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蒙古王妃三娘子

  • 定价: ¥50
  • ISBN:9787555507475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远方
  • 页数:370页
  • 作者:赵萍
  • 立即节省:
  • 2016-08-01 第1版
  • 2016-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三娘子出生高贵,地位显赫,本该肆意享受人生。然而,年仅九岁的她,为了部族百姓的安危,被迫与蒙古右翼土默特的万户阿勒坦汗联姻。她心系蒙古百姓,出于对蒙古百姓生存与发展的考虑,她强忍悲痛放弃自己所爱的人,先后嫁了祖孙三代顺义王。三娘子做事果敢,杀伐决断,在她主政的四十年间,蒙汉边境一片繁荣稳定。
    赵萍著的《蒙古王妃三娘子》生动地再现了三娘子跌宕起伏的一生,我们感叹其权倾一时的荣耀的同时,更心疼其背后的心酸与付出。细细品读,三娘子坎坷的命运让人唏嘘,但她牺牲小我成就蒙汉边境和平的精神更让人赞叹。蒙古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奇女子!

内容提要

  

    《蒙古王妃三娘子》是赵萍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
    她出生在瓦剌蒙古一个部落首领的家里,地位显赫,身份尊贵。她拥有快乐的童年。
    她九岁那年,父亲战死,母亲被迫将她献给了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的阿勒坦汗,从此远离亲人,远离家乡。
    她与阿勒坦汗的孙子把汉那吉相爱,十七岁那年却成为阿勒坦汗的钟金哈屯,把汉那吉悲痛降明。
    她为了救情人,阻止了一场即将爆发的大战,促使明蒙之间达成“隆庆议和”,使双方实现了通贡互市,结束了双方持续二百多年的战争局面。她为了蒙汉边境的稳定,先后嫁了蒙古的祖孙三代顺义王,明朝封她为忠顺夫人。汉人赞她:“唤起木兰亲与较,看他用箭是谁长?”她却自叹:“宠冠穹庐第一流,别有胡姬叹白头。”
    汉人亲昵地称她三娘子,将她居住的库库和屯(今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叫作三娘子城。
    她的儿子和孙子骂她是一个放荡的女人,有些蒙古人指责她是蒙奸,出卖了蒙古人的利益。然而,在她执政的近四十年中,长城内外、蒙汉之间,却出现了繁荣、稳定、祥和的局面。
    她就是蒙古王妃——三娘子。在别人眼中,看到的是她荣华富贵、权倾一时的荣耀,可是谁能知道这光环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艰辛与心酸——

作者简介

    赵萍,汉族,1970年出生于内蒙古阿拉善盟。呼和浩特市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盈科(呼和浩特)律师事务所律师。

目录

一、奇异的胎梦
二、慈父严母
三、目睹杀戮
四、结缘汉文
五、幼年丧父
六、被迫联姻
七、送亲
八、别离家乡
九、土默特之夜
十、厌恶战争
十一、新生活
十二、情窦初开
十三、梦醒
十四、私奔
十五、偶遇
十六、隆重的婚礼
十七、认命
十八、情郎娶亲
十九、才华初展
二十、与夫西征
二十一、重返家乡
二十二、把汉那吉出走(上)
二十三、把汉那吉出走(中)
二十四、把汉那吉出走(下)
二十五、议和
二十六、参政
二十七、三娘子
二十八、一克哈屯的遗言
二十九、兴建库库和屯(上)
三十、兴建库库和屯(下)
三十一、初恋曝光
三十二、挨打
三十三、青海迎佛
三十四、真相
三十五、辛爱逼婚
三十六、合婚
三十七、流言蜚语
三十八、觉醒
三十九、大板升之战
四十、劝和
四十一、忠顺夫人
四十二、重燃爱火
四十三、化解危机
四十四、洮河之乱
四十五、丧子
四十六、王位之争
四十七、含恨而终

前言

  

    季悦
    赵萍的少年时代是在阿拉善盟度过的,在那个大漠深处,陪伴她单调乏味生活的是读书。她读的最多的是文学书,以古今中外名著为主。其实,那是她最早产生的对文学的爱。无论一个人以什么为事业,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对那份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她的父亲也喜欢文学,虽然没以文学为职业,但是酷爱文学传记,还推荐了许多传记让赵萍读。
    赵萍上初中时在历史课上学到三娘子,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本上有一幅插图,绘的是三娘子与蒙汉民众在一起跳舞的情景。那幅插图深深印入她的脑海,在后来的岁月中不时地闪现。那时她就有了三娘子情结,对富有传奇色彩的三娘子多了一份关注。后来赵萍到呼和浩特上大学,学的是历史专业。三娘子的那段史实,三娘子督建的塞外古城呼和浩特,让赵萍与历史人物三娘子更为贴近了。工作后,赵萍又赶上内蒙古自治区教学研究室组织编写地方教材《综合实践课》,她有幸参与其中。她的选题是《呼和浩特的历史沿革》,为此,她又读了许多有关三娘子的史料,并就此产生了创作历史小说《蒙古王妃三娘子》的想法。她希望有一部小说能够把有关三娘子的各种资料整合在一起,同时表达她对这位历史人物的看法。
    赵萍决定写这本以三娘子为主人公的历史小说之后,开始全面收集三娘子的史料。她多次拜访研究呼和浩特历史的专家学者赵一斌、魏铎和韩国栋等人,还多次去土左旗请教《土默特志》主编于永发。于先生很重视很支持赵萍写这样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他不但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向赵萍提供有关三娘子的历史资料,还把自己多年研究积累的心得及对这个人物的评价讲述给赵萍听。时任土左旗文化局局长的荣祥也非常支持赵萍,专门将研究这段历史的土左旗专家学者聚集在一起,与赵萍共同座谈,帮助赵萍系统理清三娘子的历史背景和心理状态。看来,一个作家的成功背后,有着许多人真诚的帮助。
    赵萍创作的准备期足有三年多,她付出了辛苦,也得到收益。正是这些具有历史厚度和人性深度的资源积淀,为赵萍的创作提供了独特而广阔的审美空间,使她的文学叙事获得了恒久的艺术震撼力。
    赵萍是头次写长篇小说,这个写作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当她写了六万字的时候,她把构思讲给我,我发现她受史料的影响过深,人们熟知的三娘子的历史画面构成了小说框架的支点,文学的虚构力量却被弱化了。我建议她重新梳理故事脉络,调整结构,围绕主题去编织隋节,用浓墨重彩去塑造人物,于是她推倒过去的提纲重新再写。经过一年多的写作,初稿出来了。赵萍送初稿给于永发、韩国栋等史学家及她的老师贾跃琴看,请他们从历史的角度把关。她还请我看初稿并提出意见。我建议她注重突出人物个性,多些描述少一些叙述,对重要的场面场景进行浓墨重彩描绘。赵萍还把初稿发给同事,上传网络以听取更广泛的意见,随后她按照大家的意见又写了两稿。
    文学是苦行者的事业,深重的苦行能够得到微薄的收益。赵萍的小说越改越好了,远方出版社的责任编辑董美鲜在审阅小说时,好几次流下感动的泪水。这部小说出版后会有许多读者被感动,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后赵萍的文学任务则更重,她将为感动更多的读者而努力。
    怎样能打动更多的读者呢?昆德拉说:“不是为了把小说改造成哲学,而是为了在叙事的基础上动用所有的理性的和非理性的,叙述的和沉思的,可以揭示人的存在的手段,使小说成为精神的最高综合。”赵萍的这部小说揭示了三娘子个人的生存状态,喜欢那段历史及三娘子的读者,从中可以获得阅读乐趣。然而,更多的读者想读与自己有关的小说,也就是揭示人的存在的小说,因为每一位读者都与人的存在关联。这就是说这本历史小说如果能够超越历史人物及历史,进入人存在的领域,就能够更全面准确地完成文学的任务。这对赵萍的要求看似有些高了,但我以为赵萍在思想上和写作技巧上以及民族文化的修养方面,已经具备了突破自己的能力,下一部作品她一定会写得更好。
    (作者系著名文艺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