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教体育 > 教 育 > 教育总论

感动教育点燃心灵

  • 定价: ¥48
  • ISBN:9787302523642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清华大学
  • 页数:239页
  • 作者:(印尼)陈文权
  • 立即节省:
  • 2019-05-01 第1版
  • 2019-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感动教育点燃心灵》是作者在美国、日本、欧洲30多年教学研究基础上完成的,认为一切源于对教育的热爱,呼吁教师从自身出发反思教学中存在的类似问题,唤起教师对于“教书”和“育人”特别是“育人”的重视,给无数高校教师敲响警钟。书中没有干巴巴地说教,而是通过实例层层展开,给读者带来更多的反思和感悟。

内容提要

  

    《感动教育点燃心灵》不同于以往的“学习靠学生主动,老师只是引导”的教学观点,是基于作者30多年在美国、日本、欧州教学的经验和研究,提出了""教育″这两个字是包含着""教""与″育″合起来的是教书育人,“教师不仅仅教书而已,还需要育人“,”教育需要教师主动唤醒学生对学习的热爱”等观点,呼吁用爱来感动学生,让他们重新热爱学习,这也是教师的责任。全书分为两大部分:感动教育和教学反馈。

作者简介

    陈文权(外文名:Ken Soetanto),1951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泗水市,祖籍中国福建泉州,是旅美、旅日华人,现为早稻田大学国际学术院教授,先后担任早稻田大学国际部副部长、临床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他先后取得工学、医学、药学和教育学跨越文理的四科博士学位;荣获美国超声波医学会院士、美国声学学会院士、日本超声波医学会院士的三个院士称号并屡获论文奖。
    著作:个人著书有《宽厚与大爱:点石成金的陈文权教育法》《激励教育法》《感动教育》《为何所谓的“失败大学生”成了就职宠儿》;合作著书有《被讨厌的理工学的乐趣》《超声波造影法的进步》等。

目录

第一章  所谓“角色训练”
  1 制定严密的课堂规则,教学活动不限于教书
  2 树立明确目标,掌握生存本领
  3 “一劳永逸”空幻想,“一生安泰”南柯梦
  4 只做出模范表率,不给出具体指令
第二章  动机研究上升为科学
  1 让学生提交感想文,确认动机提升程度
  2 抓住机会之神,印尼寻找担保人的真实故事
  3 争取最大的可能性,两个自费留学名额
  4 讲述逆境中奋斗历程,效果莫过于老师的真实故事
  5 坚持到底决不放弃,反败为胜真实体验
  6 入乡随俗友好相处,互相激励共同进步
第三章  原则至上
  1 遇事决不歪曲原则,早稻田大学的课堂实践
  2 遇到麻烦真诚面对,坚持原则决不退缩
  3 对于过失不可视而不见,对于学生不能放任自流
第四章  讲述老师与学生的“真实故事”
  1 插入自我介绍,改变课堂氛围
  2 讲述真实故事,引发课堂“爆炸效果”
  3 加强师生互动,捕捉爆发瞬间
  4 感动引发心底共鸣,“真实故事”显现威力
  5 建立良性循环,唤醒学生的学习干劲
第五章  挫折是飞跃的前兆
  1 失败是成功之母,挫折后重新振作
  2 成为让人产生共鸣的人,信赖的力量可以转变学生
第六章  至少要有决不放弃的精神
  1 超越困难的最佳方法,明确自己的终极目标
  2 首先要倾听自己的心声,并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
  3 感动相互交织,唤醒沉睡的内在动力
第七章  等待,观察,做出选择
  1 无须设定正确答案,一切跟从本心指引
  2 教育方法,挑战新的目标
  3 找到人生目标,点燃心灵火炬
  4 做自己人生的主人公,谱写精彩诗篇
第八章  让失败者也能成功的9种方法
  1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欲望
  2 变被动为主动,180度方向转换
  3 一旦确定目标,虽不情愿,也能提升动力
  4 今日胜过昨日,不许得过且过
  5 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登台亮相
  6 深入调查研究,开辟全新领域
  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断激发和提升兴趣
  8 变难事为趣事,提升学习欲望
  9 培养自觉意识,客观审视自己
第九章  震撼心灵的感悟
  1 激励早稻田大学学生的方法论
  2 陈文权教育法:传递能量,光照世界
  3 带来人生变化的一门课程
  4 穿越阻碍:在Soetanto教授的指导下,我变了
  5 Soetanto效果所造就的新的自我:激活人的强大潜力的教育
  6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朽木不可雕也”的大内章子成长为大学教员
第十章  感动与爱心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1 “教学神人”陈文权
  2 我的小故事
后记 从“利己”到“利他”,致力于他人实现

前言

  

    写在《感动教育点燃心灵》出版之时
    初识陈文权先生是2015年,在北京的一个国际教育研讨会上。会议期间听到了陈先生关于教育和教学的一些思想,我很受启发,于是就有了将陈文权先生的教学思想引入中国的冲动。经过与清华大学出版社联系,得到了张立红老师的鼎力支持,如今这本著作即将出版,我感到非常高兴。
    陈文权先生是日本早稻田大学国际学术院(国际教养学部)教授,曾先后在日本获得东京工业大学工学博士、东北大学医学博士、东京理科大学药学博士和早稻田大学教育学博士。公认的,在日本取得博士学位是非常难的,可是陈文权先生却在四个跨度很大的学科和领域取得了四个博士学位。同时,陈文权先生还获得美国超声波医学会院士、美国声学学会院士和日本超声波医学会院士。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陈文权先生的研究水平、研究能力、治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及非常人可以比肩的丰硕的学术成果。正因如此,陈文权先生的学生背后以“四博士”或者“三院士”称呼他。
    陈文权先生是出生在印度尼西亚的华裔。由于他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深受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的欢迎,因此在日本有人称他为“当今孔子式的人物”,在印度尼西亚也对他评价很高。近年,中国新闻社对陈文权先生进行了专访,并刊登了有关其教学事迹的专题文章,《感动与爱心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朽木可雕也》(参考本书第十章)。多年来,陈文权先生无论是在美国生活,还是在日本工作,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华人血脉。陈文权先生一直希望能把自己创立,并已在美国、欧盟以及亚洲的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等国践行了30年之久的“陈文权教育法”,与故乡的同道分享,以惠及更多学人。
    陈文权先生在书中提到的、存在于日本大学教学中的问题,诸如:教师“对教书不够重视、缺乏激情”、教师“只侧重于部分学生而没有以真心教育全部学生”、“科研优先于教书”、“知识主义”、“利己主义”以及“严进宽出”等问题,在中国的大学教育教学中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对于大学教育而言,“陈文权教育法”以其近30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呼吁教师从自身出发反思教学中存在的类似问题,唤起教师对于“教书”和“育人”,特别是“育人”的重视,给无数高校教师敲响警钟。通过阅读《感动教育  点燃心灵》,读者们可能会找到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
    对于学生而言,“陈文权教育法”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情商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帮助学生保持学习的内在动力,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陈文权教育法”无论在大学期间,还是在人的一生中,都有着积极向上的影响。
    对于社会而言,“陈文权教育法”有助于培养出一批集知识、技能、综合素质为一身的学员,为社会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人才,因此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我相信,如果有更多的教师、学生和学员能够接触到“陈文权教育法”和与此教育法类似的教育理念或教育模式,将会对中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更好的参考和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希望阅读本书的读者们,能够从陈文权先生真挚而又充满热情的叙述中收获感动,汲取有益的养分。
    值此《感动教育  点燃心灵》出版之时,我由衷地祝贺陈文权先生,同时感谢张立红老师!
    清华大学教授林华
    2018年10月31日

后记

  

    40年前我从印尼来到日本留学,不知道日本有奖学金制度,做梦也想不到我26岁时有机会迈入日本的大学门槛,还先后取得了四个博士学位,在日本最知名的私立大学,给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年轻人传授知识技能,讲述我的理念和人生故事。我首先感谢先祖,作为炎黄子孙,我血脉里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我为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为巨龙的腾飞而骄傲。我还要感谢祖国印尼,这片生我养我的地方。再则,我感谢日本多年的培育之恩。最后,我感谢美国,为我提供发挥才能、实现梦想的地方。
    人生四季,春华秋实。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有遍布的荆棘,也有芳香的玫瑰。我吃过许多苦头,受过各种磨难,经历了千锤百炼,然而,我也领悟到了幸福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
    我少年时家里穷苦,吃不饱穿不暖,还得忍受继母的家庭暴力。我不懂念书有什么用,学习成绩不好,有时遭受体罚。比起待在家里忍受继母的咒骂,我情愿大清早就背着书包去学校。闲来无事,我就打扫教室,大家看在眼里,于是,欺负过我的同学对我的态度有了转变,一向严厉的班主任彭老师还把我大大地表扬了一番。从那以后,我对打扫卫生、做好事更是乐此不疲。我发现如果学习好,可以帮助其他同学。于是开始拼命学习,还被大家选为学习委员。通过帮助同学,我的成绩也越来越好,我体会到学习和助人为乐的双重快乐。但好景不长,高一刚上了三个月,印尼就发生了骇人听闻的“9·30”事件,近700所华人中小学校全被关闭,我从此辍学回家。想到失学的华人孩子,连小学也没有机会上,觉得他们十分可怜。于是我便一家一户上门家访,说服他们的父母让我给失学华人孩子补课。我把他们编成几组,动手编写孩子们感兴趣又易于理解的课本。就这样一边帮助哥哥经营他的电器商店,一边义务教课。哥哥的生意越做越大,我考虑去日本学习先进的电子技术,然后回国开办电子专业学校,创造机会让更多人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这6年的补课体验,成为我之后从事教育工作的起点。
    尽管我命运坎坷,但是我一直把“利他”当作行为准则。有时被大家戏称“老好人”,还告诫我:“这样下去,你会吃亏的呀!”我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得与失并不是一成不变。俗话说“吃亏是福”。我生长的环境充满了贫困与歧视,那是现在的年轻人想都想不到的残酷环境。正因如此,能活着,能学习,这些大家看来唾手可得,极为平常的事情,在我看来已经是至高无上的幸福。
    外部环境发生着巨大变化。不改变思维方式,就无法适应世界潮流。我认为,无论中国还是日本,都需要真正的领袖型人才。所谓领袖型的人才,就是前面提到过的不以自我为中心,关心他人,并能以自己的精神力量感染周围的人,把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传递给他人的那种人。
    可是现实生活中,家长不由分说,给孩子设定一个又一个云里雾里的大目标,逼迫他们跳进竞争的洪流。家长一心想着大树底下好乘凉,让孩子进好学校,毕业后进大企业,这辈子就可以高枕无忧,一生安泰。这样的想法其实很保守,导致孩子失去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强加给自己的远大目标心怀疑虑,始终找不到自己的人生道路,十分苦恼压抑。我的学生中这样的就大有人在。在当今的背景下,大学连接着家庭与社会,应当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 时代赋予了大学培养领袖型人才这个重要的使命。身为一名大学教授,我想向学生传达的信息是:不要总想着“利己”,要实践“利他”。利他,是我身体中喷涌而出无法抑制的信念,是幸福的源泉。 “舍得”指“有舍有得”,印度尼西亚也有“中了彩票不要忘记施舍”的说法。成绩好的人也会突然想不通上大学的意义,毕业后又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也许正因如此,才需要老师引导其发挥潜能,从个人成功上升为集团成功,使个人能力得到最大发挥,使更多人受益。 动力,进取心,上进心也是如此。不仅要提高修养,独善其身,而且要把这份激情传达给身边的人,使知识技能发挥更大功效。 这本书中我所说的“动力”仍处于临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阶段,理论和数据还不够充分。作为一名学者,我准备把此课题研究不断深入下去。 如果本书的读者多少能从其中被激励和鼓舞,不但“自我实现”,还能实践“利他”,即帮助他人的“自我实现”,那么您就找到了通往人生幸福的大门,这便是我莫大的幸福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