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教体育 > 教 育 > 教育总论

不焦虑的父母更自由的孩子

  • 定价: ¥45
  • ISBN:9787511373564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华侨
  • 页数:224页
  • 作者:崔璀
  • 立即节省:
  • 2018-05-01 第1版
  • 2018-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崔璀著的《不焦虑的父母更自由的孩子》以自己的真实育儿经历提出平衡工作和家庭的解决方案。
    本书帮助广大父母放下焦虑,放下掌控感,让孩子更有安全感、更自由!
    心灵成长作家张德芬,新女性主义作家李筱懿,知名心理学家李松蔚联袂推荐。
    我们心里的那个小孩根本就没离开过。
    父母对孩子的爱,首先来自一个完整的、自由的、从来不觉得生活委屈了自己的家庭。放下焦虑,放下掌控感,让孩子更有安全感、更自由!

内容提要

  

    崔璀著的《不焦虑的父母更自由的孩子》是一本教会女人如何做母亲,并在母亲这一角色中寻找自己的通俗读物。一个女人同时面对角色转换、养育身份、自我认知、家庭关系等复杂而系统的问题,而它们的真正内核只有一个,妈妈自己。
    对于养育,本书关注的是真实而不是正确。

媒体推荐

    在这本书里,崔璀用特别棒的方式告诉大家:妈妈怎样在适当的时候给自己加压,在必要的时候为自己减压。我们都知道,人生的各种角色都不会完美,只要尽情尽兴投入其中就行。我相信,这是一本让人读完豁然开朗的书。我为我的朋友崔璀感到特别骄傲!
    ——新女性主义作家  李筱懿
    本书不是一部育儿经,而是一个忙碌的职业女性在有了孩子之后,辛苦地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心路历程。没有说教和理论,只有真实的生活记录和实践心得。本书可以让所有处在同样境况下的妈妈心领神会,从承认自己的罪咎感,到如实地对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且认可和尊重孩子的感受,最终与自己和解,放下要当个好妈妈的执着……强烈推荐给所有正在工作的妈妈阅读!
    ——心灵成长作家  张德芬
    面对焦虑,最好的解药就是真实。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你会经历真正的学习,不是学习完美的、理想化的父母应该是什么样子,而是跟着崔璀一起,在现实处境中学习应对那些不可控的事。有些事她做得不错,有些事她也不擅长,或者你有不同的办法来应对。这都没什么好焦虑的,这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知名心理学家  李松蔚

作者简介

    崔璀,专注女性成长的内容服务平台Momself创始人兼CEO。
    知名媒体人,财经大咖吴晓波最器重的左膀右臂。6年时间从职场小白晋升到CEO,历任蓝狮子文化COO,头头是道基金投资合伙人,参与投资十点读书、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小小包麻麻等知名文化项目。
    她主讲的系列课程《人人都需要的管理术》全网销量近20万。

目录

推荐序  妈妈不必完美,但请尽兴李筱懿
推荐序  面对焦虑,最好的解药是真实李松蔚
自序  我是妈妈,我是我自己
上篇  我是妈妈
  写给3岁小孩的一封信
  谎言是最真的真话
  你吃穿不愁,到底有什么可难过的?
  做一个不上进的妈妈,有错吗?
  疾病容易悲情化,残缺总是值得被歌颂
  天哪,我怎么这么像我妈!
  你做不好这些的,这都是为你好
  有本事你像个孩子那样去爱啊
  你带走了我,可是你有没有问过我?
  我们身上发生的故事,还会不会在下一代身上重演?
  找回“消失的爱人”,终结“丧偶式育儿”
  我们是怎么把孩子的好奇心给杀死的?
  我就是兼顾不好事业与家庭,要你说!
  总担心老人带不好孩子,或许是你在惩罚自己
  不要打着“为我好”的旗号,光明正大地忽视我
  咱们这些做爸妈的,可不能双重标准啊
  孩子太烧钱怎么办?想办法比TA烧得更多
  山鸡哥陈小春最man的时刻:对儿子说出“I’am so sorry”
下篇  我是我自己
  给内向妈妈的一封信
  为什么我在最脆弱的时候,却说不出“我需要你”?
  没时间解释了,快抱我
  我的焦躁不安,成全了你的气定神闲
  致□人:为什么我们常常没办法说“不”?
  难过就是,这么难,还想一起过
  “再等等”到底是在等什么?
  你委屈什么啊!
  我不喜欢,这一切不是我想要的
  生活总有无能为力的时候,只能把它放到“以后”
  我最亲密的爱人,我要你站到我这边
  谢谢你,给了我一个无理取闹的理由
  幸好有你在,我还能偶尔当个孩子
  不得已的时候,我们用“生病”来相爱
  我不需要你的时候,最爱你
后记  你的那句“我没有梦想”,听上去像是“我害怕”

前言

  

    妈妈不必完美,但请尽兴
    李筱懿
    我和崔璀的关系很复杂。首先,我们是好朋友,不用天天寒暄,但有事一定会彼此照应。我不想用“闺密”这样太热闹的词来形容我们的关系,因为过度热烈,也意味着脆弱和不够持久。其次,她是我公司的投资人和董事,虽然比我年轻,却在自我管理和商业运营中经验丰富,让我叹为观止,从她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最后,她是我的同行,我们都开了自己的课程,经常讨论女性成长的话题。当然,我们都是努力让自己和孩子充分绽放的妈妈。
    如果你想了解“妈妈”这个职业,希望学习当妈妈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欢迎打开崔璀的这本书——《不焦虑的父母,更自由的孩子》。
    如果你没有当妈妈,或许永远不会知道别人家的妈妈是那么完美:她们会烘焙,做出来的蛋糕足以放进五星级酒店的甜品橱窗;她们会做手工,剪的纸、捏的黏土、做的陶器几乎能够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她们会做各种各样特别难的菜,每一个都能让你想到《舌尖上的中国》;她们每天观看孩子做早操,不像有的妈妈匆匆把宝贝送进教室,在脸蛋上亲一下,就一路小跑赶去上班;她们看起来优雅从容,永远装扮得体,站在学校门口,等着孩子扑到自己怀里。
    和她们相比,你既羞愧又焦虑,总想不顾一切地迎头赶上。
    但是,每个女人对自己人生的规划不同,优点和特点也不一样,用得着那么勉强自己和别人一样吗?在“妈妈”这个领域,用得着拿自己的短处与其他人的长处比较,然后得出一个特别糟心的结果吗?
    我们能不能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也引导孩子接受我们的不足,不要患得患失,害怕失去孩子的仰视,害怕自己不够称职呢?
    包括亲子之情在内的很多情感,都是建立在真实自我的基础上的,老老实实还原自己的本来面目,既不刻意表现优点,也不卖力掩饰缺点,更不要为了讨好谁而做自己原本不擅长的事。
    生活是一场马拉松,所有不舒适的姿势都坚持不了太久——犹如靠迁就和透支换来的感情,都跑不完全程。
    在这本书里,崔璀用特别棒的方式告诉大家:妈妈怎样在适当的时候给自己加压,在必要的时候为自己减压。
    我们都知道,人生中的各种角色都不会完美,只要尽情尽兴投入其中就行。
    我相信,这是一本让人读完豁然开朗的书。
    我为我的朋友崔璀感到特别骄傲!

后记

  

    一
    你的那句“我没有梦想”,听上去像是“我害怕”
    我从事管理工作10多年。从最开始的几人小团队,到近百人;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到人精一般的老销售,形形色色的同事和合作伙伴,穿梭在彼此的生活中。
    管理最重要的对象是人。也因此,这10年来,无数年轻的同事走进我的办公室,向我袒露自己的迷茫。他们性格各异,长相不同,来自不同的地方——小镇或者都市。他们有的刚强、有的开朗,可他们的迷茫却一模一样:
    “我不喜欢现在的生活,可是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该去追求什么。”
    如果刚好是夜晚在加班,有漫长的时光可挥霍,也许我们会长谈。有时是白天,打仗一样地紧张,有永远开不完的会、处理不完的邮件,我会尽快结束沟通,只用简单几句话。
    但所有的谈话最终只会走到一个方向,“我从不相信一个人真的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甚至,我会直接问:“你为什么要一直阻止自己去承认自己喜欢什么呢?你在怕什么?”
    他们常常愕然——这不是期待的安慰。
    是的,谁有义务去安慰谁?如果你已脱离襁褓,走人社会,请做好准备去承担一个中年女人的指手画脚。谁叫你现在刚好是她的下属,你自己闯入她的办公室,当她鬼话连篇的时候,你还不好意思夺门而出。你看,这就是生活本身,处处是真相。
    我要说的话从来没有改变过,“我从不相信一个人真的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但为什么那么多人会说“我不知道我想要追求什么”呢?
    因为啊,说自己不知道,比承认自己做不到要容易太多。
    “我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可是,如果让我为之努力,我觉得自己能力不够,做不到。”
    说出这句话,是不是有点儿难?
    二
    职业生涯中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一位老师是吴晓波。认识他时,他刚刚开始操办一家财经出版公司——蓝狮子。他写过《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20本图书之一,那时正着手出版《激荡三十年》——这本书后来几乎奠定了他“财经写作第一人”的身份。
    吴晓波老师喜欢李普曼,美国著名的新闻评论家和作家,被罗斯福总统笑称为“全美30岁以下最著名的男士”。
    关于李普曼,晓波老师从不隐藏他的向往:“我还常常想起那个影响我走上职业记者道路的美国人。1908年,正在哈佛读二年级的李普曼就住在查尔斯河畔的某一座学生公寓里。一个春天的早晨,他忽然听到有人敲房门。他打开门,发现一位银须白发的老者正微笑着站在门外,老人自我介绍:‘我是哲学教授威廉·詹姆斯,我想我还是顺路来看看,告诉你我是多么欣赏你昨天写的那篇文章。’我是在18岁时的某个秋夜,在复旦大学的图书馆里读罗纳德·斯蒂尔那本厚厚的《李普曼传》时看到这个细节的。那天夜里,它像一颗梦想的种子不经意间掉进了我尚未翻耕过的心土中。” 他以这个人为生命的某一种标杆。“像李普曼一样著作等身”,是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们甚至引进过《李普曼传》的版权,卖得不太好,但没关系,自己的出版公司引进并出版了这本书,对当年40岁的晓波老师来说,已经是意义本身了。 …… 想到要与严厉的老板、德高望重的客户打交道就发愁?也许你还不知道,你跟他们之间存在着许多可以“合作”的地方。看到事情的本质,才能真的推动,而不是退缩。 毕竟,柔软且坚定,在问题出现之前将其化解于无形,才是真正厉害。 三 2016年9月,我辞职创立了女性自媒体Momself。因为想把我的这套理念传递给更多的女性,特别是成为妈妈之后的女性。辞职的过程并不轻松,要与曾经深爱着的团队告别,要开启一段我从未经历过的旅程——每一个动作都让我流过眼泪。但我心里清楚,不会回头,因为我看到了更宽的生命边界。当我认出我的梦想时,我有能力伸手去接住它。这种能力,在过去的每一天里,我都在储备,通过一种叫作“管理”的办法。 创立Momself没多久,有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 梦里我回到青岛的姥姥家——我从小长大的地方。阳台上有一个玻璃器皿,干涩的土壤中有一粒白色的种子,柔柔弱弱地埋藏着。我问舅舅:“怎么不给它浇水啊?…舅舅说:“什么啊?没有东西啊。” 我拿起身边的一杯水,走过去,倒人土中。令我惊讶的一幕发生了,在水接触土的一瞬间,那颗白色的种子喷薄而出,挺身抽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直至长到我的鼻尖处。我目瞪口呆。 直到今天,我回想这个梦,还能感觉到当时的震惊。 毕竟,我们这一生,最大的幸运,不是别的,而是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