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艺 术 > 艺 术 > 绘画理论

名画时尚考(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精)

  • 定价: ¥88
  • ISBN:9787508683539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信
  • 页数:277页
  • 作者:(日)深井晃子|译...
  • 立即节省:
  • 2018-04-01 第1版
  • 2018-04-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优雅,从读懂名画开始,500年来的名画隐藏着优雅的秘密!
    《名画时尚考(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精)》是备受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川久保玲推崇的世界服饰史专家深井晃子,集服装史、艺术史、美学史三十余年研究成果的权威著作。
    本书是一部隐没于西方绘画中的趣味时尚史,鲜为人知的故事讲述,带你看尽500年来的时尚潮流之变。
    本书是一座可以拿在手上的时尚生活美术馆,让你读懂名画,更懂得优雅。

内容提要

  

    《名画时尚考(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精)》是一部考察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500年间的西方名画里时尚发展变迁的著作。
    作者深井晃子站在美术史与服饰史的交叉点上,以时尚审美在名画里如何发展、名画里呈现的时尚特征如何反映时代审美变化为双线叙事视角。通过9大主题、112幅精美名画,涉及65位绘画大师,娓娓道来画中的人物服饰、装饰物品、色彩等细节背后鲜为人知的趣味故事、风俗人情与时尚生活,给人以融时尚、美学、文学、经济、社会于一体的赏画体验,丰富而深刻。本书不仅是一部以时尚视角解读经典名画的另类美术史,也可谓一部隐没于西方绘画当中的趣味时尚史。

媒体推荐

    你不知道吗?所谓人之美,最吸引观众的是美丽的面容,而非繁复的装饰。
    ——[意]达·芬奇,
    所谓优雅,本来就是战胜困难才能获得的东西。
    ——[英]薇薇安·韦斯特伍德
    服饰比较突出地体现了时代与社会所赋予它的文化和价值特质。这样一来,增进对画中服饰的理解,也会使绘画作品显露出本来的光芒。
    ——[日]深井晃子

目录

序言  美术史所未曾看见的
第一章  画人、画衣——肖像画与时尚
  《蒙娜丽莎》的裙子
  文艺复兴时期的时尚
  达·芬奇想要描绘的东西
  肖像画与被描绘的服装
  画家最拿手的地方
  外表的沉寂、内心的洞察——肖像画家安格尔
  黑衣服的男人们
第二章  风俗画的愉悦——生气勃勃的市井众生
  从服饰看风俗画
  复活逝去的时代
  印刷技术的发展
  所描绘的服装是真实的吗?
  风俗画的兴盛
  华托的衣褶——印象派的先驱
  白色的奢侈——夏尔丹
  印象派与新的风俗画——近代社会的表象
第三章  画中布
  丰饶的布
  留存的服装
  被修复的裙子
  丝织品与文艺复兴
  托付于画家的技艺的东西
  亚麻内衣的奢侈
  身着内衣的王妃
  从洛可可到新古典主义——裙子与思想
  棉花的政治学——英法时尚攻防战
  羊绒的流行与衰退、丝绸的复活
第四章  应时而异、因人而异的色彩——时代与色彩
  被描绘的服装与色彩
  异端者的条纹
  珍珠耳环
  维米尔的群青
  不受欢迎的《巴黎妇人》
  化学色彩苯胺蓝
  雷诺阿的蓝
  黑衣的流行
  黑色的严肃与优雅
第五章  细节在说话
  从细节开始
  威尼斯的时尚
  对鞋子的偏执
  被分割的画
  印象派的遮阳伞——实用还是炫耀?
  19世纪的伞——美丽的艺术品
  象征解放的伞
第六章  近代巴黎风景——“看/被看”
  “巴黎女子”的发明
  画中的巴黎女子
  富余与闲暇
  成衣的诞生与发展
  高级定制时装店的诞生
  被消费的时尚
  艺术与高级定制时装的紧密关系
  绘画中的高级定制时装
第七章  印象派画家与巴黎时尚
  女性杂志的兴盛
  魅惑的时尚版画
  巴黎与印象派
  时尚画家雷诺阿
  雷诺阿的目光
  女演员
第八章  关于紧身胸衣——画中的内衣
  隐藏的内部结构
  “蜂腰”女人味
  被暴露的欲望
  画中的妓女
  脱掉的内衣、现实的裸体
  紧身胸衣消失了吗?
第九章  从绘画中消失的时尚——时尚画的诞生
  时尚与艺术的新关系
  狂热的巴黎——俄国芭蕾舞团和莱昂·巴克斯特
  表演艺术的先驱
  被重新定义的艺术——20世纪前卫美术
  共振的艺术——未来派、俄罗斯先锋派
  艺术总监——保罗·波列
  时尚画新的地平线
  接下来,走向现代——时尚与艺术的接近
尾声  另一个角度的美术史
后记
作品一览
展览会
参考文献

前言

  

    美术史所未曾看见的
    最近,扫描技术的发展令人惊叹。前不久,借助于此,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的名画《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中的背景部分得以清晰地突显出来。
    众所周知,这幅面被绘制在米兰的圣马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Santa Maria delle Grazle)的墙壁上。试想,如果你为了一睹这幅画的真容,专程赶往米兰,挤在长蛇般的队伍里终于站到了它的面前,可惜却根本看不清画面中的远景,这该多么让人遗憾。幸运的是,20世纪90年代,我曾借电视采访的机会,在壁画修复负责人比宁·布兰比拉·巴尔奇隆(Pinin Brambilla Barcilon)女士的解说下,近距离地观看了这幅当时正在被修复的壁画(修复工作从1977年持续到1999年)。尽管如此,壁画背景中到底画了些什么,我还是没能看清楚。
    然而,在凭借最新技术放大的图像里,高精度的扫描技术却捕捉到了隐没于达·芬奇特有晕涂法深处的有着蓝色屋顶的教会。
    这之前,人们很难看到的画面细节,在扫描技术的帮助下终于清晰地显现出来。隐没之物的真实面貌浮出水面,刷新甚至可能彻底改变了人们一直以来观赏与理解绘画的方式。这份与隐没之物的相遇所带来的惊喜,不仅仅涤清了专家的耳目,也点燃了普通人的好奇心,并给观赏绘画增添了不少乐趣。
    为了细心地观察画面中人物所穿戴的服装、装饰品等内容,一直以来,我都尝试着站在服饰史和美术史的交叉点上,去看绘画中被大多数人遗漏的地方。在把某一部分画面当作焦点来关注的同时,我也会探索那里所描绘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这样的探索常常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有趣信息。
    譬如,在卡巴乔(Vittore Carpaccio,1465—1520)《两位威尼斯女士》(Two Venetian Ladies)画中的一处,非常随意地摆放着类似于高齿木屐的卡尔卡尼尼(calcagnini)鞋子,这种鞋在当时的威尼斯曾风靡一时(参见第五章)。而在以自己妻子为模特的《穿和服的女子》(La Japonaise)中,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描绘了和服,令人惊叹的是他不仅精确地掌握了日本的刺绣技法,甚至还将这一技法的特征巧妙地再现了出来(参见第七章)。在《摆着姿势的女人》(Les Poseuses)中,画家修拉(Georges Seurat,1859—1891)似乎有意地描绘了模特们脱在一边的当时流行的内衣、裙撑和束腰衣(参见第八章)。
    正是从这种或许应被称作“偷窥”的方法出发,我一次又一次地与颇为有趣的事实——画家们惊人的再现能力,以及所描绘之物诉说的真相——相遇。或许有人会说,这不过是注意到了以前没被看到的东西而已。但就算是这样,对我来说,这些细小的发现也着实令我兴奋,简直再没有比这更令人开心的工作了。
    不仅如此,这些事实还彰显着比绘画本身更深刻的文化状况与社会背景。我想邀请读者们一起品味正统的美术史所未曾看见的、“从服饰(或者说‘时尚’)角度观看绘画”的乐趣。西洋美术所描绘的时尚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呢?对作品来说具有怎样的意义?正是本书想要讲述的内容。
    西洋绘画自文艺复兴以来获得大幅度发展,并于19世纪进入了集大成的阶段。西洋绘画以透视法及写实描绘为特征,这与以平坦线描为中心的日本绘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且就题材而言,很多西洋作品的创作根基都是距离日本文化相当遥远的、与基督教或希腊神话有关的故事。其所描绘的风景及人物也同日本的情况相差甚远。尤其对于西洋绘画中所描绘的服装,日本绝大多数的读者肯定都会觉得非常陌生。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在洞穴的岩壁上画画。自那时起,人物就屡屡在绘画中被描绘出来,描绘特定人物的肖像画也诞生了。在风俗画里,尽管都是生于某个时代的姓名不详的人物,但当时的世态风景却被活灵活现地描绘了出来。裸体画(nude)这一类型另当别论,画人就要画衣服,因为人总是要在身上披挂些东西的。
    遮身蔽体之物,亦即服饰,无论是在洞窟壁画中,还是在中世纪的绘画——宗教画、历史画以及风俗画中,甚或在19世纪后半叶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中,都清晰地传达了当时人们所置身其中的状况。这样看来,通过作品中所描绘的服饰,我们可以了解很多东西。比如:
    1.与所描绘人物相关的信息:生活的时代、社会地位、家庭状况、性格、喜好
    2.与画家相关的信息:技能、社会地位
    3.服饰流行、时代理想、审美意识
    4.社会结构、产业形态、交易状况
    如上所述,从极其个人的层面,如穿着这些服饰的人的所思所想,到将这些服饰囊括于其中的更大层面的信息,都可以通过对服饰的解读来一探究竟。
    到目前为止,围绕画作中所描绘的“人”而展开的研究多种多样,成书成文的也很多。然而一涉及“服装”,大多数研究就突然陷入了沉默。可以说,服装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被美术史无视了。
    说到底,穿衣的人为了展现自我而精心挑选服装;对于画家来说,精心挑选的服装则可以帮助他们从某个时代固有的,同时也是转瞬即逝的优美中获取灵感,丰富画作的意象,甚至调和画作的色彩搭配。因此,时代的流行服饰被描绘和记录了下来,这一时代的风格的基本特征也就能被捕捉和理解了。
    除了像拉斐尔前派这种不得不纳入考虑的例外,画中人物所穿着的服装即便不是当时的流行,也多少透露了些作画时代的线索。因此,当成画时间无法确定时,将当时的流行服装作为线索来推断作品的绘制年代也是常有的事。
    本书将从作为证言的服装这一视点出发,重新审视文艺复兴以来直至19世纪末的绘画作品。此外,在第九章中,我也会探讨在20世纪上半叶呈现出独特存在意义的时尚画(亦称时装画)。
    从艺术这一更加宽泛的概念来说,西洋绘画所一味追求的、将目之所见忠实记录的“写实”,不过是文艺复兴至19世纪这一特定时段内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已。一旦认识到这一点,多种多样的艺术尝试就喷薄而出。也就在这个时候,作为这一潮流理所当然的归宿,时尚画也摸索着“艺术的”表现形态,并创造出非常辉煌的成果。
    旧话重提,本书并不仅仅局限于探讨绘画作品及其所描绘的时尚,更致力于揭示与时尚史紧密相关,并构成了其基础的社会史、政治史、经济史的另一面。服装的历史涵盖了极其广泛的领域,这样一来,致力于将其再现出来的美术就囊括了我们周围所有的现象。
    作为一门涵盖广泛的跨学科学问,美术史却遗漏了“时尚”的问题——或者说因为只是美术史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故尚未被顾及。本书正是要以时尚为线索,重新解读美术史。
    此外,本书中屡屡出现的“时尚”一词,在服饰流行的意义上,根据具体情况有时被写作英语的“fashion”,有时则被写作法语的“mode”,二者基本上是同义的,这一点需要事先在此予以说明。
    观赏绘画的方式多种多样,并不局限于某一种固定的视点。尽管我借助了时尚这一视点,但这样做的目的,说到底还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更好地欣赏作品。

后记

  

    《日本经济新闻(朝刊)》文化版的右上方有一个小专栏,大家或许都知道吧?在那里,会有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基于各种各样的视点,选择10幅绘画或摄影作品,并从自己的专业与感受出发对其进行解读。
    这个专栏的作者中当然有美术方面的专家,但也有诗人、小说家、建筑家、音乐家等非美术专业的人士,他们选出一天一换的作品,解说并写下感想。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关注点与解读方式,实在非常有趣。实际上,我也曾作为这个专栏的作者,在1997年发表了《十幅绘画所讲述的时尚》(絵が語るファッション10選)。
    这个专栏现在仍在存续,想必很多人都很喜欢。切入口固然很有趣,但若说到它深受欢迎的本质原因,恐怕远不止这些。对于那些抱守着“画必须这样看才对”的先入之见、将自己个人的欣赏方式扔在一边的人们来说,这个专栏使他们“恍然大悟”:只要用自己的方法收集绘画所传达的多样信息和意义就好。
    绘画的观赏方式本来就应该是因人而异的。
    我的研究和活动领域位于西方服饰史和西方美术史的交界线上,我既是策划时尚展览的策展人,同时也是大学教师。在这种环境中,我经常近距离地观赏绘画真品与过去的服饰实物这些最高级别的一手资料,而对它们进行比对也就成了我的日常工作。
    在学院派的美术史研究中,这一部分内容常常被视为次要的,因此也就几乎彻底被忽视了,而我正注意到这一部分,并聚焦于此。当你将焦点对准一直以来都含混不清的东西时,就会形成清晰的图像。这样一来,原本含义不甚明了的东西,就开始传达出其本来的含义。
    面中之物,皆与我们的文化紧密相关。尤其是时尚,它常与巨大的时代变迁及社会状况相联动,并向我们讲述了很多很多。在不少人看来,瞬息万变且流于表面的时尚,不过是欠缺普遍性的个人之物。然而,正是出于这一原因,时尚反而反映了时代的所思所想。
    并且,服饰比较突出地体现了时代与社会所赋予它的文化和价值特质。这样一来,增进对画中服饰的理解,也会使绘画作品显露出本来的光芒。
    我认为,绘画,或者更准确地说美术史,本应该更为开放。虽然最近美术史研究的路径多种多样,但我以服饰为线索重读美术史的研究思路,却是在某次作为非常勤讲师讲授西方美术史时具体成形的。
    而我之所以能获得这一机会,要感谢小佐野重利、木下直之,以及当时还是我这堂课学生的丹所千佳。我不曾想到,后来走上了编辑之路的她会促成本书的诞生,并担任本书的编辑。我想借这个机会对三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并且还要感谢在课上一直帮我准备PPT的M君。
    我原本想着毕竟有授课笔记,就非常轻松地接受了这一提议,但后来却几乎全部都是新写的。刚开始动笔的时候,我每周还要往返通勤于东京的家、京都的财团,以及滨松的大学之间。对于需要参考大量资料的写作来说,远距离通勤实在是一种始料未及的巨大妨碍。 正当我打算辞去大学的工作、专心写作的时候,我监制的展览会一个被邀请到马德里,另一个被邀请到旧金山展出了,我作为策展人,丁作比以前更忙了,这也影响了本书的写作进度。在此期间,最初沉着从容的丹所千佳,在最后阶段却发挥出了惊人的效率,在她的帮助和引导下,我才终于得以完成此书。这里要再次向她表示感谢。 我一直都想要尽可能充分地在本书中呈现更多的图像。这里选用的很多画作都是按照我的叙述主题来的,因此可能没有太顾及绘画本身的背景脉络。读者如果觉得晦涩难懂的话,可以参考书后的作品一览,或许能够有所帮助。 本书是以时尚为切人点写作的。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参观美术馆、欣赏绘画作品的今天,如果本书能够成为人们走进深邃的美术世界的帮手,或是能够作为一个例子激发人们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观赏绘画,那我会感到非常高兴。 最后还想重申一遍,鉴赏绘画的大门永远向每一个观看它们的人敞开。 2009年1月 深井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