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综合性图书 > 综合性图书 > 百科全书类书

最伟大的智力冒险

  • 定价: ¥109.9
  • ISBN:9787213095023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浙江人民
  • 页数:260页
  • 作者:(加)劳伦斯·M.克...
  • 立即节省:
  • 2019-11-01 第1版
  • 2019-1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宇宙学家,引力波领域研究专家劳伦斯·M.克劳斯重磅新作!
    在本书讲述的伟大故事里,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竭尽所有的创造力、智力与勇气,一起探索我们无法感知的真实世界。情节起伏,千回百转,带领读者穿越了人类历史及科学发展史,激发出无穷的想象力。
    史蒂芬·平克、理查德·道金斯、马丁·里斯、布莱恩·格林等学界大咖联袂推荐。

内容提要

  

    宇宙是无中生有的吗?
    世间的万物从何而来?
    人类如何走到今天,如何拥有如此多伟大的科学发现?
    物理学如何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宇宙和真实世界中有着怎样的运行规律?
    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未来又会何去何从?
    ……
    想知道这些深奥问题的答案吗?请翻开《最伟大的智力冒险》。它将用诗意的故事告诉你关于物理学、宇宙、时空、人类的一切奥秘。
    此外,还有引力。之后,万物接踵而来……就让我这样开始讲述我要讲的故事——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智力冒险。”由此开始,作者劳伦斯·M.克劳斯带开启了一个未知的世界,以专业的科普知识带领我们与宇宙相连。他用简洁生动的文字阐述了人类目前对于自然世界的认知,并建构了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借由宇宙的起源使我们理解人类存在的意义。从望远镜到显微镜,穿越时间与空间,去发现自然世界的美好和地球源源不绝的生命力。让我们跟随克劳斯的脚步,回到一切的开端,见证宇宙的演化。一场跨越时空的智力冒险之旅即将开始,做好准备颠覆你的思维和想象力吧!

媒体推荐

    《最伟大的智力冒险》确实堪称一个最伟大的故事,它讲述了宇宙如何诞生、由什么构成,以及它是如何运作的。而克劳斯正是这段伟大故事的温暖而quan威的向导。未来的人们无疑会这样评价此书:这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史蒂芬·平克  世界著名语言学家、认知心理学家,畅销书“语言与人性”四部曲作者
    与一些非常“聪明”的科学家不同,劳伦斯·M.克劳斯并不满足于在现代物理学的奥林匹斯山上“晒太阳”。他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与一些科学教育者不同的是,克劳斯并没有降低整本书的难度,却真正实现了爱因斯坦的愿景,让这次伟大的智力冒险变得“尽可能简单,但绝不简单”。
    ——理查德·道金斯  全球知名科学家、演化论生物学家,畅销书《自私的基因》作者
    发现物质现实的基本特性是人类最伟大的集体成就之一。《最伟大的智力冒险》这本书很好地叙述了这一主要思想及其产生的过程。作为一位在物理学领域耕耘多年的科学家,克劳斯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深入了解推动这一关键进展的人物。而作为一位成熟的作家,他又成功地使物理学变得“尽可能简单,但绝不简单”。在这个主题上,我找不到比《最伟大的智力冒险》更好的书了。
    ——马丁·里斯  英国皇家学会前任主席,剑桥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坦普尔顿奖获得者
    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物理学从怀疑原子是否真实存在,发展到出现可以预测亚原子粒子性质的精确到小数点后十位的方程式。劳伦斯·M.克劳斯恰如其分地将其列为所有故事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这本书既引人入胜,又富有诗情画意,克劳斯以科学家的洞见和作家精湛的写作技巧讲述了整个故事。
    ——布莱恩·格林  哥伦比亚大学理论物理中心主任,《宇宙的琴弦》作者

作者简介

    劳伦斯·M.克劳斯,美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评论家和备受赞誉的科普作家。是宇宙学和天体物理学研究领域备受推崇的国际领导者,凯斯西储大学的教授和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出版了多部具有影响力的科普作品,著作《无中生有的宇宙》曾获2011年美国最佳科普图书奖。他还是纽约时报的评论家,被《科学美国人》杂志誉为“罕见的公共知识分子”。

目录

前言  我们为何生活于此
第一部分  未知与探索
  01  从纳尼亚的衣橱到柏拉图的洞穴
    对隐秘世界的向往
    科学发现的本质
  02  望穿黑暗,揭开光学奥秘的面纱
    光到底是什么,一个长达400年的疑问
    是粒子,还是光波?
    法拉第的“场”
  03  光在镜中,找寻光的本质
    从白光到七色光谱
    电磁统一
    光就是一种电磁波
  04  去而复返,解开光速的谜题
    所谓静止状态,不过是一种幻觉
    到底怎样测量光速
  05  四维时空,缝合时间与空间
    “先来”与“后至”
    什么才叫“真实”
  06  现实的影子
    光是波也是粒子
    上帝不和宇宙掷骰子
  07  量子世界,奇幻宇宙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大自然并不关心人类的想法
    疯狂的量子世界
  08  时间的褶皱
    反粒子真的存在吗
    虚粒子为什么必须是一个
    对称性必不可少
  09  衰变与碎片
    一毫厘质量之差,让我们能够存在于世上
    10分钟的永恒
  10  核裂变,太阳光芒万丈之源
    处处皆有弱相互作用
    太阳能量的来源之谜
第二部分  绝望与拯救
  11  构想新粒子,绝望时代的绝望之举
    原子核问题,物理学家最为困惑的问题
    去构想些新粒子
    问题依然存在
  12  巨人们的远征
    一切始于两大理论
    如果让“左”“右”互换
  13  进化至美:对称性的反击
    将完美隐藏于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之中
    别将棋子挪得太远
  14  冷酷世界:破缺的到底是好是坏
    从秩序到对称破缺
    发现超导
  15活在超导世界
    夸克,一个美妙的粒子
    磁悬浮,超导体最为惊人的特质之一
  16  物理学所能承受之重:对称性破缺
    自发对称性破缺的破绽
    希格斯粒子。一个“漂亮的模型”
第三部分  荣耀与启示
  17  希格斯场:错误的地方,正确的时间
    我们生活的世界,真的就是一个“超导体”
    希格斯场如何凝聚,决定了你我的存在
  18  大雾散去,量子力学的黄金时代
    电弱统一理论的两面
    “飞机”是隐形的
  19  我们存活于一个自由世界
    是时候彻底“杀死”量子场论了
    正反夸克的相互作用
    那些和我们存在有关的“基本量”并不是基本的
    W玻色子和Z玻色子,我们房间里的两头大象
  20  让粒子对撞。发现新粒子
    建造高能加速器,让两束粒子对撞
    希格斯粒子。粒子物理的大圣杯
  21  21世纪大教堂
    大型强子对撞机,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复杂的机器
    大教堂和加速器都是人类文明最好的纪念
  22  问题多过答案
    下一层现实正在召唤我们
    把大统一事业进行到底
  23  漫无目的的宇宙
    宇宙正处于一个新的“暴胀”阶段
    宇宙根本就不在乎我们的喜好
后记  虚怀宇宙

前言

  

    我们为何生活于此
    看透真相。最为困难。
    ——J.A.贝克,《游隼》
    创世之初,便有了光。
    此外,还有引力。之后,万物接踵而来……就让我这样开始讲述我要讲的故事——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智力冒险。故事里,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竭尽所有的创造力、智力与勇气,一起探索我们无法感知的真实世界。为此,科学家们抛弃了一切的主义、偏见、信条,无论它们源于科学还是其他领域。这段故事跌宕起伏,千回百转,横贯了人类历史。更令人惊叹的是,故事仍尚未定型——我们所有的,不过是它的初稿。
    这是一个值得广为传颂的故事。千百年来,神话和迷信慰藉着大众。而现在,科学正在世界范围内,一步一步地取而代之。然而,得益于导演乔治·史蒂文斯(George Stevens)和大卫·里恩(David Lean)的电影,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的《圣经》常常被人们冠以“史上最伟大的故事”之名。这样的盛誉让我诧异。尽管《诗篇》(Psalms)中有诗歌,但《圣经》的文学价值还是不能与古罗马的史诗《埃涅阿斯纪》(Aeneid)和古希腊的史诗《奥德赛》(Odyssey)同日而语。《圣经》提出的世界观和伦理观,现在看来已经过时。
    对于科学来说,“神圣”是一种亵渎。没有什么观点是神圣到不容争辩的,无论它出自何处。正因为如此,先知们的牺牲并不是史上最伟大的故事的终结。千百年来,人类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的故事不断口耳相传。岁月流转,这些故事也愈发变得有趣。其中的原因,并非来自天启,而是源于接连不断的科学发现。
    与大家的先人之见不同,这段关于科学的故事充满诗意,蕴藏着巨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和现实世界紧密相连,却和人类的梦想与希望无关。
    在这段探索未知的旅途上,引领我们的并不是人类的渴求,而是科学实验的力量。科学上下五百年,人类因此摆脱了无知的枷锁。一路走来,我们学到的教训,就是要始终保持虚怀若谷。按照这个标准,妄言宇宙的存在是为了人类的存在,是多么自大;臆断宇宙时时刻刻都与我们能够感知的世界一样,是多么浅薄!
    科学使我们最终丢弃了人类中心论。代替这一观点的,又会是什么呢?人类是否在这一过程中遗失了一些东西?或是如我所见的那样,收获了更多?
    我在一次公众演讲中这样说过,科学就是让人感觉“不舒服”。事后我有些后悔,担心这会把一些人吓跑。然而,让人感觉“不舒服”,并不是科学制造的阻碍,而是它的一大优点。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固化了一种感觉:我们会欣然接受那些有助于人类生存的概念。比如说,孩子们经常会这样想,事物的存在是有目的性的,是为人类服务的,没有生命的物件其实是具有能动性的。毕竟,错把某个一动不动的物体视作潜在的威胁,总是好过错把某个威胁视作一动不动的物体。
    可是,进化并没有帮助我们准备好理解微观世界、宏观世界、高速运动的世界所需要的直觉。它们存在于我们的感知之外。而一些最为重要的科学发现,比如说进化论、量子力学,恰恰发生在这些领域。因此,我们理所当然地觉得这些理论反直觉,让我们不舒服。
    可回过头来看,这也恰恰说明了科学故事的价值所在。那些最好的故事,总会带给听众一些挑战。它们允许我们通过不同的视角审视自我,探究人与自然的奥秘。那些最伟大的文学、音乐、艺术作品,都是这样的故事。而科学亦然。
    一些人说,现代的科学启蒙取代传统的宗教信仰,意味着人类“信仰的沦丧”。这样的想法相当不幸。请想象一下,将来,我们的孩子能够讲述多少我们从未听过的故事?科学对人类文明最大的贡献,正是在于它向我们保证了这样一点:人类最伟大的篇章,并不存在于过去,而是存在于未来。
    每段史诗的背后,总有一种道德价值。在我要讲的故事中,人类通过实证发现,追寻着宇宙为人类指明的方向,并在这一过程中展现出人性最好的精华,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精神力量。这个故事赋予我们投身未来所必备的工具、视野和正向期待。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没有明显的计划或目的
    在我的上一本书《无中生有的宇宙》(A Universe from Nothing)中,我描述了过去百年里革命性的科学发现是如何重塑人类的宇宙观的。这些改变使得科学开始直面这样一个本属于神学的难题——为何宇宙充满物体,而不是空无一物?科学的介入使得这个问题少了一些唯我论的特征,多了几分操作层面的实用性。
    本书所讲的故事,源于我在华盛顿特区史密森尼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所做的一次报告。当时的反响相当不错。这促使我提炼报告的观点,开始本书的写作。以上经历和《无中生有的宇宙》如出一辙。与上一本书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本书中,我将潜入人类知识的另一个极端,探索这些知识如何改变我们对一些世纪难题的理解。过去百年间,我们对微观世界的认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改变使我们能够回答另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为何生活于此?”
    我们将会发现,真实世界和我们的想象不太一样。它存在于日常生活的表象之下,“奇怪”、反直觉。和“无中生有的宇宙”一样,真实世界的运行机理挑战着我们的先人之见。
    同上一本书一样,本书的内容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没有明显的计划或目的。对宇宙来说,人类的存在与否并不是命中注定的,它不过是一个有趣的巧合。人类颤颤巍巍地站在一大摞椅子的上面,是否平衡的关键,取决于我们无法感知的真实世界中的现象——而这些现象并不依赖于我们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爱因斯坦的名言并不准确:“上帝”确实在和宇宙掷骰子。人类存活至今,可谓一路好运。可是和赌博一样,这种运气或许不会一直延续下去。隐秘世界中遍布连接,编织出一系列连贯的宇宙图景
    当远古的人类意识到,宇宙要比肉眼所见的世界大得多时,人类的文明便迈出了一大步。这种意识的产生或许并不偶然。我们似乎注定需要一套超越存在本身的说法,来解释人类为何存在。正是这种需要,促使早期人类社会孕育出了宗教信仰。
    现代科学的兴起与此正好相反。和迷信不同,现代科学通过推理和实验来揭示我们无法感知的自然世界。通过这一过程,人们最终认识到,那些表面上看似毫无联系、诡异吓人的现象,其实在隐秘世界中相互连接。有了这些连接,人们便不再需要先人口中的地精和仙女。这些连接正是科学进步最为重要的标志。经典的例子数不胜数:牛顿将苹果的坠落和月亮的运行轨道“连接”到一起;伽利略“连接”了不同物体的下坠,发现它们都受到相同的加速度影响;达尔文发现地球上的不同生命,可能都起源于同一个祖先,通过一个名为“自然选择”的简单过程进化而来。乍看上去,这些“连接”相当微妙,很不明显。然而,把这些“连接”摆到台面上后,人们在“噢”的一声惊叹过后,立刻能够熟悉、理解,还会恍然大悟:“我怎么没有想到!”
    今天,我们对宇宙最微观层面上的理解,便是所谓的“标准模型”。标准模型蕴藏着大量的连接,只是它们距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遥远。想要一步到位地展现这些连接,我不得不首先打下一些基础。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标准模型的发展过程中,从来没有一气呵成的大飞跃。相反,一系列出乎意料却又极其重要的连接不断浮现,盘根错节,最终形成了一幅连贯的图景。标准模型的数学结构极为华丽,甚至显得有些写意。当听到希格斯粒子或大统一理论时,人们大概不会把“哇”挂在嘴边。
    为了潜入感知世界的表象之下,我们需要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将我们所熟知的世界与那个包围着我们的隐秘世界相连。我们不可能仅仅通过直觉来理解隐秘世界。故事便是本书的主旨。我会和读者一同踏上这趟旅程,领略人类对空间、时间、相互作用最为前沿的理解,探索盘踞在已知和未知之间的诸多奥秘。写作本书的目的并不是挑衅和冒犯读者,我只是想刺激你一下,正如我常常对自己做的那样。一旦有新的物理学发现,物理学家就会被它们拽入一个新的现实世界,惶惶不安却又兴奋不已。
    在宇宙的终极尺度上,我们不断进行着探索。一些新近的发现将彻底改变我们对自身存在的看法,即认为人类的存在是宇宙的必然。这些发现将进一步降低人类在宇宙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将改变我们对未来的看法,真实的未来和我们的想象大不相同。
    或许,我们更希望这样的真实世界并不存在。现实不该是令人不安、与人不便的,宇宙不该是随机、冰冷的。然而,换个角度来看,我们也无须太过沮丧。宇宙,就我所知,是不存在目的的。和为了人类的存在而存在的宇宙相比,一个没有目的的宇宙要精彩得多。这是因为,没有目的的宇宙允许更多的存在。在没有目的的宇宙中,生活着未知的“异兽”,有着超越人类想象极限的规律和现象。我们有可能解开旧有的困惑,发现深层的秩序,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振奋的事啊!而通过人类自身的力量来发现这些远离我们所知所感的规律,再将它们一片片地拼接成一系列连贯的宇宙图景,并依此来预言未来,掌控周遭的环境,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啊!人的一生如白驹过隙,能够生活在阳光普照的大地上,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日复一日,每一个发现,每一次惊喜,都会使这个故事变得更加精彩。

后记

  

    虚怀宇宙
    “万事有泪,死生同悲。”
    在古典时代的第一部伟大史诗中,维吉尔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之所以选择这句话为本书点题,不但是因为我的故事包含了史诗的一切要素:跌宕的情节、人性的悲剧和升华,更是因为我写作的动机与先人创作史诗的动机相似。
    为什么我们要从事科学研究?部分原因在于,它能加强我们对环境的控制。通过更好地理解宇宙,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未来,造出改善未来的仪器。
    然而,我觉得人类从事科研的终极原因来源于一种紧迫感: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起源、人类有限的生命以及你我自身。人类通过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得以生生不息。当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建立优势之后,我们产生了解决更多难题的奢望——这些新的难题并非如何发现食物,如何逃避狮子的追捕,这些难题关乎我们所在的宇宙。恐怕没有什么问题比它们更加吸引人了。
    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人类缺乏选择。我们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形成于45亿年前的行星上,这颗行星位于一个形成于120亿年前的星系中,这个星系属于一个诞生于138亿年前的宇宙,这个宇宙拥有1000亿个星系,所有这些星系因为一些未知的原因,正离开我们,加速远去。
    在以上这幅图景中,人类起了什么作用呢?对宇宙来说,人类的存在有特别的意义吗?这个宇宙经历过大起大落,我们的存在和这些起落有什么关联呢?
    对大多数人来说,人类存在的核心问题总是可以归结为一系列先验的问题:为什么会有宇宙?我们为何活在此地?
    当我们想回答“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时,我们最好先回答“如何会变得这样”,后者会让前者变得更加精确。在我的上一本书《无中生有的宇宙》中,我描述了科学如何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在本书中,我所讲的故事或许是第二个问题的最佳答案。
    人类为何在这里存在?面对这样一个难题,我们拥有两个选项。我们可以假设人类的存在具有特殊的意义,宇宙是为了人类存在而存在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让人舒服的选项。它也是古人的选项。古人把大自然拟人化,对他们来说,世界遍布饥饿和死亡,充满对人类的敌意。只有在拟人化之后,古人才能获得理解这个世界的些许希望。它同时也是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宗教的选项。面对人类为何存在这个难题,每个宗教各有自己的主张。
    可到底该接受哪一种主张呢?人们的不同选择孕育了各自的圣典。《新约》常常被人们称作“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故事”,它告诉我们一个文明如何发现自身的神性。然而,我发现人类会为了缔结怎么样的婚姻、背诵哪一段祷文、追随哪一位先知而展开杀戮和战争。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了《格列佛游记》里的故事:人们会因为信仰不同的敲蛋方式而相互厮杀。
    想要解释人类为何存在这个难题,我们还有另外一个选项:我们不需要做任何假设。这个选项引出了另外一段故事。在这段故事中,人类扮演着谦卑的角色,宇宙定律独立于人类的存在,我们可以仔细检验定律的细节,并为每一个波折大为惊叹。 本书中,我讲述了一出关于人类的戏剧。和所有的戏剧一样,我们的故事描述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大胆的智力追求。对于一些人来说,它甚至和圣经故事有着对应。自标准模型完成以来,我们在沙漠中徘徊了40年。最终我们发现了应许之地。真相,至少是我们目前所知的真相,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它便是规范对称性理论。尽管对多数人来说,它不过是一幅难以理解的涂鸦。这部分真相不是天使通过金片传给我们的,它们的来源更加贴近我们的实践:它们来自实验,来自一大群个体的辛勤劳作。这些人想要知道自己提出的模型是否正确描述了这个世界,这个可以被观测和实验的世界。我们的艰苦奋斗是伟大的,同样伟大的是我们通过艰苦奋斗所取得的成果。 这里,我想总结一下本书的结论,即:我们为何生活于此?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重要,它向我们揭示了,我们日常体验的宇宙不过是真实宇宙的投影。 博物学家J.A.贝克在《游隼》中这样写道:“看透真相,最为困难。”在本书开头,我引用了这句话。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所讲的故事正是这句箴言最好的印证。 我以柏拉图的“洞穴寓言”作为本书的开头。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寓言能够更加贴切、更加抒情地隐喻科学的发展。人类生存的伟大胜利,在于摆脱人类感官强加于你我认知的枷锁。真实的世界或许拥有人类无法理解的数学美感。对真实世界来说,人类的存在与否也是完全无所谓的。 现在你问我“我们为何生活于此”,我所能给出的最佳答案就是,这不过是一系列“巧合”的产物。真空中的希格斯场,恰好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发生了凝聚,接着演化出了今日的世界。你或许会想,这次凝聚肯定有特别意义。可就意义而言,它其实和早晨在玻璃窗上结的霜差不了多少。探讨人类存在与否的物理定律,就其重要性而言,和霜花世界中的“上…‘下”之争差不多,和《格列佛游记》中究竟要从小端敲蛋还是从大端敲蛋的争论也差不多。 我们的祖先之所以能存活于世,是因为他们正确地认识到自然尽管如此神奇,可它对人类而言却是极不友善的。科学的发展证明,宇宙对生命而言也充满强烈的敌意。认识到这一点,削减不了宇宙的神奇。这样一个宇宙,充满着令人敬畏、惊叹、兴奋的奇迹。认识到这一点,也赋予我们更多的理由,去庆祝人类的起源与延续。 在一个没有目的的宇宙中,说人类存在这个事实本身没有任何的意义和价值,这是一种极端的唯我论观点。唯我论者相信,没有人类的宇宙是没有任何价值的。科学给予我们最大的礼物,就是让我们克服人类中心论,开始欣赏那些我们有幸见证的宇宙巧合。 在柏拉图的寓言中,在我们的故事中,光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是现实世界的信使,也是人类存在的关键要素。随着我们对光的深入理解,我们改变了对时空本质的看法。最终,我们认识到,光本身也是一个宇宙巧合的产物。未来的某天,这个过去的巧合也有可能被新的巧合所修正。 本书开头维吉尔的那句话,其实是要我们“释放内心的恐惧”。未来人类可能迎来末日。然而,我们不应由此否定人类走过的伟大旅途。 我在本书中所讲的并非是故事的全部。我们不了解的东西,可能远远多过我们已经明白的东西。在搜寻存在意义的过程中,我们对于现实的理解,也会随着故事的深入而不断地改变。常常有人告诉我,科学无法解决某件事。可如果我们不去试试,我们又怎么知道科学能否解决呢? 仿佛冥冥中真的有命运存在,在我写下以上文字的时候,我的朋友和战友克里斯托弗·希钦斯(Christopher。Hitchens)完成了他的大作《上帝并不伟大》(God Is Not Great)。我感觉希钦斯就在我身边低语。他会首先提醒我,这种感觉并非超自然,而是来自我的脑海。他的书名告诉我们,人类讲述的故事,和宇宙故事相比是多么苍白。神话故事和本书故事相比,也是如此。 我们的故事并没有赋予人类历史某种特别的意义。我们可以反思人类走过的道路,甚至进行庆祝。然而,科学为我们带来的最大解放、最大慰藉、最大教训恐怕在于:故事中最美好的部分尚未成文。 毫无疑问,这种可能性就是人类存在这出宇宙戏剧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