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上海之死(精)/虹影精品集

  • 定价: ¥35
  • ISBN:9787212064891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安徽人民
  • 页数:309页
  • 作者:虹影
  • 立即节省:
  • 2013-06-01 第1版
  • 2013-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短短十二天内,一个女人能否改变历史?虹影再创旧上海繁华颓废传奇。一个女明星兼女间谍的爱恨情仇,层层进逼的真相,挑战读者的心智与情感。
    国内最受争议女作家虹影的经典之作!
    《上海之死》是国内第一本谍战“旅馆小说”!珍珠港事件背后的间谍情仇。令人屏息的紧张悬念,完全颠覆的情节逆转!
    美丽横杀一切,死亡带来拯救!

内容提要

  

    国内最受争议女作家虹影的经典之作!
    中国第一本“旅馆小说”,珍珠港事件背后的间谍情仇。
    《上海之死》延续了《上海王》诡异的语言风格:她是名满天下的著名影星,从知名导演、知名作家到普通民众,多少人热烈而无望地爱着她。她受邀回到上海参演最新舞剧,同时也搅进最凶险的漩涡中。她的丈夫被人枪杀于街头,她丈夫的情妇却与她同台演出……当命运的最大秘密揭开,她纵身一跃,用死亡带来国家的新生。

作者简介

    虹影,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编剧、诗人、美食家。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
    代表作有长篇《饥饿的女儿》《好儿女花》《K:英国情人》《上海王》,诗集《我也叫萨朗波》,童书“神奇少年桑桑系列”、《米米朵拉》(四本)等。有六部长篇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欧美、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出版。许多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上海之死》是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著名导演娄烨的电影《兰心大剧院》的原著。
    曾获纽约《特尔菲卡》杂志“中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获台湾1997年《联合报》读书人优秀书奖。《K:英国情人》被英国《独立报》评为2002年Books of the Year十大好书之一。2005年获意大利的奥斯卡文学大奖“罗马文学奖”。《好儿女花》获《亚洲周刊》2009年全球中文十大小说奖。2009年被重庆市民选为重庆城市形象推广大使。

目录

修订本说明
上部
中部
下部
《上海之死》重大事件时间表
后记及鸣谢

前言

  

    我是一个专业讲故事的人,只要故事精采,我在任何地方,可以捧着电脑打字。有音乐可放最好,但讲故事本身就是享受,如绣花女,一针一线,做得辛苦,也做得专心。在写这本书时,听得最多的就是房子装修的音乐,盖过了拉赫玛尼诺夫。
    这次修订,除了全是花园那边意大利人聊天的欢声笑语外,却尽是拉赫玛尼诺夫,仿佛他从久积的尘土中钻出来,我不得不向他致敬,把他的切分,他的忧郁悲伤和节奏,放在文字之中。

后记

  

    我这部小说,是第一部中文“旅馆小说”。
    不是“第一部中国旅馆小说”。旅馆小说的创始人,是一位奥地利犹太女作家维吉·鲍姆。她的名著《上海37》,1939年改成剧本《上海大旅馆》,以沙逊大楼Cathay旅馆在“八一三”战事中遭受日军炮击为背景。前不久,我在伦敦一个普通住宅墙上,看到这个当年著名女作家故居的“蓝磁纪念牌”,不_由得感慨世界真小。
    虽然她是犹太人,“第一部中国旅馆小说”,荣誉属于她。原因是:休伯特在福州路开的书店,卖过她的书;索尔·夏皮罗在维也纳最后东躲西藏的日子,读过她的第一本小说《旅馆人》,到上海不久又读到《上海37》。想到自己竟然跟着她的小说人物走,很多事情,是命运前定。
    这本小说写了一年。中间回北京,还得接着写,每天早上8点不到就起床写作,楼上的邻居在装修,电锯声刺耳,所以就开大音响,换上宗教气氛浓烈的音乐。一旦感觉置身于音乐厅里,屏幕就腾开空间,我就能飞身去1941年的孤岛。
    此小说的初稿发在《收获》上。该杂志在介绍此小说时,称它为《上海王》的姐妹篇,是有道理的。同为旧上海的两个名伶,皆为传奇人物。
    写筱月桂,是写她成长为一个黑帮女王的过程;写于堇,是写一个已经成长的女人,如何面对爱恨,如何选择生死。
    不少人认为,本书的情节,不可能发生:一个中国女子,本来有能力能改变世界历史的进程,只是因为她的特殊考虑,决定让历史朝另一个方向走。
    或许在别的情况下不可能,在小说描写的珍珠港事件中,却是非常有可能。日本海军偷袭得手之前,盟军起码有一打机会得到情报。如果说情报解读困难,至少有四份情报,得到接近正确的解读。只是这些已破解的情报,因为各种原因,没有送达。
    只说其中一份:英国在剑郡布赖奇利庄园设立的密电码破解中心,1941年11月底破译了日本海军新使用的JN一25密码,12月2日截获山本五十六给已经出发的攻击舰群直接命令,但是情报被丘吉尔扣住了。二战胜利日,丘吉尔下令销毁布赖奇利庄园全部档案,包括几台最早的电子计算机,不留任何记录。一般的解释,是丘吉尔不想让德国人日本人觉得“输得冤枉”,又想重打一仗。但是他也有不想让盟国知道的东西,所以一干二脆全部烧掉。
    于堇的情报,就是已经解读,却没有送达的那几分情报中的一份。情报送达出错,原因复杂,我的书做了仔细解释,读者看完了就会明白。
    父亲的妹妹住在富民路,那幢老房子我今天还记得清清楚楚。十多年前我在复旦读书,经常去那儿,然后常与堂哥去逛南京路。周末看国泰影院的连场电影,半夜才跌跌撞撞出来,深夜走过国际饭店门口。我一个人站在马路上,那时年轻,胆大包天,觉得夜色特别迷人:老租界有一种魅惑,在那高大的建筑投下的阴影中,当代的政治口号全看不见了。’  我好像看见几十年前曾经发生过的一切,那东方西方各国人等,黑白红黄诸道各路人马,都在这里斗智斗决心,远离战场,搏杀却更加激烈。有人称之为东方的卡桑布兰卡,东方的里斯本,其实上海可能是当年全世界间谍战最激烈的地方。 我不止一次感觉到一个灵巧的身影,从那些窗口探出来看这个年代的我。她当然就是于堇。如同昨天我在伦敦SOHO一家法国咖啡馆二楼,看见墙上竟然挂着一张用镜框挂起来的上海月份牌女子,动人心魄,如带刺之花。 这几年我住进国际饭店几次,住老饭店使我梦连着梦,好像踏上神秘之途,我与曾住在这里的人对话。 现在这些对话终于成了这部小说。感谢我的姑姑一家子多年前对我的关照,感谢国际饭店刘莎经理给我方便,让我进那特殊的几层楼,好像埃谢尔的画中世界,让我通过魔幻玻璃球,看到当年向楼梯上走来的温柔女子。 此书献给我过世的父亲,他曾经在这儿出发,走过长江各城市,最后停在长江上游的山城重庆,度过他的一生。每一次民族之难,都成为他个人之灾。 感谢止庵,尤其感谢他的母亲林伟女士,给我许多当年她在孤岛的亲身感受,感谢李君维先生,这个海派文学仅剩的代表人物,耐心地回答我的各种问题。 感谢张一白,送我关于上海的书,感谢好多朋友,与我一起探讨旧上海。感谢钟红明的5岁女儿,她精灵般的话语,我借用了几句。 维吉·鲍姆的第一部旅馆小说,米高梅改成电影,嘉宝主演,得到奥斯卡奖,里面有名句:“人们又来了,人们又会走。从来不变的,是旅馆依旧。”我多次住进国际饭店,日日翻阅档案,夜夜查问邻居。每次我离开时,回望那高耸的棕色墙面。七十年来,几多生来死去,难数有爱有恨,我知道:旅馆天天在变,从不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