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教体育 > 教 育 > 教育总论

我这样做老师(修订版)

  • 定价: ¥45
  • ISBN:9787570228478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长江文艺
  • 页数:282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魏书生是改革开放至今的教育界传奇,其教学经验和管理技巧,影响了中国几代教师。本书浓缩其40多年的教学技法精华和班级管理技巧,是教师们的专业进阶宝典。
    魏书生的教学和管理核心之一,就是“高效”,他的记忆力训练技巧、兴趣激发技巧、学生自我管理技巧等,被教育界多次推广。他独创的四遍八步读书法、五到听课法、画知识树等学习技巧,好用、实用,成为经典学习法。
    该书内容多次再版,曾入选2016年度中国教师报“影响教师的100本书”,本次改版修订,增删部分内容,使其更契合当下教育场景。

内容提要

  

    本书为著名教育家魏书生40年教坛经验的心血之作。从教师修炼、教学方法、班级管理三方面阐述自己的教学理念,提出教书与育人并重,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同时,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许多影响深远的实战教学技法,也总结出许多广为流传的学习方法。班主任工作管理方面,则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轻轻松松做班主任。魏书生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经过了多年的实践打磨与不断完善,很多都成为教育界口口相传的经典法则,让一代又一代教师从平凡走向卓越。

媒体推荐

    魏书生是个教育家,而且不是一般的教育家,他立志教育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我要是年轻一半,我一定要拜他为师,向他学习。
    ——语言学家教育家  吕叔湘
    大浪淘沙,那些真正能够不断被人们捧起的书籍,总是有其强大的生命力的,总能冲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到达我们的手中,抵达我们的心中。祝贺大教育书系诞生,更期盼现实大教育的来临。
    ——新教育发起人苏州大学博导  朱永新
    魏书生是教育界的常青树,我读中学时老师言必魏书生,到我教书快10年了,他依然是中国教育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对班级的管理方式堪称经典:无限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把老师从琐碎的管理中解放出来。他的这些理论和做法,真正超越了时代,再过三十年也不会过时。
    ——当当书友  雅兮勤兮

作者简介

    魏书生,全国特级教师,盘锦市教育局原局长、党委书记,辽宁省政协常委,著名教育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大代表;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当了22年班主任、24年校长、13年局长,出版专著及主编出版书籍50余本;身兼40多项社会兼职,讲学足迹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作报告2300多场,听众逾200万人次;以“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的苦乐观引起人们广泛共鸣。他对国家、对人民满怀感恩之心,用一点一滴多做实事的方式,享受着民主科学、“松静匀乐”、育己育人的快乐。

目录

第一辑  教师修炼篇
  第一章  做一名快乐的教师
    1  我的指导思想
    2  笑对人生
    3  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4  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
    5  走自学之路
    6  调整需要,善于比较
    7  练习放松
    8  善于坚守快乐的阵地
    9  做园丁,当然收硕果
  第二章  教书与育人并重
    1  教书必须育人
    2  育人应先知人
    3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4  既教作文,又教做人
    5  感染熏陶,潜移默化
    6  永远有效的后进生互助组
    7  立足长处,培养自信
    8  忠实于自己
    9  尊人者,人尊之
第二辑  教学方法篇
  第三章  教学的方法决定成效
    1  研究学生心理,提高教学效率
    2  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十法
    3  课堂六步教学法
    4  讲读课,少讲多读
    5  画语文知识树
    6  怎样划分文章层次
    7  怎样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8  怎样教词语
    9  怎样教修辞
    10  初中推普五题
    11  除了教材,还讲什么
  第四章  培养学生的高能
    1  听说读写都来自实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  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4  无规则数字板——提高注意力
    5  注意力要素:集中+稳定
    6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7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8  做语文学习的主人
    9  发展中差生智力的几点做法
  第五章  训练学生的高效
    1  培养学生的效率感
    2  生物钟——高效来自科学
    3  高效学习日
    4  一分钟竞赛
    5  45分钟写完2426字
    6  推开犹豫,雷厉风行
    7  用好“边角余料”
  第六章  学习方法荟萃
    1  谈培养自学能力
    2  再谈培养自学能力
    3  差生怎样自学语文
    4  不动笔墨不读书
    5  整体化
    6  “四遍八步”读书法
    7  “五到”听课法和要点听课法
    8  怎样复习效率高
    9  遗忘曲线与及时复习记忆法
第三辑  班级管理篇
  第七章  轻轻松松管班级
    1  专业阅读,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
    2  班级要做到“八有”
    3  播下关心的种子
    4  开出了哭声的班会
    5  选好常务班长
    6  设立值周班长
    7  设立值日班长
    8  写日记
    9  每天点一盏思想的灯
    10  信为心之声、心之桥
  第八章  班级管理核心是学生的管理
    1  班规班法
    2  孩子,请与我同行
    3  有时也需要留下学生
    4  犯错误,写心理病历
    5  选举“闲话能手”
    6  一分钟全班调好座位
    7  说话接力本
    8  于反复之间求上进
    9  教师是亲子关系的黏合剂

前言

  

    我为什么愿意教书(代序)
    我爱读书。
    16岁,正是渴望读书的时候,然而“文革”开始了,学校生活便告终结。我刚念完初三,一切升学的美梦均告破灭。
    两年后,我便从沈阳市三十二中学,下乡到了有祖国南大荒之称的辽宁盘锦。
    同学们付出的劳动时间不算短,常常日未出而已作,日已落而未息,劳动所得却连辘辘饥肠都无法填饱,扩大再生产和积累更无从谈起。
    这样的日子过了不到10个月,我当上了民办教师。那一年,我19岁。
    从服从分配到心灵安宁
    我读书的时候,并没想过能去教书。
    刚听到让我去教书的时候,我并不愿去。我们全班55名同学下乡在一个青年点,有一位同学比我先得到分配,到县城的公路工程队去做筑路工人,同学们都羡慕得厉害,对我去教书则感到惋惜。有的朋友劝我不去,以便等待能当上领导的机会。尽管不愿去,但我又不敢不去,于是,便服从命令去教书。
    教书之后,我才发现学生们心灵世界的广阔。农村孩子们真诚、质朴、勤劳的品质深深感染着我。我教的第一届学生便是小学毕业班,学生比我小不了几岁。第二届学生,年龄大的,才比我小四岁,这样我们共同语言便比较多。当时教材又比较浅,剩余时间,我便给学生读《红岩》《欧阳海之歌》,讲我看过的一些书,介绍城里的一些事情。他们也告诉我一些在城里人那里听不到的农村的习俗、秘闻。生活在他们之中,我感受到精神的满足,灵魂的安宁。
    那时,大人们为了适应形势而违心地斗争、批判,我感到深深的悲哀却又无可奈何。于是我便决心在学生的心田里开辟一片绿地,播撒上真善美的种子。
    我想,这世界上,如果由于自己的存在而多了一颗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那我便获得了生存的幸福,有了一份生存的价值。
    我一直认为,人活在世上,能不能幸福,最主要的是能不能有一颗好心。心肠好,那么生活穷点富点,工作轻点重点,寿命长点短点,他都能坦然无愧、豁达大度地对待,从而活得心安,活得幸福。人活着对他人、对世界有没有益处,有没有贡献,最主要的也在于他有没有一颗好心。心肠好了,那么体力强点弱点,才能大点小点,他都能尽心竭力地为他人为世界做好事。反过来,心肠坏了,就不好办,他自己活得太累,太麻烦,别人也会由于他的存在而累,而麻烦。教师显然是最有利于培养真诚、善良、美好心灵的职业,于是我便迷恋上了教书。
    为了教书,我放弃过招工进城的机会,在农村教了两年零四个月。
    1971年秋,辽宁省历史博物馆要招工作人员,从我们农场近四千名知青中选两名。农场领导确定了我,同志们也劝我去,我心灵的天平向去的一方倾斜了,办了回城手续,办了户口。正在整装待发的时候,事情又有了变化,这两个名额不给盘锦而给沈阳了。后来我被分配到当时盘锦最好的工厂——盘锦地区电机厂。
    我深深地想念着学校,想念着学生,想念着老师们。到厂的第一天,便向领导提出不愿在工厂而要到学校的要求,但未获批准。我便继续申请着,即使在两年以后确定我做厂领导接班人时,我仍一遍又一遍地申请当教师。
    过了两年多,“四人帮”便折腾完事了。领导同情我被批判时的遭遇,终于答应了我这个并不过分的要求。六载夙愿,一朝得偿,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在教改中前进
    1978年2月,我到盘山县三中教语文课,当班主任。不到半年,学校便不再让我教课带班,而让我当教导处副主任,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
    听到这一消息,我连夜写辞职报告,因为我费尽唇舌,历尽辛苦,谋求的就是能带班教课,如果愿意当干部,我早就可以当比教导主任大得多的官了。于是,我苦苦要求让我继续带班教课。半年以后,领导答应了,但条件是以学校工作为主,兼班主任,教语文课。
    当时学校1500多名学生,26个教学班,两名主任,一位主抓教学,我负责学生思想教育。那时学生纪律又特别不好,我每天忙于学校事务,自己班级学生自觉性也不强,二者常常无法兼顾。于是便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教改实验。
    当时是1979年3月。
    那时我觉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学什么。我同学生谈心,相当多的学生苦于不知语文究竟学些什么。他们感觉练习册到处是,花样翻新的试题如海浪般涌来,思维之舟掉在里面,不辨方向,不着边际。于是我便和学生商量讨论,画出了“语文知识树”。15年前我们画的语文知识树有10个分枝:拼音、生字、词汇、语法、修辞、标点、文学常识、文言文、阅读和写作。分枝以下还有小枝和杈。自学语文就先要扎扎实实地学习这些最基本的知识。
    学生按照语文知识树去学语文,就像司机按照交通路线图驾驶汽车到没有去过的地方,做到了心中有数,少走许多冤枉路。
    明确了学什么,紧接着就要解决怎样学的问题。自学能力既是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又是一种个性特征。任何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都要经历知、情、行、恒的心理过程才能形成和发展,我便按照这个规律去培养学生。
    第一,提高学生对培养自学能力的认识。第二,使学生从感情上体验到自学的幸福和欢乐。第三,教给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如怎样读总体语文书、怎样读一本语文书、怎样读一类文章、怎样读一篇文章、怎样提高学习效率、怎样制订语文学习计划等。第四,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执行自学计划。
    1979年,我没批改过一本作业,没批改过一本作文,除统考外,我没搞过测验、考试。但我教会了学生怎样留作业,怎样批改作业,怎样批改作文,怎样出考试题。一学期的教材,我只用30多节课就讲完了。我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全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但这届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县内却遥遥领先。参加县内中学语文能力测验,我们获第一名;参加全县3()所中学听说读写竞赛,获第一名;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比重点中学平均高7.8分(当时我校是一般中学,学苗是经重点中学选拔后剩下的)。
    1979年末,我便在营口地区语文教研会上宣读自己作文教学改革的论文,在会上引起相当激烈的争论。支持者热情鼓励,反对者亦慷慨激昂。
    1981年暑期,第一届实验班学生毕业,我写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文,在省中语会宣读,得到多方面支持,同年送全国中语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交流。《中国教育学会会刊》全文刊载了我这篇文章。广西《中学文科教学参考》杂志为我开辟了一个专栏,广西教育学院王世堪院长亲自为我写短评。专栏还登了我的两名学生的文章。那时我的中学教龄还不到四年,学历只是初中。得到这么多老师、领导的鼓励和支持,既有感激,又有惭愧,还有不安。我默默地把感激、惭愧、不安在心灵深处转化为上进的动力,继续朝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处探索。
    曾经有人认为,我的语文教学不像语文教学的样子,而是思想教育,是班主任工作。但我越往语文教学的深处探索就越感觉到,人脑这部机器应该分为两部分,动力部分和工作部分。两者不能互相取代,学习的动力不能代替学习的实践;反过来,学习的实践也不能代替学习的动力。回忆自己走过的语文教改之路,我感觉最满意的一点,就是始终把育人放在第一位。我教语文极为轻松,根本原因也在于育人,在于引导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是工具学科。但不同的人利用这一工具做着不同的事,来达到自己的人生目的。同是学习的工具,有人用阅读能力读伟人传记、技术资料、先进理论,有人则读黄色书刊、反动文章。同是工作的工具,有人讲话劝人具备真善美的品质,写文章宣传周总理、雷锋的精神,传播先进的科技知识,激励别人为人民、为祖国做出贡献;有人说话怂恿人作恶,写文章宣传人是自私自利的动物,引诱别人为了个人私欲不顾别人死活。
    显然只教会学生语文知识不行,只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也不行。没文化很可怕,有了文化心术不正,有人认为这更可怕。我觉得至少是同没文化一样可怕。
    我深深感到,一位教师,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教书的同时始终注意育人,这是我个人心理上的需要,是学生切身利益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是国家利益的需要,是党的利益的需要,是语文学科性质的需要,是提高语文成绩本身的需要。育人是语文教师分内的事,只有坚持育人,才可能进入语文教学的自由王国。我的这一观念和教书育人的具体做法,1983年在全国冲-语会第三届学术年会介绍时,得到了与会者的赞同,许多同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更坚定了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信心。
    1984年暑期,全国中语会在大连开会,重点推广我教书育人的经验。德高望重的吕叔湘先生亲临会议,从头到尾听了我的汇报发言。吕先生在大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给我以多方面的鼓励。吕老的鞭策,使我获得了极大的动力,增长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坚定了对人类美好未来的追求与向往。
    1984年8月12日,中共辽宁省委、省人民政府联合作出《关于开展向魏书生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同时省政府授予我“特级教师”的称号,那时我34岁,中学教龄才6年。同许多教师相比,我是幸运的,我得到的关怀、支持、鼓励要比别人多。唯其如此,我才更应珍惜这难得的机遇,加倍努力工作和学习,以报答党和人民的恩情。
    魏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