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兄弟/余华作品

  • 定价: ¥49
  • ISBN:9787506365697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作家
  • 页数:646页
  • 作者:余华
  • 立即节省:
  • 2012-09-01 第3版
  • 2017-07-01 第4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通过一个重新组合的家庭在“文革”劫难中的崩溃过程,展示了个人命运与权力意志之间不可抗衡的灾难性景象,也凸显了人性之爱与活着之间的坚实关系。它从特定的历史苦难中发现了爱的宽广、无私与无畏。
    余华著的《兄弟》被誉为中国的弥尔顿《失乐园》。荣获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

内容提要

  

    余华著的《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他们在相互照顾中成长……

媒体推荐

    余华是蜚声国际的小说家。
    ——(美国《出版商周刊》2011年8月1日)
    余华是一位颠覆大师。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011年12月8日)
    余华可以说是一个现代中国的巴尔扎克。
    ——(法国《世界报》2009年5月30日)
    余华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中最为尖锐辛辣的。
    ——(法国《读者》杂志2008年5月)
    余华被誉为中国的查尔斯·狄更斯。
    ——(德国电台2009年10月16日)
    余华的作品有一种令人折服的魅力。
    ——(德国《纽伦堡日报》2009年10月14日)
    余华是中国最享誉世界的作家之一。
    ——(意大利《日报》2009年5月16日)
    余华和他的作品都是满溢智慧的宝石。
    ——(意大利《左派》杂志2009年4月)
    余华的作品成为了当代中国的典范。
    ——(西班牙《阿贝塞报》2010年5月10日)
    余华的作品被认为是现代中国的经典之作。
    ——(西班牙埃菲社2010年5月10日)

作者简介

    余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60年4月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第七天》等。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巴西、荷兰、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希腊、俄罗斯、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波黑、斯洛文尼亚、阿尔巴尼亚、波兰、罗马尼亚、土耳其、以色列、埃及、科威特、乌兹别克斯坦、蒙古、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缅甸、印尼和印度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意大利朱塞佩·阿切尔比国际文学奖(2014年),塞尔维亚伊沃·安徳里奇文学奖(2018年)等。

目录

正文

后记

  

    五年前我开始写作一部望不到尽头的小说,那是一个世纪的叙述。2003年8月我去了美国,在美国东奔西跑了七个月。当我回到北京时,发现自己失去了漫长叙述的欲望,然后我开始写作这部《兄弟》。这是两个时代相遇以后出生的小说,前一个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一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时代,相当于欧洲的中世纪;后一个是现在的故事,那是一个伦理颠覆、浮躁纵欲和众生万象的时代,更甚于今天的欧洲。一个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四百年间的动荡万变浓缩在了四十年之中,这是弥足珍贵的经历。连接这两个时代的纽带就是这兄弟两人,他们的生活在裂变中裂变,他们的悲喜在爆发中爆发,他们的命运和这两个时代一样的天翻地覆,最终他们必须恩怨交集地自食其果。
    起初我的构思是一部十万字左右的小说,可是叙述统治了我的写作,篇幅超过了五十万字。写作就是这样奇妙,从狭窄开始往往写出宽广,从宽广开始反而写出狭窄。这和人生一模一样,从一条宽广大路出发的人常常走投无路,从一条羊肠小道出发的人却能够走到遥远的天边。所以耶稣说:“你们要走窄门。”他告诫我们,“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我想无论是写作还是人生,正确的出发都是走进窄门。不要被宽阔的大门所迷惑,那里面的路没有多长。
    余华
    2005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