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教体育 > 教 育 > 教育总论

智能的结构(40周年纪念版)/加德纳多元智能系列

  • 定价: ¥129.9
  • ISBN:978751809517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纺织
  • 页数:473页
  • 作者:(美)霍华德·加德...
  • 立即节省:
  • 2022-05-01 第1版
  • 2022-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哈佛教育学、心理学大师,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的奠基之作。标志着多元智能理论的诞生,被心理学界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引发教育界地震式变革。一本书讲透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概念及教育反思,成为21世纪主流教育思想之一,在全球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
    引发心理学界大震荡。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心理学观点和时下流行的智商测试发起了有力的挑战,引来心理学界一片哗然。
    名家译作。加德纳好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培训中心专家沈致隆教授亲自主持翻译并审校,沈致隆教授从1994年起研究多元智能理论,亲自翻译了加德纳的5部作品,并承担了加德纳9部作品的中译本主编和审校工作。

内容提要

  

    《智能的结构》一书于1983年出版后,多元智能理论风靡全球,成为21世纪全球主流教育思想之一,在全世界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也促进了中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它标志着多元智能理论的诞生,被心理学界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加德纳初次在《智能的结构》中提出人类具有的八种智能,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多维且系统的介绍,向传统的心理学观点和流行的智商测试发起了有力的挑战。加德纳依据生物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初次提出了“智能”的概念,并确认符合“智能”的八个判据,详细逐一地描述了七种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博物学家智能,开创了“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因此在世界一举成名!
    这是一本心理学、教育学从业者不可不读的经典,也是用心的父母应当了解的基本教育心理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国区推广人沈致隆先生积累多年经验,再次审校《智能的结构》(40周年纪念版)译文,使之更加准确清晰;该版还隆重呈现了“加德纳小传”“加德纳多元智能系列总序”,带领读者走近加德纳。

媒体推荐

    无论加德纳将自己的综合思维和广博学问聚焦在什么议题上,我们都确信他能带来一次令人激动的对人类智能的探索。如果他的理论能受到广泛关注,那将对下一代的未来大有裨益。
    ——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心流理论”之父
    《智能的结构》让人印象深刻。加德纳摆脱了心理测量学理论及其信息处理的狭隘模式,提出了许多领域内人类能力的新概念。
    ——乌尔里克·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之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霍华德·加德纳做了很多学者梦寐以求却并未做到的事:他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引起了整个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深刻改变了大众认知以及美国的社会政策。本书生动地再现了孕育这项有关人类思维重大突破的“历史场景”,加德纳对自身思维发展历程的回顾对我们来说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斯蒂芬·格林布拉特,《暴君:莎士比亚论政治》作者

目录

第一部分  背景
  第1章  多元智能的理念
    早期的智能观
    传统心理学的观点
    让·皮亚杰
    信息处理的方法
    “符号系统”的方法
  第2章  智能的生物学基础
    现象的解释
    遗传学基础
    神经生物学的视角
    从大脑组织出发的观点
    神经系统表现出来的普遍法则
  第3章  智能的生物学基础
    现象的解释
    遗传学基础
    神经生物学的视角
    从大脑组织出发的观点
    神经系统表现出来的普遍法则
  第4章  什么是智能
    智能入选的先决条件
    智能的判据
    智能概念的界定
    智能存在的方式
第二部分  多元智能理论
  第5章  语言智能
    诗:语言智能的范例
    语言的核心操作
    语言技能的发展
    作家的成长
    大脑和语言
    跨文化的语言变异
    作为工具的语言
    语言的独立性
  第6章  音乐智能
    作曲
    音乐智能的组成
    音乐智能的发展
    音乐智能的进化和神经系统
    超常的音乐天才
    音乐智能与其他智能的关系
  第7章  逻辑-数学智能
    皮亚杰对逻辑-数学思维的描述
    数学家的工作
    科学实践
    孤独的数学天才
    跨文化背景下的逻辑和数学活动
    数学、科学与时代痕迹
    数学智能与其他智能的关系
  第8章  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的维度
    空间智能的发展
    神经心理学的思考
    空间能力及其缺失的特殊形式
    空间智能的应用
    视觉-空间艺术
    文化视角
  第9章  身体-动觉智能
    什么是身体-动觉智能
    大脑对身体运动的作用
    身体技能的进化
    人的身体智能的发展
    身体表达的成熟形式
    其他表演的角色
    非西方文化中的身体智能
    作为主体与客体的身体
  第10章  自我认知智能
    自我感
    人的认知智能的发展
    人性的生物学基础
    非西方文化中的人
    文化在认知智能中的作用
  第11章  对多元智能理论的评论
    名为“智能”的认知形式
    相关的理论
    尚待研究的心理学结构
    “更高层次”的认知操作
    多元智能理论的不确定性
    智能的实际意义
  第12章  人类智能通过符号社会化
    符号的重要作用
    符号能力的出现
    符号发展的问题
    智能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类智能的其他研究途径
    人类学视角下的多元智能
第三部分  意义与应用
  第13章  智能的培育
    引言
    分析教育过程的框架
    学校教育的种类
    现代教育的三个特征
    再谈三名少年
  第14章  智能的应用
    尚未确定的智能
    用多元智能理论说明教育实例
    其他教育实验
    告教育政策制定者
    教育与政策方面的推论
附录1  20周年纪念版导言
附录2  10周年纪念版导言
附录3  “人类潜能项目”的说明
译者后记
参考文献

前言

  

    1980年,我第一次来中国访问,从那时算起,时间已经过去了40余年。那时的中国刚刚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岁月,百废待兴。在那之后不久,我开始与中国从事音乐和视觉艺术教育的同行广泛地开展起学术交流活动。往返中美的多次旅行对我的家人和与我一同参与交流的同事来说,都是十分美好的回忆。
    在1989年出版的《打开视野:中国对美国教育困境的启示》(To Open Minds: Chinese Clues to the Dilemma of American Education)一书中,我记录了在中国访问期间的所见所闻和由此增长的见识。直到今天,有个难题仍然困扰着我和中国的众多教育家同行,那就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获得他们一生所需的必要技能的同时,培养出创造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他们为自己所处时代的文化和知识发展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当然,在我写作这篇序言的时候,中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的进步和发展速度几乎超过了当代所有的国家,也许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目前,中国在许多科学技术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的美术、音乐、文学和电影更是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人知并深获赞誉。
    我接受过发展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的学术训练,基于前者,我研究儿童的心理如何发展,尤其是他们如何学习;基于后者,我研究人类的思维和大脑如何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以及当大脑受到损伤时会发生什么。正如我在自己的回忆录《从多元智能到综合思维》一书中对自己的人生和学术道路进行梳理和回顾时所说,我倾毕生之力提出并持续不断深耕于其中的最广为人知的学术成就,就是多元智能理论。
    简单地说,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人的智能是单一的”这种观念的批判。如果传统的智力理论是正确的,那你要么在每件事上都很聪明,做什么事情都很能干,要么就很愚蠢,什么都做不好。也就是说,只需要花费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一场智力测验,你就能向全世界展示你的智力水平。
    然而每一位教师、家长以及每一位视野开阔、善于思考的公民都知道,这一结论不可能正确。在1983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我凭借多种学科的论据证明:每个人都拥有多种各自独立的智能;智力测验所能测量的,主要是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有些测验也能测量空间智能。但是我认为至少还有另外4种智能,即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后来我又提出了第8种智能即博物学家智能,并对其他可能成立的智能,包括存在智能、教育学智能等进行了推测。
    我的这些观点在心理学界存在争议,主要是因为所有这些智能都不能在一个小时或更短的时间内测量出来。不过,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思想已经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大多数人所接受。如今,当我们说一个孩子“聪明”的时候,实际想说的是这个孩子“在学校里能够取得成功”,然而大家都知道,当这个孩子离开学校,成年后走上工作岗位时,作为公民和家庭中的一员,所有种类的智能对他来说都会变得非常重要。
    多元智能理论目前主要应用于教育和培训领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场所,情况都是如此。在《智能的结构》一书出版后的几年里,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都开始将“多元智能”的理念引入他们的课程、评估手段和教育目标,这让我感到非常惊讶和高兴,甚至在2009年专门编撰了一本论文集《多元智能在全球》(Multiple Intelligences Around the World),其中收录了几位中国教育工作者的文章。
    起初,我并未就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提出什么观点,毕竟我主要是一名心理学科研工作者,而不是一名一线教师。那时我的选择是让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的广阔领域里“百花齐放”。
    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教育上的大多数实例都很有意思,其中有一些特别有价值且极富想象力,但也有一些让我十分反感。对于后一种情况,我会直言不讳地表示反对。例如有人试图通过检查一个人的指纹(即应用所谓的皮纹学)来确定他的智能状况,这一做法绝对没有任何根据。此外,在澳大利亚还有一个教育项目将学生按照种族分类,认为不同种族的人智能强弱也不同。同样,没有任何证据可以支持这一说法,我对此给予了强烈的批评。
    同时出现的还有一些对多元智能理论的有趣解释,或者说是误解。2004年,我在中国旅行时,人们对多元智能理论的浓厚兴趣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一天在上海,一位记者向我解释了中国人对此理论感兴趣的原因。她说:“这是因为我们现在知道了,应该让我们的孩子在这8种智能上都表现优异!”
    10多年后,我决定就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提出自己的观点。首先,我发现了更多关于多元智能的错误认识,对此我在2006年出版的《多元智能新视野》一书中给予了澄清,随后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领域的两方面启示。
    第一,教育应该更加个性化。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每个人的智能状况。只要有可能,我们应该以充分利用学生各自智能强项的方式来教育他们。当然,这在科技发达的时代相对容易实现,因为在当今的科技时代,人们更有条件为每个学生提供更适合其个性的学习材料。
    第二,教育应该更加多元化。无论何时,当教师教授一个概念或某种操作过程的时候,都应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表述,以便激活学生的不止一种智能。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同时适用于更多的学生,因为学生们的学习方法也各不相同。此外,多种方式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因为当用多种方式思考同一个问题时,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它。同样,在科技发达的时代,以各种不同的媒介和不同的方式安排授课内容,要相对容易。
    虽然我为大众所熟知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在多元智能理论上所做的工作,但我也探索了人类思维的许多其他领域。我在《大师的创造力》(Creating Minds)中探讨了“大C”创造力A的根源;在《领导智慧》(Leading Minds)中研究了领导者运用语言智能和人的认知智能的方式;在《决胜未来的5种能力》(Five Minds for the Future)中,我提出,21世纪最重要的5种思维方式分别是“受过学科训练的”“善于综合的”“具有创造性的”“谨慎谦卑的”“符合伦理道德的”。
    在写作《从多元智能到综合思维》这本有关我自己智能状况的回忆录时,我逐渐领悟到,对我自己所拥有的这种思维方式来说,最恰切的描述方式大概是“综合的思维方式”,这本书的书名因此而来。我目前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都是为了理解“综合思维”,这是最初由19世纪的思想家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和卡尔·马克思所提出并描述的能力。我相信,中国读者对这种综合思维能力的养成也会非常感兴趣。
    就我个人来讲,最重要的工作是对“优善工作”和“优善公民”的持续25年的研究。这里的“优善”包含以下三个含义:第一,个人能力优秀;第二,工作富有意义,个人积极参与;第三,工作性质和个人行为均符合伦理道德。
    当人们告诉我他们喜欢多元智能理论时,我通常会微笑着对他们表示感谢,随后我会补充说:仅仅开发智能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以正确的、符合伦理道德的方式运用智能,并思考我们对他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最大的希望是,我这些书的读者们在开发出自己的智能强项以后,能够以对我们这个小星球上所有居民都有所助益的方式运用它们。
    霍华德·加德纳

后记

  

    在译毕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创建多元智能理论的奠基之作,也就是本书《智能的结构》20周年纪念版的时候,我禁不住回忆起完成这项工作走过的漫长道路。从与出版社签订合同的2006年11月算起,翻译工作持续了13个月,但是从我为翻译这本书做准备工作的时间算起,却已过去了13年。为准备翻译这本书,作为职业化学教师和业余音乐教师的我,不但从头开始学习发展心理学,阅读了加德纳迄今为止出版过的20多部著作中的大多数版本,翻译、编译过他的其他著作和论文,自己也有一部31万字的专著《加德纳·艺术·多元智能》得以出版。这一切,都是为翻译本书所做的准备工作。没有这13年在各方面的积累,我不会有胆量接受中国纺织出版社的邀请。承担本书翻译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的翻译时间是13年。
    我对多元智能理论的认识有个过程。1995年初,大部分精力都投身于物理化学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我,认识了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从此,我就从他不断寄来的材料中知道了哈佛“零点项目”及其重要成果——多元智能理论。为了能够有机会前往这所世界一流大学访问,我接受李妲娜这位音乐教育家的委托,开始了学习多元智能理论的历程。当时的工作,只是为了打造一块敲门砖,目的是敲开哈佛大学的门。谁知1997年2月到达哈佛之后,由于加德纳的精心安排,我有机会看到了美国和世界各地教育工作者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巨大热情,意识到它对中国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也是一个有力的理论支持。所以回国之前,当加德纳委托我翻译他的多元智能理论著作时,我就答应下来。 我知道《智能的结构》是加德纳教授创建多元智能理论的奠基之作和开山之作,当然应该是翻译的首选。但阅读之后,我发现它不单纯是发展心理学的著作。书中涉及的学科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对于我来说。有很大难度,于是只好选择首先翻译他1993年出版的《多元智能:实践中的理论》。现在看起来,那本书的翻译工作,就是今天我翻译《智能的结构》工作的铺垫和准备。 《多元智能》出版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其热烈程度却是我没有想到的。根据全国教师用书协作会秘书长张威发表在2004年1月1日《中国教育报》上的文章统计,在2003年中国大陆地区教育学术类著作百部畅销书排行榜上,该书名列第一。在这个消息的鼓舞下。从此我不但阅读和学习加德纳陆续出版的多部著作,而且陆续动笔试着翻译他本人的其他著作。我于2006年2月重访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有机会再一次向他当面求教,加深对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应用的认识。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2006年10月,当出版社买到加德纳一系列著作的版权并找到我时,我就大胆接受了翻译《多元智能新视野》和《智能的结构》两本书的委托,还同意担任他的另外几本著作翻译的审校和主编工作。2007年上半年,我先翻译了加德纳2006年出版的《多元智能新视野》,审校了1999年出版的《重构多元智能》的中译本初稿。以上一切工作,都是为翻译《智能的结构》做的准备。 虽然我为翻译本书准备了13年,但一动手,遇到的困难还是很多。主要是这部著作涉及的学科面太广,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还有多个门类的艺术。自然科学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心理学、医学等方面的术语或人物:社会科学有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知识和人物;人文科学有哲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等方面的知识和人物:艺术有小说、诗歌、戏剧、音乐、绘画、电影、雕塑、舞蹈等方面的知识和人物。有些学科虽然是点到为止,并未深入,但使用的术语却非常专业。而有些学科则非常深入,像我这样的外行很难理解。发展心理学、神经心理学、脑科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方面的术语和理论。在本书中不但连篇累牍,而且详尽深入,学术性很强,这当然是正常的,因为以上领域都是他的本行和专业。但书中其他学科或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术语不断出现,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则出乎我的意料。 如分析逻辑一数学智能时,他介绍了在促成狭义相对论出现的过程中,迈克耳孙-莫雷实验、黎曼的微分几何和微积分所起的作用;在介绍量子论产生的过程中,他谈到了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的积分方程理论之必要性。至于人类历史上那些伟大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如莱布尼茨、弗里德里希·高斯、莱昂哈德·欧拉、伯兰特·罗素、亨利·庞加莱、阿尔弗雷德·怀特海、牛顿、爱因斯坦、伽利略、帕斯卡、开普勒、维尔纳·海森伯、尼尔斯·玻尔、沃尔夫冈·泡利等人的事迹和研究成果,他在书中都如数家珍,逐一娓娓道来,用以引出自己的智能理论。在介绍智能的生物学或遗传学基础时,他谈到脱氧核糖核酸与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谈到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和血友病的病理学机理;他还谈到酶在促进大脑组织进一步扩展,使之内部形成更多的联结或增加更多的抑制,促成人类获得巨大潜能的可能性。至于遗传漂变、基因库、基因型、络合物、元素等生物学和化学术语,他更是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却又令人信服、恰到好处地应用到自己的论据之中。 …… 我能有胆量完成本书的翻译工作,很大程度上受益于2006年重返哈佛的经历。但当年3月下旬,正值我准备4月14日在哈佛大学和4月17日在伊利诺伊大学的讲学时,我身在国内的87岁的老母亲因病住进医院。要是没有我中学同班同学、原太原市供电局党委副书记王晋恩在医院替我尽孝,精心照顾安慰病中的母亲1个多月,我绝不可能拖到圆满完成这两所世界一流大学的讲学之后,才回到病危的母亲床前。我愿借此机会。向我的好同学、好兄弟王晋恩表示真诚的感谢,也对我母亲的在天之灵表达深深的愧疚。希望这个译本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以报答母亲抚养我并教育我报效国家之恩,报答同学王晋恩的关怀鼓励之情。 此外,在我研究并翻译多元智能理论以及2006年在哈佛访问讲学的过程中,我的众多学生也给过我各种各样的帮助,我愿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他(她)们是美国道富环球投资管理公司高等研究中心(Advanced ResearchCenter, 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副主任、布兰代斯大学(BrandeisUniversity)经济学院客座教授贝克尔博士(Dr,Ying,L,Becker),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陈涤宇,哈佛大学医学院邹力化博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贾连伟,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硕士研究生武艳,北京市朝阳区东方德才学校英语教研组教师马雷。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李艳,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硕士研究生贾东。 最后,译者感谢本书的策划和责任编辑给我的不少帮助。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在图书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她们给了我充裕的翻译时间。这种打造精品的志向以及表现出的对我的信任,令人敬佩和感动。回想2003年,曾经有一家出版社请我翻译加德纳教授的一部200多页的著作,却要求我在一个月内交稿。虽然那时我已经阅读过不止一遍并翻译出全书的1/5,但还是希望最少给我四个月的时间,以保证质量。没想到一听此话,这家出版社立刻掉头而去。更没有想到的是,还真有人接受并且按照出版社的要求以极快的速度交出译稿。对比之下,我不但要替自己,也要替《智能的结构》作者加德纳,替教育界的广大读者,感谢中国纺织出版社商业与文化事业部。 尽管我自己几十年一直横跨物理化学和音乐两个专业,也曾广泛涉猎欧美文学、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为翻译本书还曾查阅、学习过多个专业的教材、专著和工具书。先后咨询过包括原作者在内许多学科的若干专家学者,学到很多东西,增长不少见识:但对比起加德纳及其著作,还是深感自己才疏学浅,知识面有限,难以准确全面地领会他的深刻思想。因此交出译稿时,我仍然感到十分惭愧,自知译文中肯定存在不少问题,敬请各行各业的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非常感谢。 沈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