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文学理论 > 中国文学研究

贾平凹妙语

  • 定价: ¥35
  • ISBN:9787224104813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陕西人民
  • 页数:274页
  • 作者:贾平凹
  • 立即节省:
  • 2009-05-01 第1版
  • 2017-05-01 第2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读此书,既可窥视贾平凹文学语言的概貌,也可领略贾平凹个性创作的风貌。
    平凹是平常的,借助《贾平凹妙语》可以亲近;平凹是伟大的,阅读了《贾平凹妙语》之后,必然生出敬仰之心。贾平凹就是贾平凹,他拥有那么多粉丝不是偶然的,有《贾平凹妙语》为证啊!

内容提要

  

    贾平凹的作品里,妙语一串串,看得人不能不生出如莲的喜悦。《贾平凹妙语》一书从其作品中精选出最精彩的片段。书中,贾平凹谈自白、谈亲情、谈爱情、谈朋友、谈女人、谈足球、谈山水、谈人生、谈书画、谈世态、谈写作、谈读书、谈文化,无论诙谐,还是庄重抑或淡泊,都是大智慧,都是人生禅。孔明一边读,一边笔勾,一边点评,如同一只懂平凹的木鱼,于袅袅余音中令人生出豁然之心。妙语配佳句,品过之后有所参,有所悟,如茶香淡淡,绵远悠长。

媒体推荐

    事实上,平凹就是个工蜂,而且是个勤劳的工蜂。天道酬勤,所以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人小心”,平凹常以此自喻。想做什么,就一定做成什么,这是真本事——所以贾平凹成了贾平凹!
    ——张孔明 评

作者简介

    贾平凹,一九五二年出生于陕西丹凤县棣花镇,一九七四年开始发表作品,一九七五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现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延河》《美文》杂志主编。出版作品有《贾平凹文集》二十四卷,代表作有《废都》《秦腔》《古炉》《高兴》《带灯》《老生》《极花》《山本》等长篇小说十六部,中短篇小说《黑氏》《美穴地》《五魁》及散文《丑石》《商州三录》《天气》等。作品曾获得国家级文学奖五次,即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另获施耐庵文学奖、华语传媒文学大奖、冰心散文奖、朱自清散文奖、老舍文学奖、当代文学奖等五十余次。并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法国“费米娜文学奖”、香港“红楼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作品被翻译出版英、法、德、俄、日、韩、越文等三十余种。被改编电影、电视、话剧、戏剧二十余种。

目录

自白
亲情
爱情
朋友
女人
足球
山水
书画
人生
人文
世态
写作
读书
贾平凹其人其事

前言

  

    《贾平凹文集》,凡二十卷。作为责任编辑,我的读后感只有两个字:“天才!”具体到贾平凹身上,我作如下解读:才华与生俱来,命在写作,偏就爱上了写作,偏就想写作就能写作,天时,地利,人和,加上天道酬勤,水到渠成,贾平凹不出名都不得成了,而750余万言行世,便是云在山头,谁能无视?文坛上,可能有人比他更有才气,但名气至今不能与他同日而语;可能有人比他更擅长写作,但成就几乎不能与他相提并论,原因究竟何在,让贾迷们和专家们钻牛角尖去,我且“投机取巧”,在“妙”字上做一篇文章吧。
    读贾平凹的作品,总能读出“妙”来。无论小说或者散文,读,就递增兴趣,就伴生喜悦,心像被揪着,魂像被拽着,步入曲径了犹不知不觉,通达幽处了仍沉浸其中。短篇只嫌短,长篇不嫌长,满足着阅读的过程,享受着阅读的快乐,这该是多么美妙的事呵!能让读者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平凹的法门何在?语言也。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平凹知于巧,悟于巧,善于巧,巧于经纬文字,巧于驾驭语言,却又不拘泥于巧,不受制于巧,甚至超越巧,突破巧,巧到了好处,却不让人感觉到巧,这就是大巧了。大巧若拙,偏他能在拙处妙笔生花。同样的话,别人说总清汤寡水的没滋没味,平凹说却总是于平淡处,别有了不平淡的感觉;同样的事,别人说即使绘声绘色,却总像少了什么,平凹说即使平铺直叙,却总是于平静处,让人感觉到波涛汹涌。他的记叙像白话,他的描写像绘画,总有妙语、妙意穿梭其间。一篇文章里,有一两句妙语已经很了不起了,平凹的作品里,几乎是妙语一串串,看得人不能不生出如莲的喜悦。我编辑《贾平凹文集》,由冬而春而夏,等于把750余万言通读了一遍,仍觉不过瘾。一边读,一边笔勾,一边点评,竟有了近十万字的《贾平凹妙语人生》。既是编辑心得,又是阅读心得,不敢独享,索性拿出来与朋友们共享!
    平凹的妙语当然远不止这些。事实上,我点评的,都出自贾平凹的散文部分。之所以这样,是基于如下的考虑:散文是作者心思、心智、心情的复写,容易与读者作形而上的身心交融。比如独自,就是贾平凹的人生轨迹的记录,他自说自话,既是有趣的,也是经验的,对读者理解贾平凹、借鉴贾平凹必然有好处。再比如写作,我点评的多了些,因为贾平凹是作家,写作是他的生活常态,关于写作的见解对读者更有意义。在我看来,“妙语”不只是为了好玩,其令读者会心一笑后的启发才是最应该珍视的。我绕开小说之良苦用心也在此。小说毕竟是虚构的,借助小说中人之口说出来的话即使美妙,却因为受小说结构的限制而失去了直接借鉴的价值。
    《贾平凹妙语人生》可以被视为《贾平凹文集》的语言检索读本,读之,既可窥视贾平凹文学语言的概貌,也可以领略贾平凹个性创作的风貌。平凹是平常的,借助《贾平凹妙语人生》可以亲近;平凹是伟大的,阅读了《贾平凹妙语人生》之后,必然生出敬仰之心。如果视《贾平凹妙语人生》为一道彩虹,那么请相信,读完《贾平凹妙语人生》,读者就会发现自己已经站立在白云之上,俯瞰云卷云舒了。而只有居高临下,才能看清楚一个事实:贾平凹就是贾平凹,他拥有那么多贾平凹迷不是偶然的,有《贾平凹妙语人生》为证呵!
    孔明
    2009年2月17日

后记

  

    贾平凹其人其事
    我到陕西人民出版社工作后,才知道贾平凹也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当过编辑。贾平凹当年的同事告诉我,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编辑,没有编辑过一部像样的图书。大家的印象是人不很起眼,但绝对聪明,不得罪人,不惹是生非,一门心思都在写作上。都断言,他不离开出版社,就不会有那么大的成就。也有人假设,平凹若是一直干到现在,出版社光“吃”他就足可高枕无忧了。陕西人民出版社总编辑朱玉先生宴请贾平凹,有人举杯时说:“贾老师,您要还在我们陕西人民出版社工作,该是什么样子呢?”在座的都是编辑,我就接过话说:“没有悬念。职称:副高级;职务:副处级!”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我说这话不是幽默,是事实。当编辑就是为他人作嫁衣,再有出息,也是编辑。现行的出版社体制,也许有利于作家诞生,却不利于作家发展。平凹是写作天才,就应该有适合他发展的岗位。1982年,平凹调入了西安市文学联合会。可以说得其所哉,所以幸哉!
    1991年冬,因为与孙见喜先生编辑《贾平凹散文精选》,我随他第一次去拜访贾平凹,至少有三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的是一开门,平凹竟腰系了围裙,脸上、手上都是面粉。他说他正在揉面,中午准备吃油泼扯面。我跟他进了厨房,说:“贾老师,没想到你还亲自做饭!”他笑起来脸如莲花,说:“我不光亲自做饭,还亲自吃饭!人生在世,有些事必须自己亲自去做才有意义,譬如吃饭;有些事呢只有亲自去做才有意思,比如恋爱!”此前听说他不善言辞,不好接近。如今一见面就说笑,平易而幽默,这是我的第二个没想到。告别时他主动送了我一本他刚出版的《拖散集》。这是我的第三个没想到。
    后来越接近,“没想到”的越多。每一次访问,他的大堂或者上书房都高朋满座。这一拨人坐犹未稳,那一拨人已经推门而入了。正说着话,不是电话铃响了,就是手机响了,几乎没有消停的时候。这个叫吃饭,那个请赴宴,几乎天天有饭局,我曾忍不住问他:“你烦不烦?”他无奈地笑,说:“烦的很,却没办法,都托熟人,挡不住么!”就这,还有人背后里骂他架子大。实际上平凹从不摆架子。他说:“我吃亏就吃在最不善于说‘不’!”常常心里想说“不”,话一出口却让人感觉不像“不”,所以常有人被拒绝,却仍然找上门来。有一位朋友上门买字,等字写好了,却说没带现金,去时煞有介事地留了借条。之后多次上门,不提钱的事,平凹自己也不好意思启齿。忽有一日,平凹发现借条不翼而飞。他气恨恨地说:“你没钱明说么,我真就钻进钱眼了?这种人我最恨!”话是这么说,人家过半年又来了,他依旧笑脸递烟,不再提借条的事。
    忙,说明平凹有人气。一次,陈彦开完省文代会归来,朋友请他喝茶,他绘声绘色地转述文联选举,说:“大会宣布主席、副主席当选名单,念到赵季平,掌声;念到陈彦,掌声;念到其他人,掌声;唯独念到贾平凹,掌声雷鸣,久经不息!”陈彦感叹:“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稍不留神,平凹就有新版图书问世,其中包括长篇小说、各种文集以及书画集。朋友都纳闷,他那么忙,还玩牌,哪里来的时间?哪里来的精力?朋友问我,我说:平凹是天才,天假其才,创作就事半功倍,这为他赢得了一半的时间;悟性奇高,总能见微知著,化腐朽为神奇,写的、画的就不同凡响;忙碌在常人是一种负担,在他却是一种生活的个性体验,一种生命不能逃避之重,一种创作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即使休闲娱乐,他也能“一心二用”,于身心解脱中盘算自己的奇思妙想,一旦灵感上头,必然找个借口离去;他还能随机应变,车上、厕上、床上,照样速写文章。一次笔者约他写一篇散文,他说:“你来拿吧!”去了,他却在打麻将。问他文章呢,他说:“你先去参观我的收藏。”他的大堂书房三室一厅,加上过道、厕所、厨房,都摆满了古董文物,抬腿动臂,都得格外小心。一转身不见了他,朋友说他上厕所了。左等右等他才出来,手里竟拿着我要约的稿子,密密麻麻写满了一片纸的两面。我就笑他:“你写作还有这个怪癖呵!”他说:“我不躲进厕所,这伙虎狼之友能让我安坐案头?”这,就是平凹!平日但凡求字求画的,他不急于完成,总要等哪一日家里朋友多又赶不走了,才提笔展纸,说:“我欠人的字,人家要来拿呵!”朋友就聚集他的案头。看他写字作画,也是一种享受。 …… 2004年夏秋两季,我与木南先生曾经四访平凹故里棣花村。听村里人说,平凹从小就矮瘦,乖巧,勤快,爱读书,不惹事。不论做啥,都要比人强。比如给猪羊割草,人小却贪多,背一背篓草,只见草在动,不见人形。过丹江对岸山上割草,夏水涨而漫过腰,平凹每次背了草过河,远远看去,只见草在水上漂。平凹说:“这就是个子矮的好。水浮着,一身轻,比走路舒服多了。” 村人一致的看法是,平凹当年去苗沟水库劳动,是他个人命运的转机。当时因为他毛笔字好,工地上让他负责刷标语。又因为他表现好,当时的人民公社推荐他上了西北大学。对如今出了名的贾平凹,村中有微辞者,嫌他不给乡党办事。也有人为平凹辩护,说村里事难办。平凹弄了10万元给村里修路,路没修好,10万元没有了。这就好有一比:平凹好心送真经,却被歪嘴和尚念歪了。 如今的贾平凹可谓家喻户晓,偏偏棣花村有人不知道。一伙妇女在二郎庙烧香,问她们读过贾平凹的书没有,有两个中年妇女转过头嘀咕:“贾平凹得是新来的乡长?”我们去丹江河边看日落,见三位老乡赶集归来坐在地上歇息,问他们可知道贾平凹是干什么的,其中一位说:“好像是记者!”另一位立即纠正说:“是作者,写书的,出的书一柞厚,比记者牛!”到底记者“牛”,还是作者“牛”,三个人还发生了争执。 也难怪。参天大树只有站远了才能看得清楚;身在树下,望眼的是一片树叶和树叶底下的阴凉。贾平凹已成参天大树,许多人就在这棵参天大树下一边乘凉,一边说风凉话。但参天大树就是参天大树,下些毛毛雨,又算得了什么? 孔明 2008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