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亲爱的土豆/红帆船纯美小说

  • 定价: ¥29
  • ISBN:9787534295744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浙江少儿
  • 页数:224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爸爸妈妈下岗了》、《孵小鸡》、《卖鸡》、《朱小喜的心事》、《二哥又闯祸了》、《离家出走的许多多》、《荒废的火车站》、《朱小喜死了》、《许一逃学》、《香喷喷的猪头肉》、《爸爸走了》、《杨树和他的爸爸》……《亲爱的土豆》是一部长篇小说,作者是新锐儿童文学作家吴洲星。小说主要讲述了在80年代,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每户家庭只能生育一个孩子,而主人公“小土豆”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代和社会环境中……

内容提要

  

    《亲爱的土豆》是一部长篇小说,作者是新锐儿童文学作家吴洲星。小说主要讲述了在80年代,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每户家庭只能生育一个孩子,而主人公“小土豆”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代和社会环境中。因为家境并不富裕,童年里难免有只有那个年代的过来人才能体会到的生活之艰辛,可是“小土豆”和她的哥哥们还是健康快乐地长大了。作者吴洲星从自己的童年经历中为灵感,以质朴的语言,创作了这部融合了自己生活体会和时代印记为一体的作品。

目录

名字的来历
都是裤子惹的祸
黑暗中孤独的大鸟
朱小喜和她的橡皮泥人
报复
爸爸妈妈下岗了
孵小鸡
卖鸡
朱小喜的心事
二哥又闯祸了
离家出走的许多多
荒废的火车站
朱小喜死了
许一逃学
香喷喷的猪头肉
爸爸走了
杨树和他的爸爸
妈妈和杨叔叔
回家
我和土豆的故事

前言

  

    1997,2016,两个简简单单的时问符号,很平常,很普通。
    不过,倘若将这两个时间符号和一套丛书联系起来,似乎又有些不平常不普通的意味了。毕竟,这中间横隔着二十个年头的时光。我指的是“红帆船”丛书。
    想想也是,二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二十年,在长长的生命中,只是一小段;二十年,又足足可以成长起一代人了。不是么,在一个文化转型、市场凸显、快餐流行、人心多少有些浮躁的时代,一套讲求艺术品质的丛书能够持续出版二十年,无论如何,都算得上是个小小的奇迹了。
    当年策划“红帆船”时,规划最多、琢磨最多、考量最多的是图书的艺术品质、作者的类别以及读者阅读取向的引导。老实讲,还真没多想过这艘红帆小船能行驶多远。
    二十年,犹在眼前。
    1997年,浙少社文学室恢复组建,“红帆船”这个选题即是新恢复组建的文学室提出的两大系列选题之一,另一个为“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幽默”偏重于大众读者的喜好,而“红帆船”则关注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
    具体到“红帆船”是这样规划的:作品质量为第一要素,适度控制出版节奏和规模,精心打磨作品,不急于求成,数年推一个专辑,一个专辑选择一种呈现体裁,以此为目标持续坚持若干年。
    之所以要耐着性子坚持推这一体裁各异、不少人看来游离于市场主潮的系列图书,这主要还是基于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生态和出版生态的考量。了解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发展的人都知道,“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七八十年代,儿童文学整体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凝重、深沉,带有强烈反思特质的作品。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的日益深入,中国作家的市场意识逐日提升,轻松愉悦可读性强的作品势必会大量出现,出版人当然要把握这一阅读走向。但同时,也不能不考量另一种状况,任何东西如果到了绝对化的地步,如果出现一刀切、一窝蜂、一边倒的现象,恐怕就事与愿违了。毕竟,儿童文学是丰富多彩的,是由不同类别、不同风格构成的;读者是各不相同的,读者的阅读需求是有差异化和多样性的。作为个体写作者,喜欢什么样的创作类别,完全无可厚非;但作为一个整体,如果只有一种创作类别,哪怕这种类别再好,也是可怕的。因为个体创作影响的只是局部,而好的创作生态和出版生态可以催生各类个性卓然、不同凡响的作品,影响的是整个创作的布局和走向。而且,只有一种风格、一种类别的儿童文学,其实也是对读者的不尊重。
    这个意思,我曾在“红帆船抒情童话”序文中表达过。
    当我们将这个选题设想向金波先生请益时,金波先生深以为然,不仅欣然应允担任丛书主编,还直接参与丛书创作。这也就有了二十年来与金波先生的“红帆船”合作。
    二十年来“红帆船”陆续推出了四辑共20册图书。
    1998年,推出“红帆船诗丛”(6册):《我们去看海——金波十四行儿童诗》《青春的声音——雷抒雁青少年朗诵诗》《七个老鼠兄弟——徐鲁童话诗》《寻梦少年——朱效文校园抒情诗》《独奏——东达散文诗》和《我对世界说——宁珍志生活哲理诗》。
    2001年,推出“红帆船校园美文”(5册):《感谢往事》(金波)、《与风擦肩而过》(雷抒雁)、《独旅》(高洪波)、《自新大陆》(赵丽宏)和《丁香结》(肖复兴)。
    2009年,推出“红帆船抒情童话”(5册):《蓝雪花》(金波)、《故乡的颜色》(汤素兰)、《流年一寸》(萧萍)、《小红人和乌鸦》(王一梅)和《早安天使》(冯海)。
    2016年,推出“红帆船纯美小说”(4册):《绿人家园》(韦伶)、《重回花开》(毛芦芦)、《风与甘蔗园之歌》(赵菱)和《亲爱的土豆》(吴洲星)。
    四辑“红帆船”强调和追求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即艺术品质。
    让人高兴的是,之前推出的三辑“红帆船”均一一重印,有的还推出了若干个版本,市场反响良好。同时,更荣获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新闻出版署“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新闻出版署“全国优秀少儿图书一等奖”、宋庆龄基金会“宋庆龄儿童文学奖”、中国版协“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中宣部“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等荣誉,并入选国家“十五”、“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重点图书。
    眼下这辑小说“红帆船”,与之前的诗歌“红帆船”、散文“红帆船”和童话“红帆船”,体裁上的异同是显而易见的。除此之外,如果还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红帆船纯美小说”的作者整体上更加年轻,更加富有创作活力,更加具有发展空间,因而,也更加让人期待。
    二十年,“红帆船”一直在前行。
    显然,这艘红帆小船还将继续前行。
    做出版做了三十多年了,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什么才是好的、合格的出版人。如果是出版尚未进入市场前,这个问题似乎比较好回答,出那些有文化品位的书即是。但自中国书业全面进入市场后,这个问题就不那么好回答了。虽然仅是进入市场和没进入市场一字之差,但实际的运作则是截然不同。个中滋味,没做过出版的人是绝难体味的。
    出版社是企业,企业的第一要义是赢利。但出版企业赢利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当然不是为了赢利而赢利,出版企业赢利的目的说到底还是出版有文化品位的图书。做出版,我的体会是一定得有时间的维度。首先是做那些社会美誉度和市场美誉度都很好的双效图书,比如我们的“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等。但双效图书实际上并不多,更多的是居于两端的图书。这就需要在预判所做图书可以赢得市场、可以有相对快的市场回报时,同时推出或许一时半会儿市场未必很好但品质上乘的图书。长此以往坚持做下去,市场和品质将会形成良性互动。市场提供反哺精品出版的保障,而时间最终又会赢得市场。
    倘如此,则甚幸。
    是为序。
    2016年2月12日
    丙申年正月初五
    杭州柳营

后记

  

    我出生于1988年,80年代,中国出台了一项政策差点儿改变了我的命运:计划生育。按照政策规定,每个家庭只能生一个孩子,多出来的就算是超生。而我就是我们家那个超生的孩子。
    长大后,我无数次地听家里人讲起当时生我时是多么的艰险:为了躲避计生办的抓捕,爸爸带着大腹便便的妈妈逃往山里,他们走在深夜的深山里,在盘旋的山路上徒步而行……
    我在小说里写道:“为了躲避计生办的人,爸爸带着大肚子的妈妈东躲西逃像打游击一样逃到了山里,有一户山里人家收留了他们,妈妈留在那户人家安心养胎,爸爸给那户A~-T-活作为报答,就这样终于有惊无险地生下了土豆。”
    都是真事。
    我是千千万万个土豆中的一个。
    和小说里的土豆家一样,因为超生,我们家的东西都被充公了。
    记忆中的童年是贫瘠的。小时候的我没有零花钱,没有零嘴儿,现在的孩子所拥有的那些新奇的玩具,我一概没有。我也很少有新衣服,总是穿着姐姐的旧衣服以及亲戚家的一个姐姐穿剩的衣服。裤子短了A~-Z-A,袜子也是补了又补。长大后,读到张爱玲小时候也是拣继母穿剩下的衣服,心有戚戚焉。
    物质是贫瘠的,可是生活依然是那/z,快乐。家里永远那/z,热闹,爸爸是个说话幽默的人,常常讲笑话逗得我们哈哈笑。雨天,我和姐姐一起坐在小板凳上,看着天井里的雨水哗哗地落下来,落在浸满年糕的水缸里,溅起一朵朵水花,妈妈过来了,给我们一人一根筷子,筷子上是糖葫芦一样穿好的热乎乎的烤土豆……
    家里有一只母鸡,长得特别的俊俏,我们一过去抱它,它就乖乖地蹲下。妈妈还养了几头猪,关在小屋里。我喜欢趴在栏杆上看猪吃饭,它们埋着头吃得头也不抬,猪圈里的猪粪淤积得厚厚的,有一个高筒靴那么深。和母鸡、猪都产生了感情,就像小说里的土豆一样,当有人来买走小鸡的时候落下不舍的眼泪。每到过年的时候,猪要被卖了,我就掉泪。妈妈总笑我傻,来年春天到了,又抓来几只小猪,我才慢慢地好起来。
    那时候爸爸妈妈在离家很远的一家化工厂上班,爸爸是司炉工,妈妈是流水线上的工人。我和姐姐相依相伴,一起去学校上学,放学后一边写作业,一边等他们回来。
    忘不了爸爸妈妈深夜下班回来,煮一碗年糕汤当夜宵,年糕汤煮好了,妈妈上楼把我和姐姐叫起来,我和姐姐睡意蒙咙地起来,被那年糕汤的香味儿香醒了。
    忘不了爸爸带我去镇上赶集,每次去集市,爸爸总会带我去吃上一碗香喷喷的馄饨,吃得满头大汗。对于童年的我来说,哪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 也忘不了小学时候学校里过六一儿童节,每人发了一支冰棍,我舍不得吃,一路小跑着回家,想把冰棍留给妈妈。妈妈下班没回来,我把冰棍放在一只碗里,一边等着妈妈回来,一边看着冰棍慢慢地化了,眼看着冰棍化成冰水,那样惆怅…… 苦难是一笔财富。我比同龄的孩子成熟得要早,很小的时候,我就学会了干家务活,帮妈妈做事,我会做饭、洗衣服、打扫屋子,还会插秧、割稻子。我发明了一种年糕汤饭,就是把年糕和米饭放在一块儿煮,煮出来竟然特别香。我盛了一碗放在篮子里给在地里干活的爸爸送过去,远远地看到爸爸,我高兴地喊了一声爸爸,哪想到脚一滑,竟然摔倒了,碗里的饭泼了出来,我放声哭起来。 小说里,土豆给去市场里卖小鸡的妈妈和二哥送饭,二哥为了抢生意给别的摊上的小鸡下老鼠药,被摊主抓住了,在推搡中土豆被撞倒在地,米饭滚了出来,土豆的眼泪也滚了出来。和多年前的我一样,土豆的眼泪里夹杂着委屈和伤心,满心欢喜地给妈妈和哥哥送饭,饭掉在了地上,哥哥和妈妈再也吃不了了…… 我们在那个村子里住了很多年,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全家搬到了镇上,老房子也卖掉了。当卡车载着家具和我们离开那个村子的时候,我望着那个我们曾经住过的家,看到我们正离它越来越远。我并不知道那是一场永久的告别,多年后,我回想起那一幕,才明白过来,我的童年就是在那一天永远地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