能尽善尽美,加之我涉猎文学欠深,笔拙才浅,敬请高人贤达、同僚朋友不吝赐教。
    在写这部书的过程中,我的好友常朴子给了我诸多建议。陈哲同志承担了此书的收录编排工作,纪龙同志负责本书的照片及校对工作,儿子袁卓、袁博,侄儿袁晓平,外甥杨玉龙、蔡立新、赵新丽、赵新卫、王鹏英等在收集和提供素材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我用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段名言作为结束语: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袁录怀 2016年10月10日于西安悟道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