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外国文学 > 外国文学-各国文学

呼啸山庄(精)

  • 定价: ¥36
  • ISBN:9787569211078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吉林大学
  • 页数:332页
  • 作者:(英)艾米莉·勃朗...
  • 立即节省:
  • 2017-09-01 第1版
  • 2017-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艾米莉·勃朗特所以能写出《呼啸山庄》这部“人间情爱的最宏伟史诗”,其体验来自直观的现实生活,来自广博的书本知识,特别是来自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内心体验。作为一个作家,其创作源泉必然也来自这几方面,只是艾米莉比同时代的一些作家有更丰富的想象力,更深刻的内心体验,有更为卓越的“用生动强烈的现实事物来体现想象事物的才能”。因为我们已经说过,她本质上是个诗人。至于说什么《呼啸山庄》出自其兄勃兰威尔之手或兄妹俩合作写成之说,显然是没有根据的。

内容提要

  

    艾米莉·勃朗特著的《呼啸山庄》不仅结构奇巧,手法独特,而且在细节的描写和语言的运用上,也有其独到之处。不管是景色、器物还是人物外表,描写都极为鲜明精细,如对两个庄园周围的自然景色和内部的家具布置的描写等,就连故事情节的年月日,也都非常确切严密,甚至可以列出一张精确的年代表。所用的语言质朴、生动、明快、流畅、不事雕琢,但又遒劲、凝练、简洁,惜墨如金,从而使作品大大地加强了真实感人的生活气息,渲染了强烈浓厚的思想感情,丰富了奇特超凡的主观想象。再加上梦幻、象征、预兆、隐喻的运用,以及神秘、怪诞的哥特式手法,使作品更加富有诗意,加强了深度和力度。

目录

译本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前言

  

    现在,艾米莉·勃朗特已被公认为英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天才,她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是“唯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杰出作品”,有着永久的艺术魅力。
    可是,这位仅仅在世上度过三十个春秋的女子,她的一生是非常不幸的,郁郁寡欢,孤寂凄凉。命运没有给过她一丝微笑,一缕爱情,一点荣誉,就连她呕心沥血写成的《呼啸山庄》,出版后也没有得到公正对待,甚至被评论界的某些人斥责为“一部骇人听闻、荒谬绝伦、毫无意义的作品”“一部恐怖的、令人作呕的小说”“小说充满阴森恐怖、病态心理和异教思想”。
    直到将近半个世纪以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这部作品的内涵和本质,承认它是一部奇书,一部富有独创性和超前性的伟大作品,从而把它列入世界文学名著之列。
    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1818—1848)1818年7月30日出生于英国约克郡一山区小镇桑顿。和她的姐姐夏洛蒂一样,她曾就读于柯恩桥学校和伍勒小姐学校,还曾跟夏洛蒂一起去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埃热夫人学校学习,但她更多的时间还是在哈沃斯的家中自学。艾米莉从小就爱好写作,十二岁时就开始和妹妹安妮一起,创作贡达尔史诗。还写了大量的抒情诗。她们三姐妹用笔名在1846年出版的《柯勒、埃利斯、阿克顿.贝尔诗集》,就是在夏洛蒂偶然发现了艾米莉的诗稿后,才决定自费结集出版的。接着,艾米莉写成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并且继姐姐夏洛蒂的《简·爱》之后,跟妹妹安妮的《艾格妮斯‘格雷》一起,在1847年12月出版。可惜的是仅仅一年之后,艾米莉就于1848年12月19日病逝,结束了自己短促而凄苦的一生。
    曾经有人认为,在勃朗特一家的生平研究中,还存在着五大悬案,其中之一便是艾米莉的性格之谜,甚至还断言,这将永远是个不解之谜。由此可见,艾米莉的性格是个颇为复杂的问题,而且它和《呼啸山庄》的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艾米莉继承了凯尔特人的血统,出身于牧师家庭,长年居住在偏僻的山乡,过着斯多噶式的生活,因而养成了外表沉静、内心刚强的性格,外表如冰,内心似火,意志坚强,宁折不弯。夏洛蒂就说她“比男人还要刚强,比小孩还要单纯”。她独立不羁,充满激情,有着非凡的想象才能和突出的独创精神。她的老师埃热先生曾经说过:“艾米莉具有一种逻辑的头脑,一种辩论的才能,这在男人身上已不同寻常,在女人身上则更属罕见。她真该是个男人——是个伟大的航海家。她那强有力的理智会从原有的知识中推演出新发现的天地。”如此看来,《呼啸山庄》在题旨和手法上的独创性和超前性,和她的这种性格及才能,显然有着密切关系。
    但另一方面,艾米莉又偏于沉郁、孤傲,藏而不露,自我遏制,这种性格又使得她不善交往,不愿合群。她渴望爱,但又得不到爱,不被理解,遭到冷落。加之看到现实社会中的种种恶行和弊端,更使她感到人生的痛苦和失望。她在1837年5月27日的一首诗中,就有这样的诗句:
    世上唯独我,活着无人
    关心.死后也无人哀悼;
    自从出世,没人为我生
    一缕忧愁.露一丝微笑。就在同一首诗中,还有这样的两个小节:
    青春的梦想首先幻灭.
    想象的彩虹随之消亡:
    经验也向我谆谆告诫,
    “真”在人们心里从未生长。
    多么沉痛啊,想到世人
    尽皆虚假伪善而奴态:
    更痛惜只信任自己的心.
    却发现那儿同样腐败。
    这不仅为自己的孤寂、失落而哀叹,为世人的虚伪、奴态而痛心,进而也否定了自我。显然,艾米莉对整个社会、整个人类,包括她自己在内,都带有强烈的叛逆情绪和深深的悲观意识。实际上,从《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身上,同时通过她所写诗歌的引证,基本上可以使我们看清她的性格,她的内心,她对世界的看法,她对自由的向往,她的反抗,她的追求,她的失望和她的悲凉。
    《呼啸山庄》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奇特作品,它也给人们留下了不少难解的困惑,其中之一也是“五大悬案”中的一个,即谁是《呼啸山庄》的作者。人们怀疑的是:一个蜗居山乡,从不接触异性的二十多岁未婚女子,怎么能写出爱得这么深、恨得这么透的爱情和复仇小说呢?她的体验从何而来?
    《呼啸山庄》不仅结构奇巧,手法独特,而且在细节的描写和语言的运用上,也有其独到之处。不管是景色、器物还是人物外表,描写都极为鲜明精细,如对两个庄园周围的自然景色和内部的家具布置的描写等,就连故事情节的年月日,也都非常确切严密,甚至可以列出一张精确的年代表。所用的语言质朴、生动、明快、流畅、不事雕琢,但又遒劲、凝练、简洁,惜墨如金,从而使作品大大地加强了真实感人的生活气息,渲染了强烈浓厚的思想感情,丰富了奇特超凡的主观想象。再加上梦幻、象征、预兆、隐喻的运用,以及神秘、怪诞的哥特式手法,使作品更加富有诗意,加强了深度和力度。
    由于《呼啸山庄》的复杂性和多义性,一百五十年来,对它的评述和研究卷帙浩繁、歧见纷陈。20世纪以来,桑格的研究肯定了作品的严谨结构和作者的准确想象力。塞西尔的“风暴和宁静”说,运用自然哲学的概念做了阐释,认为该书写的是风暴和宁静的冲突和复归,艾米莉是个神秘主义者,她所依据的哲学基础是超验世界。凯特尔的“被压迫者的反抗”说,认为希思克利夫的复仇是被压迫者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弗洛伊德主义者认为,艾米莉的创作动机是“出于受压制的性饥渴”。新批评的“窗子喻象”说,通过对《呼啸山庄》的阐释,说明野蛮对文明的威胁。结构主义则通过对此书的阐释,进一步证实“文本内在的多义性事实”,同时也指出了“现代文明的危机”。除此之外,还有解构主义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等。总之,对《呼啸山庄》,各种理解和阐释层出不穷,正如有人说的那样,《呼啸山庄》是一部奇书,也是20世纪文学批评界的一部宠书,从对它的评论中,可以看出文学批评理论流派的演变;对它和它的作者的评论,简直就是一部20世纪文学批评史的缩影。可以想见,对《呼啸山庄》这样一部“神秘莫测”的作品,今后还会出现更多的阐释,更多的评述研究著作。真是说不完的《呼啸山庄》,道不尽的艾米莉·勃朗特。
    宋兆霖
    1995年10月
    于浙江大学求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