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经 济 > 工商管理 > 公共关系、社交

沟通的方法

  • 定价: ¥69
  • ISBN:9787513344708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新星
  • 页数:352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全方面覆盖职场沟通场景,给你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作为职场萌新,怎样初来乍到就能让人对你印象深刻?怎样通过求助增强自己的关系网?怎样说服老板同意你的方案?
    作为业务骨干,怎样让别人愿意支持你?怎样通过提意见改变自己说了不算的事?怎样在竞聘中脱颖而出,笑到最后?
    作为部门主管,怎样成为鼓舞人心的高手?怎样辅导下属更好地做事?怎样让你的批评也能得到正反馈?
    ……
    请翻开这本书。

内容提要

  

    会沟通等于会说话吗?那么,如果做不到八面玲珑、滔滔不绝,是不是无法成为沟通高手呢?脱不花认为:沟通是心理学课题,是领导力课题,甚至是设计行为学课题,但它唯独不是说话本身的课题。每个人都可以掌握沟通的方法,无须多言,就能赢得沟通对象的尊重与合作。
    作为一名职业的沟通者,脱不花在书中捧出了自己的沟通心法,倾力传授和示范,如何通过沟通在社会上解决问题、求得帮助、整合资源、洞察人心。
    读完这本书,回到现实中后,你会发现自己突然听懂了别人的弦外之音,也能把别人看似复杂的诉求一一化解;你会发现原本那些无法破解、下意识躲避的难题,都有了解决答案;你会由衷地感慨:“幸好我看过这本书!”

作者简介

    脱不花,19岁创业,没上过大学.现在是一家终身教育公司的CEO,推出了罗辑思维、得到App、时间的朋友等知识服务品牌。
    商业顾问刘润说.罗胖(罗振字)不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福气,才找到脱不花这样的合伙人。
    投资人徐小平说,每次有创业者找他融资时,他都会问对方:你的“脱不花”在哪里?作家方希说.脱不花非常善于做一个翻译者,以最快的速度把别人的需求翻译成一个方案。
    脱不花自己却说:“我只是一名职业的沟通者。”

目录

推荐序
脱不花“使用说明书”
第一部分:
从倾听开始,全力以赴地沟通
01 先听再说:画好三个框,沟通不用慌
02 听话听音:你能听懂别人没说出来的意思吗
03 积极回应:你能让不友好的人好好说话吗
第二部分:
掌握沟通三大原则,不犯低级错误
04 开放性:学会说“我们”,你就能团结任何人
05 目标感:你更有目标感,你就掌握主动权
06 建设性:从“我要”到“我来”是你的一次质变
第三部分:
这样沟通,你能让人“如沐春风”
07 破冰:怎样让人对你印象深刻
08 赞美:怎样提升你的人际友好度
09 激励:怎样成为鼓舞人心的高手
10 说服:怎样让别人愿意支持你
11 辅导:怎样教会别人更好地做事
12 安慰:怎样得体地表达你的善意
第四部分:
这样沟通,你能让人按照你的期待去做
13 批评:怎样让你的难听话也能得到正反馈
14 提意见:怎样改变自己说了不算的事
15 绩效面谈:怎样事半功倍地发挥你的领导力
16 主持会议:怎样降低你的存在感、提高你的控场力
第五部分:
这样沟通,你能变被动为主动
17 道歉:怎样把你的错误变成促进关系的机会
18 调解:怎样持续优化你的社会网络
19 求助:怎样用示弱来增强你的关系网
20 拒绝:怎样让你在说“不”时依然受欢迎
第六部分:
这样沟通,你能让自己发光
21 即兴发言:怎样让你彻底告别张口结舌
22 闲谈:为什么谁都会觉得和你聊得来
23 汇报:怎样才能让你的方案被人重视
24 竞聘:怎样才能让你在竞争中笑到最后
后记
推荐阅读书单

前言

  

    这篇推荐序只有一个任务:劝你一定要把这本书看完。
    我自己买过太多没看完的书,但从来没人告诉我,我错过了什么。这篇序言要负起这个责任。
    我给你三个看完它的理由。
    第一个理由:这很可能是一本经典。
    如果一本书能在一个古老问题下填写新答案,本就足以成为经典。“如何沟通”就是这样的古老问题。
    如果一本书还能把古老的问题变成新问题,那它距离经典就更近一步。
    如何说服对方?如何让对方觉得舒服?这些是关于沟通的古老问题。而在这本书里,脱不花问出了一个新问题:怎么通过沟通,实现自我塑造?
    人是通过选择来自我塑造的。但是,穷尽我们自己的禀赋,选择的空间仍然有限。有一个段子是这么说的:“我妈问我为什么不结婚,为什么不上北大。难道是因为我不愿意吗?”你看,太多的限制性因素把我们困在当场。所以,不断邀请他人进入自己的生活,打破资源匮乏的困局,借助各种外部力量,放大自己的选择组合,我们才能成为那个想要的自己。
    这才是沟通的终极目的。脱不花称之为“无限游戏”:将更多的建设性关系连缀到自己的生命之网中,让这张网受到滋养,不断生长。
    在这个视角下,有关“沟通”的每一个话题几乎都会被改写。
    第二个理由:这是一个工具箱。
    一个正常受教育的人,18岁之前,就已经知道了世间所有的大道理,但他一生都未必凑得齐应对挑战的小工具。
    比如,我早就知道要尊敬长者的道理,但直到我8岁那年,我堂哥在饭桌上对我父母说了一句“我吃完了,您们慢慢吃哈”,我才瞬间明白,此情此景下,“礼貌”的大道理是可以通过这样一句话来实现的。
    再比如,我早就知道为人要谦逊的道理,但直到20岁那年,我听人讲课,老师说“下面我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我才瞬间明白,传经送宝而又不显得好为人师,是可以用“分享”这个词来实现的。
    这些工具很琐碎、细屑,但一个人的沟通素养,就是这样持续搜集,由涓埃汇成的。
    不说“但是”,而是说“同时”;不说“你听懂了吗”,而是说“我说清楚了吗”;不说“我来晚了”,而是说“谢谢你等我”;不说“你我”,而是说“咱们”;不说“非常抱歉”,而是说“还盼理解”;不说“你过分了”,而是说“我很生气”,等等。
    这本《沟通的方法》,充满了各种具体情境下可以快速调用的小工具。
    脱不花写这本书的姿势,不是站在指挥席上挥舞道理的小棒棒,甚至也不是站在你的前面指引着远方,而是站在你身边,在你确有需要的时候,对你使个眼色,附耳过来:“你可以这么说……”
    第三个理由:这是脱不花写的书。
    脱不花是我的创业战友,也是我一生的奇遇。
    她没有上过大学,但她写的散文得过“人民文学新人奖”。她的知识量和好奇心,都远超常人。我经常开玩笑说,一个没上过大学的人成了著名知识服务品牌的创始人,这件事本身就非常励志。
    同时我也知道,“没上过大学”对她到底意味着什么。她没有可以倚仗的平台,她登临向上的每一步,都是通过沟通的努力,引来了贵人相助、能者帮忙、看客祝福。
    所以,这本书其实不是她“写”出来的,而是她“自我追问”出来的。这本书的写作任务逼着她把自己用过的方法清晰表达出来。
    顺便回答一个很多朋友都好奇的问题:“罗胖,你是怎么找到脱不花这样的创业伙伴的?”我知道,他们的这句问话中,半是请教,半是艳羡。
    其实很简单。2013年,我和她在一个非正式的学习小组里相识。小组的成员大概有10人,来自各行各业。大家每月聚会一次,凑份子请一位老师给我们讲课。前后大概持续了一年多。在这样的深度交流氛围中,识别出一个能干的人当然不难。
    有一次,我试探性地问了一句:“我想创业,要不一起干?”她说:“好。”
    如此干脆而平静的态度,让我当时小小地受了一次惊吓。于是,两年后,就有了得到App。
    这个故事虽然简短,但它包含了今天得到App最重要的基因片段:用“凑份子”的学习方式,寻找高价值的学习资源和气味相投的人。这个故事也显出了脱不花所有沟通技巧中最珍贵的部分:直白且果决。
    这本来只是沟通风格的一种。但相处时间长了,我才认识到这种风格的价值:因为战略透明,她会成为他人世界里一个价值确切的节点。
    这些年的共同创业,我一次次旁观了她处理事务的方式:面对丛杂的难题,精准地设立目标,然后想办法完成它。那种手挥目送、截断众流的姿态,好看。
    你也许没有机会和她共事,但是你面前有一本同样风格的书。
    看完它。
    这是得到App立志要出齐的“职场四大名著”之一。《沟通的方法》是第一本。接下来的主题还会有:写作、表达和执行。
    作家凯文·凯利(KevinKelly)在他68岁生日的时候写了这么一句话:“倾听你所喜欢的人时,要不时地追问‘还有吗’,直到他们没有更多东西可讲。”
    建议你也用这种方式追问脱不花和这本书,直到她没有更多东西可讲。

后记

  

    哈,既然你都耐心地读到这里了,我想请你帮个忙:如果你觉得这本书有用,就请你把它推荐给你身边的人,好吗?
    按照书中“求助”一节的方法,为了感谢你的帮助,我为你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在得到App的搜索栏搜索“高效学习”,就可以领取我主讲的一门课程《怎样成为高效学习的人》。这门课程已经有一百多万人在学习了,希望对你有用。
    咱们再说点心里话。
    我十分喜欢一个象征,那就是灯。认真与人沟通,就是在传灯。在我的想象中,人生最好的样子,是一口真气不散,修己、传灯、度人。
    书里传递的这些沟通方法,不是我一个人的经验,而是我在自己过往的成长道路上遇到的那些贵人们无私教导我、帮助我而慢慢积累起来的。这些方法曾经塑造了我,我希望如今它们也能够成就你。沟通的方法,是他们手中曾经照亮我的那盏灯,今天通过我,变成《沟通的方法》这本书,传到你手中。
    答应我,只要有机会,就把这盏灯传下去。
    在这本书的最后,我想特别感谢“得到沟通训练营”最初的3万多名同学,他们每一个人都全情投人到这个项目中,并且无私贡献了自己的想法、故事和经验。这些同学的改变和他们不定期给我发来的喜报,深深鼓舞了我。他们是这本书的共创者。
    感谢心理学家陈海贤老师、李松蔚老师,在这套沟通的方法研究过程中,他们两位给我提供了来自心理学和复杂科学的视角,帮助我用更深层的逻辑来思考这个课题。 感谢教育家李希贵校长和教育学者沈祖芸老师,他们一直非常关心这个项目的进展,为我提供了大量来自教育界的案例和经验,让这本书更加有血有肉。 感谢和我一起推动这个项目的同事们,鹿宇明、李倩、贾行家、罗砚、李宁、冯启娜、史婉霜、徐溟旭、朱君宜、董耘、于婷婷、马想、王玲玲、白丽丽、翁慕涵、龙立恒、杨宁、李岩、阳子、刘帆、甄皮。特别是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杨霁琳同学,她不仅是这个项目的主要教研成员,而且是这本书中很多案例里负面角色“小杨”的原型,为了写作效果,她无私地背起了这口“巨锅”。 感谢中国传媒大学的赵俐老师,教会我在镜头前怎样讲课。没有她的悉心指导,我无法在短时间内面对那么多人,讲那么多遍沟通的方法,也就谈不上这本书的写作。 感谢著名摄影家王太平老师,他为我拍摄的这张封面照片,让我人生中第一次对自己有了“迷之自信”,我单方面宣布这就是我唯一的标准照。 感谢我的两位创业伙伴罗胖和快刀青衣。我们是合伙人,我们也是人生的战友。 最后的最后,感谢我的父母赐予我旺盛的精力和体能,让我在面对所有挑战时都充满斗志。感谢我的先生张新阳多年如一日包容我的“简单粗暴”,只有在他面前,我可以不必非得是一名沟通高手。更要谢谢亲爱的张乐意和张本意小同学,你们的名字就是一名沟通者最好的样子:做自己乐意的事儿,遵循自己的本来意愿。 你我之间也是一场无限游戏,所以,我不会说跟你说再见,而是要说:书读完了,咱们一起抓抓落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