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外国文学 > 外国文学-各国文学

我的大学(插图典藏本)(精)

  • 定价: ¥25
  • ISBN:9787514611632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画报
  • 页数:190页
  • 作者:(苏)高尔基|译者:...
  • 立即节省:
  • 2015-08-01 第1版
  • 2015-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我的大学(插图典藏本)(精)》是高尔基著名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其余两部为《童年》、《在人间》。作者描写了他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从这个被真实记述下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时代的高尔基对小市民习气的深恶痛绝,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在生活底层与劳苦大众的直接接触,深入社会,接受革命者思想影响和如饥似渴地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养料使他得以成长,从生活底层攀上文化高峰的重要条件。

内容提要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作品描写16岁的主人公阿廖沙满怀上大学的愿望,告别了年迈的外祖母,来到伏尔加河岸的喀山市。到了喀山,严酷的现实生活使他上大学的美好愿望顿时化为泡影,因为他必须直面人生,必须为生存而受雇去干活。后来,因接触大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媒体推荐

    高尔基毫无疑问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权威。
    ——列宁

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年),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他与托尔斯泰、契诃夫被称为是俄国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哥罗德城,父亲是木匠。他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十一岁时,他便开始独立谋生。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沙皇时代的底层度过的。
    1892年,高尔基以马克西姆·高尔基(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1895年,高尔基发表了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义短篇小说《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以及描写流浪汉生活的代表作《切尔卡什》。
    1899年,高尔基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杰耶夫》。
    1925-1936年期间写的长篇史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高尔基的最后一部巨著。这部史诗是高尔基最杰出的艺术成就之一。
    1934年,高尔基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并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离开人世,享年六十八岁。

目录

正文

前言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前苏联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前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
    高尔基1868年3月16日出生于下诺夫哥罗德的一个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沙俄时期的社会底层度过的。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意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1892年,他以马克西姆·高尔基,即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从此专心从事写作。
    1895年,高尔基发表了著名的浪漫主义短篇《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赞美了热爱自由、向往光明与英雄业绩的坚强个性,表现了渴望战斗的激情。
    1898年,高尔基的第一个作品集两卷集《随笔与短篇小说集》问世,从此他蜚声俄国和欧洲文坛,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20世纪初,高尔基的创作转向戏剧方面,以最迅速、最直接、最简洁的形式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
    1901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高尔基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他写下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后更名《海燕》),塑造了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象征大智大勇的革命者,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1901年,高尔基因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而被捕。出狱后受革命政党的委托建立秘密印刷所,为此第二次被捕,遭流放。
    1902年,高尔基写了剧本《在底层》,这是作者通过20年时间观察流浪汉生活的总结,是高尔基戏剧的代表作,深刻批判对幸福的消极等待思想,剧中的一个人物宣布:“人这个字听起来多么自豪”。
    1905年,是高尔基思想和创作发展的第二个阶段(1900—1909革命前后)的开始,在革命形势激烈的岁月里,高尔基作为战士参加了革命运动,他的住宅成为1905年莫斯科武装起义的据点之一。由于高尔基积极参加革命运动、与列宁结识和加入布尔什维克党,他的世界观发生了质的飞跃,在创作上也更加自觉地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力求创造新的英雄人物,写出比生活更高、更好、更美的东西来。
    1905年革命爆发初期,他曾以目击者的身份写了讨伐沙皇政府枪杀请愿群众的传单,号召人民奋起斗争,同时积极参加社会民主工党的《新生活报》和《战斗报》的出版,多方努力为起义者筹划经费和武器。这期间他还发表了大量政论,其中《谈谈小市民习气》一文深刻分析小市民习气的社会根源、心理特征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危害。
    1906年,高尔基创作了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这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母亲》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怍。列宁肯定了它的现实意义,并称高尔基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1901—1910年,高尔基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仇敌》《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野蛮人》等许多重要的社会政治剧本,其中有的反映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贫苦人民的生活,有的揭露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市侩的精神空虚。在《小市民》一剧里,作者第一次描写了先进工人尼尔的光辉形象。这些剧本的上演,受到革命人民的热烈欢迎,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不安。
    高尔基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也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积极参加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论著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财富。高尔基的作品从20世纪初开始陆续被介绍到中国,许多小说、剧本和论著都不仅有了中译本,而且还被编选成单卷、多卷的《高尔基文集》出版。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观点,对中国五四以后新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高尔基充满革命激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的作品,为我国广大读者所喜爱,教育和鼓舞我国人民为消灭剥削制度和建设新社会而斗争。
    在高尔基辞世近半个世纪以后,人们对他的兴趣还是出现持续性的高涨。在欧美各国,不时掀起“高尔基热”。尤其是高尔基的剧本,不断被搬上各国舞台,或拍成电视、电影。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底层》和《仇敌》等在美国上演或播出,《仇敌》被剧评家认为“是已经播出的节目中最好的剧目”。在联邦德国,上演过高尔基的《瓦萨·日列兹诺娃》,《南德意志报》评论说,这出戏“以其揭露企业主世界的特殊力量震撼了西德的现实”。而演出《避暑客》时,被评论家誉为文艺复兴以来的盛事。而在法国、英国和西班牙等地,也都上演过高尔基的剧本。
    1923年,高尔基在国外疗养期间完成了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叙述了他从童年、少年和青年的成长过程,并借此深刻地揭露了沙俄时代统治阶级的残暴、严酷、压榨和剥削,而同时又展现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正直、纯朴、勤劳和祖父母的慈爱,从而令主人公产生对不公正现实的反抗和对压迫者的憎恨,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我的大学》是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高尔基的经典作品。作品描写16岁的主人公阿廖沙满怀着上大学的愿望,告别了年迈的外祖母,来到了伏尔加河岸的喀山市。到了喀山,主人公就清楚地看到,严酷的现实生活使他上大学的美好愿望顿时化为泡影,因为他必须直面人生,必须首先为生存而受雇去干活。于是喀山的贫民窟、穷街陋巷和轮船码头变成了他踏上人生之路的头一所社会大学。他曾在码头、面包坊、杂货店到处打工。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发生了变化。阿廖沙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他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在喀山的四年,阿廖沙虽然没能进大学的门,但在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里,他接触到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结识了一些民粹派革命者,了解了农民的生活现状,逐步提高了觉悟,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正如高尔基自己回顾时所说的:“我虽然出生在下诺夫哥罗德,但精神上使我获得生命,却是在喀山。喀山是我最喜欢的一所‘大学’。”
    在这部自传小说中,高尔基用自己的笔触反映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民粹派反抗沙皇统治的活动,展示了这一时期俄国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同时也使我们看到青少年时期的高尔基对俄国丑恶社会现实的憎恶和他探索生活道路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