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民间文学

北沙遇上寓言/北沙问学丛书

  • 定价: ¥66
  • ISBN:9787550821972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西泠印社
  • 页数:233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潘舸平等著的《北沙遇上寓言》试图以教育叙事的方式,把每一个教师备课思考的过程、学生学习过程的酸甜苦辣、师生成长心路、成长事件记录下来。所以每一个课题组成员,不论是当“慧眼遇上北沙寓言”,引导孩子们读“有字之书”还是读“无字之书”;还是“巧手遇上北沙寓言”,带领孩子们编北沙寓言小报、做北沙寓言绘本、拼北沙寓言七巧板;更或是“大嘴巴遇上北沙寓言”,引导孩子在大桌子故事会上进行故事大王争霸赛、还是当寓言小导游、编演快板剧、英语剧、情境剧等等,备课、上课是关键,哪怕是“十里油菜花遇上北沙寓言剧”老师外出培训不在学校、也要开辟“第三课堂”来上课。因为只有上课,才能获得第一手研究与实践的素材。

内容提要

  

    充满好奇的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杭州市下沙第二小学,又名北沙书院,校园内的钱塘徽风浙韵、明清窗瓦门楼,江南珍木奇花、五谷果蔬油药,山羊家猪走兔、鸡鸭白鹅飞鸽,构成独特的“江南教育文化公园”景致。潘舸平等著的《北沙遇上寓言》反映的是作为学校四大课程群落之一的“寓言北沙”课程,以寓言为载体,将此种种景致演化为哲学诗意、智慧诗意,引发着孩子们与之思考、对话,实践着生动活泼的哲学启蒙教育心路历程。

目录

《北沙问学》丛书序
  序一  于课程中,发现儿童无限可能
  序二  遇见
《北沙遇上寓言》自序
  寓言北沙:一路遇见一路操练一路问学
第一部分  慧眼遇上北沙寓言
  第一章  慧眼遇上北沙风物
    第一节  原来我长了一双“慧眼”
    第二节  马儿啊,你跑进我的心坎里
    第三节  孔子爷爷,请受我们的一拜吧
    第四节  此时,紫薇一定是最美的花儿了
  第二章  经典寓言遇上北沙寓言
    第一节  “经典寓言”来到“北沙故事屋”
    第二节  “经典寓言”遇上“北沙寓言”
  第三章  科学老师在北沙教寓言
    第一节  打破砂锅问到底,乌鸦真的能喝到水吗
    第二节  盲人摸象也是对的
  第四章  我的“名言"即慧语
    第一节  阅读经典寓言后小试牛刀,“名言”能生长
    第二节  父母成了特殊的朋友,生长出许多慧语
    第三节  买来的“大队委”,惹来了慧语纷纷
    第四节  走丢了,让大家拣起了这么多的慧语
第二部分  巧手遇上北沙寓言
  第五章  小报遇上北沙寓言
    第一节  寓言老朋友,又有新面孔
    第二节  原来寓言小报可以这样做
    第三节  老学校,新故事,巧手画北沙
  第六章  绘本遇上北沙寓言
    第一节  我们开始做寓言绘本
    第二节  把画的故事让人看得更明白
    第三节  我的绘本我来秀
  第七章  七巧板遇上北沙寓言
    第一节  千变万化的七巧板还可以拼出什么
    第二节  当七巧板遇上寓言故事
    第三节  当七巧板遇上北沙寓言《一个魔瓶》
    第四节  拿七巧板寻找自己的北沙寓言灵感
第三部分  大嘴巴遇上北沙寓言
  第八章  大桌子故事会遇上北沙寓言
    第一节  大桌子撬动北沙寓言故事会
    第二节  到大桌子前去讲故事
  第九章  快板遇上北沙寓言
    第一节  我们将寓意变成快板词啦
    第二节  我们将北沙寓言编成快板词
    第三节  我们会创演北沙编寓言快板剧啦
  第十章  北沙小导游遇上北沙寓言
    第一节  北沙小导游为北沙代言
    第二节  寓言小导游,真的如此熠熠生辉
  第十一章  英语遇上北沙寓言剧
    第一节  从教师编演英语剧到学生编演英语剧
    第二节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开始拿英语剧锤炼十八般武艺
    第三节  在家长的协助下再拿家庭剧锤炼十八般武艺
  第十二章  十里油菜花遇上北沙寓言剧
    第一节  老师不在家,我们开辟了第三课堂
    第二节  剧本是这样产生的
    第三节  从排练到演出,都成了“野蛮”生长
后记

前言

  

    寓言北沙:一路遇见一路操练一路问学
    一、一路遇见:寓意校园、寓言、哲学启蒙
    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据说这是一个哲学问题,这个问题由来已久,至今为止没有、似乎未来也不会有标准答案。
    就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这一命题一样,在北沙书院进行的以寓言为载体的哲学启蒙教育,这当中的寓言、寓意校园、哲学启蒙等等种种概念,是孰先有孰后来居上,这些概念当中有没有彼此的因果关系、有没有相互的条件关系等,这似乎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找到一条路径,将寓意校园、寓言、哲学启蒙等等概念操练起来,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
    杭州市下沙第二小学,别名北沙书院,虽然占地只27亩,却被誉为“江南教育文化公园”。教育文化公园,注定是一个智慧生长的地方、情怀漫溢的场境。
    吕建生校长以其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独特理念与对教育课程构建的独到的思考,把这一所学校营造成了不仅是孩子们的学园、乐园,还是一处“教育文化公园”。处于离钱塘江人海口不远的杭州湾的一块滩涂垦区之上的杭州市下沙第二小学,吕建生校长就以纳百川的文化格局与诗故乡的教育情怀,使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北沙书院,徽风浙韵迎面扑来,各个历史时期钱塘流域文明碎片,如宋元窗瓦、明清门楼、民初木门等洒落于学校角角落落,引发孩子对于钱塘一方文明的探究。江浙徽赣乃至江南地带乡土珍木奇花、药树野果引植院内,引发孩子与生命的对话与思考。龙缸卧马、药木华表、杏坛孔像、诗路碑林、贤达乡祠、晨钟暮鼓、八德坊影、星火趣园星罗棋布于校园各处的景致,尽使孩子尽生敬畏之心。
    学校租用校园南面一墙之隔的12亩地,打通了围墙把这里辟为“嘟噜噜农耕园”。农耕园的观察区域里种植五谷果蔬、油料花卉、药草药木,班级种植区块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规划耕种、管理、采收,还有四分之一的场地辟为养殖科普观察基地,养殖了大小鸡鸭鹅鸽雀上千只,山羊、白兔、黄狗、家猪几十只。就在这“嘟噜噜农耕园”里,孩子们在亲手播种、育秧、扦插、拔草、施肥等耕耘中和收获过程中,在近距离观察、取名、饲养、领养各种常见家禽、家畜过程中,体味各种生命的生长习性和生长过程,领悟生命生长的意义。精心打造的寓意深长的故事校园,足以让孩子用稚嫩的笔,把自己的爱心,把自己的童年感悟写进成长的积淀里。
    于是,处于寓意韵味的这一方院落的人们想到了寓言。
    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说理的方式,寄予意味深长的哲理、阐明自己的思考与观点,寓言也就成为先哲们传播、传承哲学思想的重要载体。所以,寓言是哲学的诗、智慧的诗,寓言是能使人们获得快乐和启迪、获取教益和训诫的有趣有味、有情有理的文学体裁,它所独具的诗意的审美功能与审美价值。优秀的寓言所表现的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所描画的事物达到和谐的统一,出色地体现了哲学智慧美,可以以此启迪着儿童的智慧。
    于是,北沙遇上了寓言,想到了以寓言为载体的哲学启蒙教育。
    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在西方,“哲学”一词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热爱智慧”,即是哲学家。在中国,“哲”一词起源于先秦,时称“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即为“哲学家…‘思想家”。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指出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思想”。
    中外哲学的产生皆起源于疑问。柏拉图曾经说过,哲学产生于惊奇。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儿童的天性是“爱智慧”,或者说儿童具有天生的对智慧的热爱和追求。儿童总是充满着好奇,以及其与生俱来的稚嫩却又敏锐的观察力,提出许多具有哲学意味的问题,并刨根究底。为保护儿童这种天生的哲学智慧,应尊重并赋予儿童权力。而寓言的这一形式,从儿童的感性出发,让儿童学会充满独立地、灵活地、想象地、批判性地思考,以尽可能地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正是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是一种追求智慧的探究过程。当独具寓言韵味的北沙遇上了寓言,便引发了对儿童哲学启蒙教育的思考。因为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好奇趋使儿童成为主动地探究世界、寻求智慧的主体。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儿童依托于思维的无限遐想,提出很多具有哲学意味的问题并以朦胧的方式试图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形成朴素的儿童哲学智慧。儿童的这个充满哲学智慧的遐想世界,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具有童话特征的审美世界,无限的好奇充分地表现了儿童对智慧的单纯的愉悦与追求。儿童哲学启蒙教育,就是要从儿童的这一年龄、心理特征出发,对学生进行哲学思维训练、探求哲学智慧、哲学文化陶冶,从而实现以下哲学启蒙教育目标:让学生辨证地看待这个世界,朴素地判断并接纳真善美;让儿童热爱生活,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孩子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了好奇,拥有一颗探究的心,进而发展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
    二、一路操练:读读、编编、行行
    刘晓东在《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第9期的《论儿童哲学启蒙》一文中指出,哲学启蒙可以表现为三种类型,即作为思维训练的哲学启蒙、作为智慧探求的哲学启蒙以及作为文化陶冶的哲学启蒙。我们试图以儿童为中心,以寓言为载体,充分挖掘北沙校园文化意韵,通过“读读、编编、行行”的实践活动,让儿童从思维训练、智慧探求、文化陶冶等方面,学会思考一些问题、表达一些认识,以此实现对儿童的哲学启蒙教育的目标。
    对学生进行哲学启蒙教育,重于学生的实践活动。寓言哲学启蒙教育,就是以寓言为载体,让学生在读读、编编、行行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思维的训练、进行智慧的探求、达成文化的陶冶。
    1.读读:让儿童长出一双慧眼
    让孩子生长出一双智慧的眼睛,学会读懂无字之书与有字之书,从中学会思考一些问题、表达一些认识,从而获得一些哲学启迪。
    让孩子们读懂校园这本无字之书。如何打开北沙儿童智慧心扉,让寓意隽永的校园这本无字之书走进孩子的心灵?选取校园中诸如卧马、孑L子像、各种花草等具体的景与物,通过欣赏绘画、讲成语故事、猜谜语、诵读诗词、歌唱歌曲、解读物语等方式,发现校园中并不缺少美景与感悟,缺少的只是发现美景、发现感悟的“慧眼”。让孩子们学会读懂生活这本无字之书,自我发现道德准则,以此提炼、归纳自己的“名言”,孩子的“名言”即慧语。教育就是要从学生自身的故事中出发,让孩子们从自己的故事中得到感悟、自编“名言”“慧语”,这也是让孩子们读懂自己、读懂生活,点燃自己、点燃别人心灵的一把金钥匙。
    创设“北沙故事屋”的阅读情境,在“北沙故事屋”里读经典,更注重让孩子们自觉性与主动性,更注重全过程、整本书的阅读,这是一种阅读家园的打造。“北沙故事屋”里还有北沙孩子自己写作的北沙寓言故事,“北沙故事屋”又是寓意校园的另一种呈现方式,是安放北沙故事的地方,更是安放心灵的地方。在北沙,科学老师教寓言故事,则是让孩子用另一双慧眼读寓言、读有字之书。科学老师从寓言故事中寻找科学真理,培养学生探究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既有对于人生哲理的探讨,又有对科学观察的培养、科学趣味的体验,简单、有趣又有意思。
    2.编编:巧手遇上北沙寓言
    让孩子编手抄小报、绘绘本,这似乎并不是新鲜的做法,而让孩子们拼寓言七巧板,不管是“旧瓶”装新酒、还是“新瓶”装新酒,只要能让学生“操练”起来,都是独到的教育。
    怎样让更多的人知道北沙寓言故事呢?做寓言小报是不错的选择。在孩子们自己去试着做寓言小报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囫囵吞枣”地动手大胆尝试、“不拘小节”地大胆想象,任孩子们自己涂鸦,这种动手操作、身体力行过程中的拓展学习,也是创造新智慧的活动。每一个孩子也都能够在享受制作寓言小报的过程中,拥有一段快乐、拥有一段思考。而让孩子们做北沙寓言绘本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做寓言绘本,孩子们既能通过画寓言绘本,自发感受美的熏陶,使学做寓言绘本的过程成为一趟寻美之旅,又能通过寓言故事体会“小绘本、大道理”。老师、家长和孩子们共读绘本故事时,也读懂了孩子的内心世界。
    七巧板除了拼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数学课固有的几何图形,拼出来的人物、动物是那么千变万化、姿态万千。用七巧板第一次拼《守株待兔》,就拼得兴趣盎然,拿着数学的七巧板趟在寓言这条小河里,这是七巧板意想不到的收获。再拿七巧板拼北沙寓言《一个魔瓶》,更显然得心应手,拿着七巧板、带着一年级的孩子们走进北沙校园寻找北沙寓言,使得一年级的孩子居然还会自己编寓言故事、自己拼寓言故事。操练起来,寓言哲学启蒙教育无处不在。
    3.行行:大嘴巴遇上北沙寓言
    让学生讲寓言故事、编演寓言快板、以寓言小导游为北沙教育文化公园代言、编演英语剧、编演情境寓言剧等,当大嘴巴遇上北沙寓言,发现这里的空间更广阔。
    2011年9月,北沙书院里进来了一张原木、整木大桌子,这张桌子长5.6米,宽1.2米,还有四十几张原木墩子,大桌子撬动北沙“大桌子寓言故事会”。在班级里开展的晨间“故事秀”讲经典故事、周末故事会讲自己成长的故事,以此练出、推出“班级故事大王”到大桌子前来参加全校“五星级”故事大王争霸赛。而当快板遇上了北沙寓言,开启了同学们的寓言故事大王争霸赛另一扇。寓言快板创编也好、展示也好,都在激发着每个孩子浓郁的爱校情,体现北沙育人的独特智慧。同样的,北沙寓言小导游,引人人胜的寓言故事,让北沙各处景点平添几分智慧的寓意与诗意,而来宾们也听得更加津津有味。
    让孩子们在编剧、演剧的过程中,去思考问题、表现自我。编演英语情景剧,既提高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与团队意识。家长们通过这种英语亲子活动,在练习、磨合的过程中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同样的,情境剧《十里油菜花之——北沙情·好花何处有》,让苏轼和嫦娥仙子来到了北沙,从苏轼与杭州的缘分、与西湖的缘分,巧妙地链接到苏轼与北沙的缘分,找到了想象驰骋的空间。从冷冷清清、高处不胜寒的广寒宫,到蝶儿纷飞、花香四溢、生机勃勃的十里油菜花之北沙园,起舞弄清影、魂牵北沙园,好花何处有、唯有北沙园。
    通过“读读、编编、行行”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拥有一颗探究的心,学会辨证地看待这个世界,学会思考一些问题、表达一些认识,从思维训练、智慧探求、文化陶冶等方面,实实践着对儿童的哲学启蒙教育。
    诚然,当北沙遇上寓言,当我们拿着寓言做操练,当故事生长的时候,我们发现,北沙的故事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寓言”了。有道是“二小一生好朋友,北沙一路故事多”。
    三、一路问学:做事上练、说大白话
    近6年来,我校在吕建生校长的带领下,以“厚朴、远志、清明、含笑”为校训,把“水墨书院、诗意学堂、智慧庭院、教育公园”和“梦里诗故乡、读书好地方”作为学校憧憬,形成了“厚朴课程、清明课堂、含笑课业、远志人生”课程发展工作路径,初步形成了“寓言北沙”“农艺北沙”“国学北沙”“非遗北沙”四大拓展课程群落,构建出了学校课程运行的战略高地,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北沙方案”,是吕建生校长关于学校发展的顶层构想的具体化。
    学校德育工作秉承学校顶层设计,坚持德育课堂的主阵地方向,以国家品德课程为主轴,在校本德育进课本、进课堂、进生活的国家品德课程校本化的过程中,将育人活动纳入到儿童生活中去、纳入品德课堂全程教学中去,形成以课程整合为中心、以“寓言北沙”与“农艺北沙”的两大课程整合资源库为支撑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德育校本课程体系。
    “寓言北沙”的研究与实践的酝酿期,可以从2011年9月“大桌子”进北沙、开辟“大桌子故事会”开始算起。作为课程开发,始于2015年5月,以“寓言北沙:小学哲学启蒙”为题,参与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批精品课程的申报并申报成功。作为独立课题研究,始于2015年7月,以“寓言北沙:小学哲学启蒙教育载体的设计与实施”为题,着手申报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并于2016年1月26日申报立项成功。“寓言北沙”的先行探索,试图形成落实我校顶层设计的范式、学校课程建设的范式、教师队伍建设的范式。
    省规划课题“寓言北沙”课题组核心组成员最先由三人组成,吕建生校长任组长,由我组织全过程研究实施,杨红咏协助工作。杨红咏执笔起草了《寓言北沙:小学哲学启蒙》课程纲要,杨君兰、李玉霞参与课本的编写和先期的课例研发、探索工作。随着实践与研究的深入,诸寅初、洪玉叶、张松瑁、徐佳、吴音、俞小珍、雷晓静、单佳萍、张媛加入课题组,并承担了相应课程项目的研发工作。
    “寓言北沙”课程的推进,从“课程研发”与“课程推进”两个层面展开。“课程研发”则是组织课题组进行课程研发工作,“课程推进”则是将研发的阶段成果转化为课程方案,以拓展课程的方式、长短课的方式灵活多样地在全校推进,并以国家品德课程为主轴,融人于国家品德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中。
    “寓言北沙”课题组,就是一个“问学社”。“寓言北沙”这一“问学社”运行的显著特点就是“事上练”。这一“事上练”体现于,以“寓言北沙”课题研究与课程研发为载体,课程研发组的每一个人都有一项研发的项目,我为每个人、每一个项目量身定制,让这一项目成为个人的个性化发展的载体;我为整个“寓言北沙”团队量身定制,努力使这一团队的工作成为学校其他课程的工作范式;为学校量身定制,努力形成“寓言北沙”学校哲学启蒙教育的特色品牌;这当中也是为我自己量身定制,找到自身发展的着力点。“寓言北沙”这一“问学社”,也为每个人的自身发展、为团队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找到自信。
    这了这一“量身定制”,这一年多来,我与课题组的每一个人,不计其数地一对一地探讨、一对一地磨课,个别化的问题个别化探讨,共性的问题集体探讨、相互借鉴、相互共鸣、形成共识。
    《北沙遇上寓言》一书,试图以教育叙事的方式,把每一个教师备课思考的过程、学生学习过程的酸甜苦辣、师生成长心路、成长事件记录下来。所以每一个课题组成员,不论是当“慧眼遇上北沙寓言”,引导孩子们读“有字之书”还是读“无字之书”;还是“巧手遇上北沙寓言”,带领孩子们编北沙寓言小报、做北沙寓言绘本、拼北沙寓言七巧板;更或是“大嘴巴遇上北沙寓言”,引导孩子在大桌子故事会上进行故事大王争霸赛、还是当寓言小导游、编演快板剧、英语剧、情境剧等等,备课、上课是关键,哪怕是“十里油菜花遇上北沙寓言剧”老师外出培训不在学校、也要开辟“第三课堂”来上课。因为只有上课,才能获得第一手研究与实践的素材。
    我们的教育叙事虽然只是“记叙文”,我们说的是大白话、最普通的话,说好“大白话”,也是对思想的提炼、对语言的锤炼。“寓言北沙”的教育叙事,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以学生的学习经历、学生的成长为线索,把学生成长的过程记录下来,这就是“叙”的部分。老师是怎么教的,每教一步,有什么感想,这就是“议”的部分。夹“叙”夹“议”,形成我们的寓言教育叙事。教育叙事不是教案的简单呈现,也不是课堂实录,力求用最简朴的话把我们的思想精髓说清楚,力求让大白话说得有“回头率”,说得言辞隽永、深沉幽远、意味深长、余音绕梁,也就是说得深入浅出。
    以上所言,是为序。
    潘舸平于杭州·北沙书院

后记

  

    近年来,我以学校“加强方向生产力生感奋、加强环境生产力生感召、加强课程生产力生感悟、加强幸福生产力生感悦、加强文化生产力生感佩”的“五感”共识为引领,致力于推进学校核心指向为课程开发、课堂开放、课业开拓“三课三开”课程生产力的提升,承接学校“寓言北沙”“农艺北沙”“国学北沙”“非遗北沙”四大拓展课程群落的建设。作为分管学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自觉地将“寓言北沙”“农艺北沙”纳人工作视野,构建、形成以课程整合为中心、以“寓言北沙”与“农艺北沙”的两大课程整合资源库为支撑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德育校本课程体系。《北沙遇上寓言》一书的完成,便是以“北沙出手,必为精品”为信念,将吕建生校长关于学校发展的顶层构想具体化的结果,也是“寓言北沙”全体课题组、全校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
    “寓言北沙”课程的研发与实施,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为了追寻顶层设计、融人开发区的区域德育,同时推进北沙课程建设,2015年10月15日,以“以故事为载体的校本德育课程链的构建与实施研究”为题(简称“寓言北沙”),与我校的另一个以“农耕文化视角下的品德课程校本化的实施研究”为题(简称“农艺北沙”)课题,双双成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发展研究室张育花老师主持的杭州市教研课题《整合与共享:区域视角下德育课程链的构建与实施研究》子课题项目。至此,我们形成了以课程建设为中心、以“寓言北沙”和“农艺北沙”为基本点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工作思路。
    2015年5月20日,“寓言北沙”申报开发区首批精品课程,在申报专家论证会上,德育处主任杨红咏老师作课程开发方案汇报。2015年11月27日,《寓言北沙:小学哲学启蒙课程开发与实施》被批准成为开发区第一批精品课程。期间,杨红咏老师起草课程纲要并组织课本编写,杨君兰、李玉霞老师参与了课例开发、课本编写工作,并分别执教区课程鉴定课、课题调研课。
    为了进一步推进“寓言北沙”课程建设,2015年7月20日,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健敏副院长、原杭州市教科所施光明所长、杭州市教科所俞晓东所长、开发区教育发展研究室汪世英老师等各路专家来我校作“寓言北沙”课题指导,杨红咏老师作以“故事北沙,诗意栖居之北沙寓言哲学启蒙教育研究”为题课题汇报。随后,我起草了《寓言北沙:小学哲学启蒙教育载体的设计与实施》课题研究方案,2016年1月26日被批准为2016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2016年7月12日,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刘正伟教授、杭州市教科所俞晓东所长、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课程部副主任李燕老师、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发展研究室汪世英老师来校对“寓言北沙”课题进行了论证、指导。 2016年10月13日,《北沙寓言:小学哲学启蒙教育课程建设》被批准为开发区2015学年教育创新项目评审合格项目,2017年6月26日,《寓言北沙:小学哲学启蒙》被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确定为第八届“杭州市义务教育精品课程”。 “寓言北沙”课程的推进,从“课程研发”与“课程推进”两个层面展开。“课程研发”是组织课题组进行课程研发工作,“课程推进”则是将研发的阶段成果转化为课程方案,以拓展课程的方式、长短课的方式,由德育处灵活多样地在全校推进。 随着实践与研究的深入,诸寅初、洪玉叶、张松瑁、徐佳、吴音、俞小珍、雷晓静、单佳萍、张媛加入课题组。我一方面规划着“寓言北沙”课程研发的实施,筹划《北沙遇上寓言》的写作,另一方面根据课题组老师的特点,分别给予了相应的研发任务,给每人作“量身定制”。这一年多来,我与课题组的每一位教师,个别化的问题作一对一个别探讨,共性的问题则组织集体探讨,相互借鉴、相互共鸣、形成共识,并逐个指导“寓言北沙”课题课的上课、磨课,逐个指导专著相应章节的撰写。课题组的每位教师也完成了相应的课程研发工作,完成了《北沙遇上寓言》的相应章节书稿。最后由我统稿、撰写了《北沙遇上寓言》一书。 “寓言北沙”课题、课程之所以能取得初步成效,有赖于吕建生校长关于学校发展的正确的顶层构想与执着的顶层运行,有赖于吕建生校长的全方位、全程的支持、鞭策与鼓励。 在“寓言北沙”课题研究、课程建设、《北沙遇上寓言》书稿形成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委陈凯先生、挂职任我校副校长的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教研员王小平先生等专家的指导,也得到了学校班子、行政领导寿忠明、徐华宝、钱志祥、汪建平、顾三川、郑欣、陈通海、朱金良等的大力协助。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院长、北京大学新闻学系教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原《人民日报》社社长、原中共中央委员邵华泽将军为《北沙问学》丛书题写书名。浙江省儒学会首任会长、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孔子第75代世孙孔祥有先生为《北沙问学》丛书题词,并为《北沙遇上寓言》题写书名。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任学宝主任为《北沙问学》丛书作序。 在此,我们对关心我校发展、北沙课程建设的前辈、领导、专家,以及在幕后辛勤付出的前辈、领导、专家、同仁,表示深深的感谢与敬意! 潘舸平于杭州·北沙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