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教体育 > 教 育 > 教育总论

你是孩子的起跑线也是孩子的天花板

  • 定价: ¥35
  • ISBN:9787536087064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花城
  • 页数:346页
  • 作者:吴志翔
  • 立即节省:
  • 2018-07-01 第1版
  • 2018-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未来教育的使命,不是培养多少高分的孩子,不是培养学习机器,更不是在流水线上培养孩子,我们要让孩子成为好的自己,成为真正的人。
    太多的家长,自己生了病,却强迫孩子去吃药。
    生命中的浪费,不是什么起跑线,而是孩子从小到大被剥夺了自我发展的机会。
    人生的起跑线是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一颗对世界的热爱与好奇之心,懂得与人相处和为人的情商,一个遇到挫折能够承受的强大人格。
    吴志翔著的《你是孩子的起跑线也是孩子的天花板》是作者多年来深入思考家庭教育问题的心得体会。

内容提要

  

    吴志翔著的《你是孩子的起跑线也是孩子的天花板》一书是作者多年来深入思考家庭问题的心得体会。作品就当前家庭教育常见的误区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就家长如何科学培养孩子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内容贴近生活,观点独到,具有前瞻性和启迪意义。

媒体推荐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学者  胡适
    每个小孩都是箭,父母是弓,弓的责任就是把箭射到它要去的地方。
    ——漫画家  蔡志忠
    我自己这么觉得,未来不是知识的竞争,而是创造力的竞争和想象力的竞争,是智慧和体验的竞争,是领导力、担当力、责任心的竞争,是独立思考的竞争。未来的教育不能只教知识。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马云

作者简介

    吴志翔,笔名塞林。浙江大学文学硕士,武汉大学美学博士。现为《浙江教育报·教师周刊》主编,曾在《中国青年》《中学生天地》等开设专栏。已出版《树不必对风生气》《你是孩子的起跑线,也是孩子的天花板》等十多部著作。多篇文章被《读者》《青年文摘》《意林》转载,并入选小学语文和高职语文课本。

目录

爱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承诺
成为孩子心里“70亿人中的唯一”
人生路上,每个父母都是新手
起跑线怎么变成了鄙视链
最大的浪费,是被剥夺的机会
母爱的高度决定了家教的水平
爸爸妈妈不要拔河了,跳舞吧
教育孩子,实际上就是教育自己
为“教育”而狂热,不舍得,更不值得
在任何匆忙境界中都有余裕
缺爱和安全感,哪来的专注力
让有仪式感的生活润泽心灵
大成大,小成小,世间无弃人
惩罚与赏识,请尝试用“陌生人”法则
看不见的成功,就是生命的成全
别让教育的“故事”演变成“事故”
教育因何而美:那些柔软的育人智慧
寒门难出贵子?别撒娇了好吗
少年的心,请不要在风中凌乱
抓住“核心素养”这条水底下的大鱼
是什么让孩子成为完整而幸福的人

前言

  

    这满架的紫藤花正在怒放。人这辈子有多少个这样年华、阳光、’鲜花、梦幻全都正好在场的瞬间……
    ——鲁引弓《小欢喜》
    今天正好是2018年全国高考的第一天。我坐在这里写这本书的序言,心潮难抑。
    近一千万考生今天走上考场。曾经,这里几乎是一个与命运对决的地方。
    多年前,我自己也曾懵懵懂懂地走上考场。那时候,还没有互联网,没有全民关注的热度,没有父母在考场外焦急守候的身影,但社会上也已经浮动着一种焦虑,当时的高考月被一部报告文学称作“黑色的七月”。
    尽管在我看来,时至今日,高考其实不再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分水岭。从发展的长程性来看,上了大学随便混几年,并不能保证其拥有身份上的优越感和发展机会上的优先权,
    而没上大学却一直在努力的人,反倒可以开创自己的锦绣前程;甚至读了所谓一流大学的人,在事业的高度和创造的价值上也不当然地比读了二三流大学的人强,关键看入学以后和毕业以后的修为。从发展的多元性来看,不但人各有志,而且人各有智——社会需求和成才路径更趋多元,人的志趣和智能也是多元的,在大学里读“废”的人不少;被“研究型”大学抬高了就业眼光,却既没有掌握学术能力、又没有拥有真实技能的人不少,眼高手低,很多方面反不如高职学生甚至技术职高生。比选择更重要的,是“选择之后”;比升学更重要的,是“升学之后”。高考成功未必就是万事成功,考场失意也未必走不出自己的阳光道。高考,不复是能撬起整个人生的阿基米德点。
    对有的人来说,一生的巅峰就是高考之时,或者在高考结束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
    对有的人来说,恰恰是从高考失利的谷底出发,逐渐走向自己的一个又一个巅峰。
    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除了分数,除了升学,除了金光闪闪的金字招牌,还有更重要的东西,那才是成长中需要紧紧抓住的“大鱼”。
    有人庆幸,走上考场的不再是“我们”,而是“他们”。
    因为我们,己把当年十多年寒窗苦学过、烂熟于心的东西,差不多都还给老师了。好事者还戏贴出最简单的高考“送分题”,看看告别校园多年的我们是否还会做,结果是,没多少人还能看懂题目的意思(尤其是数学、理综之类)。所以,每年大伙儿对褒贬作文题总是特别来劲,因为这恐怕是我们唯一还可以有点发言权的领域了吧。
    高考那会儿,的确是我们一生中拥有“知识量”的巅峰期啊。
    ……
    作家韩少功《暗示》全书最后的一段文字带给过我感动和启示,他写道——你给一只寒冷的狗垫上温暖的棉絮,狗会长久地看着你:你给一只受伤的鸟以疗救,鸟飞上树梢后会回头看你……然后,它们走远了,飞远了,再也不会回头:
    “这一刻很快会过去。但有了这一刻,世界就不再是原来的世界,不再是没有过这一刻的世界。感激和信任的目光消失了,但感激和信任弥散在大山里,群山就有了温暖,有了亲切。”(韩少功《暗示》)
    我的老乡、物理学家潘建伟院士在一次演讲中说,对量子力学来说,“看见即改变”。我不懂量子力学,但却被这句话所蕴含的哲学意味深深打动,时时在心头玩味。
    你可能还是会焦虑,还是会着急,还是会在考试和升学的路上追逐,但因为有了对于柔软、成全、初心的“看见”,留意到了孩子生命中“看不见”的“大鱼”,你就会于匆忙中多几分余裕,多几分对于美和善的守护。
    世界就不再是原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