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艺 术 > 艺 术 > 电影电视艺术

谢赫六法视野下的影视动画创作研究

  • 定价: ¥68
  • ISBN:9787122345554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化学工业
  • 页数:142页
  • 作者:陈叶蕾
  • 立即节省:
  • 2019-08-01 第1版
  • 2019-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内容提要

  

    本书以谢赫“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为切入点探索影视动画创作规律,对“六法”本义及延伸义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对相关影视动画创作进行解读、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谢赫“六法”对现代影视动画创作所起到的重要影响作用。
    本书适合于影视动画创作的学习者和从业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陈叶蕾,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教授课程《场景设计》、《角色设计》、《二维构成设计》、《造型设计》、《设计色彩》、《风景写生》、《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白描》等相关课程。2002年6月,获得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中国画专业学士学历学位,2005年6月,获得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中国画专业硕士学历学位。2017年10月获得武汉理工大学艺术学理论方向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作品及论文多次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中所蕴含的六法美学内涵
  2.1  谢赫“六法”历史渊源概略
    2.1.1  六朝时期的文艺特征
    2.1.2  涅槃佛性与“六法”之对应
    2.1.3  源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思想
  2.2  谢赫“六法”蕴含的审美内涵
    2.2.1  “气韵生动”蕴含的审美观
    2.2.2  “骨法用笔”蕴含的审美观
    2.2.3  “应物象形”蕴含的审美观
    2.2.4  “随类赋彩”蕴含的审美观
    2.2.5  “经营位置”蕴含的审美观
    2.2.6  “传移模写”蕴含的审美观
  2.3  谢赫“六法”的艺术纲领性意义和价值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气韵生动”在影视 创作中的移植与再现
  3.1  从中国画中的“气韵生动”到影视 创作中的“气韵生动”
    3.1.1  从“气韵生动”看中国画中的意境营造
    3.1.2  从“气韵生动”看影视 创作中的意境营造
  3.2  诗情画意、动人心弦—— 创作中的意境营造
    3.2.1  整体色调的意境营造
    3.2.2  叙事方式的意境营造
    3.2.3  音画关系的意境营造
  3.3  灵动自然、生动传神—— 创作中的节奏烘托
    3.3.1  镜头剪接的节奏烘托
    3.3.2  镜头运动的节奏烘托
    3.3.3  镜头景别变换的节奏烘托
  3.4  异彩纷呈、意趣高雅—— 创作中的审美情趣
    3.4.1  气韵生动、相生相合—— 主题思想呈现伦理道德
    3.4.2  直抒胸臆、美轮美奂—— 主题题材决定画面风格
    3.4.3  感悟生命、迁想妙得—— 艺术家的审美理想
  3.5  百花齐放、气韵天成——现代影视 创作中的“气韵生动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骨法用笔”在影视 创作中的移植与再现
  4.1  从中国画中的“骨法用笔”到影视 创作中的“骨法用笔
    4.1.1  从“骨法用笔”看中国画中的结构与表现技法
    4.1.2  从“骨法用笔”看影视 创作中的结构与表现技法
  4.2  别具一格、引人入胜——影视 创作中的“骨法”结构
    4.2.1  叙事的“骨法”结构艺术
    4.2.2  角色造型的“骨法”结构构成
    4.2.3  场景造型的“骨法”结构塑造
  4.3  灵动流逸、挥洒自如——影视 创作中的“用笔”技法
    4.3.1  线条的艺术美与水墨 的意境美
    4.3.2  二维 的材质“用笔”技法
    4.3.3  三维 的材质“用笔”技术
    4.3.4  定格 的材料“用笔”处理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应物象形”在影视 创作中的移植与再现
  5.1  从中国画中的“应物象形”到影视 创作中的“应物象形”
    5.1.1  从“应物象形”看中国画中的造型艺术
    5.1.2  从“应物象形”看影视 创作中的造型艺术
  5.2  惟妙惟肖、不落窠臼——影视 创作中不同风格的“应物象形”
    5.2.1  写实风格
    5.2.2  写意风格
    5.2.3  漫画风格
    5.2.4  装饰风格
    5.2.5  抽象风格
  5.3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角色造型中内在与外在的建构
    5.3.1  直白与隐喻— 角色造型中内在与外在之间的关系
    5.3.2  角色造型对画面背景的建构
    5.3.3  角色造型对角色性格的建构
    5.3.4  角色造型对角色情感的建构
  5.4  角色造型的转化与创新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随类赋彩”在影视 创作中的移植与再现
  6.1  从中国画中的“随类赋彩”到影视 创作中的“随类赋彩”
    6.1.1  从“随类赋彩”看中国画中的色彩设定
    6.1.2  从“随类赋彩”看影视 创作中的色彩设定
  6.2  平铺直序的“类”——影视 色彩设定对主题和内容的生成
    6.2.1  影视 色彩对题材的呈现
    6.2.2  影视 色彩对故事背景的呈现
    6.2.3  影视 色彩对空间层次的呈现
  6.3  传情达意的“类”——影视 色彩设定对情感和情绪的达成
    6.3.1  影视 色彩设定对情绪的传达
    6.3.2  影视 色彩设定对情感的传达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经营位置”在影视 创作中的移植与再现
  7.1  从中国画中的“经营位置”到影视 创作中的“经营位置”
    7.1.1  从“经营位置”看中国画中的构图经营
    7.1.2  从“经营位置”看影视 创作中的构图经营
  7.2  计白当黑、疏可走马——角色场面调度
    7.2.1  角色位置
    7.2.2  角色运动
    7.2.3  角色和角色关系
    7.2.4  角色和场景关系
  7.3  动静相宜、虚实相生——镜头场面调度
    7.3.1  镜头景别的变换对叙事的影响
    7.3.2  镜头的运动
    7.3.3  跨越时空、意境融彻——镜头蒙太奇对情节的表现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传移模写”在影视 创作中的移植与再现
  8.1  从中国画中的“传移模写”到影视 创作中的“传移模写”
    8.1.1  从“传移模写”看中国画中的创作感悟
    8.1.2  从“传移模写”看影视 创作中的创作感悟
  8.2  造型设计中的“传移模写”
    8.2.1  造型设计中对参照对象的“模写”
    8.2.2  对“模写”对象的提炼与概括
    8.2.3  对“模写”对象的风格化表现
  8.3  角色表演中的“传移模写”
    8.3.1  对真实动作的“模写”
    8.3.2  基于运动规律的夸张与变形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谢赫“六法”的意义与价值
  9.1  时代意义
    9.1.1  契合时代的审美变迁
    9.1.2  汇聚 视野的融合
  9.2  文化价值
    9.2.1  传承创新、继往开来
    9.2.2  挖掘内涵、精神整合
    9.2.3  艺术家的参与
  9.3  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