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生物科学 > 生物科学 > 人类学

优生学简论/百科通识文库

  • 定价: ¥30
  • ISBN:9787521324358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外语教研
  • 页数:210页
  • 作者:(英)菲莉帕·莱文...
  • 立即节省:
  • 2021-04-01 第1版
  • 2021-04-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养育一个聪明、健康、强壮的宝宝,大概是所有父母天然的心愿和期待。
    《优生学简论》一书,它能在很短的篇幅内带领我们看到这门学科的缘起和发展脉络、不同人群对它的不同理解,以及它所带来的希望和制造的灾难。

内容提要

  

    20世纪上半叶,优生运动席卷全球,其以生命科学和统计学为基础,希望通过专注于研究控制和改善人类繁衍的方法来改进人类遗传品质并减少人类痛苦。然而这一美好愿望在现实中却是另一番景象。该书史料翔实、语言精练,巧妙地阐述了20世纪以优生学为基础所进行的各种实验以及所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并从遗传学、统计学、医学、社会学、教育、法律、政治以及文学等角度全方位速览了优生学,评述了优生学对当今科学和社会的影响,引人深思。

目录

图目
序言
第一章  优生学的世界
第二章  关于智力的优生学
第三章  关于生育的优生学
第四章  优生学中的不平等
第五章  1945年以后的优生学
译后记

前言

  

    养育一个聪明、健康、强壮的宝宝,大概是所有父母天然的心愿和期待。如果说在人类历史的绝大多数时候这仅仅只是个美好的愿望的话,到了19世纪末,伴随着达尔文进化理论和孟德尔遗传理论的出现,不少人开始觉得,也许能够通过科学手段实现这个愿望。他们设想,如果能够通过某种方法识别出人群中携带“优势基因”的个体,鼓励他们多多生育,然后限制那些携带“劣势基因”的人生儿育女,甚至是对他们实施绝育,几代下来,人群的平均素质不就能得到提高?而构建一个人人聪明、健康、强壮的世界似乎也是触手可及的事情了。
    这就是所谓的“优生学”的概念。在学术领域里,“优生学”这个名词特指英国统计学家高尔顿在19世纪末提出、曾经在20世纪上半叶世界各国非常流行的一种学术理论,也就是利用遗传学原理干预人类世界的生育过程,从而降低人类遗传缺陷的发生率、提高人群遗传素质。而在今天的人类世界,“优生学”这个词一旦进入公众讨论范围,总是不可避免地被带上非常强烈的感情色彩。支持者会联想到门当户对的婚姻、健康强壮的宝宝、生育期内各种详尽的产前检查;而反对者会把它与20世纪初欧美各国对所谓“劣等人群”实施的强制绝育手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种族净化和种族灭绝措施联系在一起。
    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这里面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在不同人群、不同阶层、不同国家的解读中,优生学逐渐被包裹上了层层叠叠的解读和情绪,它的本来面目反而隐藏在了黑暗当中。所以我非常欣喜地看到这本由我北大的师弟、中科院遗传发育所钱文峰研究员和国科大研究生张硕翻译的《优生学简论》一书,它能在很短的篇幅内带领我们看到这门学科的缘起和发展脉络、不同人群对它的不同理解,以及它所带来的希望和制造的灾难。
    我认为到了今天,特别是读完这本书后,你会赞同我的一个看法:优生学这门学问和它在世界各国的实践过程,是人类让自己变得更好这个无比美好的愿望和人类对自身科学和理性的自负,两者交织共谋的结果。
    它固然有着非常正当的出发点(生育健康后代、改善人类特性),但是在真实历史上却无可避免地和各种各样的人类偏见结合在一起——种族、教育、阶层、性别、疾病。这是因为所谓优势/劣势、健康/疾病、正常/异常,在生物学上并没有客观的判断标准,而具体的实行者则一定会根据自己的情绪好恶做出盲目和主观的判断。
    它固然有着看起来很科学的基础(遗传物质影响人类特性),但是在真实历史上却显然走得太快了一点。实际上一直到今天,我们都还不完全理解各种遗传变异到底如何相互作用进而决定一个复杂的人类特性的——比如智商,不是简单地把两个高智商的男女强行结合在一起就能孕育高智商的后代。与此同时,保留所谓优良基因、剔除所谓缺陷基因本身可能对人类世界也不是什么好事,纯种狗和纯血马经常出现的各种严重疾病就是很好的证明。
    展望未来,伴随着生命科学的快速进步,我们对人类遗传学的理解也在变得越来越深入和具体。也许某一天,我们真的能够彻底破译人类遗传密码,掌握所有人类特性背后的遗传秘密。到那个时候,我想优生学的思想一定会重新出现,会重新有人说:“看,现在我们终于可以真的利用这些科学知识,去塑造理想中的完美人类了!”这一天也许并不久远,所以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了解一点优生学的历史;去思考为什么一门带有良好愿望的学科会带来巨大的痛苦;去思考我们到底应不应该以某种广义上的好处——比如整个人类物种的进步——对具体的一个个人类个体施加压迫,迫使其做出选择,改变他们的人生和命运。这更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面对的问题。否则,优生学创造出来的,可能会是赫胥黎笔下《美丽新世界》的图景。
    王立铭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
    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客座教授

后记

  

    在中文语境下,优生是一个褒义词,往往和“优育”连用,反映了人们对健康后代的美好向往。第一眼看上去,优生学应该是一个研究如何优生优育的学科,也可能是医学院的一门课程。然而,实际情况与这一直觉形成了巨大反差——优生学横跨了科学与社会两大领域,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一段重要的历史。
    我和张硕翻译这本书的初衷就是希望向大众普及这样一段历史,而这种普及的价值是我这些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研究生课程“群体遗传与分子进化”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的。在课堂讨论了两个数量遗传学问题——如何判定一个疾病(例如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受遗传影响还是环境影响?如何找到致病基因?之后,我向同学们提问,社会应该怎么对待携带这些致病基因的个体?有一位同学说应该“不让他们生孩子”,并且这一提议得到了很多同学的支持。(当然也有一些同学旗帜鲜明地反对这一观点。)我相信这些支持“限制生育”的同学是理想主义者,单纯而由衷地希望这个社会变得更美好,而通过社会政策避免不健康后代的出生从而提高人口质量正是人们掌握了一定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知识后顺理成章的直觉反应。读完本书,读者想必已经对这种直觉可能带来的社会恶果心中有数——克服优生学直觉需要的恰恰就是了解这段历史的方方面面。
    翔实的史料是本书最大的特点。作者莱文教授仅用了很短的篇幅就通过白描式的语言勾勒出了优生学的全景,从遗传学、统计学、医学、社会、民族、教育、法律、宗教、政治以及文学等角度全方位速览了优生学。本书着重解读了优生学支持者与反对者观点的内在逻辑,涉及了不同立场的人对优生学的态度、这些态度随时间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内在和外在原因。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全书中没有进行过多的评价,留给读者充分的思考空间。本书提纲挈领,特别适合有志于进一步了解优生学这段历史的人作为入门材料。 正因为作者没有进行过多的评价,我希望读者在思考时可以特别留意以下两点。一是优生学曾经带来的人道灾难是显而易见的,正因如此,人们难免不情愿承认优生学中也存在有价值的思想,甚至可能会以一个想法有优生推论之嫌为耻。这大可不必。我国实行的产前检查(例如唐氏综合征筛查)和新生儿遗传检测(例如苯丙酮尿症筛查)都是优生学中“好的”内容。“好的”优生学措施与20世纪初那些“坏的”优生学措施存在本质的区别——前者不受阶级、种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而后者则是打着提高国民素质的旗号,服务于精英主义和种族主义,鼓励“优等人”生育并限制“劣等人”生育。 二是应避免跨越时代过度批判历史人物的思想局限。如今这个更为进步的时代为我们的思想染上了人人平等的底色,这不等同于我们是更好的思想者。相反,优生学的思想家们在其他科学领域的造诣无疑显示出了他们思想的深刻性。“无论何时,能算就算”的高尔顿通过寻找测量值之间的关系来探索自然的内在规律,发明了“相关性”“同归”这些耳熟能详的统计学词汇。他培养出了皮尔逊等优秀的学生,可以算是今天我们津津乐道的“生物大数据”的鼻祖。而霍尔丹和穆勒的科学涉猎之广令人叹为观止,他们不但在同时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列,而且也是热忱的共产主义者或社会主义者——他们不断追求光明美好的社会理想,甚至不惜远离故土。很多时候恰恰是这种纯粹的理想主义特质推动了这些科学家投身于当时的优生学。 最后,我必须感谢张硕同学在翻译过程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家人对我翻译工作的大力支持以及外研社的李鑫编辑对本书翻译过程的督促与校阅。本书涉及的人文知识面之广是我和张硕始料未及的,其中很多内容是我人生中(特别是高中文理分班后)首次听说。冈此我还要感谢我的“文科生”同学和朋友——哈佛大学东亚系研究生程成、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戴昕、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人文与创意城市研究所副所长齐晓瑾——对全部或部分译稿的校读。他们指出了两个“理科生”在翻译人文社科内容时出现的明显错误。也许正如C.P.斯诺所说,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割裂是世界范围内诸多问题的根源。回过头看,优生学的科学与社会政策交织的发展历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钱文峰 2020年7月5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