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天生兵学家(蒋百里传)/铁血将帅系列

  • 定价: ¥39.8
  • ISBN:9787568039536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
  • 页数:265页
  • 作者:刘成海//张向南|...
  • 立即节省:
  • 2020-01-01 第1版
  • 2020-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纵观蒋百里将军的一生,兴军强国、筑牢国防一直是他“永恒”的梦,他为这个梦倾注了毕生的心血,虽然一生壮志难酬,但是他的精神不死,我们依然怀着无限的敬意在深深地追思这位将军。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告慰他的在天英灵,他苦苦求索一生而无法实现的梦,今日之中国实现了:我国实现了海陆空天一体化的国防体系,有了威慑敌人的大国重器,已经从军事大国向军事强国跃进,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今日之中国在守土卫疆、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讲述近代兵学巨擘蒋百里的人生故事。蒋百里是清末秀才,身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晚清,国家危难;而他少年时丧父,与母亲艰难度日,家境困窘;但他胸怀大志,砥砺自强,发奋学习,东游日本,西学德国,横跨中西,又文采斐然,师从梁启超,可谓文武兼备。但他不慕虚名,一心致力于国防建设,虽然身受各路军阀的追捧,但并未得志,即便如此,他依旧铺在国防上,研究日本,判断出中国抗日主战场,并预言中国必将胜利,其持久抗战思想更是蜚声中外。本书立足丰富的史料,力求以通俗易懂的叙述方式,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军事奇才蒋百里的一生。

媒体推荐

    合万语为一言,信中国必有办法;打败仗也还可,对日本切勿言和。
    ——邵力子
    百里先生是中国有数的军事学家,他未曾典兵,而他的学生多是典兵大将;他的军事著作虽不算多,而片语只字都可作兵学经典……百里先生的淹博宏通,实是一位罕有的学者。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人,多是文学修养很好的人。百里先生如果典兵,便是典型的儒将风流。
    ——《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

目录

第一章  家境清寒,年少得意
第二章  狷介之士,风流余韵
第三章  游学扶桑,士官第一
第四章  保定军校,首任校长
第五章  国防幕僚,反袁斗士
第六章  西安事变,不速之客
第七章  频访欧陆,治军寻策
第八章  抗日烽火,主战勿和
第九章  兵学泰斗,将军无兵
第十章  一生数奇,将星殒殁
蒋百里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蒙友邀请,为文作序。
    文初成稿时,友便力邀。慨叹于作者视角独特,准确把握历史事实,传承国学,弘扬民族文化的行文魅力,让“名不见经传”的英雄重回历史,为当前弘扬正气,坚定个人理想和追求,实现中国梦树起了一面旗帜,而本人久未捉笔,德薄才疏,恐为文蒙粗,遂拒。文大成,友再邀,深感却之不恭,遂执笔从序。
    文起清末民初,群雄并起,众星闪耀,文主蒋百里,隐没在尘封的历史中,光环寂灭,鲜为人知。蒋百里隐没在尘封的历史中,是有其特定的历史、特定的舆情。与之比肩的同期人物,如梁启超、蔡锷、徐志摩等,他们交情甚笃,甚至说不分伯仲。由于上述人物史不绝书,所以至今妇孺皆知,而蒋百里却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作者以现代人的视角,为蒋百里作传,并非仅仅是重现那曾经逝去的光环,博得世人的眼球,而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历史,把住民族文化的根脉,在我们的苦难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凡是忠于国家又为民族做出卓越贡献的人,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都是值得我们弘扬。
    回顾那段历史,蒋百里在民国的将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许多名将都尊称他为老师。他的一生,最传奇、最让令人叹服的是,他是抗日战争的先知,也是抗日的死硬派,早在全面抗战爆发前的十四年,就断言中日必有一战,而且准确判断出抗日的主战场。战争之初,就发出了“中国胜利是有办法”的呐喊,坚定了国人的抗日信心。他把终生都献给了中国的国防事业。他的军事著作《国防论》,被称为近代中国军事理论的巅峰之作,他也被誉为近代中国著名军事学家、兵学泰斗。
    纵观蒋百里将军的一生,兴军强国、筑牢国防一直是他“永恒”的梦,他为这个梦倾注了毕生的心血,虽然一生壮志难酬,但是他的精神不死,我们依然怀着无限的敬意在深深地追思这位将军。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告慰他的在天英灵,他苦苦求索一生而无法实现的梦,今日之中国实现了:我国实现了海陆空天一体化的国防体系,有了威慑敌人的大国重器,已经从军事大国向军事强国跃进,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今日之中国在守土卫疆、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笔落志不在得而在传,说明作者构思精妙,淡化了将星陨落的悲哀,传志比传人更让人心生敬意,天不予寿然而薪火再传!
    作者之为文,行云流水,既能体现蒋百里的文学素养和军事天分,又能体现他一生将将之将无将兵的境遇,所以名之为“天生兵学家”。读罢掩卷,思虑万千,执笔从序,亦恐言犹未尽,寥寥数语,为尽友邀,聊为代序。
    2019年12月

后记

  

    在《天生兵学家:蒋百里传》即将收笔的时候,有人问我,蒋百里先生逝世近八十年以来,有那么多名人大家为他树碑立传,你今天要树什么立什么?我一时语塞。尽管曹聚仁先生讲:“蒋百里先生是可传之人,他的生平经历,很多是可传之事。”但一言以蔽之:“传”什么呢?还真不好拿捏。用蒋百里先生自己的话说:“我虽不得志,不因此而颓唐……可见‘志’不一定在‘得’,要紧的还是在‘传’。”使我灵光乍现,那么就传他的“志”吧。
    人各有志,志各不同,如果一个人仅为一己之得失的所谓奋斗,尽管跌宕起伏,也不足道也;可是一生矢志报国、心系国运,他的人生、他的事迹才是令人景仰、永世铭记的。蒋百里先生虽然不是民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人物,虽然没有沙场点兵,也没有身经百战,但是他是少有的矢志报国、心系国运的爱国将军,一生致力于兴军强国、打造中国的国防现代化事业。他的军事思想、他的军事理论、他的理想信念、他的远见卓识、他的抗战方略等,都名垂史册。
    这位爱国将星在即将陨落之前的两年,是划过中国漫漫长夜,最熠熠生辉的瞬间;两年,虽然在人生的长河里稍纵即逝,他却增加了蒋百里的人生长度,也提升了他的人生高度。两年里他推出的《国防论》和《日本人——一个外国的研究》两篇像重磅炸弹一样的著作,轰动了中国的军界和文坛:两年罩他集军事战略家、外交家、文坛健将、陆军大学校长于一身;两年里他赢得了别人倾其一生的拼搏;两年里承受了生命中不堪承受之重,积劳也就耗损了他的健康,直至夺走了他最宝贵的生命。
    “如此人才如此死,旅魂凄绝鹤山傍。”不禁令人凄然、令人扼腕。读者也不禁发问,如此人才何故一生不得志呢?权且搁置外人的揣度,听一听蒋百里先生自己的内心独白:“与其谓蒋百里不得志,毋宁谓蒋百里不得时。”
    1936年,蒋百里刚刚欧游归来,《越风》杂志记者黄萍荪在杭州采访了蒋百里先生。在谈兴正浓之时,黄萍荪抛出一句触碰人生底线,甚或是不近人情的质问:“百里先生,人家都说你这一生很少得志的时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蒋百里先生非但没有像常人那样窘迫,反而表现出旷达的人生:“我之不得志,无待人言,自己也明白,不但一时,恐将终世。”似乎有些宿命之感,大有人生的结局是自己无法控制之意。蒋百里高傲地用孔子中年时期的抱负隐喻了他的志向:“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假如有人重用我来治理国家,一年便可以初见成效,三年就一定能大见成效。)这是一种直面强烈的语言刺激下产生的性格反转,一向温文儒雅的蒋百里瞬间变成一位狷介之士,郁积已久的报国之志脱口而出,他不想,也没必要隐瞒自己的志向了;接着又不无自嘲地讲:“但我为什么不得人之用呢?”
    “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②(孔子的智慧太高不可攀了,因此天下竟容不下他。)这是“孔门十哲”中的子贡对老师一生不得志的中肯评价。蒋百里认为与自己的一生非常契合,大概是借言自喻吧。 但蒋百里又觉得此话一出似乎有些唐突,以圣人自况,未免有点目无余子之嫌,所以赶紧补充道:“但是我没有孔子那样的境界,当年周游列国的孔子,正要过黄河到晋国去,只因时局动荡,只好在黄河边慨叹而归。孔子临河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多美的黄河啊!波澜壮阔,可惜我不能从这里渡河,难道这就是命吧!)古之圣贤知其不可为而安之若命,何况是我呢?”所以,蒋百里叹道,我的境遇就好像“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容”。②(一个农民再善于耕作也不能保证丰收,一个工匠再善于技巧也不能保证人人满意,君子能搞明白真理,用法治国,用道管民,但是不能保证被社会风气昕容纳。)自古至今,才能就像产品一样,能否成为商品还需要“惊险一跃”,貂裘再完美,热带非洲也不会有需求,因此今天的青年才俊,一旦遭遇世道不容,有没有像蒋百里先生那样旷达的反观自身呢?可知怨天尤人是徒增痛苦的。 历史上有真才实学而受到排挤、不被社会所容的人,比比皆是,也是一种社会的常态,至圣先师孔子为万世景仰,可是生前才高盖主,列国诸侯都敬而远之,才落得“惶惶如丧家之犬”。正如他的得意弟子子渊对老师不见容时评道:“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之丑也。不容何病?”(我们没有真才实学,是我们丢人,我们有了真才实学而没被采纳重用,是当权派丢人,不被容纳怕什么呢?)子渊一语道破了孔子不被世道所容的真实原因,也道出了蒋百里一生的惆怅,同时也展示了他的胸怀与度量。 因此,蒋百里总结道:“我虽不得志,不因此而颓唐。你想,韩非子的地位被李斯超越而窃居,投入牢狱之中还能创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难》等五十五篇,时至今日,学者还吟诵他的美文而充满了敬仰之心,“可见‘志’,不一定在‘得’,要紧的还是在‘传’”。 在苦难的清末民初,这位儒雅的将军,人称将将之将、国土无双、军事奇才、兵学泰斗、军事学巨擘……以其旷达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闪烁着专属于自己的稀世光芒。青年时期蒋百里就以文素臣自居,“是铮铮铁汉落落奇才,吟遍江山,胸罗星斗。说他不求宦达,却见理如漆雕;说他不会风流,却多情如宋玉;挥毫作赋,则颉颃相如;抵掌谈兵,则伯仲诸葛……真是极有血性的真儒,不识炎凉的名士。”② 蒋百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人生境界,充盈在生命的血脉里,贮藏在文化的传承中,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修为和品格。既然志存高远,就不患于不济。既是如此说,也是如此做。他把满腔的抱负都付之于笔,一生笔耕不辍,所以著述颇丰。他的灵魂游走于文学与军事之间,进则致力于军事研究,退则醉心于文学抒怀。正如黄炎培先生评道:“天生兵学家,亦是天生文学家”。无论游走在哪个领域,都自成一家,他的著作都有其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他的文学代表作《欧洲文艺复兴史》,“对于那时期的气息,体会得很亲切,文字中也流露着闪眼的光芒”。《国防论》可称作他的军事代表作,“凝聚了他为之一生军事思想的精华,被誉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理论体系’的高峰。作为中国国防、军事理论的奠基之作”。对于民国时期的国防建设是有指导作用的,对于制定抗日战争的方略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陈立夫悼蒋百里:“海宁蒋百里先生,志虑忠纯,国之耆宿,诲人不倦,治学精勤,抗战方殷,遂捐馆舍,老成凋谢,悼惜同深!其所著述,皆指陈大计。洞中机宜,谋国之忠,道途无间。典型未远,叹息弥襟!用举其平生志节所存,追忆晤言所及,荦荦大端,谂诸当世,作后进之楷模,庶先生为不死。”蒋百里先生虽然享寿不永,但是精神永存!一生孜孜以求,不曾浮生偷闲;一生仰望星空,却又脚踏实地;一生命运不济,却不怨天尤人;虽然偃蹇一生,却不悲观失望。 蒋百里将军,不敢说几百年才出现的奇才,但起码是半个世纪里,东学日本、西学欧洲的几十万军事人才当中的佼佼者。然而他没有孤芳自赏,更没有妄自尊大,一生温文儒雅,与同窗、同僚甚至是自己的学生总是平易近人,与佐梅夫人伉俪情深,视五个女儿如掌中之宝,这是怎样的剑胆琴心,又是怎样的侠骨柔情! 写到这里意犹不舍,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敬意。下笔万言,总有掩卷搁笔的时候,闭目一思,尚需一词来总括蒋百里的一生,搜肠刮肚、绞尽脑汁,无论哪个词语都觉得词难达意,如果非要选择一词不可,笔者更倾向于:既能够体现蒋百里的文学素养和军事天分,又能体现他一生将将之将无将兵的境遇,以及他一生最辉煌的成就,因此以“天生兵学家”名之为蒋百里传。 参与本书编写的有刘成海、张向南、杜树宇、刘雨荷、杨志伟、周焕启、孟利军、姜桂义、王有权、唐淙、王敏、高文文、杜旭静、师丽娜、孙大乐、张哲、曹雪立、寇冠宇、唐莉,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对信任并支持写作团队的冯国权大校表示诚挚的谢忱,感谢摄影韦邓主的实地拍摄。限于写作水平和认知高度,书中的未尽之处与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诸君不吝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