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医药.卫生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刘涓子鬼遗方(宋刻本)/珍本中医古籍精校丛书

  • 定价: ¥18
  • ISBN:9787530468777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科技
  • 页数:77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内容提要

  

    刘涓子,晋末京口人,为宋营浦县侯刘遵考之父。涓子曾任彭城内史。《证类本草》中“术”条中有关于刘涓子的记载:苟子注《列仙传》,刘涓子齐人,隐于岩山,饵术,能致风雨。
    柳长华主编宋白杨、刘宇、孙冬莉点校的《刘涓子鬼遗方(宋刻本)/珍本中医古籍精校丛书》由晋·刘涓子著,南齐·龚庆宣整理而成。魏晋时期,服石之风盛行,因此痈疽的发病率大增,客观上促进的外科的发展。本书继承和发展了《灵枢·痈疽》篇的外科理论,总结了南北朝以前的外科学术成就,是宋以前中医外科学巅峰之作,其影响远播朝鲜、日本,在中医外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刘涓子鬼遗方》原书十卷,隋唐志著录均是十卷本,但是到了五代宋初,该书多散佚,此后只有五卷本刊行传世,现存宋刻五卷残本。约成书于刘宋元嘉十九年(442)。因原书“草写多无次第”,因此后来由南齐·龚庆宣重编,定稿于南齐永元元年(499)。现存最早版本为宋刻五卷本,另有清嘉庆五年(1800)扫叶山房刻本、嘉庆桐川顾氏刻本、日本宝历六年(1756)平安文泉堂刻本等。六朝及后世方书有《刘涓子鬼遗方》散在佚文。
    相传,刘涓子于丹阳郊外狩猎,射伤“黄父鬼”,第二天“率门徒子弟数人,寻踪至山下”,后远远看见三人“一人开书,一人捣药,一人卧尔”,三人受到惊吓后逃走,“遗一卷《痈疽方》并药一臼”。后刘涓子随宋武帝北征时,此书发挥了救死扶伤的作用。《刘涓子鬼遗方》卷一总论痈疽两证之病因、病证命名、预后及其鉴别诊断;卷二论金疮治法方药;卷三、四分述诸种痈疽治法方药;卷五为疥、癣、疹、痱等皮肤病证治方药。共集外科方一百四十余首。对痈疽的证候、诊断、发病机理、预后判断等论述颇详,尤其重视痈疽的早期诊断以及按病证发展不同阶段、不同部位进行辨证治疗。其学术思想源于《灵枢·痈疽》篇,内外治法兼备:内治有清热解毒、凉血祛瘀、活血通经、内消补托、生肌长肉等治法方药;外治则有止血、收敛、止痛、解毒,并根据病证分别制薄、贴、围、洗、溻、烙、浴等多种外治剂型。书中还详述了局部辨脓法,强调脓成早期切开、针烙引流、防止“透膜”等原则;且首次记载二十余种《灵枢·痈疽》篇未记述的外科病,体现了我国两晋南北朝以前外科学方面的进展,并使外科证治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外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后世外科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如《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书之疡科内容颇多节录于本书。是书问世后对日本、朝鲜的外科学发展亦有重大的影响,不仅为两国古代医书所辗转引录,还曾被列为官方医科考试内容;在国内外医学领域中享有较高声誉,对于中医外科lI缶床及发展史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与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柳长华教授,男,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兼党支部书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文献学科带头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2000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项目“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国传统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多项国家级课题。2005年以来承担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推动中国传统医药作为一大类进入国家保护名录。
    多年来,柳教授站在“文化是一个民族身份的象征,传统医药文化的保护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高度,始终致力于中医古籍保护、传承工作。柳教授认为唐代以前的中医典籍,是中医学传承发展的源头。此次整理出版,是柳教授带领的专家团队积数十年搜罗耙剔之所得,择存世之最善本,以飨读者。

目录

刘涓子鬼遗方·卷第一
刘涓子鬼遗方·卷第二
刘涓子鬼遗方·卷第三
刘涓子鬼遗方·卷第四
刘涓子鬼遗方·卷第五
刘涓子治痈疽神仙遗论
  东蜀刺史李崾录
  杂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