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内容提要

本书基于交通经济带理论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外部性以及高速铁路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论述了高速铁路用下区域资源配置及空间布局变化,并从合理化和高级化两方面分析了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具体影响及作用路径。进一步地,本书还测算了高速铁路影响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空间衰减边界。
作者简介
史可寒,男,1993年生,河南焦作人。应用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后,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能源经济及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在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及《世界社会科学》《当代财经》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高端智库课题,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宣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部委委托课题等多项课题研究;曾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内容框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五节 研究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内外文献梳理
第二节 理论基础
第三章 高速铁路影响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原理与特征
第一节 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外部性
第二节 高速铁路与区域空间结构演化
第三节 高速铁路与产业结构互动特征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铁路对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及空间效应分析
第一节 高速铁路影响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机理分析
第二节 高速铁路影响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实证检验
第三节 高速铁路影响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传导路径检验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速铁路对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及空间效应分析
第一节 高速铁路影响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机理分析
第二节 高速铁路影响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实证检验
第三节 高速铁路影响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路径检验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借力高速铁路加快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障碍与对策
第一节 借力高速铁路加快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障碍
第二节 借力高速铁路加快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高速铁路在中国交通运输体系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是重塑区域空间结构、促进要素流动、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空间载体。目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变革的关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以高速铁路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能否发挥积极作用更是讨论的焦点之一。鉴于此,本书基于交通经济带理论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外部性及高速铁路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论述了高速铁路作用下区域资源配置及空间布局变化,并从合理化和高级化两方面分析了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具体影响及作用路径。进一步地,本书还测算了高速铁路影响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空间衰减边界。具体地,本书使用城市宏观经济数据,利用高速铁路开通形成的“自然实验”条件,构建空间双重差分模型进行了相关实证检验。
本书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高速铁路使更多城市间建立了产业结构互动关系并提升了互动强度。2009 - 2019年高速铁路影响下城市产业结构互动网络的网络关联度由0.0042快速提升至0.4439,接近半数城市通过高速铁路与其他城市建立了产业结构互动。高速铁路网络化建设推进使互动网络密度持续提升,网络效率也由2009年的0.2917增加至2016年的0.9693,站点城市基本实现产业互联互通,2016年后网络效率稳定在0.97左右,表明新开通的线路不仅使更多城市融入产业结构互动网络,还拓展了城市间产业结构互动的路径。网络节点特征显示,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产业结构互动网络的中心,中部地区站点城市在整个产业结构互动中承担了主要控制和桥梁作用,依靠高速铁路驱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应当重点围绕这些地区进行规划。
第二,整体上高速铁路开通对站点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不存在显著影响,但对站点周边城市产生了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考虑站点城市在高速铁路网络中的节点地位后发现,节点地位提高有助于促进站点城市本地产业结构合理化,同时不会进一步强化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高速铁路对站点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在地区分布、城市等级和城市规模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空间衰减边界测算结果显示,高速铁路开通抑制了站点周边500千米内的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若站点城市为节点城市,那么抑制效应的衰减边界缩减至站点周边300千米以内且程度更低,同时产生更强的正向溢出,推动500 - 950千米的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
第三,高速铁路通过人力与物质资本积累、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策略选择、政策与市场环境优化途径影响站点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其中,高速铁路开通显著提高了站点城市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积累,节点地位提升进一步增强了这种极化效应。高速铁路开通还显著提升了站点城市技术创新水平,降低了站点周边城市技术创新水平,站点城市成为创新高地,周边城市成为辐射腹地。高速铁路开通对提高站点城市产业发展的政府支持力度、优化市场环境的作用显著,且对市场环境的改善效果在城市节点地位提升时更好。
第四,高速铁路开通显著提升了站点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该作用强度随站点城市节点地位的提升而增大。但站点城市节点地位提升会削弱高速铁路对周边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产生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高速铁路对站点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同样存在地区分布、城市等级和城市规模方面的异质性。空间衰减边界测算结果显示,高速铁路开通推动了站点周边150 - 400千米的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若站点城市为节点城市,则这种正向辐射范围会扩大至750千米以上。
第五,产业转移、产业集聚和产业融合是高速铁路影响站点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三条主要路径。在高速铁路网络节点地位较高的城市中,第二、第三产业转出现象明显,且第二产业相对第三产业转出量更大。高速铁路开通还使站点城市第二产业集聚水平显著降低、第三产业集聚水平显著升高,但当站点城市的节点地位提高时,第三产业的集聚水平反而开始下降。高速铁路对产业融合的影响表现在全产业,高速铁路开通显著提升了三次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站点城市高速铁路网络节点地位提升更是加速了产业融合进程。
第六,高速铁路对站点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推动并未建立在合理化基础上,表明现阶段以高速铁路为抓手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能存在问题和风险。结合研究结论,本书认为高速铁路对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推动力不足、对要素配置的调节效果不佳及高铁网络核心城市的正向溢出效应释放不充分是当前借力高速铁路加快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障碍。基于此,本书提出合理规划站点建设方案、改善城市空间结构及打造泛高铁经济带的对策,保障高速铁路对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健康推动。
综上所述,本书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实现了一定创新。首先,从空间相关性角度探究了高速铁路对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并测算了空间效应范围,丰富了高速铁路与产业结构相关研究内容。其次,将空间计量与“准自然实验”法相结合,构造空间杜宾和双重差分嵌套模型,完善了存在空间依赖性时处理效应的识别策略。再次,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法刻画站点城市在高速铁路网络中的节点地位,弥补了现有高速铁路变量难以区分站点异质性的不足。最后,通过构建不同距离带宽下的逆地理距离权重矩阵,测算高速铁路对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空间效应的衰减边界,在检验空间异质性的方法选择上进行了初步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