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民间文学

文化的焦虑(共5册)/朱大可守望书系

  • 定价: ¥179
  • ISBN:9787506082617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东方
  • 页数:1128页
  • 作者:朱大可
  • 立即节省:
  • 2012-10-01 第1版
  • 2012-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文化批评是从西方引进来的,所以很多中国学者在运用文学批评或者文化批评时,几乎完全按照西方视角来分析问题,完全脱离了中国的现实。而朱大可的文化批评和文化解构恰恰保留了中国视角,从他的文化批评中可以看出他对中国的历史有着很深切的记忆和感受。
    你可曾了解我们的文明是何等的辉煌?辉煌到至今仍令世界为之折服。你可知我们在何时进入了一种无知的时代?透过历史,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汉代知识分子的惊慌、骇怕和痛楚。《文化的焦虑:朱大可守望书系》的作者朱大可从不吝于用他那精准的语言来破解晦涩难懂的隐喻,也从不惮于用他那犀利的思想来斩断浮夸矫情的伪饰。由建筑构成的城市,以及城市中的每一条光线终究是一连串文化的符号。而关于历史器物,如美玉、宝剑、铜鼎、古镜、茶、瓷、丝的独特叙述,思想深邃,语体典雅,从文化的角度进行了解读,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学繁荣期”中,各个流派争奇斗艳,诗人、作家争相在时代的舞台上展现着自己的个性和才华。作为那段岁月的见证者、参与者,朱大可积淀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思想。

内容提要

  

    作为中国当代最优秀的文学批评家之一,朱大可的话语是一种感性与理性交织的隐喻式书写。对于“朱语”的评价始终是两个极端。不喜欢他文字的人认为,朱大可的文章“完全背离了批评的一般准则,很幼稚,但有杀气,充满奇思怪想,与其说是在阐释他人作品,不如说是在自我卖弄。”喜欢他文字的人则认为,朱大可的“思想前卫、睿智,话语闪耀着理性、激情和启事的光辉”。但不管如何,很多年来,“朱语”被很多年轻学者喜爱和模仿。
    《文化的焦虑:朱大可守望书系》包括《神话》、《审判》、《乌托邦》、《先知》、《时光》等五本书,用套装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是因为这样可以更全面、完整地体现朱大可的语言风格、批评的角度。

作者简介

    朱大可,文化学者,现任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大众文化和文化史的研究。
    代表作品有《燃烧的迷津》《流氓的盛宴》《华夏上古神系》《孤独的大多数》等多部。朱大可的汉语书写,被许多人称作“朱语”,是一种感性和理织的隐喻式书写,他和他的作品甚至被拥趸们认为具有“像先知般绝世而独立”的祭司气质和预言功能。

目录

先知
上篇  聒噪与倾听
甜蜜的行旅
都市的老鼠
无边的聒噪
空心的文学
中篇  燃烧与迷津
燃烧的迷津
缅怀浪漫主义
先知之门
死亡的寓言
下篇  焦灼与渴望
焦灼的一代和城市梦
慵懒的自由
饥馑的诗歌
诗神的迷误
破坏仪式的诗歌

乌托邦
花园:莺歌与毒药
花园是女人的乌托邦
花园是亡灵的安魂所
江南园林的折叠时空
章华宫的细腰文明
阿房宫的辞赋火焰
圆明园的奢靡幻像
迷墙:风景与哲学
墙的精神分析
长城脚下的国族叙事
哭墙上的眼泪与教义
柏林记忆:大墙、逃亡和涂鸦
世界需要一张轻柔的皮
中国建筑的母题冲突
石器文明与木器文明
三维民族与二维民族
圆形政治与矩形政治
照射中国的光线
感官饥饿的庆典疗法
火炕:人口制造业的最大机密
瓦斯灯里的忧伤气体
电灯是权力的象征
霓虹灯下的哨兵
光明城市的乌托邦
焰火影像的礼赞
权力美学与新建筑运动
赢政和朱棣的形象工程
奇迹背后“看不见的手”
高楼上的“顶戴”和“皇冠”
摩天大楼的阳具政治
混凝土暴政和城市硬化危机
十里洋场咏叹调动
情欲在上海尖叫
外滩的精神分裂
南京路的歌舞霓虹
衡山路的文化碎片
淮海路的肉身战争
空间的乌托邦
西方想象运动中的身份书写
第三世界的乌托邦面孔
谁主沉浮:两种旧天地的博弈
“新天地”:青砖和玻璃的双重神话
祈福新村:第二代建筑乌托邦运动
华夏地理牛皮书
徽州民居的权力布局
乌镇的乌托邦
丽江与大理的双城记

神话
上篇 站在神话的转弯
经典再回首
老子西归:自由神话的终结
《史记》:权力叙事的开端
《山海经》:经典碎片的光辉
大禹治水:英雄话语的诞生
精神重溯源
从大禹到洪秀全:丧地者的反叛与征服
从荆轲到武松:离弃国家者的寓言
从嵇康到徐渭:掩蔽本体者的隐士

下篇 传说被寄托的话语
放纵的情爱
巫山云雨:四大女神的不朽影像
田螺姑娘:单身男子的奇特梦想
萧史弄玉:夫妻双修的成仙之路
杜鹃啼血:精心粉饰的篡位阴谋
文君相如:没落情圣的连环计策
讹传下的疑案
嫦娥奔月:还原大羿的本来面目
妖女误国:患病暴君的愚蠢疗法
诗人之死:政客们的卑鄙谋杀案
解构四大传说
鹊桥仙:天上人间的新愁旧恨
雷峰塔:见证湖岸特产的错爱
蝶双飞:传说背后的天大误会
长城谣:女高音孟姜女的歌哭
看穿四大美女
沉鱼:沉落情爱的特工西施
落雁:高唱欢乐颂的王昭君
闭月:走下神坛的烈女貂蝉
羞花:生死传奇里的杨玉环

审判
孤独的背影
  加缪:荒谬而勇敢的西西弗
  贝克特:一个被等待的戈多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之外的喧嚣
  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的叛徒与先知
  施蛰存:蛰伏中的独立与高洁
  张爱玲:优雅小资的造魅与去魅
  郑念:向高贵而坚硬的灵魂致敬
迷离的光影
  《无极》: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十三钗”:情色爱国主义的高音
  《色·戒》:身体叙事的失败者
  记忆之白、红、灰——周海婴的镜匣人生
  强光的暴行——解读蒋志“光系列”叙事
  向日葵与太阳的对白
  微笑的蒙娜丽莎密码
变乱的词语
  转型中国的三大文化隐喻
  丢失的汉字密码
  断裂的汉字精神
  大话革命和小资复兴
  秽语爆炸和文化英雄
  汉字新创和词语变乱
  人本主义和书法对抗
坍塌的废墟
  文化退化与文学断代
  1978—2008,中国文学蜡像馆巡礼
  诗歌麻将的N种玩法
  意见社会的文学丑角
  文学的衰微和蝶化
  忏悔与救赎——中国文坛的道德清洗运动
  忧郁的批评——关于文学批判的精神分析
  天鹅绒审判和诺贝尔主义的终结
破碎的面具
  中国文化二十年撒娇史鉴
  从通俗到丑俗的历史流变
  2005,中国文化的全新牌局
  “文化大师”的修炼与塑造
  《云南映象》与杨丽萍悖论
扇动的翅膀
  走出思想的童谣
  民族国家的镜子和工艺
  时间法则下的集体肖像
  剧痛的言说
  越过女性主义的感官视界
  木刻的黑白使命
  大众文化批评挺进娱乐元年

时光
上篇  灵与影之舞
  器物之灵
  茶、瓷、丝的三位一体——华夏帝国的器物贸易
  在古镜光线的最深处
  宝剑:站在利刃上的精灵
  鼎:青铜时代的金属记忆
  灵玉的精神分析
  缄默之影
  影像的个人主义空间
  茶馆、茶道和世界的容貌
  咖啡馆的文化春药
  图书馆的生死书
  书店的涅槃
  歌剧院里的秘密战争
  越过上帝的废墟
中篇  往事最难如烟
  旧日时光
  大革命时代的邻人们
  音乐的秘密节日
  书架上的战争
  众神的嬉戏
  吃喝的自白
  祭坛上的童年
  1967年的鸡血传奇
  领与袖的红色风情
  迷津里的少年行旅
  疯癫的喜剧
  澳洲往事
  沉默的火焰
  穿越中国迷园的小径
  市政厅:风快速掠过手指
  唐人街上的肉身礼拜
  歌剧院的乌托邦
  墓地的缄默与光线
下篇  拯救与观察
  文化呐喊
  寻找文化怀旧的工业根基
  慢生活的宋明样本
  天价文物和贱价文化
  文化毒奶和脑结石现象
  行、立、坐、躺:读书的四种姿态
  茅台酒的文化象征
  古琴:被尘封的大音
  节日盛宴
  春节:保卫民俗还是复辟陋习
  母亲节:洗脚、下跪和道德演出
  嘉年华:从静寂民俗到尖叫消费
  儿童节:整蛊主义、祖国花朵和伦理危机
  愚人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乐
  偶像狂欢
  偶像工业的病理报告
  中国男性偶像的三种标本
  乖女孩的哭泣性狂欢
  “荡妇”麦当娜和香烟变法

后记

  

    承蒙东方出版社组织编辑班子,耗费人力和精力来研究我的作品,将新作和旧作重新加以整合,形成一个新的图书系列——“朱大可守望书系”。对于许多作者而言,这似乎意味着自己正在被“总结”和“清算”。
    自从1985年进入公共写作状态以来,除了《流氓的盛宴》、尚未完稿的《中国上古神系》,以及刚上手的《中国文化史精要》三部专著,这些文字几乎就是我的全部家当。我的书写历程较长,但作品甚少,跟那些著作等身之辈,相距甚为遥远。这是由于近三十年来,我始终处于沉默和言说、谛听与絮语的交界面上,犹如一个持续运动的钟摆。话语是一种魔咒,它制造狂欢,也引发忧郁和苦痛。我无法摆脱这种周期式的涨落。
    即将出版的几部文集(《神话》、《审判》、《时光》……),其素材选白两个方面,其一为已经出版过的旧作,如《燃烧的迷津》、《聒噪的时代》(《话语的闪电》)、《守望者的文化月历》、《记忆的红皮书》等;其二是一些从未结集出版的文章,分为建筑、器物和历史传奇等三种母题。它可能会面对更为广泛的读者群落。东方出版社以打散重编的方式重出这些旧作,是因为大多数文集印数甚少,传播的范围极为有限,其中《话语的闪电》又被书商盗版盗印,状况甚为糟糕。我之有幸被出版人选中,并非因为我的言说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是在中国文化复苏思潮涌现之前,需要有更多反思性文献的铺垫。
    在自省的框架里反观自身,我此前的书写,经历了三个时期:狂飙时期(青春期)、神学写作时期和文化批评时期。其中30~40岁有着最良好的状态,此后便是一个缓慢的衰退和下降过程。我跟一个不可阻挡的法则发生了对撞。我唯一能做的是减缓这种衰退的进度。如果这衰退令许多人失望,我要在此向你们致歉。但在思想、文学和影像全面衰退的语境中,如果这种“恐龙式”书写还能维系住汉语文化的底线,那么它就仍有被阅读或质疑的可能性。
    好友高华不久前在邻城南京溘然去世。他的辞世令我悲伤地想到,在这变化跌宕的岁月,有尊严地活着,就是最高的福祉。2012,玛雅人宣称的历史终结之年,犹如一条乌洛波洛斯蛇(Ouroboros),头部衔住尾部,形成自我缠绕的圈环。这是时间循环的连续体,接续着死与生、绝望与希望、终结与开端的两极。它描述了世界自我更新周期的刻度。今天,我们正站在这个伟大的刻度之上。历史就这样垂顾了我们,令我们成为转折点的守望者,并握有转述真相的细小权利。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欣慰的呢?是为跋。
    朱大可
    2012年9月18日
    写于上海莘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