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曾国藩家书

  • 定价: ¥68
  • ISBN:978755181750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三秦
  • 页数:406页
  • 作者:(清)曾国藩|译者:...
  • 立即节省:
  • 2018-02-01 第1版
  • 2023-06-01 第26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曾国藩所著的《曾国藩家书》记录的是曾国藩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的种种实践与思考。有学者曾说过:“曾国藩之于后人的意义是,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中人,通过‘陶冶变化’,可以成为超人。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真诚地投入自我完善,他的本领可以增长十倍,见识可以高明十倍,心胸可以扩展十倍,气质可以纯净十倍。”《曾国藩家书》真实、诚恳,并且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内容提要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所著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在选编时对多个版本进行比较,精选其中有代表性的和对当代人极具参考价值的篇章。按时间排序,酌定标题,进行注释和点评,白话文翻译。在內容上每篇各有不同,也各有侧重。

媒体推荐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李鸿章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左宗棠
    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中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梁启超

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白杨坪人,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率者,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在政治、军事、理学、书法、文学等多方面都卓有成就。
    曾国藩亦是晚清古文“湘乡派”创立人。曾国藩平生所著文章收录于《曾文正公全集》,包括《奏稿》《诗集》《文集》《书札》《求阙斋日记》《读书录》《十八家诗钞》《家书》等。另著有《为学之道》《五箴》等著作。

目录

道光二十一年(1841)
  禀祖父(六月二十九日)
  禀父母(九月十五日)
道光二十二年(1842)
  禀祖父母(八月初一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九月十八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十月二十六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十一月十七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十二月二十日)
道光二十三年(1843)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正月十七日)
  禀父母(二月十九日)
  致温弟(六月初六日)
道光二十四年(1844)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正月二十六日)
  致温弟沅弟(三月初十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八月二十九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九月十九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十月二十一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十一月二十一日)
道光二十五年(1845)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五月初五日)
  禀父母(五月二十九日)
道光二十六年(1846)
  禀父母(正月初三日)
  禀父母(九月十九日)
道光二十七年(1847)
  致澄弟沅弟季弟(二月十二日)
  致澄弟沅弟季弟(六月二十七日)
  致澄弟沅弟季弟(七月十八日)
道光二十八年(1848)
  致澄弟沅弟季弟(正月二十一日)
道光二十九年(1849)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三月二十一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四月十六日)
道光三十年(1850)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正月初九日)
咸丰元年(1851)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五月十四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八月十九日二更)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九月初五日)
咸丰四年(1854)
  禀父亲(三月二十五日巳刻)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四月二十日午刻)
  致澄弟沅弟季弟(五月初一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八月十一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九月十三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十一月二十三夜)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十一月二十七日)
咸丰五年(1855)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二月二十九夜)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三月二十六日巳刻)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五月二十六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七月初八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十月十四日)
咸丰六年(1856)
  谕纪鸿(九月二十九夜)
  谕纪泽(十月初二日)
  致澄弟(十一月二十九日)
咸丰七年(1857)
  致沅弟(正月二十六日)
  致沅弟(十月初四日)
  致沅弟(十月十五目申刻)
  致沅弟(十月十六日)
  致沅弟(十月二十七夜)
  致沅弟(十二月初六日戌刻)
  致沅弟(十二月十四夜)
  致沅弟(十二月二十一日)
咸丰八年(1858)
  致沅弟(正月初四夜)
  致沅弟(三月初六日)
  致沅弟(四月初九日)
  致沅弟(五月十六日)
  致沅弟(七月十四曰)
  谕纪泽(七月二十一日)
  谕纪泽(八月初三日)
  谕纪泽(八月二十日)
  致澄弟沅弟季弟(十一月十二日)
  致澄弟沅弟季弟(十一月二十三日)
  谕纪泽(十二月三十日)
咸丰九年(1859)
  渝纪泽(十月十四日)
咸丰十年(1860)
  致澄弟(闰三月二十九日)
  致沅弟(四月二十二日申刻)
  致沅弟季弟(六月初十日午刻)
  致季弟(六月二十七日)
  致沅弟季弟(六月二十八日)
  致澄弟(七月初四日)
  致沅弟季弟(七月初八日)
  致沅弟季弟(七月十二日)
  致沅弟(七月十五日)
  致沅弟(九月初十日)
  致沅弟(九月二十三日)
  致澄弟(九月二十四日)
  致澄弟(十月二十四日)
  致沅弟(十二月初七日)
  致澄弟(十二月二十四日)
咸丰十一年(1861)
  致澄弟(正月初四日)
  致澄弟(二月初四日)
  致澄弟沅弟季弟(三月初四日辰正)
  谕纪泽纪鸿(三月十三日)
  致沅弟(四月初三日巳初)
  致沅弟(四月初八日)
  致沅弟(五月初六日辰刻)
  致沅弟季弟(六月十二日巳刻)
  致澄弟(六月十四日)
  致沅弟(七月十七日辰刻)
  谕纪泽(七月二十四日)
  致沅弟(九月二十六日辰刻)
同治元年(1862)
  致沅弟(三月初八日)
  谕纪泽(三月十四日)
  致季弟(四月初三日)
  致沅弟(四月十一日)
  致沅弟(四月十二日)
  致沅弟季弟(五月十五日)
  谕纪泽(五月二十四日)
  致沅弟季弟(五月二十八日)
  致沅弟季弟(六月初十日)
  致沅弟(六月二十日)
  致沅弟季弟(七月初一日)
  致沅弟季弟(七月二十日)
  致澄弟(九月初四日)
  致沅弟(九月二十四日)
  致沅弟(十月初三日)
  致沅弟(十月十三日)
  致沅弟(十月十五日)
  致沅弟(十月十七日)
  致沅弟(十月二十日)
同治二年(1863)
  致沅弟(正月初七日)
  致沅弟(正月十八日)
  致沅弟(正月二十日)
  致沅弟(四月二十七日)
  致沅弟(五月十六日)
  致沅弟(七月十一日)
  致沅弟(七月二十一日)
  致沅弟(九月十一日)
  致沅弟(九月十七日)
  致沅弟(十月十三日)
  致沅弟(十一月十二日)
  致澄弟(十一月十四日)
同治三年(1864)
  致沅弟(正月二十六日)
  致沅弟(三月二十六日)
  致沅弟(四月初三日)
  致沅弟(四月十三日)
  致澄弟(四月二十四日)
  致沅弟(五月十五日)
  致沅弟(五月十六日)
  致沅弟(五月二十五日)
  致澄弟(六月初四日)
  致沅弟(六月十一日)
  致沅弟(八月初五日)
  致澄弟(十月十四日)
同治四年(1865)
  谕纪泽(九月初一日)
  致澄弟沅弟(十二月十五日)
同治五年(1866)
  致澄弟沅弟(正月十五日)
  谕纪鸿(正月十八日)
  谕纪泽纪鸿(二月二十五日)
  致澄弟沅弟(三月十六日)
  致澄弟沅弟(三月二十六日)
  致沅弟(五月十一日)
  致澄弟(六月初五日)
  致沅弟(九月十二日)
  致沅弟(十一月初七日)
  谕纪泽(十一月二十六日)
  致沅弟(十二月十八夜)
  致沅弟(十二月二十二日)
  谕纪泽(十二月二十三日)
同治六年(1867)
  致沅弟(正月初二日)
  致沅弟(正月二十二日)
  致沅弟(二月初三日)
  致澄弟(二月初五日)
  致澄弟(三月初七日)
  致沅弟(三月十二日)
  谕纪泽(三月二十八日)
  致澄弟(六月初六日)
同治八年(1869)
  谕纪泽(二月十八日)
同治九年(1870)
  谕纪泽(六月二十四日未刻)
  谕纪泽(七月十七日)
  谕纪泽(七月二十八日)
同治十年(1871)
  致澄弟沅弟(十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