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伦理学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 定价: ¥55
  • ISBN:9787111495482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机械工业
  • 页数:194页
  • 作者:(日)岸见一郎//古...
  • 立即节省:
  • 2020-01-01 第1版
  • 2020-01-01 第46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你是否常常对繁琐的生活感到乏味?你是否时时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疲惫?你是否认为人生的意义越来越模糊难见?我们如何能够在繁杂的日常琐碎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得真正的幸福?
    这一切的答案尽在岸见一郎、古贺史健著,渠海霞译的《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中!
    日本2014年度销售冠军,连续300天雄踞销售榜首!
    蔡康永、张德芬陈文茜、曾宝仪、勇气推荐!
    张沛超、胡慎之、动机在杭州作序推荐!
    阿德勒思想拥有改变人一生的力量。剩下的就只有能否鼓起迈出一步的“勇气”

内容提要

  

    本书用“青年与哲人的对话”这一故事形式总结了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的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思想(阿德勒心理学)。
    风靡欧美的阿德勒心理学对于“人如何能够获得幸福”这个哲学问题给出了极其简单而又具体的“答案”。了解了足以被称为“这个世界上的一个真理”的阿德勒思想之后,你的人生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又或者,什么都不会改变吗?
    来吧,让我们与青年一起走进这扇“门”!

媒体推荐

    它期许我这一年能拥有被讨厌的勇气,继续大胆地许下做自己的愿望,并勇敢实现它!
    ——曾宝仪
    小心检视,你的成功是否只是以害怕被他人讨厌而换来的。若是如此,那你的成功不幸只代表“你为他人活了一辈子”。
    ——陈文茜
    一部振奋人心又好读易懂的心灵作品。看完之后,你绝对可以为你无意义的人生增添美丽色彩的意义。好书!
    ——身心灵作家 张德芬
    如果说自卑是人类与世界互动的必然结果,那么勇气就是人们在追寻意义人生中的必然能力。它就藏在每个生命体的某个角落,期待着特别的机遇。作者心理咨询的方式,进行心灵的对话,是一本自我成长和疗愈很有帮助的书。
    ——心丝带心理志愿者协会会长 国家心理督导师 韦志中
    本书的名字《被讨厌的勇气》,承担这种自由和责任,需要无畏的勇气。这种勇气,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关键词,也是我们人生问题的最终解药。
    ——知乎专栏作家 动机在杭州
    这本书绝对不是心灵鸡汤,而是稍带苦涩,但又可治病的良药。也许阅读过程中你会被作者的“犀利”颠覆三观,心生不爽。但不爽过后,抬头看窗外,满目清凉,世界会美好很多……
    ——关系心理学家 著名心理咨询师 胡慎之
    这是一本深入浅出的好书,既适合作为大众的自助手册,也可以作为专业人员的临床指南。
    ——资深心理咨询师 香港精神分析学会副主席 张沛超
    不死不生。对于一个渴望摆脱旧日模式、重新生出一个自己的人来说,勇气总是头一位的。这个勇气包括不怕试错、不怕被黑、被死千回还能重新活过来的力量。
    ——《心探索》杂志执行主编 赵晓梅
    这是一剂烈性药,它会刺痛你的意识的神经。不要抗拒它,一口一口地喝下去。在被你所讨厌的勇气当中,你会重新理解自己的生活方式。
    ——壹心理创始人 黄伟强
    成长意味着独立,青年在面对独立的人生之时,以往的各种存在焦虑会涌现而出。本书是人生路上思想的灯塔,它坚定而让人愉悦的言语,是青年未知世界的一点火种,照亮并引导我们属于自己的未来。
    ——心理学空间

目录

本书的赞誉
推荐序一  勇气的心理学
推荐序二  自我的枷锁和解放
推荐序三  人唯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时,才有勇气
译者序
引言
第一夜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不为人知的心理学“第三巨头”
  再怎么“找原因”,也没法改变一个人
  心理创伤并不存在
  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
  弗洛伊德说错了
  苏格拉底和阿德勒
  你想“变成别人”吗?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
  人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
  你的人生取决于“当下”
第二夜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为什么讨厌自己?
  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自卑感来自主观的臆造
  自卑情结只是一种借口
  越自负的人越自卑
  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
  在意你长相的,只有你自己
  人际关系中的“权力斗争”与复仇
  承认错误,不代表你失败了
  人生的三大课题:交友课题、工作课题以及爱的课题
  浪漫的红线和坚固的锁链
  “人生谎言”教我们学会逃避
  阿德勒心理学是“勇气的心理学”
第三夜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
  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那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
  放下别人的课题,烦恼轻轻飞走
  砍断“格尔迪奥斯绳结”
  对认可的追求,扼杀了自由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人际关系“王牌”,握在你自己手里
第四夜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个体心理学和整体论
  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
  “拼命寻求认可”反而是以自我为中心?
  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
  在更广阔的天地寻找自己的位置
  批评不好……表扬也不行?
  有鼓励才有勇气
  有价值就有勇气
  只要存在着,就有价值
  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有平等的关系
第五夜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过多的自我意识,反而会束缚自己
  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纳自我
  信用和信赖有何区别?
  工作的本质是对他人的贡献
  年轻人也有胜过长者之处
  “工作狂”是人生谎言
  从这一刻起,就能变得幸福
  追求理想者面前的两条路
  甘于平凡的勇气
  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
  舞动人生
  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
  对决“人生最大的谎言”
  人生的意义,由你自己决定
后记
作译者简介

前言

  

    勇气的心理学
    这是一本深入浅出的好书,既适合作为大众的自助手册,也可以作为专业人员的临床指南。本人在这两个方面都受益匪浅。
    作为一般读者,它可以是你接触心理白助的第一本书。你可以不需要任何准备知识就可以从容地打开这本《被讨厌的勇气》,甚至不需要知道阿德勒是谁、他跟弗洛伊德有什么关系。本书由在当代并不常见的对话体写就,延续了很多古代经典赖以传世的方式,如《论语》《黄帝内经》《理想国》及大多数佛教经典。对话体使得我们阅读的时候感到非常亲切,有“如师在侧、如友在临”的体验:我们可以跟随书中两位主角的对话,跟随他们的辩论进入阿德勒式的心灵成长世界。尤其要点赞的是书中设计的案例朴实平直,没有以“躁郁症”或“多重身份”等险奇案例吸引眼球,更多的是:“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如何面对自己的缺陷?”“如何处理自己的人生课题?”——这些都是几乎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生活议题。很多时候,在阅读中甚至会强烈地感觉到,我就是那个不断发问的年轻人。我在春节期间阅读了这本书,老实讲,很多时候都有被警醒的感觉。例如书中所呈现的阿德勒的教育理念:“既不要批评,也不要表扬你的孩子。”以往我会比较注重避免严厉的批评,现在也会稍稍注意不要过分表扬自己的孩子。尽管作为一名专业的助人者,这样的结论早不陌生,可是在本书中重新温习这个议题的时候,还是再次被阿德勒和两位日本同道善意地隔空提醒了。相信读者自会发现对自己有益之处。
    你也许是一位跟我一样的执业心理咨询师,可能你也长久以来沉浸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坦率地讲,我本人从弗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中获益匪浅:接受精神分析甚至是我30岁前做出的最为英明的决定,从那之后我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也作为一名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师有六年了,每一年我都更为信服弗洛伊德和他的后继者的理念(与我而言主要是英国精神分析家比昂),但这样的逐步信任也隐含着一种危险——那就是过分认同并忠诚于一种信条,不知不觉间开始通过一根管子去观察世界和人生(要命的是这根管子比你想象的要更细,哪怕是你经常反省这一点)。换句话说,我可能中弗洛伊德的毒太深了(尽管我尝试着多学学荣格以稍稍解毒,结果发现自己更沉醉于内心和过去的世界),在这个时候读到的阿德勒的确是一剂及时的良药。阿德勒对于当下的重视,对于人际的理解,对于勇气和决定的重要性的再三确认……在我的内心久久回响。尽管写这篇推荐序的时候,一摞阿德勒的书正在来我书房的路上,我并未决定从此做一个“阿德勒主义者”,因为我看不出阿德勒有这样的暗示,也读不到本书的两位作者给出了这样的诱惑。本书的两位日本作者在很多时候都显示出他们所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对阿德勒的“共同体”进行诠释时,显示出了儒家和佛教的影响,相信各位同样生活在东方文化中的同仁能发现更多。
    这是一本读起来容易,但写起来不容易的书。对话体的格式要求作者不能简单地罗列结论,而要通过对话显示和展开我们是如何得到智慧的,阅读中我能感觉到作者的心血投注。我从来没有写过“推荐序”,读了这部书的一个直接的好处是,它让我有了写这篇荐文的“勇气”。我老老实实地把我阅读这本书的感受,以及我觉得它好在哪里交代出来,这也算是跟各位未曾谋面的同读者的一种对话吧。
    是为序。
    资深心理咨询师 香港精神分析学会副主席
    张沛超
    2015年3月6日于深圳福田

后记

  

    人生中有时候无意问拿起的一本书就会完全改变之后的人生。
    1999年的冬天,当时还是20多岁的“青年”的我在池袋的一家书店里非常幸运地邂逅了这样的一本书——岸见一郎先生的《阿德勒心理学入门》。
    浅显易懂的语言、深刻睿智而又简单实用的思想,那种否定心灵创伤、把原因论转换为目的论的哥白尼式的转变,使之前一直被弗洛伊德派或荣格派言论所吸引的我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究竟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自己之前一直不知道他的存在昵?我开始到处搜购关于阿德勒的书并埋头研读。
    但是,我逐渐察觉到一个事实。我所探求的不单单是“阿德勒心理学”,而是通过岸见一郎这位哲学家过滤之后,可以称之为“岸见一阿德勒学”的思想。
    根据苏格拉底或柏拉图等希腊哲学进行说明的岸见先生的阿德勒心理学告诉我们:阿德勒不仅属于临床心理学的范畴,他还是一位思想家和哲学家。例如,“人只有在社会背景下才能成为个人”这样的话简直就像是黑格尔,比起客观事实更重视主观性的解释这一点又是尼采的世界观。此外,与胡塞尔或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相通的思想也有很多。
    并且,根据这些哲学性洞察,提出“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人可以随时改变并能够获得幸福”“问题不在于能力而在于勇气”等主张的阿德勒心理学一下子改变了彼时正是烦恼不己的“青年”的我的世界观。
    虽说如此,周围却几乎没有知道阿德勒心理学的人。不久我便希望“能够与岸见先生一起出一本堪称阿德勒心理学(岸见一阿德勒学)指南的书”。之后便联系了几位编辑,终于等到了这样的一个机会。2010年3月,我终于有幸见到了住在京都的岸见先生,这距离我邂逅《阿德勒心理学入门》这本书已经过了10多年。
    此时,作为对岸见先生“苏格拉底的思想被柏拉图所留传,而我想成为阿德勒的柏拉图”。这句话的回答,我脱口而出的“那么,我要成为岸见先生的柏拉图”这句话便是本书的起源。
    简单而又具有普遍性的阿德勒思想也许会被认为是讲述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又或者会被认为是在提倡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理想论。
    所以,为了慎重解答读者们可能存在的疑问,本书决定采用哲人和青年间的对话篇形式。
    就像本书中也提到的那样,把阿德勒思想当作自己的思想去实践并没有那么容易。想要排斥的地方、难以接受的言论、令人费解的建议,这些都可能会存在。
    但是,就像十几年前的我一样,阿德勒思想拥有改变人一生的力量。剩下的就只有能否鼓起迈出一步的“勇气”了。
    最后,衷心感谢把年轻的我不当作徒弟而是当作“朋友”看待的岸见一郎先生、给予了莫大支持的编辑柿内芳文先生,还有诸位敬爱的读者。
    非常感谢! 古贺史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