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生物科学 > 生物科学 > 动物学、昆虫学

追随昆虫/自然感悟

  • 定价: ¥65
  • ISBN:9787100185172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页数:333页
  • 作者:杨小峰|责编:张璇
  • 立即节省:
  • 2020-09-01 第1版
  • 2020-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是作者的昆虫观察经历,在介绍昆虫习性的同时,还讲述了他与这些昆虫之间的有趣互动。前三章“同处一室”“与虫为邻”“他山之虫”是按照距离来分,从近如室内和城市公园绿地到远至山间的自然保护区,描述了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昆虫;第四章“生生不息”记录了对昆虫生活史的连续观察经历,作者从奇特的现象出发,深入思考后提出假设,并在观察过程中验证自己的猜想,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

内容提要

  

    或许你早已对平日里偶尔遇见的小虫见怪不怪,但还有很多隐藏的种类等待着你去发现。远至山野之间的自然保护区,近到城市里的公园绿地,甚至就在房间里窗台门缝的某个角落,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昆虫远比我们想象得更为多样。
    这是一本颜值极高的昆虫采风录。作者精选十余年的观察素材,倾情讲述了自己与虫儿们的不解之缘,并以此向法布尔致敬。轻松诙谐的内心独白,加上构图巧妙的微距摄影,使得阅读此书仿佛观看一部自然纪录片,令人惊叹于虫儿世界的缤纷与神奇。作者的建筑学背景为他的昆虫观察赋予与众不同的视角,许多照片展现出昆虫不为常人所知的结构之美,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多元化体验;在细致入微的观察中,融入科学知识以及推理思考,巧妙揭示昆虫行为背后的演化奥秘。

作者简介

    杨小峰,就职于浙江理工大学建筑系。中国昆虫学会会员,法布尔的忠实粉丝,仿生建筑学的探索者。对自然界中的复杂生命关系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技术和艺术表达充满敬畏和好奇。

目录

1  与虫为邻
  傍晚的飞行课
  进击的蛞蝓
  蚜虫天团的内部斗争
  爱心与牙齿
  追逐一抹黄叶
  刺蛾宝宝特攻队
  蜾蠃的瓦罐
  插秧和翅绘
  异色瓢虫的家族徽章
  柳叶粽子
  蚁蛛的小幸福
  黄刺蛾的小行星
2  他山之虫
  杭州辖山
    初探小和山
    毒蛾之舞
  井冈山四部曲
    马蜂圣殿
    大蚊的吊床
    耳叶蝉的摇摆舞
    仰望星空
  白云山三部曲
    白袍公子
    一个人的年会
    马陆之吻
  绍兴诸山
    初遇虎斑蝶
    螳螂的噩梦
    乌桕玫瑰卷儿
    卷蛾的表演
    蝎尾蛉和小头虻
    叩甲的扳机
    追逐虎甲
  杭州植物园
    沫蝉宝宝的泡泡浴
    奔跑吧,长纺蛛!
    孔蛛的长途奔袭
    泥蜂的外科手术
3  同处一室
  墙上的蝽卵
  拟壁钱的死亡回旋
  随遇而安的红螯蛛
  薪甲的视觉绽放
  衣蛾的换装秀
4  生生不息
  果蝇和蜘蛛的共栖
  糖宝的故事
  潜叶甲的花样游泳
  蛾卵盖高楼
  姬小蜂的自然史
后记

前言

  

    首先,我是伟大的法布尔的忠实崇拜者。
    然后,你可能想不到我小时候是个非常怕虫子的人。每年都盼着冬天快点到来,这样就不会被它们困扰。不过,打小我对于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庞大多样性和生存策略一直非常钦佩,也从未间断对此类知识的汲取。当然,恐惧是始终存在的。事后,我总结道:
    如果你害怕一样事物,却又注定无法摆脱,那么爱上它也许是最好的相处方式。
    处在安全距离以外的虫子会获得我的全部赞美,但是随着它们的靠近,两种相互矛盾的感情同时变得强烈。在上述结论的鼓舞下,我现在居然可以接受虫子在身上爬,甚至还咬着牙来一点小互动。可谓是比叶公好龙进步的地方。
    这本书将向您展示我眼中昆虫的生活与智慧,以及同昆虫密不可分的蜘蛛和其他无脊椎动物。蛛形纲下的蜘蛛目是一个值得敬佩的类群,它们以一个目的力量,对抗整个昆虫纲。
    我现在最大的快乐,就是对于微观世界,我能够以神的空间视角扫过它们的家园和城市,俯瞰它们的万众生机,以神的时间尺度看它们世代相传,坚持不懈;又能够想象自己化身为它们当中卑微的一员,去感受它们的欢欣与骄傲,绝望与坚强。通过长久阅读而积累的知识储备,令我无论漫步山野乡村,还是城市绿地,抑或是窗台门缝,只要看到一丝虫迹,半片残骸,或是几个忙碌的身影,我都能猜想出它们所经历的故事。每只小虫都向我诉说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还有它们种族的史诗。惊鸿一瞥间,我感受沧海桑田。
    人类同其他所有物种都是造物的子孙,我为自己是它们的兄弟姐妹而自豪,为人类演化出可以尝试理解它们行为的心智而庆幸。
    每个孩子都会被昆虫吸引,他们积极探索,求知若渴。然而成年后人们害怕甚至厌恶昆虫,城市人想拼命隔断自己同其他物种的联系(除了宠物),这是多么愚蠢和徒劳。希望我的这些日记,让小孩子更加清楚地明白自然的运作方式,保持同自然的联系,亦能唤醒成年人心中那被自己雪藏的亲近自然及其他物种之心。因为有缘,我们共同出现在诞生了46亿年的地球上,试着去理解这些兄弟姐妹,它们能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乐趣,还有力量。

后记

  

    本世纪初,博客网站大行其道。彼时正在读研的我年轻而又精力充沛,也注册了若干,其中一个记录昆虫采风,定名为“法布尔的扇子”。扇子即当年fans(粉丝)的直译,所写日记在文风上向法布尔致敬,精神上亦秉承他的人文思想。
    随后十几年,传播平台不断推陈出新,我的角色也从学生成为老师和父亲,日记一度中断。近几年在朋友们的鼓励下,重拾旧趣,督促自己保持观察和写作。因为观察让我快乐,写作催我思考。
    达尔文评价法布尔是“无与伦比的观察者”,窃以为在此方面我也略有天赋。我善于看到别人忽略的细节,或是从常人眼里的平凡中找到神奇。作为爱好者,我投入大量的时间自学,并竭尽全力请教各个门类的专业学者,让文章保持严谨。
    采风日记的初衷是以纯文字记录闲暇时追随昆虫的乐趣,尽量不配图。当然这很难吸引读者,于是日记逐渐转向图片为辅,再到图文并茂。从2003年开始的13年间,我一直用小数码相机进行拍摄。也有一些自己满意的作品,但总的来说没法跟专业相机的效果比肩。也正因为不受器材的诱惑,我才能把更多的精力用于观察。就像现在我们去看一场精彩的演出,同时又想拍照甚至录像留念,那么对演出本身的感受就逊色了很多。自然爱好者,如果“沦为”身背一堆器材的摄影师,他就失去了真正融于自然的机会。因为法布尔在田野问探索的时候,只带着自己的眼睛。
    2016年,我拥有了自己的单反相机,因为我想给课上的学生们展示一些更加优美的画面,一些我拥有版权的精彩瞬间。 不出所料,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我开始购置和升级各种配件。还好我的经济能力及时阻止了我成为一名器材党,并且我很快找到了“百微镜头+双头闪光灯+柔光板”的固定搭配,相机成为采风途中的忠实随从,而不是主子。 我从不奢望通过我的笨手拍出惊世好照片,我只贪恋虫虫模特们传递给我的近视眼里的有趣新故事。当然,故事要落实于科学,本书里的大多数文章要付出十几到几十个小时的努力。为了一些只言片语,需要查阅海量论文,辗转联系专家,甚至后期习惯了为写一篇文而买一两本书。我整合这些略显枯燥的知识,把它们编排进我的现场体验,再辅以一定的推理,形成最终的文字。 我希望这些文字能够打动各个年龄段的读者。一方面,消除公众对昆虫的鄙夷和偏见,为渴望返璞归真的成年人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昆虫观察成为放松心情和自然疗愈的重要手段,并从昆虫的美学价值和生存策略等方面为自己的领域提供灵感来源;另一方面,让儿童和青少年了解我们所处世界和生态系统之复杂和奇妙,进而对自然科学和其他学科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最重要的,保持对生命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