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诗词曲赋

每一粒沙都有一个地址

  • 定价: ¥38
  • ISBN:9787541148767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四川文艺
  • 页数:225页
  • 作者:姜文彬
  • 立即节省:
  • 2018-05-01 第1版
  • 2018-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姜文彬的散文诗《每一粒沙都有一个地址》总是能够从生活最细微的地方发现诗意,从情感最丰沛的地方发现人性的美,质朴的文笔与对生活的真诚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在提升文字所表达的意境。姜文彬在散文诗的世界里勤奋耕耘,不断播撒着理想的种子。他的才华与激情催生了精神家园里的奇花异卉,灵魂得以诗意的栖居,他的文笔自然清新,灵动飘逸,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也有浪漫的理想色彩。

内容提要

  

    《每一粒沙都有一个地址》共收录了姜文彬的一百九十余章散文诗。散文诗是他内心的情感雨滴。他从平常的生活出发,透过眼前移动的风景,去发现和感悟一种生命的存在。他站在人与自然交汇的路口,以多汁和丰盛的语言,去表达关于爱情、亲情和友情的怦动。他深入职业的内心,以敏感的情愫去探究或触及历史、社会、当下的肌里,沁出意味的哲思。他以真诚、细腻、灵动和富有温度的思想去哀婉命运的疼痛和赞美生命中的感动。就如作者所说:“每一粒沙都有一个地址”。或许,黎明那一缕光亮犹如一只透明的蝴蝶就投递到了你打开心灵的那一扇窗口。

媒体推荐

    诗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以简洁洗练的语言,富有节奏韵律的表达,呈现事物的诗意与世相哲思,再一次证明了散文诗独特的感染力。
    ——罗勇(四川省作家协会编审,评论家,曾任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评委)
    姜文彬的散文诗总是能够从生活最细微的地方发现诗意,从情感最丰沛的地方发现人性的美,质朴的文笔与对生活的真诚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在提升文字所表达的意境。
    ——龚学敏(诗人、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星星》诗刊主编)
    姜文彬在散文诗的世界里勤奋耕耘,不断播撒着理想的种子。他的才华与激情催生了精神家园里的奇花异卉,灵魂得以诗意的栖居,他的文笔自然清新,灵动飘逸,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也有浪漫的理想色彩。
    ——干天全(诗人、四川大学教授、四川写作学会会长)
    《每一粒沙都有一个地址》,让我看到了诗人姜文彬三十多年坚持散文诗创作的丰硕成果。每章散文诗几乎都是他血脉的外化景象,心灵析出的晶粒,情感渲染的哲思。阅读这些作品,是一次美妙的心灵之旅。
    ——宓月(诗人、作家、《散文诗世界》主编)

作者简介

    姜文彬,1965年6月出生于四川省南充石楼一个教师家庭。1984年7月参加工作,开始热爱上散文诗并进行创作。有作品在《四川日报》、《星星》诗刊、《散文诗世界》等报刊上发表,有作品收入散文诗集,有作品获奖,编著有《回忆,是一只醒着的鱼》《木棉花开》散文诗歌集。系四川散文诗学会会员、理事,中外散文诗学会会员。先后供职于县级部门在区所在地的派出机构、县、市、省级部门。

目录

闪烁的海贝
——姜文彬先生散文诗集《每一粒沙都有一个地址》序
松果
藤蔓
你的嘴唇是我的呼吸
冬日的原野
小睡风致
梅子酒女人香
樱桃树
河流
梨花,雪白的精灵
瓷器
城市的梧桐

一只大鸟歇在夜的背景上
约会
行进中的船

菊香盈路
心事徘徊于城堡之外
农事
树洞与啄木鸟
小巷

雕塑

无叶树
树雨
冬之月
等待
秋思
蹁跹的雪
水仙花
龙泉桃花
相握
贴梗海棠
一枚银饰
经历
电话情结
你的名字
栀子花
红房子
风雨的感受
陪你走一段
相约在黄昏



思念是过火之后的疼痛
初恋的道路不可预测
鸟音一束
秋日独语
淡水珍珠
透明的黑蝴蝶
对坐
泪光在穿越睫毛的栅栏
风筝女孩
花想哭泣
茉莉花
一种节奏行进在原野
夜行火车
麦垛
一瀑穿空
藏寨晨光
青稞情
湖光秋影
那棵树在窗外枝繁叶茂
扁桶峡
如绵之瓶
密地
白坡
攀枝花
务本——乌拉国桃花
一只麻雀的散步
麻雀
心思如密集的莲子
紫调
我的身体需要补充水分
对面的女孩
下午的阳光临窗而来
在天桥,阳光透过云层的感动
夏天,蝉在城市里嘶鸣
阳光,刺痛了我的眼睛
草坪上的一道伤痕
温暖或恐惧
一只鹰歇于女人的臂膀
废弃水塘畔的垂钓者
鸟的家园摇摇欲坠
楼顶上温暖的阳光
银杏有叶
每一粒沙都有一个地址
沉默的面对
拉杆箱
扼住命运的喉咙
麦穗生长在你的胸脯
透明的雨伞
背靠背
谁能用琵琶弹奏
冬天,一群鸭子的幸福与一只鸭子的孤独
遭遇一座城市的心情
擎着一束梅
水仙之死
心脏
回忆,是一只醒着的鱼
风,收藏于金属的内心
邂逅远古的亚麻(三章)
走失或上演的痕迹
纪录·北川
(后记)散文诗:触点与灵感的行走或跳跃

前言

  

    闪烁的海贝——姜文彬先生散文诗集《每一粒沙都有一个地址》序
    结识姜文彬先生,已有若干年了,但相见不多。他是一个内敛而又热情的朋友,对待生活十分低调,处事为人又十分认真负责。这个印象,每见一次加深一次,这是一种修炼,一种美好的人品,一种精神素质较高的体现。虽然,他在一些公共场面并不张扬自己,但他却在细心观察,冷静思考,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有自己独立见解,是一位谦逊得让人十分钦佩,颇具才华的诗人。读他的散文诗稿,印证了我的看法。
    《每一粒沙都有一个地址》是他第一本散文诗集,也是他多年心血的结晶。题材面涉及很宽,生活、工作、友谊、爱情、大自然、以及人生哲理等等,无所不包。看起来似乎有些杂,但杂而不乱。整个作品有根红线串起,形成一个真善美的光环,这些作品就是这根红线串起的珍珠。也像春天原野里一根青藤上结满的甜果,晶莹闪亮,又美又甜,令人沉醉。他的创作思路,十分清晰透明,有自己的追求,颇具淡远的艺术特色。他不是简单的见啥写啥,而是有感而发,写深写透,写出心中对生活的感悟,写出事物的本质,写透人物的内心和情感世界的喜怒哀乐,如《樱桃树》:
    无需等候,无需猜测,注定的时刻在铁色的枝桠上挤出密密麻麻的芽苞是与春天最初的约定。
    ……
    这段文字写得多么优美、生动、含蓄、拟人化,把一群春姑娘迫不及待地要来到春天的心情,用一个“挤”字形容得栩栩如生。“铁的枝桠”也用得好,写出了樱桃树自身的特点,不同于其他树。作者不用红橙黄绿青蓝紫去形容树枝,而“铁色”二字,说明作者观察生活十分细心。“芽苞与春天最初的约定”这是一句点睛的语言,表达这些“芽苞”十分守信,每年春天最早来到人间,给人带来欢乐,带来甜美的生活。
    文彬先生的艺术特点,与表现手法,值得我们学习研究,他把描写、抒情、雕塑几种表现手法综合在一起,来展示描写对象的风貌、性格和思想感情,把他们的内心世界写深写透,启承转合,如同汩汩流泉,有声有色,让人耳目一新。
    追“新”,恐怕是作者的艺术方向,再举这篇作品中一段描写:
    攀摘是从春天的缝隙开始,拨开叶子的嫩绿,是一种裸体的晶莹。
    果实细长之柄,支撑或悬挂着重重叠叠的诱惑,一只飞鸟与另一只飞鸟相约去偷吃禁果。
    这段描写由近而远展开了一幅大自然春天的美景。近,是樱桃甜美,但他不这样描写,而是用“裸体的晶莹”来形容,多么有创意!远,是“一只飞鸟与另一只飞鸟相约去偷吃禁果”,“禁果”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是对爱情的追逐?是对新生活的探寻与向往?总之,这个境界多么辽阔、宽远由读者去想象。浮现在眼前的是天高云淡,一群鸟儿朝向一棵缀满红亮的樱桃树飞来,让人回忆起童年在家乡爬樱桃树偷吃樱桃的情景,十分亲切。
    追求新境,新意,新的形象和新的情感,在这部着作中许多篇章都体现了这一特点。比如《藤蔓》中“一粒刚降临的雨滴与一粒新萌生的芽苞在清晨相遇,亲密的接触就像少男少女短暂而又深情的初吻”,多么生动、形象,感人。《梅子酒,女人香》又从另一角度来描写生活的新意。“拔出瓶塞,打开尘封的生活/女人之舌,味蕾在舌尖上舞蹈/女人饮梅子酒/男人饮女人香/谁与谁醉。”这是写感觉,写一种玄妙的意象。“味蕾在舌尖上舞蹈”这个句子写得多么精彩,把女人饮酒那种神态展示得活灵活现,尤其“男人饮女人香”这句尤为出彩,写出了女性的柔美,男性的多情,恋人之间甜蜜的温存,表达极为独特。这类作品在书中俯首即拾,几乎篇篇如此,一个“新”字概括了全书。
    散文诗和任何文学作品一样,必须要有新意。新是作品的生命力,没有新意便失去了灵魂,只是一只干枯的躯壳,谁会喜爱?
    新,不只是构思立意要新,语言,形象都要新。新,就是别人没有发现,或者想写而又写不出的东西。
    一篇完美的散文诗,只有新还不够,还要美、精、含蓄、空灵、意境开阔、形象立体化。姜文彬先生的作品这些优点都具备,只觉得句法的转折太多,稍嫌铺张,读者会感到换气困难,一气读不完。如果作者忍痛割爱,句法再精短一些,那就非常完美了。祝愿姜先生诗海拾贝,按自己的习惯,把生活中的海贝、珍珠全部装进你散文诗的行囊。
    全书一百九十多篇作品,琳琅满目,佳作连篇,我就不再一一列举和细谈了,留待读者去细细品赏。最后我想谈一谈作者对散文诗的感情和追求。从后记中我们得知,他很早就阅读过郭风的《竹叶上的珍珠》,柯蓝的《早霞短笛》,鲁迅的《雪》,朱自清的《春》,郭沫若的《山茶花》,巴金的《日》《月》以及屠格涅夫等国内外一些大家的作品,为他后来写散文诗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因此,他在1984年所写的处女作《塔》便受到文学界前辈的关注。三十多年来,他写过不少作品,但向报刊投稿甚少,虽然他的《岁月的痕迹》2009年获得过“祖国杯”全国散文诗大赛优秀奖,但他依然如故,十年来黙默耕耘着自己心灵上这方热土,不图名不求利。他说:散文诗是他“血脉和心灵深处流动的滚烫的潮汐,从日出到日落,从黑夜到白昼”,己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份。这是一种大爱,爱人类精神领域的阳光草地,爱我们祖国的美丽文化。这是炎黄子孙的赤子情怀。所以他才能潜下心来阅读,写作与观察生活,写出那么多优美诗篇。我们祝愿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写出更多的散文诗精品。
    (本文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外散文诗学会主席,《散文诗世界》总编辑,著名作家。)

后记

  

    散文诗:触点与灵感的行走或跳跃
    这是风的行走,是雨的行走,是阳光的行走,是影子的行走,是月光的行走,是雷电的行走,是雪花的行走,是河流的行走,是云雾的行走,是画笔的行走……
    这是散文诗人的行走。
    这是舞者的跳跃,是飞鸟的跳跃,是游鱼的跳跃,是潮水的跳跃,是浪花的跳跃,是麋鹿的跳跃,是琴键或琴弦手指下音符的跳跃,是血脉或心脏的跳跃,是梦的跳跃……
    这是散文诗人的跳跃。
    那是父亲的背影,是母亲的皱纹,是妻子的笑靥,是儿女的声音,是亲朋的念想,是故人的牵挂,是古人的回望,是劳者的有形,是行者的无疆,是娱者的为乐,是痛者的如泣……
    那是散文诗人的触点。
    那是大海中的礁石或航船,是土地上的稻穗或麦粒,是市集里的刀币或陶罐,是原野上的树木或花草,是动静中的马匹或牛羊,是仰望苍穹的星空或俯瞰城市的灯火,那是面对历史的沉思或存于现实的表达……
    那是散文诗人的灵感。
    触景生情,或在想象之中。
    灵机一动,或在梦幻之间。
    睹物思人,或在诗意之上。
    散文诗——触点与灵感的行走或跳跃。
    读到第一部散文诗集,在我的记忆中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那是在龙门镇炮台街一供销社门市外一个销售书摊上,跃入我眼帘的是一本装帧精致的儿童散文诗选——《竹叶上的珍珠》。封面的右上方那大大的三分之二圆形的黄色块,就像一颗膨大的水晶球,而在黄色块中有用白色随意画出的两三支古拙的树的枝干,又像是写意的月光下的两三枚摇曳的竹叶;封面的左边是半圆形的红色块,一支白色的笔触由下至上由粗至细在血红的画面上穿刺而过,另两支笔触一断一续,呈现为自下而上的勾连,显得简洁干练或浸出一种疼痛,一黄一红像两个气球升挂在天空;在两个球体之间,感觉是两只写意的黑色的燕子,三剪燕尾翘向天空像三朵跳跃的火苗,那种自由自在飞翔在丛林之中,仿佛耳畔可以听到翅膀拍打空气的流动……绿色的“竹叶上的珍珠”六个字体横排在封面的右下方,一本诗意的书轻轻地打开了我认识和热爱散文诗的大门。这本由马汉彦编着,甘武炎封面设计,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献给少年读者的散文诗选本,迟到又幸运地献给了已是19岁青年的我。我在这里读到了柯蓝的《早霞短笛》,郭风的《竹叶上的珍珠》;重读到了鲁迅的《雪》、朱自清的《春》,读到了郭沫若的《山茶花》,巴金的《日》《月》;更新奇的是认识了一些从未谋面的老外:我听屠格涅夫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东方的传说》,看他在花园里放走具有爱的冲动和力量的《麻雀》;我看见惠特曼《黑夜中在海滩上》唱着动人的《自己之歌》;在《海边》,泰戈尔种下的《金色花》和《榕树》在快乐地生长;列那尔在与《萤火虫》《翠鸟》《天鹅》《蝴蝶》嬉戏;在普里什文《大地的眼睛》里,看到的是茂盛的《枞树和橡树》,而在纪伯伦幽静的花园里,却生长着《虚荣的紫罗兰》…… 1984年,我模仿着泰戈尔的《海边》等篇什,试着写,将写下的《塔》作为习作寄给了本人正在参加学习的全国文学创作函授协调中心嘉陵江分中心(该协调中心于1984年9月在上海成立,聘请丁玲、巴金等担任顾问,《嘉陵江》文学创作函授分中心是首届全国17个成员之一)。没想到竟在嘉陵江分中心编发的1985年《写作园地》第3期上发表了,还附有杨正业老师的一篇简短的点评。 塔 弹子像一颗颗珍珠,棋盘像一畦畦田垄。一个可爱、天真的孩子用五光十色的弹子在五彩的棋盘上垒砌着,他在建造他心目中的塔。 一颗,两颗……孩子搁得是那样轻。 一层,两层……孩子砌得是那样稳。 从窗外透进的阳光,抚摸着孩子红扑扑的脸蛋,也照耀着金灿灿的塔身。 当孩子将最后一颗弹子搁在塔尖上的时候,他高兴地拍着小手喊了起来: “妈妈,我造塔了,我造的是珍珠塔。” 年轻的妈妈走过来搂着孩子亲吻着,亲吻着。她微笑地凝视着塔,颗颗弹子映在她那清澈的眸子,顿时燃起了她的心灵之火。 于是,妈妈给孩子讲起了美丽而又动人的塔的故事:嘉陵江边的白塔,延河岸边的宝塔…… 孩子再一次凝视着五彩的塔,眸子里融进了幻想,憧憬,还有美好的希冀。 杨正业老师对《塔》进行了点评(刊于该文之后):用弹子垒塔,是儿童生活中的寻常事。寻常事,经作者信手拈来,顺笔写来,就显示出不寻常的意义,足见作者捕捉题材的闪光,思考生活的意义,敏感而识断。 构思自然,巧妙,不露痕迹。读前几节,作者好象毫不经意地随便地给我们讲一件小故事;到了末尾,才觉得塔的形象留给人们的想象空间大,内涵多。 语言朴实,没有堆砌,没有矫揉造作,思想的光芒,从不起眼的文字里闪射出来。 这章稚嫩的习作的发表和得到的点评,无疑,点燃了我心中热爱散文诗的火炬。 1985年,在贵州人民出版社的《幼芽》杂志第6期上,发表了《打水漂》(外一章)。 打水漂 溪水弹奏着古琴,清澈的水潭像一颗硕大的蓝宝石,又像一口铺满荷叶的荷塘。牛儿在塘边的草坪上吃草,晚归的牧童寻找着扁平的鹅卵石,在潭边打水漂。 一朵朵睡莲在石子与水面的撞击下盛开,显得那样洁白;水潭——这张巨大的唱片,播放着叮咚叮咚的乐曲,她比溪水演奏得更加悦耳、动人;漾起的圈圈涟漪,像音波一样向四周扩散……孩子们顿觉耳目一新。 孩子们有趣地比赛着,并且数着一、二、三……看谁得冠军。 一朵水花消失了,又一朵水花盛开了,孩子们在追求着瞬间的美。 捡蝉蜕 山村的早晨,空气清新。 一位小姑娘来到树林里。昨天,蝉留下的“知了”声音,还在她的耳畔萦绕。她在寻找,寻找着那逝去的声音,寻找着童年的欢乐。 蝉蜕,就像一尊尊玲珑剔透的雕塑,挂在枝头,嵌在树叶间……她撷取着,撷取着一个个被露水打湿的梦。阳光透过森林,用它那彩色的光圈,摄下了一组组美丽的镜头。 小姑娘认真地将蝉蜕连成串,就像一串精巧的项链,她提着大自然的早晨馈赠给她的礼物,脸上露出笑容,朝药材收购站走去。 望着篮子里那些薄薄的、透明的蝉蜕,她想起了药材收购的通知,想起了外婆上次生病,医生开的中药方里就有蝉蜕,她的心里萌动着一种愿望…… 想着这些,小姑娘在收获的早晨笑了,她笑得那样甜蜜。 当年,也还发表有: 竹木市 一根根木料,竖起来了,像船的桅杆,擎着一片蓝天…… 一捆捆竹子,堆起来了,像一座座青翠的小山…… 竹木市,你这昔日冷落的地方,如今被贩运户唤醒,显示出勃勃生机。 木料——大山的女儿。去学校,便是舒适的桌椅;去家庭,便是新颖的家具;去江河,便是负重的舟楫…… 竹子——木料的姊妹。去农家,便是萝筐、粮囤;去城市,便是精致的工艺品。 江边,又运到一个个木筏、竹筏,给市场注入新鲜的血液。 我走在竹木市,就像穿行在林海。我好像一尾好奇的游鱼,追寻着浪花,寻着这生活的真谛。 (发表于1985年4月16日《四川市场管理报》) 市管费票 这是一沓彩色的记忆。 呵,红黄绿……五彩缤纷。 在繁荣的集市,我收取着市场管理费。 彩色的票上,不仅有票额的多少,还记录着纳费者积极的行动,舒心的笑脸;当然,也有悭吝的表情、言辞…… 啊,这又是一幅彩色的规划图: 取之于市场,用之于市场。 看,那新建的一幢幢集市,不也五彩缤纷吗? (发表于1985年10月1日《四川市场管理报》) 这些都是我早期发表的部分稚嫩之作。后来,我读到了泰戈尔的《飞鸟集》《新月集》《园丁集》《吉檀迦利》;普里什文《大自然的日历》《林中水滴》《大地的眼睛》;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巴黎的忧郁》;纪伯伦的《先知》《沙与沫》;惠特曼的《草叶集》……波德莱尔是散文诗的最初创造者之一。他说过:“当我们人类野心滋长的时候,谁没有梦想到那散文诗的神秘——声律和谐,而没有节奏,那立意的精辟辞章的跌宕,足以应付那心灵的情绪、思想的起伏和知觉的变幻。”他还说:“散文诗这种形式,足以适应灵魂的抒情性的动荡、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 1991年5月,有散文诗佳句收入邹岳汉主编的《散文诗锦句3000》(咏物感怀篇)。1994年1月,我的《鸟音一束》——《隔叶黄鹂》《塞云雀》《画眉》《梦中相思鸟》散文诗四章,收入由丁一、刘阳主编的“跨世纪散文诗丛”——《当代爱情散文诗》选集。我的散文诗《秋日独语》(三章)发表于《星星》诗刊1996年第5期。2004年,编着出版了散文和诗歌选集《回忆,是一只醒着的鱼》,收入了本人的散文诗《菊香盈路》《门》等。2009年,《岁月的痕迹》散文诗组章,参加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省散文诗学会、《散文诗世界》等四家单位联合举办的“祖国杯”散文诗征文大奖赛,荣获优秀奖,并应邀参加了于当年10月举行的颁奖大会。我的散文诗得到中外散文诗学会主席海梦老师、《散文诗世界》杂志宓月主编的关注,在该刊2011年第3期发表了《蹁跹的雪》(四章)。2013年,得到达州《大巴山诗刊》常务副主编、诗人龙克(龚兢业)的关注,在该刊2013夏季号发表《松果》等散文诗7章;2014年6月,得到《攀枝花文化》主编潘基安、副主编、作家普光泉的关注,在该刊发表散文诗《夜行火车》(外六章)。2015年6月,得到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万卷楼》杂志主编李一清、副主编李诚的关注,在该刊发表《下午的阳光临窗而来》等散文诗8章。 对散文诗,我写得不多,但没有间断过对它更多的阅读。从1984年成立中国散文诗学会,品读诗坛泰斗艾青的题词:“让诗和散文携手,进入散文诗的天国”,到阅读创刊的《散文诗报》,到邹岳汉主编的《散文诗》、到海梦老师主编的《散文诗世界》、到白航、叶延滨、杨牧、梁平、龚学敏主编的《星星》诗刊(《诗歌原创》《散文诗》《诗歌理论》)等。从《黎明散文诗丛》,到《散文诗写作讲稿》和《当代散文诗创作论》,从2000年以来的《中国年度最佳散文诗》,到2002年以来的《中国散文诗精选》,我熟悉了更多散文诗人的名字和他们的作品。郭风、柯蓝、耿林莽、海梦、邹岳汉、王尔碑、李耕、许淇、刘湛秋、刘虔、王宗仁、唐大同、徐成淼、桂新华、灵焚、周庆荣、方文竹、亚楠、天涯、宓月、曹雷(我高中所在学校的老师)……2010年,我到北京出差时,在王府井新华书店,还购买到了王幅明主编的《中国散文诗90年》,读到了我国散文诗诞生以来90年间的精品力作。2018年3月27日中午,我去槐树街四川文艺出版社时,朱兰编辑又送给我厚厚的一本由海梦老师担任总策划的《中国散文诗百年经典》。当然,也读一些古今中外的诗歌、散文,以及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和文化类等书籍。 王幅明先生曾用“美丽的混血儿”来贴切地形容散文诗这种独特的文体。散文诗是诗与散文结合后诞生的新的生命个体,它流淌着父亲和母亲的骨血,它既有父亲和母亲的内在特质,又有父亲和母亲的外表(貌)特征。也即是说它既有诗和散文内在的特质,又有诗和散文的外表(貌)特征(而不是指散文的外衣),诗与散文结合的散文诗,也就是父母结合之后的儿女,骨子里(性格)和外貌或多或少都有父母的影子,也就是或多或少都必须有诗和散文的影子,但这个只是影子,或者说是像父母,但他(她)已有他(她)自己特点和外貌,他(她)是具有独立意义上的人(血型、DNA、外貌,缺一不可),无论他(她)的个性特点和外貌像父亲或母亲多一点或少一点。也就是说散文诗无论是诗的特质特征元素或散文的特质特征元素多一点或少一点,它必须具有诗和散文的特质特征元素,无论散文诗是更多地偏向于诗或更多地偏向于散文,或恰到好处,那是作者、作家赋予它的个性,应该都可以写出优秀的作品。“放弃象征与修辞,我只想沉迷于一场恰到好处的叙述。”(卜寸丹)“较之于诗,散文诗更钟爱于叙述。关键在于是否恰到好处。”(龙彼德)“我想,散文诗终将形成其既非诗又非散文的独特文体形态。”(耿林莽)“我认为:散文诗既不是散文,也不是诗,更不是从属于散文或诗歌的附庸。它是与诗歌、小说、散文、评论并列的一种独立文体,并且将长久发展下去,越来越好!”(刘海潮)散文诗就是散文诗,它不是诗,也不是散文。散文诗要对得起它这个属于自己的称呼。或者说,散文诗是聚光灯下优美的双人舞蹈,跳荡的思绪和意蕴是诗的内核,举手投足的舞姿是散文的形象,沐浴着流动的音乐,那种心灵的片断和不间断凝固的美的瞬间融为一体,散文诗人身在其中。 散文诗,是我内心的情感雨滴。那种雨滴油然而生,油然而生是因为有雨意的云朵,云朵的飘动,积聚的水珠;那种雨滴美丽动人,雨滴的情态或密如丝或稀如星或急如箭或缓如蚕或猛若浪或柔若棉;那种雨滴美妙若音,是打在屋檐之上,是敲在绿的芭蕉,是润泽茁壮的禾苗,是浇灌青翠的树林,是跌入江河湖海,是浸进草叶沙洲;那种雨滴近在咫尺或远在天涯,高山狭谷、平原丘陵、草原荒漠、城市乡村,那种不同地域的雨,深深地扎根在春夏秋冬的某一个白天或黑夜;那种雨滴牵扯着自己的心境或者不经意轻触读者的心灵,人间的七情六欲在季节的河流中是潺缓而行波浪不惊还是静水深流景象纷呈还是恣意泛滥漫岸而去决堤若奔…… 法国马拉美《孤独》中有这样一段话:“文学的存在是一种真实存在以外的存在,它出现在某种实在的清醒之时,和世界发生于某些契合和意义之中……”我的散文诗世界,总有那些人、物、事、梦等在碰触我的眼、耳、鼻、舌、身、意……在碰触我内心深处的某一根神经,而引起共鸣的震颤。与马拉美的清醒之时、契合之中比较接近。这往往也称之为我散文诗的触点。它不是空穴来风,也不仅仅是触景生情。据此,有时可很快成章,但更多的时候需要持续发酵……接下来就是组织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散文诗重要的美学特征就是她精美凝练的语言,当初和持续让我喜欢上散文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她的语言美,那些美的散文诗语言常常能打动我的心。“语言依附于这种情怀,自然消长,这是散文诗语言形成的一种最佳状态……”(耿林莽),他还说:“进入的语言,应兼具诗美和散文美的散文诗语言。”我渐渐地认识到,一章散文诗的语言,应该向散文情节描写美或叙事抒情美和诗的意象美的语言的方向去努力。一个时期的作品,或者在叙述、描写和抒情的语言上占据着过多的篇幅,还没有意象语言的自觉,或者,有的仅仅是在语言中找到一些音乐的节奏或情绪的流动,或者仅有少许的意象。意象的不间断地轻捷跳荡如一路的流水碰撞坚硬而有棱角的石头激起的此伏彼起的浪花的美丽还没能撞入自己或读者的视野。当然,也就没有堆砌新奇意象的景象呈现。我也时常在品味和感悟波德莱尔所说的:“你聚精会神地观察外物,便浑忘自己的存在,不久你就和外物混为一体了。……它的荡漾摇曳也就变成了你的荡漾摇曳,你自己也就变成了一棵树。同理,看到在蔚蓝的天空中回旋的飞鸟,你觉得它表现‘超凡脱俗’,一个终古不灭的希望,你自己也变成一只飞鸟了。”对作品中意象的物我合一还要有更多的努力,当然,还将在“择取素材、精选情节与细节,以致结构、布局的创作全过程”(耿林莽)等方面做更多的努力。 语言承载着思想。“情感的浓度与思想的深度在散文诗里是不能分开的。”(陈亚丽)“融合情与思的诗文会阐发出一种内在震慑性,有如坚硬的鸟喙,啄住人心,从而才会有所启示的功能,它引发接受者深思、反省等审智活动。”(王晓悦)希望在我的散文诗美的流淌中,浸出清亮的心语或别具意味的哲思。尽量追求水到渠成,更高的境界是道法自然。犹如从青青的草地漫出的清泉,流入淙淙的小溪碰撞在圆滑或长着坚硬棱角的石头上激起的几簇浪花,或许,分流思维的向度,或者跌入山涧,探寻思考的深度,或者,从茫茫高原奔向辽阔大海,那些层出不穷的思考还有广度、力度、高度、长度、跨度、经度、纬度…… 散文诗——我血脉和心灵深处涌动的滚烫潮汐,从日出到日落,从黑夜至白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