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定价: ¥39.8
  • ISBN:9787541154225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四川文艺
  • 页数:239页
  • 作者:(美)海伦·凯勒|...
  • 立即节省:
  • 2019-07-01 第1版
  • 2019-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包含三部分——《我的人生故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书信选》。
    其中《我的人生故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自传体散文的形式,记录了海伦·凯勒从初期的消极悲观,到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海伦·凯勒凭借坚强的意志,突破重重困境,找到了黑暗中的光明。
    海伦·凯勒用她生动细腻的笔触、优美的文辞,表达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以及对爱与勇气的歌颂,唤醒了每个人对生命的珍惜和敬畏。

内容提要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部以回忆为主的小说。1880年,海伦在亚拉巴马州的一个小镇出生,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被连日的高烧折磨,昏迷不醒。苏醒后,她便看不见、听不见,甚至连说话都含糊不清。一开始她拒绝、她绝望,她甚至消沉,直到遇到了——安妮·莎莉文小姐。莎莉文小姐教会她如何用双手感受别人说话时的嘴型变化,如何学习,如何记忆,最重要的是教会了她什么是爱。此后她考入大学,掌握了五种语言,创作了14部著作,创办了基金会……她是世界上少有的女性坚强人物,是本世纪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她的事迹成为后世的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媒体推荐

    我应该感谢海伦·凯勒小姐,是她让我明白应该如何去面对不幸,如何去迎接命运的挑战,她让我知道,我应该珍惜我所拥有的一切!
    ——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 富兰克林·罗斯福
    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波拿巴,一个是海伦·凯勒。拿破仑试图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败了;海伦试图用笔征服世界,她成功了。
    ——美国作家、演说家 马克·吐温
    虽然海伦·凯勒的身体不自由,但她的心灵却是无比自由的。
    ——英国影视演员、编剧 查理·卓别林
    海伦·凯勒被评为“二十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是当之无愧的。她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堪称伟大经历和平凡故事的完美结合。
    ——美国《时代周刊》

目录

序言
我的人生故事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书信选
译后记

前言

  

    在八十五岁高龄时,海伦·凯勒小姐孑然一身。这孑然一身意味着她著名的“老师”安·沙利文·梅西和她的几乎是同样著名的后来的助手波利·汤姆森小姐先后去世,留下她孤身一人。许多人很难想象,没有这两个女人中的一个——也许还有随后来的第三个人,又聋又盲的海伦·凯勒怎样能够生存下来。
    作为肉体存在的海伦·凯勒,在近年中失去了某些活力。衰老的过程给她的精力造成的损害,和给我们大家造成的损害是一样的。然而,她的意志力,她的精神力量以及她对别人的鼓舞力,仍旧充满着勃勃生机地存在着——也许会在她也必然离开这个世界以后长期存在下去。为什么?也许是因为她对我们大家来说是一个象征,证明任何人不论出生或运气如何,都是一个特定的人物。作为一个小孩、一个女人、一个有严重生理缺陷的人——她使人们神往,尽管他们和她不一样,却都情不自禁地产生了对她的认同感。
    凯勒小姐肯定不是孤独的。毫不夸张地说,她每年得到成千上万的信件、诗歌、奖励、表彰——一条永不停息地流动着赞扬和爱的小河。在日常生活中她也不是孤独的。她住在位于康涅狄格州西港城的,她称之为阿尔康山脊的舒适的家里,她从1 936年开始和汤姆森小姐一起在那里工作,直到后者1960年去世为止。她家里的工作人员和临时护士——出于年老多病的需要——都能够通过将手语字母拼写在手心的方法,或者用她本人帮助发展起来并加以示范的所谓的震动法和她交流。她很多的时间都是在休息,在过去两三年里放弃了大部分的写作和所有的公开演讲。她仍旧读很多书,特别喜欢重读年轻时喜爱的作品的盲文版。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她赏花,和宠物狗玩耍,和密友或家人聊天。过去她款待过许多客人,从农夫到王侯,现在为了避免劳累,她不得不放弃这一乐趣。
    凯勒小姐是在几乎不曾停歇的写作后停笔的。即使在她完成在拉德克里夫学院本科的学习之前,年纪轻轻的她,在生命的大部分岁月尚未度过的时候就已经写出了自传。本书是这部先在《女性家庭杂志》连载,后来于1902年出版成书的自传的新版。
    在自传出版后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安·沙利文在私人和职业生活中一直协助海伦·凯勒。凯勒小姐那时经常说,在严重的身体残疾面前,她在生活中可能取得的不论什么成就其实是属于她的“老师”的,后来她也不断重复过这样的话。
    在今天有许多志愿者和政府机构从事大量的公共教育工作,我们中大多数人意识到,身体或精神上处于不利地位的美国人的数目之大是惊人的。所有的社会学和人口学的研究都证实了其实可能是很明显的事情——身体的残疾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经济上的贫困。然而即使在这方面进行了教育,我们中还是很少有人在情理上懂得世界上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其他的海伦·凯勒们——意思是有些人不仅是全盲或只有部分视力,而且还全聋或听觉很差。
    没有人知道在凯勒小姐失去视力和听力的时代,还有多少这样的盲聋人。今天,估计至少有四百个学龄儿童——其中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在受教育——和大约五千个成年人处于盲聋状态。对他们的特殊问题已经积累了相当程度的专业知识,尽管问题很严重,需要扩大对他们的特殊援助,但是比起1 9世纪来,盲聋人的生活还是相对正常的。安·沙利文的学生将她个人取得的成就归功于老师——但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沙利文小姐为今天对盲聋儿童或成人的关注和特殊服务的发展起了铺平道路的作用。
    1 91 4年的时候,她们两个人的家中加入了一个新成员——波利·汤姆森,一个年轻的苏格兰女子。波利接受过的训练使她能够在安·沙利文·梅西——在此期间她结了婚——于1 9 36年去世后接过作为凯勒小姐的伴侣和助手的任务。那种训练极其广泛,深刻严格——特别是当这个助手必须在精力和决心上能够和像海伦·凯勒这样的一个人匹敌的时候。
    这位令人敬畏的女士形容自己毕生的工作主要是为了扩展对残疾人,特别是盲人或盲聋人的理解和服务。然而我本人要提出的是,她的名声主要基于她在其他人们普遍关心的领域中的活动。她和安·沙利文早年时在全国小城镇进行的杂耍式的巡回游说——她们甚至真的做过一阵子巡回杂耍演出——可能是为了向好奇的人显示出一个盲聋的“哑巴”能够思考和说话,而且所思考和所说的、关心的话题是相当尖锐和有挑衅性的。她参加了为妇女争取选举权的斗争,她的热情和信念只有很少的人能够比得上。她因参加反战运动而成为许多人的攻击对象——卷入了一场大争论,因此可能触发了后来认为她过于“左倾”的恶毒无稽的指控。好像这一切还不够似的,她还奋力从事消灭性病的斗争,很可能是在男女都有的场合或在公开讲演中首先说出“梅毒”之类字眼的人之一。
    毫无疑问,巡回游说确实包括了提倡盲人教育和康复及培训项目的努力。几十个城市的头面人物听取了她的关于设立或扩大地方志愿组织的援助的请求,州议会议员开会听她有关建立公共支持下的服务的论述。这一切都是作为社会改革运动中的个人斗士在进行的,对她的鼓舞做出呼应成了十分紧迫的事情。
    一个全国性的志愿机构、当时和今天人们称作美国盲人基金会的组织在1 92 1年成立了。它的主要任务是收集这个领域里的知识,传播给寻求为盲人居民提供先进的社区服务的人。基金会建立以后不久,凯勒小姐成了这个团体中为数不多的创始领导人小组的一员,此后一直协助发展基金会本身的技术和财务力量。
    不管需要什么样的过程来承认某些人是“世界公民”,显然海伦·凯勒是符合标准的。她访问并研究过的美国以外的国家,可能和别的任何一个从事社会福利工作的个人一样多。她掌握几国语言,学习语言的能力仅仅是部分原因——它实际上反映了她对世界其他地方人民的文化和民族传统的本能和深刻的尊重。
    在她的特殊关怀领域——失明——中,凯勒小姐早在1915年就正式确立了自己在国际上所做的努力:协助在巴黎建立了一个那时叫作美国盲文出版社的服务性机构,该机构后来并入纽约,成为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是美国盲人基金会的姐妹组织。
    海伦·凯勒——有着非凡的丰富经验的演员和在公众场合多次出现的老手——于1 961年4月最后一次在重要的公众场合出现。国际狮子会俱乐部在华盛顿召开大规模的地区会议,她被邀请参加接受年度人道主义者奖。顺便提一下,凯勒小姐是这个纯男性组织唯一的荣誉女会员。她按照自己在这种情况下的习惯做法接受了这一邀请,目的是再一次得到为了残疾人的利益而对一群重要的人物讲话的机会。
    已故总统约翰·F.肯尼迪——他本人对人类福祉做出了巨大贡献——邀请凯勒小姐到白宫拜访他。从记者的笔下看,这次接见是肯尼迪在当年早些时候就职以来最轻松愉快的会见之一。正式的会见很快变成了私人聊天,从这个事实可以明显地看出两位杰出人物毫不费劲地建立起了融洽的关系。凯勒小姐用自己的声音足够清楚地说话,总统能够容易地听懂她的话,她对第一夫人和肯尼迪的子女的安好表现出了典型的女性的好奇。总统使自己很快适应了需要通过凯勒小姐同伴的手语字母的传达来和她交流的状态,他说他们都很好,他很遗憾他们那天不在华盛顿,不能和她见面。
    不管是不是能够引用总统在这样随便的闲谈中说的话,至少报纸欢天喜地地报道了凯勒小姐的下一句话:她请总统把她的吻带给他的女儿卡罗林。总统丝毫没有失去作为个人和总统的泰然神情,向她热情地保证他会这样做的。
    就在要乘汽车从旅馆出发到白宫去之前,一个记者问她见过几个总统。可能只有海伦·凯勒才会说出的回答逗得房间里的一小群人大为开怀。“我没有数过”。当记者用另外的方式追问,问她记得认识的第一个总统是哪一位时,她想了一下回答说,“格罗夫·克利夫兰”,在场的年纪稍轻的人不免有点肃然起敬。
    肯尼迪总统是否把那时八十一岁的海伦·凯勒的吻带给了三岁的卡罗林,这件事从未报道过,但是我们可以怀着一定的信心估计他这样做了。
    罗伯特·巴尼特
    美国盲人基金会执行董事

后记

  

    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我能够用英语阅读原著后,我读到了海伦·凯勒的自传。这个又聋又盲的女孩用自己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在老师沙利文女士的帮助下,打破了无边的黑暗和死寂,掌握了书面语言后又学会了说话,并进而学会了法语、德语和拉丁语,和耳聪目明的女子一起从顶级的哈佛大学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她身处逆境时的奋争和取得的成就打动了年轻的我,使她的名字深印在了我的心中。但是我并没有意识到不久自己的生活中也会出现坎坷和阴霾,更没有想到海伦·凯勒那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会在冥冥中鼓舞和激励着我。五十年后重读并翻译《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激动和感动依然,感受却更为深刻。一个涉世不深的女孩会漏过的许多东西,今天却具有了别样的重要意义。凯勒不屈服于命运的不公,也不怨天尤人。她接受了命运的挑战。一个既看不见又听不见的人的世界是一个封闭的世界,但是她以永不言败的精神,坚持按正常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绝不因残疾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她意识到,为达到目的,她需要付出多于常人无数倍的努力,于是她一步步地走、一点点地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是她取得杰出成就的主要原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清楚地反映出了这一点,这也是打动读者最深的一点。但是这次重新思考凯勒的一生,我在她的成功中除了读到她个人的努力外,还读到了大量的社会关注,具体表现在人们对她的无比关爱和照顾之中。从当时的名作家、名诗人,到致力于盲聋儿童教育的专家;从家人朋友,到社会名流,都把这个小姑娘放在心上。旅行时想着给她寄去美丽的贝壳,参观博物馆时给予她触摸一些展品的机会,收到她的信后给她回信,在交往中和她进行平等的对话,带她游玩时耐心地为她描述诸如尼亚加拉大瀑布这样几乎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壮观景象,她需要帮助时向她伸出可以依靠的臂膀。沙利文小姐更是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教育帮助凯勒、使她的生命价值获得最大的实现的事业。如果一个正常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社会的关爱的话,一个残疾人就更是如此了。对残疾人关爱的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在这个社会中生活的个体的素质。如果没有了社会的支持,凯勒就是再努力,恐怕也不会取得这样的成就;有了社会的支持,如果没有凯勒自己的努力,她也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成就,对于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两者都是至关重要的。
    “冰霜王”事件早年几乎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这次重读却震撼了我。一个十二岁的盲聋姑娘,给自己敬爱的珀金斯盲人学院的阿纳诺斯先生写了一个故事作为生日礼物,阿纳诺斯先生将故事登在了学院的一份报道中。有人发现“冰霜王”和坎贝小姐早已发表的“冰霜仙子”雷同,认为前者抄袭了后者。为了调查此事,珀金斯学院甚至组织了由学院官员和教师组成的调查庭,十二岁的盲聋小姑娘被带到庭上回答问题。此后,为了对凯勒负责,沙利文小姐又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一直追溯到四年前她休假期间,友人霍普金斯太太可能给八岁的凯勒读过坎贝尔小姐所写的故事。当时的凯勒对故事没有多大的印象,但故事中抒情的语言却留在了她的脑海里,几年以后她开始学着写东西的时候,这些语句从她的笔尖流淌了出来。当我读到凯勒对这个事件的叙述的时候,感到对这个十二岁的孩子是否抄袭的调查几近残酷。毕竟她只有十二岁,并没有真的有意识地去抄袭,再说也不是她本人去投的稿,为什么成年人要这么较真呢?在珀金斯学院进行调查的同时,许多朋友向凯勒表示了对她的信任,就连坎贝尔小姐本人在得知此事后也专门给凯勒写信,说相信她“有朝一日会写出出自你自己脑海的伟大故事,它会给许多人以安慰和帮助”。这件事在凯勒心中造成了伤害,她在自传中说,后来即使是给母亲写信都会突然感到恐惧,问自己写下的句子是否在书中读到过;但是她同时也认为这件事“在我的生活和教育中很重要”。尽管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种较真几近残酷,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我也深深感到这种较真的可贵。任何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的建立都离不开这种较真的精神。这种较真和以坎贝尔小姐为代表的鼓励和安慰的结合才能培养出一代代具有铮铮风骨的英才。虽然十二岁的凯勒并没有有意识地去抄袭坎贝尔小姐的作品,虽然当时的调查伤害了她,但是人格诚信的重要却从此深烙在了她的心灵之中,使她一生受用不尽。 在翻译凯勒自传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忘记她的生理缺陷。她使用“看到”“听见”这样的字眼,她对景色的描绘充满了光感、色调感和音韵感。传记中对在海上遇到风暴和在铁路桥上遇到火车的惊险状况的描述之生动,很难相信是出自一个盲聋人之笔。她对音乐和艺术的看法,对音乐家和艺术家作品的评论会让你忘记她其实从来没有听到过音乐、从来没有看到过绘画。她的知识来自大量的阅读,来自人们向她描述的现实世界,也来自她和大自然的直接接触。凯勒以此为依据构筑起了自己丰富的想象世界,用自己读到和听到的文字来作为表现她想象中的世界的工具。她的这个世界是博大的,因为丰富和陶冶了她的精神和心灵的是古往今来的经典名著。这些从古希腊罗马哲人到欧洲大量的作品,经岁月和历史的积淀后成为了人类精神传承的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凯勒终身与大师为伴,培养了她犀利的心智、独立的见解、高尚的情操、乐观坦诚的心胸和对人的关爱同情。完成自己的生活故事时的凯勒不过二十出头,但是从她矢志不渝的奋斗和追求中,读者可以预见海伦·凯勒的生命定会焕发出无比灿烂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