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作品集

来得及说的故事(2016北京大学创意写作课程作品选)

  • 定价: ¥62
  • ISBN:9787545610840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贵州教育
  • 页数:474页
  • 作者:编者:陈旭光//陈...
  • 立即节省:
  • 2017-07-01 第1版
  • 2017-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陈旭光、陈均主编的《来得及说的故事(2016北京大学创意写作课程作品选)》收集了北京大学“创意写作”课程中诞生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或讲述故事,或抒发情感,或研究评论,内容深刻,思想内涵丰富,都值得细细品味研究。本书分为,回不去的世纪、五月的北京、新诗实验两种:无题及图像诗、与水有关的故事、三个有意思的剧本、印象与影像等六辑内容。

内容提要

  

    陈旭光、陈均主编的《来得及说的故事(2016北京大学创意写作课程作品选)》分为六辑,主题以家族史与校园文化及生活为主,并结合了各种题材、体裁的写作与实验。第一辑为非虚构写作,第二辑为随笔,以“五月的北京”为题。第三辑为新诗,以“无题”之题及图像诗的形式进行了实验。第四辑为小说,主题是“水”,但写法各各不同。第五辑为剧本,可与前之非虚构写作与小说相对照(因是从这两种类型里改编)。第六辑为艺术批评,包含了对部分热点影视、美术展览的批评,亦可名之大学生眼中的“艺术为何”。

目录

第一辑  回不去的世纪
  桐阴委羽/于友嘤
  回不去的青春/贝拉蒙
  平凡的理想主义者们/陈可
  局口街110号/陈怡昕
  枇杷血/倪范晶
  来不及说的故事,天上见/高琰
  大概是年/胡思垚
  人·家·族/黄彬彬
  大医精诚/金韵竹
  我的二十世纪/裴蕾
  女人花/宋洁
  一个人一生的抗争/田淑慧
  苍梧谣/王伊
  南雀/王媛
  老宅/杨雅岚
  顿悟/代丽娜
第二辑  五月的北京
  五月的北京/贝拉蒙
  在五月等待戈多的北京……/岑天翔
  五月的北京和北京的五月/陈怡昕
  嘈杂的,五月的北京/冯童
  “家庭的月”/高范秀
  五月就比四月晒/顾艺璇
  蝉鸣/黄彬彬
  我在北京过五月/金炫我
  五月的北京/康笛
  初见/漆袁雯
  五月的北京/宋洁
  五月的雨/王睿妍
  又是一年五月中/王伊
  相遇/易冰清
  五月,俗事到此/于友嘤
  在五月的北京,静默生长/张泽君
  五月的北京/朱钧霞
  五一游北京南锣鼓巷及后海感怀/邹洁
第三辑  新诗实验两种:无题及图像诗
  无题/曹林菁
  无题/倪范晶
  无题/岑天翔
  想念/陈可
  新诗/陈睿
  当你的幸福变成噩梦/代丽娜
  无题/高琰
  谜底扩张了一首十四行/胡思垚
  无题/康笛
  枝桠/李苑彤
  灰色/龙媛
  无题/裴蕾
  春天,不止于/田淑慧
  无题/王睿妍
  呆/王文笛
  “可以入画之诗,尚是眼中金银屑也。”/王伊
  无题/王媛
  无题两首/于友嘤
  诗人/陈可
  革命/高琰
  鱼/顾艺璇
  演奏/黄彬彬
  心乱/金韵竹
  生活/康笛
  寄/田淑慧
  风说/田淑慧
  爱情/王睿妍
  我的窝/王文笛
  默/易冰清
第四辑  与水有关的故事
  圣徒/陈怡昕
  妄想/代丽娜
  氵/高琰
  水奴/何愉棋
  扬子河/胡思垚
  池/金炫我
  水祭/康笛
  天上河/倪范晶
  香水湖/李星悦
  萝卜与猴子/龙媛
  消失的味道/谭弘扬
  五色蛇草水/王睿妍
  饮/王伊
  蒸发/王媛
  竹叶水色/于友嘤
  炼水妖/张泽君
  湘水,九歌/朱钧霞
第五辑  三个有意思的剧本
  妄想/代丽娜
  童养媳——闽南语话剧剧本/黄彬彬
  古老的童话(山东方言版)/王文笛
第六辑  印象与影像
  电影《百鸟朝凤》批判/陈怡昕
  唢呐言生——《百鸟朝凤》影片评析/倪范晶
  我说《百鸟朝凤》/王文笛
  式微式微胡不归/王伊
  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于友嘤
  “回归”——吕胜中个展《上世纪》引发的思考/曹林菁
  印象与影像之间——印象莫奈:时光映迹艺术展/康笛
  物微何以位贵——故宫“玲珑万象——来自美国的俄罗斯皇家法贝热装饰艺
  术展”展评/李苑彤
  《唯止》郑路个展展评/裴蕾
  亦梦亦真——孙路“寻梦”坦培拉绘画作品展观后感/漆袁雯
  视觉刺激下对城市底层的追问——“北京有光”摄影展浅评/魏祎
  一方水土一方人——评国家博物馆“威尼斯与威尼斯画派”画展/张泽君
  新鲜的回输——观崔岫闻《光》艺术展有感/赵婧
  行走在光与影的川上——展评记《威尼斯与威尼斯画派》/朱钧霞
  浅评影像展览《踪迹》——勒梅特夫妇的国际影像收藏/邹洁
后记 陈均

前言

  

    序:以思想照亮细节
    我们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本科毕业生应当有着怎样的艺术人素养?在培育过十多届毕业生后,我们确实需要有所总结和反思。
    我想简要谈论的是,我们北大艺术学院的课程和其他相关环节,都是要具体落实或兑现我们为毕业生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这目标应能符合我们的办学定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道理很简单,有什么样的学科专业环境,就会生长出什么样的人才苗子。全国有不少单科性或全科性高等艺术学府,它们在艺术学科专业上都有自己的无与伦比的独特优势,这些是我们综合大学艺术学科专业需要学习、借鉴的,但又不能简单地仿效。因为,作为综合大学的艺术学科专业,我们没有必要去重复单科或全科艺术院校的路,而是需要依托自身的独特优势,发挥自己的潜能,走出自己的育才道路来。北大的学科专业环境的特点,可以简括为三点:一是人文底蕴丰厚,二是文理专业汇通,三是为思想的园地。正是这种专业环境特质决定了我们的专业毕业生应当具有与其他艺术学府不同的独特气质。
    这种属于我们北大艺术人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气质,在我个人看来,可以有下列特征:
    一是新奇的创意。周圣葳同学的《巴别塔》片长只有4分17秒,对古老的巴别塔神话作了新的诠释。两声庄严的钟声过后,一团圆形的泥巴快乐地分离成两块,男人和女人,他们两人都因为吸收了红色心形图案而先后发明了铁锁和钥匙、牙膏和牙刷以及铅笔和铅笔刀。瞧这三对现代文明装置之间各自相互匹配,世界一度多么和谐!但是,当他俩生下小孩后,却不愿承担对小孩的义务,将之抛弃,于是他俩开始了争吵、打架,相互间充满了敌意。先后分别孕育出的铁锁与铅笔、牙刷与铅笔刀以及牙膏和钥匙之间,分别发生了怪异的匹配。其后果可想而知:它们因为相互不匹配而只能以自相残杀而告终,世界重新回归到一个浑圆的圆形泥团。这个故事以新奇而独特的创意告诉我们,人类创造的任何一种现代文明装置都可能蕴藏着它的自反性力量,从而必须对自己的创造物,哪怕是文明杰作保持应有的警觉和自省。今天的全媒体、互联网及互联网+等等新技术已经很牛了,但是,它们难道不正潜伏着自反的或异化的因子?这样的新奇创意点到了我们现代文明的命门,可谓发人深省。我想,这样的创意作品,特别是这样的创意人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二是展现跨学科拓展素养及想象力。入选大学生中国梦微电影十佳作品的2011级本科生孙可同学执导的《时间贷款》,讲述拥有时间静止能力、号称“游戏王”和“学霸”的男生牟为止,通过使用特异功能而获得的惊人成绩以及随之而来的麻烦,故事简短却寓意丰厚。影片从编剧到演员、摄制、剪辑等都是由艺术学院的学生自己合作完成。讲述的是大学生自己的日常生活,但由此反思的却是我们这个公民国度所有公民都可能面临的当代社会伦理或社会责任问题,体现了北大学子的跨学科拓展素养、想象力和社会关怀。
    三是传承“思想自由”的道统。北大人的艺术品是应当善于表达独立的思想的。陈宇老师执导的《星空日记》大胆同以往大学精神传播的说教式的老套路相诀别,精心刻画个人青春梦想与家庭及周围环境发生激烈冲突的过程,有力地传达了北大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传统或道统,诠释了北大人的理想主义精神。周圣葳同学的《变形记》以古老的西西弗斯神话为叙述框架,通过向卡夫卡、加缪和库布里克等文艺大师致敬的方式,描绘了当代人在电话机、铅笔、铅笔刀、纸张、橡皮擦等众多现代文明装置之间无休止地重复劳动,直至精神崩溃和平复的图景。当这些重复的信息及动作宛如无孔不入的红色电波以变形的方式钻入个体的身体及心灵时,当无所不在的苍蝇以其令人厌恶的声音不断烦扰个体时,当堆积成山的废纸向我们袭来时,当所有这一切都变形为红色巨浪几乎要把我们吞没时,我们在《蓝色的多瑙河》的旋律中还能做什么?结尾,当讨厌的苍蝇缀满电视屏幕一样的天空时,一切似乎又重新同到了开端,主人公安静地坐在电话机前,重复着那注定还要过下去的无聊的日子。这样的故事足以让我们思考:当代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怎样追求人生的幸福?是西西弗斯式的推石头,抑或柏拉图式的人生意义叩问?还是儒家式的“依仁游艺”、道家式的“乘物以游心”或佛家式的“磨砖作镜”?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答案。总之,它本身的反思的力量是意味深长的。
    当然,我上面说的或许只是主要的几点特征,大家不妨见仁见智,但我想这几方面应当是不可缺少的。有同学可能会感叹,怎样才能成为有创意、有跨学科素养和有思想的北大艺术人呢?我想事在人为。在这里,我向各位推荐作家王汶石的一段话。他说:“常常因为没有探索出生活事件的深刻思想意义,我们虽然有了大量的素材,它们还是静静地堆积在生活的仓库里动也不动,鼓不起创作冲动;有时即使想写它,也鼓不起劲头。可是,当我们一旦明白了它的内在意义,获得了一个深刻而新颖的思想,找到了主题,情况就不同了。思想的火光一旦燃起,所有的生活事实、细节,都被通统照亮,活动了起来,向主题思想的光点聚焦,各找各的位置,各显各的面目;一个作品的轮廓就明显起来,形成起来。”(王汶石:《漫谈构思》,《论短篇小说创作》,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36-137页)我想这话说得很有道理:只要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寻求,终究能捕捉到我们要的东西。思想的火光或者说创意的火光一旦燃起,所有的生活细节都会被点亮,向着这个光点聚集,生成为完整的富于形象魅力及思想蕴藉的艺术品。
    浏览收在这本集子里的创意作品,我欣喜地看到,作者们已经自觉地走在北大艺术人应走的道路上了。相信只要这样坚持不懈地走下去,终会顺利抵达自己的目的地。衷心地祝愿各位年轻朋友,自觉地长期坚持艺术修养,勇于成为有思想的艺术人、有思想的艺术家!
    写于2016年劳动节

后记

  

    又到了给新一册“创意写作”课程作品选写后记的时刻了,尽管我一次次地推后,——因想在时间的距离里,或许能滋生出一些新的情绪与想法。
    这是第二年的“创意写作”课程,相较前一年,有了更多的尝试,又似乎有了更多的困难。或者,如同苏子所云:美好出艰难。
    摆在大家面前的,便是新一年的美好的产物。
    我印象很深的,便是“家族史”的非虚构写作,这一类型,不仅是时下的热点,诸如近年层出不穷的民国热。但我阅读集中的这些作品时,不仅是因为这些作品的质量较高,更是因为写作家族史的过程,其实是一种与历史、与家族及自身的沟通的过程。换言之,在这些篇章的写作背后,所收获的不仅是文章,更是一些关乎历史与现实的记忆与情感,在个体与历史之间循环往复。这对于校园生活来说,或许又有了可以映照的厚度与关联。
    在小说写作课上,徐则臣兄作了个“水”的命题,于是交上来的作品里,便有了五花八门的“水”,既有“现实主义”,亦有穿越魔幻,更有俄韩美留学生之植根于本国历史的叙述。读来皆可感叹。
    剧本仅选了三个,虽然好的亦有一些,但这三部不仅都是从非虚构写作及小说里改编而来(此次剧本写作的要求即是如此),更显露出一些别样的气质,如异国,如方言。
    批评多聚焦于电影《百鸟朝凤》及美展。在这些学子眼中,《百鸟朝凤》的形象或许和去年时髦的影评不太一样吧。
    最后要感谢曾在此门课程上传写作之道的老师和朋友们,有小说家徐则臣、贺奕,诗人臧棣,网络文学的传道者邵燕君、摄影家马宏杰等。艺术学院的彭锋、李道新、陈宇、顾春芳、拓璐诸位老师也欣然应邀讲授了美术批评、电影批评、编剧等题材的课程。
    本课程由陈旭光老师与我主持。陈老师是“创意写作”课程的倡导者,认为本科生必须有一门写作训练的课程,他讲授了“创意写作”之导论。我的课程则涉到过新诗、非虚构写作及作业评点。还要感谢课程的助教,此年的助教是硕士生曾伟力和徐甡敏,他和她都是校园戏剧的推波助澜者。
    总算写完了这篇后记。尽管还有一些文字,可再留待后叙。
    陈均丁酉芒种前二日于均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