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教体育 > 教 育 > 教育总论

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做不焦虑的父母

  • 定价: ¥42
  • ISBN:9787559635044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联合
  • 页数:208页
  • 作者:(美)丽莎·舒格曼...
  • 立即节省:
  • 2020-05-01 第1版
  • 2020-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孩子成绩不好,必须每天“加班”熬夜补习?孩子独立性差,离了父母什么都做不了?对孩子说“不”的家长,不是好家长?孩子不善于表达,会不会交不到朋友?孩子犯了错,惩罚他,他会恨我吗?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5~8岁18个教养误区加案例分析,不做“安家”“小欢喜”式焦虑父母,让孩子像孩子一样长大。
    本书会涵盖社会心理学、认知发展以及与子女教养相关的所有儿童发展关键环节。

内容提要

  

    作者以十几年从事儿童教育的实践经验,总结出针对5~8岁孩子学习、交往、自我成长等18个教养误区,旨在帮助家长们真正地远离育儿烦恼、改善亲子关系,以平和的心态帮助、陪伴孩子成长,同时实现自我成长。
    作者用一个个案例,重现家庭教育中各种“小宇宙爆发”的激烈时刻,并追根溯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给出教养建议和解决方法。作者始终提醒家长们: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养育”出完美的孩子,而是培养具备自我调适能力,能够勇敢、从容、乐观地应对生活带来的所有挑战的孩子;父母能够传授给子女最重要的技能,就是“跌倒”以后可以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进。

媒体推荐

    我们都认同孩子必须回归天性的教育理念。但丽莎在倡导解放孩子天性的同时提出:家长应及时指导孩子合理参与家务劳动,理性对待电子产品和社交媒体,过负责任且快乐的生活。如果您希望在培养成功孩子的同时享受家庭教育的快乐,一定不能错过这本好书!
    ——狄波拉·福克斯·甘森伯格,新起点咨询服务公司联合创始人兼学校服务部主任,三个孩子的母亲
    身为现实生活中两个男孩的父亲以及电视剧中三个孩子的父亲,我深知家长对孩子抱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期待。每个父母都在试图培养完美的孩子。但在本书中,丽莎提醒我们,这种做法只会导致失败。我认为这个观点非常中肯。因为追求完美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件轻松的事。
    ——安迪·布洛克,演员,曾主演电视剧《老妈闯荡上东区》和《办公室》,两个孩子的父亲

目录

前言
绪论
阅读指南
误区1:成绩至上
误区2:孩子离了父母不行
误区3:送孩子入园时,孩子哭闹不可避免
误区4:新朋友会取代父母在孩子心中的位置
误区5:我家孩子是恶魔!他永远也交不到朋友
误区6:如果惩罚孩子,他会恨我
误区7:我的孩子永远也走不出“双重人格”的阶段
误区8:孩子闹剧到了初中、高中才会发生
误区9:父母与孩子之间不存在沟通障碍
误区10:想让孩子保持学术竞争力,就必须给孩子报更多的课外小组与兴趣班
误区11:好孩子应该不吵不闹、规规矩矩
误区12:科技正在毁掉我们的下一代
误区13:孩子太小了,还不能干家务
误区14:孩子天生占有欲强
误区15:孩子一旦落后,就永远赶不上其他人了
误区16:智商比情商更重要
误区17:对孩子说“不”的家长不是好家长
误区18:孩子的性格和心态是先天注定的
请稍等一下,本书尚未完结
后记
参考资料

前言

  

    我常年与孩子们打交道。10多年小学教师和两个女孩母亲的身份,让我每天都有很多机会接触孩子(及其家长)。我所亲眼见到的,年幼孩子在父母高期待压力下濒临崩溃的案例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父母不切实际地期望自己的孩子在各个方面的表现都超越其同龄人。
    而结果呢?孩子们越来越频繁地造访心理诊所,甚至不得不接受药物治疗来抑制情绪紊乱、抑郁、社交恐惧和急性焦虑的发作。我每天都能亲眼看到这类事件的发生。根据儿童心理研究所发布的《2016 年儿童心理健康报告》,美国18岁以下患有或曾经患有诊断性精神疾病的青少年数量高达1710万。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事实上,YoungMinds.org网站早在2013年就报道过,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15~16岁青少年罹患抑郁症的数量几近翻番。如果您已为人父母就会明白,在家长眼里,这个数字是多么令人胆战心惊。
    我花费了20多年的时间来观察那些因无法入选球队、没有赢得最具价值球员奖,或没能如愿进入梦寐以求的常春藤盟校而崩溃的孩子及其父母。我发现,令人痛心不已的是,这些孩子根本无法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事实。而他们的家长亦是如此。
    您或许已经注意到了,“虎妈”“鹰爸”无处不在。在这些父母的操控下,孩子们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来做自己。我相信,谈到这里的时候,您心里可能已经列出了一份长长的家长名单。上面的每一个家长都极其擅长将孩子们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或许您也在无意识地这样做吧。
    作为全国性专栏报道《这才是事实》(It is What It Is)、《波士顿环球报》地方最畅销图书《生活:就让它这样吧》的作者,我在过去的8年里一直试图提醒家长们,生活永远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是完美的,也注定不会有所谓“完美”的存在。儿童的发展也是如此。因此,我认为现代社会的家长最需要的是一声警钟来提醒自己放下不切实际的高期待,将孩子们的童年还给他们。如果这意味着我们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犯了错,那不妨就让我们错下去吧。
    在我看来,现今的很多父母已经忘记了,父母能够传授给子女最重要的技能,就是犯错以及跌倒之后可以爬起来继续前进。毕竟在本就不完美的世界里偏执地追求完美的做法对成年人和儿童来说都过于不切实际了。
    恐怕迄今为止市面上还没有一本教授家长如何在教养孩子的路上适当减负的著作。这也是我创作《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 做不焦虑的父母》这本书的初衷。我希望本书能够提醒家长们把对孩子的期望降到合理的范围内。因为如果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孩子们的能力恐怕永远也无法企及。
    在过去的近25 年里,我与丈夫大卫携手相伴,经历了从怀孕到女儿上大学期间家庭教育的各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面对家庭教育这个难题,我和我的孩子们都没有被击倒。而我从中得到的最宝贵的启示是:生活,尤其是家庭教育,从来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坦荡通途;与之相反,它是一条崎岖颠簸、充满艰辛、遍布巨大深坑的山道,时常还会出现难以预料的曲折迂回。但这条道路的沿途尽是波澜壮阔的美景。家长们只需接受自身的不完美、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就能享受这无限的风景。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因为没有人生来就完美。为此,家长必须培养孩子正确面对失败的能力。通过培养这种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开启未知的巨大潜能。
    在书中,我将分享与您有过类似家庭经历的家长朋友们的故事,您或许会随着他们的故事放声大笑,或者潸然泪下。我也会分享我最骄傲的母性时刻、心碎的故事、一些感悟和取得的成绩,以便您更好地理解:家长能为孩子、为自己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从孩子的生活中退一小步,让孩子们学会自己把控自己的生活。有时候,家长对孩子最宝贵的赠予就是培养孩子自给自足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养成能够催开世间最奇妙的花朵。
    当您真正接纳了这个观点,就会发现,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了。

后记

  

    20多年前,当我和大卫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孩子,对于该如何教养子女一无所知。因为那时候我们才结婚4年,感觉我们自己都还是孩子。但我们清楚,即使住在附近的父母和家人可以时常来帮我们搭把手,如何教育孩子归根结底还是我们自己的责任。
    于是,我们阅读了大量关于儿童教养的书籍。这些书籍让我们对儿童的关键生长期及发展阶段有了模糊的认识,但它们却不曾真诚、如实地告诉我们,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会发生诸如儿童闹剧、孩子发脾气,或是他们第一次当着父母的面狠狠摔门而去等其他事宜。
    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我们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教养方式。在摸索的过程中,我们尝试了很多方法。现在,我们已经习惯了身旁总有个“小尾巴”跟随,睡觉总是保持时刻警醒;习惯了将孩子们的兴趣放在第一位;知道在星期日下午一次性做好未来五天的早餐三明治可以节省每天清晨早起给孩子们做早餐的时间;也学到了在与孩子们的争执中将自己的话说完就冷静地走开,然后过一会儿,孩子们会自己过来首先跟我们说抱歉。
    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养子女的方式是由家长的主观意识决定的,不拘泥于形式,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板”。适合某个家庭的教养原则不一定适合所有家庭。此外,无论我们多么希望孩子们永远开心快乐,生活往往都不会尽如我们所愿。我们必须让孩子们学会品尝失败的苦涩,因为那才是生活最宝贵的经验。只有我们在跌倒后重新站起来,或在苦痛后重拾欢乐,才能学会格外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
    我们逐渐理解了,孩子们是通过试错来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方法、节奏以及同伴的。无论过程多么曲折,他们终究会找到自己的方式。而不论我们对孩子发展的规划、设想和期望有多么完美,事情的实际发展方向与呈现结果总是会与我们的期待相去甚远,因此,做父母的,要做到灵活应变、学会自我调适,并始终保持开放、接纳的心态。
    而我们学会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没有所谓的“完美家庭”。因为教养子女的过程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不断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作为家长,不要总是追求完美,而孩子们,也无须成为我们所期望的模范公民。
    这个认识可以成为儿童教养的有力武器——我甚至以此为题撰写了我的全国幽默专栏《这才是事实》,成功激起了全国范围内关于儿童教养观念的讨论。很多家庭认为我的观点促使他们反思是否该放松对孩子的桎梏,降低对孩子的过高期待。很多读者反映,当自己不再强迫孩子做“完美小孩”,而让他们回归天性,却反而明显感受到孩子行为与性格发展向更好的方向转变了。读者们的热情支持成了我继续写作的动力。
    我与很多读者成了好朋友,我们的共同理想都是成就快乐的家庭。为此,我承诺他们将会撰写一本关于如何培养完美的不完美孩子并学会接纳他们的书(讽刺的是,与此同时,我和大卫送我们的大女儿去上了大学)。但这些朋友认为,我更应该撰写从幼儿园到大学不同阶段的教养系列丛书。而本书是该系列丛书的第一部。 这就是《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做不焦虑的父母》丛书的由来。 该系列的后续几部已经在撰写过程中。希望各位读者朋友继续关注。我将竭尽所能加快写作进度,努力给大家呈现更精彩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