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画坛旧事/神州轶闻录

  • 定价: ¥38
  • ISBN:9787513326391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新星
  • 页数:368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周简段著冯大彪主编的《画坛旧事/神州轶闻录》运用别具情致的小品笔调,对中国画坛的人情、掌故等各方面多有生动记叙,有史实、有考证、有论说、有衷情,知识与趣味并重,生动地展现画坛的一幅幅画面,既可一睹往昔画家的丰姿,又能引发人们对画坛的心焉神驰,令人回味。

内容提要

  

    “云散西寒月,清秋万里情”。画者作画,起意若何,手法之奥妙,胸怀与意境,以及,画者神思,既在画中,亦在画外。周简段著冯大彪主编的《画坛旧事/神州轶闻录》一书,畅写画人画事,既写作品,更书人物。既写中国画”水墨晕章,如兼五彩“之计白当黑的妙境,更谈画界精英以及艺术作品的诸般遭际,沉浮命运。

媒体推荐

    虽然在我九十年的岁月中,七十年是住在北京的,那几卷里的掌故、风土、艺文、名胜、人情等,大都是我所不知道的。——冰心
    不论是对像我这样怀念老北京,一心希望重温一下故都旧梦的老年人,还是对那些急于了解昨天的青年人来说,这都是一套可心的书,可以放在枕边或揣在旅行包里随身携带的好书。篇幅都不长,既能解闷儿又长知识,必然会越看越有滋味儿。
    作者在这里谈文化,不是峨冠博带,威仪俨然,不是高头讲章,而是涉笔成趣,理路天成,于琐碎中见精神,于微末处见全面,让你读了以后,如食橄榄,回味无穷,陶冶性灵,增长见识。这种精神的享受,是别的文章无法代替的。——季羡林

目录

名流大家
  白石老人衰牟变法
  张大千二三事
  “旧王孙”溥心畲
  黄宾虹铮铮铁骨
  何香凝的绘画生涯
  画坛寿星朱屺瞻
  国画大师潘天寿
  忆半丁老人
  百身何赎一少梅
  画像大家蒋兆和
  养虎画虎张善行
  虚怀若谷丰子恺
  画竹圣手柳子谷
  名画家刘奎龄父子
  “末代王孙”画家溥佐
  皇族画家溥松窗
  吴作人师事徐悲鸿
  辅仁大学美术系女状元
  女画家潘玉良
  慈禧代笔缪老太
  齐门弟子娄师白
  画猫能手孙菊生
  画坛怪杰陈子庄
  “老好子”画家汪慎生
  记王森然老人
  壁画名家陆鸿年
  末科状元刘春霖的书法
  晚清翰林潘龄皋
  金石书画大师朱复戡
  李瑞清二三事
  “中国第一书法家”郭风惠
  沈尹默学书不易
  爱国志士冯公度
  枫桥“双绝”两张继
  章草名家王世镗
  抄校巨擘张宗祥
  津门书法大家华世奎
  邓散木其人其事
  书坛巨擘沙孟海
  回忆高二适
  女书法家萧娴
  戎马墨海忆舒同
逸闻趣事
  吴昌硕与西泠印社
  张樾丞及其“同古堂”
  刘淑度篆刻成名
  装裱大师刘金涛
  吴昌硕为平民作画
  于右任茶庄书匾额
  金北楼父子办画会
  张大千I临画“匿迹”趣闻
  “二石”与悲鸿
  齐白石与朱屺瞻的画谊
  徐悲鸿的一次画展
  徐悲鸿的“无枫堂”
  张大千与溥心畲的书画缘
  徐悲鸿与张大千
  张学良与张大千的画谊
  于非阎和张大千的友谊
  梅兰芳的诗画缘
  黄宾虹游蜀
  李可染以牛为师
  李苦禅拉洋车
  吴作人战地写生
  玉泉道旁风眠居
  傅雷为黄宾虹卖画
  郭沫若喜绘兰草
  小说大师爱丹青
  丰子恺蜀中卖画记
  关山月第一次在成都办画展
  沈醉与白石老人的画缘
  伯乐陈垣识启功
  王森然与齐白石的友谊
  闻一多的绘画和篆刻
  中石与白石间的趣闻
  徐悲鸿扶助田世光
  经亨颐与寒之友社
  刘博琴为毛润之刻章
  画虎名家结戏缘
  戏曲演员与书画艺术
  齐白石盛誉“刻刀张”
佳作聚珍
  吴昌硕的塑像及刻像
  陈师曾与《北京风俗图》
  于右任与《岁寒三友图》
  齐白石的《却饮图》
  司徒乔绘孙中山像
  何香凝的梅花横幅
  珠联璧合一幅画
  陆小曼山水长卷题跋
  苏曼殊画《梦谒母坟图》
  几经磨难《流民图》
  孙之隽与《武训画传》
  颐和园半廊上的字画
  法海寺的壁画
  朱仙镇木板年画
  年画中的《关帝诗竹圣迹》
  老月份牌画面面观
  烟画一席谈
  阅古楼碑帖历沧桑
  南诏古碑今犹存
  王法良书写故宫三大殿匾额
  “天下第一关”书写人萧显
  旧都牌匾多名家
  李叔同、丰子恺与《护生画集》
  《十竹斋笺谱》沧桑
  国画教材说《画传》
  蔚县剪纸放异彩
收藏鉴赏
  张伯驹抢救《游春图》
  徐悲鸿与《八十七神仙卷》
  宋代名画留存海峡两岸
  陈篮斋与毛公鼎原拓片
  鲁迅收藏汉画像拓片
  叶恭绰慧眼护国宝
  张元济三觅涉园图
  聚散离合“三希”珍
  张大千藏画失而复得
  《清明上河图》遭劫揭秘
  潘天寿护国宝失己宝
  周怀民沙里拣金嗜收藏
  陈叔通和百梅图卷
  “藏扇大王”黄国栋
  曹雪芹画迹存亡记
  中国第一行书《兰亭序》
代后记

前言

  

    让我为《神州轶闻录》这部很有分量的丛书作序,使我惶恐!虽然在我九十年的岁月中,七十年是住在北京的:我住过“天棚鱼缸石榴树”的四合院,从西直门骑驴到过卧佛寺,吃过赛梨的萝卜和糖葫芦……但是看起《神州轶闻录》,那几卷里的掌故、风土、艺文、名胜、人情等,大都是我所不知道的。首次到北京的外国朋友和国外华侨,往往问我:“你是老北京,请你告诉我逛北京要如何逛法?”我居然大言不惭地说:“你首先要去的是天坛公园,那座祈年殿,是我觉得在欧、美、亚、非的任何建筑,都不能与她相比的;再就是去登上景山之巅,俯看北京城全景,故宫的设计也全看到了。此外去吃顿全聚德的烤鸭、东来顺的涮羊肉。其他就是我认为可去可不去的地方,你再听听别人的意见吧。”
    我自1980年伤腿之后,不良于行,新北京的建筑,我都没有看见过,但这不是古迹,也不在我们谈话之列了。
    我所能写的,就是这些。
    冰心
    1991年2月26日

后记

  

    老报人周简段先生,曾是我的同事,因长我十多岁,而且知识渊博、采编经验丰富,所以我一直把他奉若长辈。
    周简段先生是个“老北京”,青少年时代在北京读书、工作、生活,对北京的名人轶事、名胜古迹、文物珍宝、文史掌故、艺苑趣闻,以及民情风俗都了如指掌。他曾和我谈起早年间与张恨水一起办报的时候,常常逛天桥,游故宫,访名胜;还谈到抗战末期到香港去办《星岛日报》;当闻讯共和国诞生,欣喜若狂,马上回到祖国的怀抱,返回朝夕思念的北京,又干起了轻车熟路的老本行——新闻工作。孰料,1957年反右时他被打成“右派”,“文化大革命”中,他又蹲了“牛棚”。凭着一个老知识分子的一颗正直、善良、爱国的心,他总是充满信心地说:“祖国将来肯定会繁荣富强的!”
    1976年以后,周先生到香港去继承遗产,便在那里定居了。从1980年1月起,他在香港《华侨日报》副刊开辟了“京华感旧录”专栏,每日一篇,千字左右,一直到1992年该报易主改版方罢。一人主持一个专栏能持续十多年不辍,这在中外新闻史上实属罕见。
    中间,他经常回北京,每次见面,我们总是畅饮畅聊。他拿出香港报刊对他文章的评介给我看:有的报章称赞他“知识渊博,文笔优美,是写老北京的权威”;有的刊物评介他“以古都北京为经,短小精炼的文字为纬,系统地缕述京华旧日,细说当年,使昔日事像重现读者眼前,又具探源究始之功,兼且披露不少鲜为人知的重要史事,对保存历史文化贡献殊大”;还说,读了周先生的文章,“备觉亲切,似与周氏把臂邀游,细诉从前,令人低徊不已”。
    他还拿出不少读者的来信。尤其是三四十年代著名明星夏霞女士在读了他写的《夏霞演(人之初)》之后,给他写的一封上千字热情洋溢的信,对文章中提到她结婚四十周年的纪念照非常感动。信中说:“由于这段旧闻,把我的思潮又带回四十年前的上海去了。”接着她回顾了20世纪40年代演《赛金花》和《人之初》话剧的详细情况。最后她感慨地写道:“人年纪大起来,总喜欢怀旧、回忆,如果能找个对象谈谈往事,温温旧梦,实在是人生一大乐事。”另外,周先生的不少文章,如《宋哲元及其大刀队》《抗战殉国的张自忠将军》等,被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报纸转载,在华人中影响很大。
    周先生的专栏文章,1986年曾由香港南粤出版社结集出版,书名《京华感旧录》,由溥杰先生题签,梁漱溟先生作序,分《艺文篇》《风土篇》《人情篇》《掌故篇》和《名胜篇》五卷,附历史照片多帧,印刷精美,弥足珍贵。书中文章短小精练,兴味盎然,于茶余饭后,品读一番,实是美不胜收的艺术享受。该书成为当时香港十大畅销书之一,周先生由此一跃成为香港著名的文史作家。 此后,周先生越写思路越宽,逐渐取材已不限于京城一隅,而是遍及神州大地。内容也不再是单纯的感旧,而是忆旧述新,加上一些现实的见闻和感受,使台、港、澳和海外读者更感亲切和感慨。 1992年,北京的华文出版社要将周先生十几年的专栏文章辑录成书,周先生找我来选编。因全部文章有4000篇之多,我只好精选一下,分成六卷出版,定名“神州轶闻录”。请冰心先生写了总序,请萧乾、季羡林、候仁之、胡絮青、于若木诸先生为各分册作序,封面请启功先生题签。 书出版后,社会效益颇佳。《文汇报滋新闻出版报滋人民政协报》《中国艺术报》等竞相转载其中的文章,影响愈大。周先生也接到大量读者来信,有赞扬,有鼓励,更多的是希望周先生笔耕不辍,给读者更多的精神食粮。此后,周先生又先后以周彬、周续端、司马庵等笔名在香港的《大公报》开辟了“神州拾趣”专栏,在《港人日报》开辟了“京华内外”专栏,在台湾的《世界论坛报》开辟了“神州感旧”专栏等。 l997年香港回归,周先生更是精神振奋,壮心不已。笔耕愈勤。先生之作与日俱增,影响愈大。今将其二十多年来之全部著作,重新进行分类精选,按十卷出版,书名分别为《字里乾坤》《朝野遗事》《民俗话旧》《文坛忆往》《大戏台》《画坛旧事》《故都文化趣闻》《美食妙谈》《名胜游记》《武林拾趣》。除保留冰心、萧乾、季羡林、胡絮青、侯仁之和于若木诸先生的序文外,又请了著名作家钱世明、赵云声、昌沧、书画家米景扬、民俗学家成善卿等先生分别为新增书作序。从整体看,比之前的版本更全面地展现了周先生二十多年来文史专栏写作的成绩。从内容看,蕴涵的民族韵味和时代精神更丰富、更有深度。 《神州轶闻录》中的文章,虽然篇幅不长,内容也都是轶闻琐事,看似细碎平淡,然皆韵味悠长。现在引当代哲人季羡林先生在原《文化篇》序言中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哲学家们常说:于一滴水中见大海,于一粒沙中见宇宙。难道在我们这些小的文章中不能见到大的文化吗?所有这些戏曲、文玩、学府逸事等等,又哪一个与文化无关呢?只不过在这里谈文化,不是峨冠博带,威仪俨然,不是高头讲章,而是涉笔成趣,理路天成,于琐细中见精神,微末处见全面,让你读了以后,如食橄榄,回味无穷,陶冶性灵,增长见识。” 冯大彪 2017年6月修订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