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少儿读物 > 儿童文学 > 中国儿童文学

曾国藩家书

  • 定价: ¥22
  • ISBN:9787550240070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联合
  • 页数:337页
  • 作者:(清)曾国藩
  • 立即节省:
  • 2014-12-01 第1版
  • 2014-1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曾国藩编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晚清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挥笔自如、随想而至、内容广泛,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极多,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使曾国藩这位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人物,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军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内容提要

  

    曾国藩编著的《曾国藩家书》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自1879年初刊以来,广为流传,是研究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的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曾国藩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其诗歌教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白杨坪人,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率者,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在政治、军事、理学、书法、文学等多方面都卓有成就。
    曾国藩亦是晚清古文“湘乡派”创立人。曾国藩平生所著文章收录于《曾文正公全集》,包括《奏稿》《诗集》《文集》《书札》《求阙斋日记》《读书录》《十八家诗钞》《家书》等。另著有《为学之道》《五箴》等著作。

目录

前言
一、我家既为乡绅,万不可入署说公事
二、海疆平定以来,政简人和
三、祖父日积德累仁,救难济急
四、男等在京,自知谨慎
五、述告在京无生计
六、当京官者,大半皆东扯西支
七、筹划归还借款
八、借银寄回家用
九、先责男教书不尽职,待弟不友爱之罪
十、兄弟匪他人,患难亦相赖
十一、在京一切自知谨慎
十二、节劳、节欲、节饮食,谨当时时省记
十三、英夷滋扰以来,皆汉奸助之为虐
十四、教弟写字养神
十五、家中老幼平安,不胜欣幸
十六、劝两弟学业宜精
十七、四弟、六弟考试又不得志,颇难为怀
十八、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
十九、读书,无需择地,无需择时
二十、唯愿诸弟发奋立志,念念有恒,以补我不孝之罪
二十一、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
二十二、少年英锐之气,不可久挫
二十三、以和睦兄弟为第一
二十四、报告荣升侍讲
二十五、从业未有之巨案也
二十六、务使祖父母、父母、叔父母无一时不安乐
二十七、多则必不能专
二十八、寄银还债济人
二十九、温经更增长见识
三十、我家气运太盛,不可不格外小心
三十一、勿为时文所误
三十二、第一要除骄傲气习
三十三、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三十四、虽万事匆忙,亦不废正业
三十五、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
三十六、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
三十七、同心一力,何患家运不兴?
三十八、教弟婚姻大事须谨慎
三十九、家中务请略有积蓄
四十、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四十一、取款及托带银
四十二、蒙恩得分会试房
四十三、常存敬畏之心,则是载福之道
四十四、家中诸事,男亦愿闻其详
四十五、侄得升翰林院侍读学士
四十六、初十皇太后七旬万寿,皇上率百官行礼
四十七、考与不考,皆无关紧要
四十八、勿因家务过劳
四十九、在京一切,男自知谨慎
五十、请四弟送归诰轴
五十一、述接待朋友之法
五十二、常恐祖宗积累之福,自我一人享尽
五十三、可知风水之好,万万不可改葬
五十四、情愿人占我的便益,断不肯我占人的便益
五十五、余自去岁以来,日日想归家省亲
五十六、澄弟在广东处置一切,甚有道理
五十七、述改建祖屋之意见,
五十八、谨守大人保养身体之训
五十九、述奉旨为较射大臣
六十、祖父大人之病,不知日内如何?
六十一、做个光明磊落神钦鬼服之人
六十二、余益当尽忠报国,不得复顾身家之私
六十三、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六十四、劝宜力除牢骚
六十五、七月二十五日丑正二刻,惨闻母大故
六十六、痛闻母大故,写京中家信,料理一切
六十七、尔奉尔母及诸弟妹在京,一切皆宜谨慎
六十八、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
六十九、诸弟不好收拾洁净,此是败家气象
七十、功名之地,自古难居
七十一、读书宜选一明师
七十二、关乎国家之福,吾唯力尽人事
七十三、述营中急需人才
七十四、带兵之事,千难万难
七十五、宜时时内省,处处反躬自责
七十六、畏宦途风波之险,常思及早抽身
七十七、劳则善心生,佚则淫心生
七十八、澄弟宜时常在家,不宜干预外事
七十九、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傲字
八十、弟性褊急似余,恐佛郁或生肝疾
八十一、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八十二、交人料理文案
八十三、凡人做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八十四、余在外数年,独惭对江西绅士
八十五、余生平之失,在志大而才疏,有实心而乏实力
八十六、绅民中实在流离困苦者,亦可随便周济
八十七、济人须济急时无
八十八、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
八十九、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长傲,多言
九十、不能勤奋以图自立,则仍无以兴家而立业
九十一、于两弟时时以平和二字相勖
九十二、善始者不必善终,行百里半九十里
九十三、心好古文,颇知其意而不能多作
九十四、喜弟之吏才更优于将才
九十五、弟目下在营,不可看书,致荒废正务
九十六、浙中之贼,闻已全省肃清
九十七、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九十八、读书需能虚心涵泳,切己体察
九十九、作事无论大小易难,皆宜有始有终
一百、祸福由天主之,善恶由人主之
一百零一、家庭不可说利害话,此言精当之至
一百零二、能寻得六弟遗骸,尚是不幸中之一幸
一百零三、做人要有气量
一百零四、改葬先人,须消除求富求贵之念
一百零五、买书不可不多,看书不可不知所择
一百零六、必须加意保养
一百零七、连日雨大泥深,鲍、张不能进剿
一百零八、吾生平颇讲求惜福二字
一百零九、人待人,无价之宝也
一百一十、照料家事,总以俭字为主
一百一十一、不幸生当乱世,日以杀人为事
一百一十二、要减少官僚习气,办事有条理
一百一十三、宜以勤字做主,不宜以命字谕众
一百一十四、刻刻存爱民之心
一百一十五、总以除傲字为第一义
一百一十六、泽儿看书天分高,而文笔不甚劲挺
一百一十七、教训后辈子弟,以勤苦为体,谦逊为用
一百一十八、总怕子侄习于“骄、奢、佚”
一百一十九、须勤谦,切戒骄奢淫佚
一百二十、余近年在外,问心无愧
一百二十一、合家大小老幼,几于无人不药
一百二十二、谨记愚兄之去骄去惰
一百二十三、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傲
一百二十四、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
一百二十五、惟古文与诗,未能独辟康庄
一百二十六、述挽胡润帅联
一百二十七、述告办事好手不多
一百二十八、若有陆兵三干在彼,当易得手
一百二十九、惟读书可变化气质
一百三十、以劳谦廉三字自惕
一百三十一、若人之傲惰鄙弃业已露出,则索性荡然无耻
一百三十二、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
一百三十三、湖南之米,昂贵异常
一百三十四、有德者畏疑谤之无因,而抑然自修,则谤亦日熄
一百三十五、述坚守作战之困难
一百三十六、治身宜不服药
一百三十七、觉有病时,断不可吃药,无病时,可偶服补剂调理
一百三十八、莫买田产,莫管公事
一百三十九、与官相见,总以谦谨二字为主
一百四十、凡行军最忌有赫赫之名
一百四十一、爱惜物力,不失寒士之家风
一百四十二、疏辞两席一节,弟所说甚有道理
一百四十三、吾兄弟报国之道,总求实浮于名
一百四十四、弟有大功于家,有大功于国,余岂有不感激不爱护之理?
一百四十五、自古圣贤豪杰,其志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襟大略相同
一百四十六、修身齐家,亦须以明强为本
一百四十七、妯娌及予侄辈,和睦异常
一百四十八、凡事皆当存一谨慎俭朴之见
一百四十九、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三分人谋,七分天意
一百五十、欲为先人留遗泽,唯有勤俭二字
一百五十一、吾在兵间日久,实愿早灭此寇
一百五十二、恼怒如蝮蛇,去之不可不勇
一百五十三、心肝两家之病,究以自养自医为主
一百五十四、凡郁怒最易伤人
一百五十五、教儿女辈,以勤俭谦三宇为主
一百五十六、兄弟论文于三千里外
一百五十七、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
一百五十八、尔写信太短
一百五十九、尔当兼在气势上用功,无徒在揣摩上用功
一百六十、家道所以可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
一百六十一、自修处可求强,胜人处不可求强
一百六十二、子弟之贤否,六分天生,四分家教
一百六十三、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一百六十四、以讲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
一百六十五、家中后辈,体皆虚弱,读书不甚长进
一百六十六、兄弟同蒙封爵

前言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1811年出身于一个山村地主家庭。从少年时代起,曾国藩即发愤图强。6岁入塾读书,8岁学习五经,14岁应童子试,22岁考中秀才,28岁中进士,35岁充任文渊阁学士,次年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十年之内连升十级,官至二品。如此惊人的提升速度,在官场上是极其罕见的。清政府称他“学本有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盛赞他为“中兴第一名臣”。
    一般认为,曾国藩的成功,关键在于他独特而刻苦的修身方式。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几乎所有读书人的最高理想,而能够实现这个理想的人如凤毛麟角,曾国藩是其中的佼佼者。
    修身,是曾国藩辉煌人生的起点和基础,而如何修身,集中体现在《曾国藩家书》之中。当代著名学者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按照历史小说家唐浩明的说法,《曾国藩家书》是“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是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是一个成功者对事业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
    曾国藩家书现存1400多篇,从道光二十年到同治十年,历时30年。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关系、家庭琐事,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述。内容朴实而细腻,看似平常,实际上内涵丰富。文风从容、随意、亲切,读者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教益。
    曾国藩家书不空谈。无论多高的人生理想、精神境界,都是在具体实务的探讨中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有史以来,大多数富贵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兴旺,值得一提的至少有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政治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这与曾国藩家书中体现出来的教育方式不无关系。
    毛泽东在1917年致黎锦熙的长信中写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认为曾国藩不但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而且是一个“办事兼传教之人”,即能知、善行。而且能传之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