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器物滋养(寻访13位日本陶瓷艺术家)

  • 定价: ¥78
  • ISBN:9787559810687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广西师大
  • 页数:166页
  • 作者:林琪香
  • 立即节省:
  • 2018-09-01 第1版
  • 2018-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器物温暖且各有表情,滋养我们的生活和心灵。它们是对火、泥土、自然和人心的赞叹。探寻柳宗理、小野哲平、知花实……
    林琪香著的《器物滋养(寻访13位日本陶瓷艺术家)》介绍了13位日本著名民艺家、陶瓷艺术家与自己、与生活相处的迷人智慧。访谈内容从了解陶器的制作方式等技术层面的问题,到领悟陶艺的本质更多的是环境、人、情感的紧紧联系甚至是和时代的互动……与此同时,也充分表达了每一位陶艺匠人的特质、展示了他们作品不同的风貌和他们对陶艺的个人化的看法。

内容提要

  

    林琪香著的《器物滋养(寻访13位日本陶瓷艺术家)》是一本走进日本陶瓷艺术家的生活美学读物。本书专访了柳宗理、小野哲平、知花实等13位日本著名民艺家、陶艺家,作者深入制陶工坊,亲身体验了制陶的日常,也了解了不同陶瓷艺术家对于制陶和生活的感悟。书中追溯了陶艺的历史与传承,在和艺术家们近距离地沟通中,探寻他们与自己、与生活相处的迷人智慧,同时也刻画出成就一件器物的伟大与平凡。

媒体推荐

    “日本的陶瓷技艺多是从中国习得的,到了今天,陶瓷器因流露着自然、美与祥和平静的感觉,而被视为了生活的艺术。此书把日本现代陶艺的风景与陶艺家的热情透彻地展现出来,深刻得教人惊讶。”
    ——泽田眉香子(编辑、《京都器皿散步》作者)

作者简介

    林琪香,旅客,卖文人,策展人,现居日本。曾为《明日风尚》《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编辑,现为香港多家媒体撰写专栏,并于京都策划工艺相关展览,合作单位包括和果子老铺“龟屋良长”等。著作包括《好日京都》等。

目录


寻访柳宗理——出西窑
将世界放在碗子里——城进
瑕疵美——吉永祯
没有特征的白瓷——大谷哲也
与自然共生的器物——小鹿田烧
陶艺最讨厌——市野太郎
造旧物的人——市野吉记
非“非如此不可”——山田洋次
充满缺陷的白瓷——田渊太郎
收集自然的人——矢岛操
陶艺是生存的手段——与那原正守
摸得到的冲绳文化——知花实
美是不恐惧也不讨好——小野哲平
附录一  西日本陶艺体验
附录二  店铺信息

前言

  

    用平底土锅做意大利面时,脑内便浮现大谷哲也先生那洒满了阳光的家——于忙碌工作的缝隙里,填满生活小趣味的大谷先生。
    用铁绘小碗盛味噌汤时,鼻子便嗅到在城进先生家吃到的汤面的香气——总是气定神闲,对新鲜事物张开怀抱欢喜迎接的城进先生。
    把马铃薯色拉放于青花小盘时,耳畔便响起在市野吉记先生车内听到的爵士乐曲——满身溢发着对陶瓷的热情的市野先生。
    将饼干起司放在黑白碟子作为点心时,嘴里就漾起了矢岛操小姐分我的半个奶油面包的甜美——羞涩腼腆轻声细语的矢岛小姐。
    …………
    数年前,我逐渐开始一点点收集陶瓷器皿,大多是于旅行时在当地的陶艺店遇上的,也有些是到陶艺产地直接搜来的。它们让我的每顿餐饭,都能想起旅程里的愉快与不愉快(不管愉快还是不愉快,通常后来都会演变为美好回忆)。器皿漂亮、易于亲近且各有表情,相近的白化妆碟子,出自不同陶艺家的手,便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气质。是怎样的人制造出如此可亲的器皿呢?是怎样的生活与环境,滋养着他们的心灵与双手,教他们提炼出如此直率、如此坦诚的生活艺术品?器皿联结着我与陶艺家们,我希望能真实地认识点缀我生活的人,抱着这份单纯的好奇心,我开始准备这本书。
    从三重县到冲绳,我探访了十三个制作陶瓷的地方,大都是陶艺家的工坊,也有如小鹿田烧之里般,是聚集了工匠的陶瓷产地。在准备这本书的初期,我对陶瓷几乎一窍不通,期望着以此为借口,跟陶艺家们学习,增加对这门工艺的了解,采访之时,不时会提出关于陶艺技术的疑问。我曾一度想象这将成为一本适合陶艺入门者的工具书,然而在写作的过程中,这想法却在一点一点地远离我。
    记得在高知县与小野哲平先生见面后,在从陶窑回到车站的路上,直率的他狠狠地掷下一句:“讨论制作技术等,太无聊了吧。”我如梦初醒,跟小野哲平先生相处的半天里,这个内心如火的陶艺家,跟我谈人性的暴力,谈自己年轻时对生命的困惑,这些故事深深打动我,甚至让我忘记了向他请教造陶的窍门。
    事实上,在多个访问之中,最吸引我的,从来不是烧制陶瓷的温度,或是涂抹釉药的方式(当然,我对此也兴趣盎然),而是陶艺家们在他们制造的小小国度里,如何与自然共处,又如何克服自然给予他们的难题。虽然无法用文字说明,我总隐隐约约地感受到他们与脚下泥土微妙而亲密的关系仿佛化为了无以名状的元素,渗透在器物之中,而这些元素是如此的迷人。比起陶艺本身,我大概对这些更感好奇。
    “真的很美呢。”若听到一位画家看着自己的作品时如此说,或多或少会感到对方的自傲,但很奇妙的是,每当陶艺家们不由自主吐出这一句时,我都没有这种感觉。他们不像是称赞自己,仿佛是在赞叹火、赞叹泥土、赞叹以石材与木材烧成的灰造成的釉药、赞叹自然,赞叹自然的奥妙。大自然从来不听使唤,进窑后的陶瓷,在火舌吞吐过后,成品不一定如自己所想,有时会被摧毁,有时则带来惊喜。此时他们只好抱着谦卑之心,听候大自然的发落,阅读它,理解它,然后迎合它。陶艺家们抱着心里对美的执着,与大自然结伴,将抽象化为形体,成为美丽的陶瓷器物。
    最终《器物滋养》并没有成为一本实用的工具书,而只是一本描述陶艺家世界的故事书。希望大家读过后,在用餐之时,捧起饭碗,会感受到跟以往不同的重量。
    在这里特别感谢所有接受采访的陶瓷艺术家们友善地接待我这位无知的访客,耐心地告诉我关于陶瓷的种种,并分享他们对工作与生活的热情。另外,也非常感谢埼玉县的“器物笔记艺廊”[原店名:ギャラリーうつわノート。埼玉县川越市小仙波町1-7-6。]及“邂逅餐具”[原店名:Meetdish。大阪市中央区本町4-7-8加地大厦一楼。]的帮忙,他们替我联络了部分陶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