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戏剧艺术

柔软(精)

  • 定价: ¥56
  • ISBN:9787540480998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湖南文艺
  • 页数:183页
  • 作者:廖一梅
  • 立即节省:
  • 2017-08-01 第1版
  • 2017-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剧本+创作手记+主创访谈+幕后故事,更多的“内幕”披露。
    完整收录惊世骇俗之作《柔软》全剧本。
    编剧廖一梅、导演孟京辉的创作手记:每部剧因何而起,又是经历了怎样的创作过程。
    各版本的主创访谈:郝蕾、范植伟、詹瑞文……袒露他们与《柔软》的不解情缘、心路历程和相互成就。
    《柔软》通过“性别”这一话题,展现了廖一梅对生命的终极思考。

内容提要

  

    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如果有人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遇到了特别合适的人,不是因为他们的道德更完善,只是因为他们更幸运。”
    “婚姻只是所有人类关系中的一种,不比别的关系更好,也不比别的关系更坏。”
    ……
    《柔软》是廖一梅“悲观主义三部曲”的终结篇。讲述了一位女医生、一个纠结于自我身份认同的年轻人,他们对生活、对生命发出的提问和思考。

作者简介

    廖一梅,作家,剧作家。
    舞台剧作品:《恋爱的犀牛》《琥珀》《柔软》《艳遇》《魔山》;
    电影作品:《像鸡毛一样飞》《生死劫》《一曲柔情》等;
    文学作品:《悲观主义的花朵》(小说)、《柔软》(剧本集)、《琥珀+恋爱的犀牛》(剧本集)、《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随笔语录集)等。

目录

手记
剧本
那些年 那些事

前言

  

    作为完美主义者,接受一个有缺憾的世界
    “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这是我在《柔软》中写下的自己的台词。渴望被了解,不知道是不是人自身的缺憾和不完满所带来的需要和渴望。渴望被了解是孤独的人类的软肋吧,无人能幸免。
    从开始排练《柔软》,就一直生病,有气无力到说每句话都要鼓足力气,就这样开会、接受采访、参加新闻发布会,扮演一个侃侃而谈的编剧。我以前开玩笑,说我的身体忍受不了我的脑袋,所以常常生病。现在,不知道是谁在厌弃谁,谁又在强迫谁。总之,身体和脑袋在不合作的状态中撕扯着我,让我不断想起《柔软》中女医生的一句台词:“我该对我的灵魂动手术,它们困在我的体内,它们对我说要得到改善,这比割掉你的阴茎再造一个阴道更难!”这是我的切身之感。在这世界上,有多少人感到自己的身体和灵魂是有缝隙的,是存在问题的?我不知道。我恐怕一直是个过分严肃、过分喜欢刨根问底的人,花了十一年的时间,从《恋爱的犀牛》追问到《琥珀》追问到《柔软》,一路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但是,在死胡同的尽头,有着另一个维度的出口,不走到那里是看不到的。
    《柔软》是我写得最为艰难的一出戏,想了几年,写了一年。真坐在桌边敲键盘的时间很短,十天,又六天,但它一直在我脑袋里翻腾,耗尽了我心力,以致我去年年底终于写完的时候,完全没了力气,不想说话,不想出门,甚至不想下床,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个星期。
    这个跟性别有关的故事,如果把它当成一个寓言,不纠缠在情节上,像《恋爱的犀牛》和《琥珀》一样,可能更有助于理解这故事对所有人的意义。每个人对自己对世界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满,而《柔软》中的年轻人有着《恋爱的犀牛》中马路那样的勇气和决心,向他不能苟同的自身宣战,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改变。女医生欣赏年轻人的生命力,却对他的选择和努力保持着悲观的怀疑。而他们之间的情感对我来说,是超越于世俗界限和性别界限的人类更本质的善意和欲望。
    10月份刚开始排练的时候,有个周末,儿子的学校组织他们去中山公园秋游,说好是8:20在公园东门集合。司机把儿子送到公园的时候,晚了十分钟。其实,这是很平常的事,进去找到老师和同学就好。但儿子当时完全陷入了不能控制的沮丧情绪,坚决不肯进园,说“别说十分钟,晚一分钟也不行”。其实他非常盼望这次秋游,前一天还和爸爸一起做了三明治。但因为这十分钟的迟到,他认为整个一天都毁了,他也宁愿毁掉它而不做任何补救。在儿子当时那不可理喻的愤怒和沮丧中,我吃惊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预见到又一个完美主义者要开始接受人生的考验。任何一点儿不完美的瑕疵都会毁灭整个事物的价值,我花了多少年的时间与自己的这个潜意识作战,现在六岁的儿子也开始了。他得学会懂得这个世界不是恒定的不是完美的不是尽如人意的,学会正视这一切,而不是轻易放弃。有太阳就会有阴影,这是多么简单的一个常识,但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这是多么难接受的事实啊,悲观主义恐怕是他们必然的结局。
    不知道从哪天开始,我说得最多的词是“谢谢”。这也是一个悲观主义者的必然结局,任何美丽温柔之物都不是应该的、长久的、必然的,但要接受这一点也并非易事,直到现在,我觉得说谢谢,总好过葬花悲秋之态。
    《柔软》能顺利演出有赖于很多人的帮助和努力,但作为编剧,我想特别谢谢在形成这个剧本的过程中给过我帮助和鼓励的人。
    谢谢亲爱的索拉,这几年我在她798的家里晃荡过很多夜晚,跟她谈玄论道,听她弹琴唱歌。我叫她“798的女巫”,她有效地治好过我的头疼,也曾在给我治病时酣然睡着。她是这个剧本最早的读者,她毫不含糊的意见坚定了我重写第一稿的决心。
    谢谢姜文,四年前他给了我一本书,希望有助于我完成一个电影剧本,但这书最终给了我新的视角完成了《柔软》。他也是这部戏最早的读者,是对我的尖刻言辞哈哈大笑的人,使我意识到“哈哈大笑”的重要性。
    谢谢点点姐,作为一个曾经的医生和见闻广博的长辈,在剧本尚未成形时告诉了我很多常识和故事。
    谢谢小明姐和王朔,在我不知剧本如何结尾,精神恍惚的大半年里,我们在落地窗前和猫度过了不少悠闲安静的下午,安慰了我仓皇的神经。对我不时冒出来的各种问题和疑虑,王朔总是有他独特的一针见血的回答。
    谢谢小于,我值得信任的编辑和值得信任的朋友,对我从不吝惜她的赞美之辞,以她的方式给我支持。
    谢谢郝蕾,不只是因为她是这出戏的主演。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孟京辉扮成独眼海盗,我扮成戴尖帽的女巫.去参加郝蕾的生日化装party。那天夜里去了很多人,郝蕾刚度过了她生命里艰难的日子,但依然笑靥如花,看不到悲凄的痕迹,有个老外在忽明忽暗的灯光里跳着钢管舞,打扮成古怪模样的各色人等无从辨识……那天我滴酒未沾,回到家后,《柔软》的结尾终于在我脑袋里成形了。
    谢谢樊其辉,他的歌声和心酸的笑话给了我很多灵感。他一直盼望这出戏的上演,但他却以他的方式先向大家谢了幕。
    《柔软》的结尾,三个悲剧性的人物以相拥而笑结束了他们的故事。这也是我为自己选择的态度: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接受一个有缺憾的世界。
    廖一梅
    201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