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报告文学

难忘在海外的日子

  • 定价: ¥62
  • ISBN:9787519033330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文联
  • 页数:334页
  • 作者:王勤
  • 立即节省:
  • 2018-06-01 第1版
  • 2018-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王勤著的《难忘在海外的日子》是一部纪实文学。作者有20年在海外,除了两年的法国留学在非洲工作了18年。《难忘在海外的日子》记述了作者在海外学习、工作、生活的经历。同时,向读者介绍亲历国家的异域风情。这既是一部外交官的回忆录,也是一部旅行者的游记回忆录。全书共15万字,分为八个章节,分别为法国留学篇,阿尔及利亚篇,突尼斯篇,马达加斯加篇,加蓬篇,卢旺达篇,海外见闻篇及加拿大篇。

内容提要

  

    《难忘在海外的日子》中王勤先生用清新、自然、生动的笔触把读者带到每一个工作过国家。让读者如亲见那里的山川河流,亲历那里的异域风情。用平实、诙谐、机智的语言讲述异国他乡的经历。讲述精彩的故事,记录传奇人生。资深外交官王勤先生与您共赴非洲……

作者简介

    王勤,男,1951年生于黑龙江省北安市,中共党员,现居北京。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退休前曾长驻国外使馆工作,历任秘书、参赞等职。《难忘在海外的日子》一书、《并蒂莲》诗集等专著被首都图书馆、北大图书馆、人大图书钻收藏。有上百部文学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环球时报》、《世界博览》《世界知识画报》、《北大荒文化》等诸多报刊杂志。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北大荒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赋学会》会员、《环球时报》特约记者、《现代文学》杂志副主编、《国际援助》杂志编委、《白天鹅诗刊》杂志社名誉社长、《世界汉语文学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分会主席、《北京暹华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

目录

第一章 法国留学篇
  一、第一次坐飞机
  二、家庭代表热情认邀中国留学生
  三、大学城楼长争抢中国留学生
  四、看老电影
  五、学吃西餐
  六、比利时师妹来认师兄
  七、光怪陆离的法国社会
  八、商务实习见证爱国情怀
  九、流行隐恋的年代
  十、留学生的逸闻趣事
  十一、参观巴黎地下墓穴
  十二、硬币预测未来
  十三、留学归来成就美满姻缘
  十四、结束我的北大生活
第二章 阿尔及利亚篇
  一、聪明的中国学员
  二、学喝咖啡
  三、再坚持一下就成功
  四、我是“重要旅客”
  五、遭遇车祸
  六、女孩找回美丽的鼻子
  七、夫人烙饼烫坏眼睛
  八、红烧猪蹄的故事
  九、驻阿记者新年丧生
  十、驻外人员常遇到的事
  十一、男女有别
第三章 突尼斯篇
  一、抵达突尼斯后住院
  二、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三、医疗队女大夫跳楼之谜
  四、一秘——一个承上启下的角色
  五、突尼斯小毛贼偷袭经商处
  六、喜得尹瘦石大师墨宝
第四章 马达加斯加篇
  一、临危受命
  二、“战”前调研
  三、背水一战
  四、初战告捷
  五、遭遇女骗子
  六、醉人的时刻
  七、无债一身轻
  八、数钱的快乐与烦恼
  九、希望小学
  十、老赵头
  十一、大树下的交锋
  十二、相思桥
  十三、兵团生活是我人生中的一笔财富
  十四、乱中取胜
  十五、化缘众生相
  十六、马岛的人种与习俗
  十七、体育的魅力
  十八、学海无涯
  十九、成功的背后
第五章 加蓬篇
  一、欢迎胡主席来访
  二、天人合一在加蓬
  三、惊魂的汽车跳海事件
  四、驻加蓬经商处——中资企业的家
  五、蟒蛇吞兔子
  六、穿密林如人仙境
  七、树木——加蓬人的精神图腾
  八、海上凶案
  九、女翻译失踪之谜
  十、医疗队大夫差点客死他乡
  十一、非洲中部最原始的民族——俾格米人
  十二、土生土长加蓬人难忘父亲桑梓地
  十三、别加蓬赴“千山”
第六章 卢旺达篇
  一、使用塑料袋要坐牢
  二、义务劳动日禁止开车
  三、卢旺达经常遇到“活雷锋”
  四、山多水多鱼也多
  五、卢旺达人爱打乒乓球
  六、基伍湖:沸腾的湖水可煮鱼
  七、卢旺达见闻
第七章 加拿大篇
  一、飞机上
  二、机场里
  三、机场外
  四、住房
  五、房价飞涨
  六、气候宜人
  七、在温哥华想说英语挺难
  八、华人将成加拿大主要族裔
  九、守规矩的加拿大人
  十、吸毒一条街
  十一、CCTV在温哥华白石小镇现身
  十二、在温哥华逛超市
  十三、在加拿大钓鱼
  十四、加航印象
  十五、在加拿大吃早点
  十六、在加拿大上厕所
  十六、在加拿大扔垃圾
第八章 海外见闻篇
  一、香飘非洲的中餐
  二、加纳个性棺材很像艺术品
  三、带鱼随手扔海参没人理
  四、刚果布:浸满法国文化印记
  五、加蓬故事:幽默的黑工——萨力夫
  六、马达加斯加:和黑人朋友的一次亲密接触
后记

前言

  

    温一壶月光下酒——王勤先生和他的文字_
    寒地黑土,是我生命的摇篮和生活的眠床。关于这块土地,说魂牵梦绕还不够贴切,是生死相依.不离不弃。对于这块土地的历史沿革,我满怀敬畏:对于这方热土上优秀儿女的故事,我都视为传奇,景仰看,膜拜着!而邂逅王勤先生竟然是那样自然和顺理成章。仔细想来,就好像天各一方、心一直漂在路上的两个游子,在回归故乡逗留在休憩的岔路口时.目光和目光瞬间碰撞,同时找到了北大荒在我们体肤上烙着的相同胎记。像一场雨在等风!潜伏在一群裹挟着诗露花语、满腹经纶的文友里,享受北大荒休闲广场特有的宽阔与辽远、深邃与凝重,以一双猎鹰的眼睛守候着诗歌的榜样,散文的旗帜,小说的先锋……就在和我一起按月交作业的文友里,一个儒雅而谦逊、亦父亦兄的老先生迈着莲步,逐渐进入了我的视线.就这样始料不及地从此也走进了我的生命。
    让我由衷敬佩并急着拜访他的原动力,则是一个文学、心理学爱好者的好奇。我渴望去印证一个很主观、很概念化的直觉:洗尽铅华呈素颜。细雨缠绵,适合约会。对于两个有情的人是这样,对于两个有爱的人也是这样。秘书出身的我已经习惯任何活动都早到十分钟。站在九转小磨大厅里等待。待到过了约定时间十分钟。我拨通王勤先生电话,嘀嗒两声那端就立即接起。王勤先生亲切地问我到了哪里,并指引我转过屏风:一位身着灰色小风衣、打着领带,无比精干的小老头已经迎候在那里!预备好的五种以上的开场白一下子被他的平易搅局。我干笑着,真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直到他主动和我握手,那双结实有力的大手就好像给我注射了镇静剂,才很快将我从眩晕中拉转回来。看着他操弄碗筷,我几乎入迷。看过茶艺表演,琴师秀弦。还第一次看到一个老男人一边交谈一边富有美感地整理餐桌。按照我以往的机智和礼节,我会抢着做这些事,可我知道我的手忙脚乱会煞风景。作为一个忘年交,我就沿着心的走向吃一顿精神和视觉大餐,任性地看一次这舒展自如的表演。恍惚中,我的脑子开了小差,一个个分镜头纷至沓来——北京大学校园里那个风风火火的西语系大学生成长为大学老师;镜头一摇到了法国,推出了西装革履的留学生,一个沉稳干练的学生党支部书记。
    背景画面:平坦的绿草地,奔跑的小青年。浩瀚的深海,盘旋的海鸥,海边的岩石以及非洲的丛林.更多的是城市和万家灯火!菜品躲过我的视线在餐桌上绽放成花蕾,红酒醒过后已经注入高脚杯。模仿着大哥的姿态摇晃酒杯,就像在认真地摇醒自己。然后.就打鸡血般一股脑的连珠炮发问,幻想一下子了解他全部的人生。他只是一以贯之平静地微笑着:“能说的故事都可以讲给你,这是我们共同的素材:不能说的秘密一个字不能提,这是一个外交官一生的纪律。散文集已经托女儿从北京寄出,这一两天就到,到了后你读读,都是些平淡无奇的故事。”吐字清晰、节奏感强,最重要的是刚好让我听得清晰。喜欢观察的我,余光瞥见,隔着过道邻桌的客人看到他娴熟动作又听不清交流的内容,已经开始交头接耳,指指点点地揣摩。直到餐毕,王勤大哥自自然然打包,关照我穿好衣服,带好物品,一起走出去时,邻桌的两位食客肃然起敬地竖起大拇指,赞誉“绅士”时,大哥才适时微笑,鞠躬。我明白了,“眼观六路”本来就是外交官的基本功。
    而他也有自己的愧疚。“退下来,很欣慰还硬明。”他自言自语地说。是啊,九十多岁的老母亲用一生心血把七个子女抚养成人,老人家就像放飞一群星散各地的信鸽。她告诫孩子们,能飞多高飞多高.能走多远走多远,心里有个念想就好。孩子们也懂事.约定俗成地确定轮流着陪老家的母亲,要让她一睁开眼睛眼前就有儿女们的笑脸。这次有幸相见,就是赶在看护母亲期间,母亲精神头奇好,几次赶他别老在家蜷着,出去走走。
    我还知道,大哥在北京家中还有个近九十岁高龄的岳父需要他陪护,上小学的外孙女也要他每天接送。他正在践行自己的承诺,对祖国尽了职,再对亲人尽责。好想在一个满月的晚上,坐在故乡的土炕上.摆上八仙桌,关掉手机,甚至关掉电灯。就像哥的散文集里的文字那样,清新明快,没有捆绑。重情节。讲故事,捕捉生活气息。除了叙事,不用任何修辞。一字一板,娓娓道来,爱憎分明,情感浓烈。在浅斟慢酌中吟诵出心灵的最强音:无论哪里的月亮,都有阴晴圆缺。只要把祖国和人民装在心中,撼山易,撼我难!就像我和他调侃时说的话,退下来是歇脑子了,可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大哥,要好好保重,好给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励志!此时,省略掉千言万语,就想对大哥说一句富有辨识度的话,用来评价他的为人和他的散文:灵性深处开莲花。
    (李景春,法官作家、评论家、心理咨询师)
    2016年7月10日

后记

  

    我的第一部专著《难忘在海外的日子》自2015年3月23日《老年日报》头版以“外交官王勤入选全国100个有故事的老人——《难忘在海外的日子》温馨面世”为题隆重推出后,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我陆续收到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读者的电话、微信、留言和点评。有段时间要求赠书、购书的信息接连不断。许多读者反映,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找一本金融、股票类的书容易,但想读到一本反映外交官工作和生活的书很难。许多人只看到外交官风光亮丽的一面.并不晓得背后的艰辛、压力与风险。有人说外交官是“一群不会哭的孩子”。我倒是赞同这样的说法.但更想说:
    他们不是不会哭
    只是能用坚强把眼泪托住
    职业操守只允许微笑、
    严肃或者愤怒
    他们的背后
    有一双母亲的眼睛
    那就是最高层次的托付
    他们是外交官
    但又不是真正的官
    一生只听命于两个字
    服.务
    他们不是英雄
    但又必须成为英雄
    因为
    光鲜背后
    总是隐藏着
    刀光剑影
    也许
    今日
    光环笼罩在头顶
    他日
    就是牺牲
    为了母亲的微笑
    一群不会哭的孩子
    总像陀螺一样
    在外交舞台上
    旋转不停
    外交官也是有血有肉的平常人。他们远离祖国.远离亲人,常常是孤身一人在国外工作。牺牲与奉献并非人人都能理解,人人都能体会。
    我的书只是反映了外交官工作和生活的点滴.能得到读者们的赞扬与肯定使我感到欣慰。
    我的书印数有限,很快就被瓜分殆尽。许多没有看到书的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文友还在向我索要。感谢《在场文学》总编明华、副总编张学英在我无奈与尴尬之际向我伸出援助之手,在《在场文学》微信平台上分集推介了我的《难忘在海外的El子》,满足了那些没有得到书的文友们的精神需求。许多文友给我发来令我感动的书评。 我的中学同学曾桂芝在留言中写道:读你的文章如品一坛老酒,越看越有味道,细品确实是醇香让人回味。老伴出院后,我一篇一篇地读,不但读出你们这些出国人员的风光,更读出你们的艰辛与无奈,很是亲切.一种:“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之感油然而生! 我的好朋友,法官诗人李景春留言说:《难忘在海外的日子》读到105页。按照以往的速度一本书就是一天读完,这回却放慢了脚步。每天读几段,原因是大哥的文字平实朴素,几乎就是叙述,对我们来说作为一个资深外交官的他,所有人生经历的点点滴滴都是奇崛的鲜为人知的,而他娓娓道来,不加一点渲染,正是大哥的人格魅力使然。正因此,每个故事的细节才需要玩味,沉淀。我认为这是读懂他的唯一路径! 大家的肯定与支持是我这次再版的原动力,在原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加拿大篇。 十五万字的回忆录只是人生中的一盒压缩饼干,每一块儿泡在人生的长河里都会膨胀出许多故事。只是,跌宕起伏的人生即使都压缩成饼干也很难放进一个小小的盒子里。许多细节和值得回味的过去只能永久地珍藏在自己的脑海里,有机会的时候口口相传吧。 我相信这本书能够带领读者走进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个充满神奇的世界,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世界。 作者: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