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报告文学

出发--我的如谜人生

  • 定价: ¥56
  • ISBN:9787539652986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安徽文艺
  • 页数:259页
  • 作者:张芬之
  • 立即节省:
  • 2018-05-01 第1版
  • 2018-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这是一本书写个人奋斗历程的好书,是一本催人奋进、让人向善向上的好书,是一本给人力量、给人智慧的好书。作者通过自己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故事,以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作良言,激励在阳光与风雨的人生之旅上行走跋涉的人们。真真切切给读者带来真实、可信、可敬之感。
    从一本传记了解新中国六十年的变迁,从一种经历学习做事、做人、做官的大学问。整个故事时而诙谐幽默,时而催人泪下,时而令人掩卷沉思,时而又催人奋进。
    《出发--我的如谜人生》是作者张芬之用一生真实传奇经历构筑的鸿篇佳作,既有生活里的柴米油盐,也有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既有仕途上的风雨兼程与进退得失,也有事业上的一往无前与是非取舍;既有家国情怀中的忠孝勇恭廉,更有亲友交往中的仁义礼智信。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饱含励志,充满激情!

内容提要

  

    《出发--我的如谜人生》作者张芬之,系安徽省灵璧县人,原任中国新闻出版报总编辑,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书十六部,是中国新闻出版界的知名人士和资深报人,曾被中国传媒大学聘为兼职博士生导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他出身贫寒,自学成才。青少年时期饱尝了生活的艰辛,立志穷则思变,奋发向上,终于从生产队会计一步步成长为正厅级的中国新闻出版报总编辑。
    他命运多舛,顽强拼博,充满故事,充满传奇。是投笔从戎,辛勤笔耕,改变了命运,是唐山大地震改变了他的仕途和抉择,从而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他才思敏捷,正直刚强。该书以自述的形式,白描的手法,生动真切地叙述了他的苦难,他的奋斗,他的欢乐与成功,文字清新,事件典型,全书涵盖了近五十年的风雨阳光,也清晰留下了他奋发向上的足迹,许多篇章催人泪下,引人深思,是一部充满故事、充满传奇的励志之作,同时充满了做人做官做事做学问的人生哲理,值得有理想、不认输、有拼搏精神,尤其是年轻读者一读。

作者简介

    张芬之,1945年农历七月二十七日出生,安徽省灵璧县人。曾任《中国新闻出版报》总编辑,高级编辑。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1993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第二届韬奋新闻奖提名奖,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担任国家新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受聘担任中国传媒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从事新闻宣传工作40多年来,写作并发表了消息、通讯、言论、杂文、散文、报告文学、诗歌等2000余篇。1989年以来先后出版了《笔耕路》《信息录》《拾萃集》《报苑随笔》《人生是杯苦酒》《做最好的党员》《伏案拾萃》《敬业走笔》《生死一步之遥》《文海拾贝》《爱的心语》等著作。

目录

序言 一本书写个人奋斗历程的好书(吴玉叶)
引言
第一部分
  一 苦难的童年
  二 命运的转机
  三 师生眼中的佼佼者
  四 不平凡的“文革”经历
  五 参加新汴河工程建设
第二部分
  六 动乱中报名参军
  七 辛勤笔耕 破格提干
  八 采访著名女记者王金凤
  九 唐山地震改变了我的抉择与命运
  十 一篇内参引来胡耀邦的批示
  十一 下连代理指导员
第三部分
  十二 毛遂自荐 转业进京
  十三 艰苦自学 拿到大专文凭
  十四 《中国报刊》悄悄地变化
  十五 一篇消息引起轩然大波
第四部分
  十六 另立炉灶 创业艰辛
  十七 一则报道惊动了总书记胡耀邦
  十八 报纸更名再出发
  十九 风云突变 临危受命
第五部分
  二十 圆了儿时梦
  二十一 作品获奖的感悟
第六部分
  二十二 中央党校地厅班进修
  二十三 命运多舛 贤妻病危
  二十四 总编辑非我莫属
  二十五 悲痛中带团访美
  二十六 王翠华与翠华山
第七部分
  二十七 事业的“丰碑”
  二十八 捐建“张思德希望小学”
  二十九 莫名其妙的失误
  三 十 巧遇高丽 喜结良缘
  三十一 神奇的抽签
第八部分
  三十二 天有不测风云
  三十三 晚间家里响起匿名电话
  三十四 暴风雨式的审计与调查
  三十五 与宗源署长的最后谈话
  三十六 致信党组 要求退休
第九部分
  三十七 退而不休 贡献余热
  三十八 捐书助学 回报故乡
  三十九 本命年生日的欢聚
后记
附录

前言

  

    人,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是血肉之躯,都吃五谷杂粮,也都会有个三长两短,头疼脑热,概莫能外。
    有时我想,人,每一个男人和女人,为什么从娘肚里生出来,第一个声音是哭呢?有的是轻轻地哭,有的是哇哇地哭,有的甚至是凄厉地哭。哭,是人投胎落地的第一声告白,这个普遍的生理现象告诉我,人,来到世上,不是让你来享福的,不是来歌唱和开怀大笑的,首先要会哭,能吃苦,起码要有吃苦耐劳的准备。吃不了苦,光想笑,不想哭,那是一厢情愿,也是不符合人间真情和事物发展规律的。俗话说,苦中有甜,甜中有苦,先苦后甜,苦尽甘来。又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苦读寒窗,金榜题名。这些老话古语,充满人生哲理,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我已是古稀之人,说不上是饱经风霜,历经磨练,也算得上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吃尽了人间酸甜苦辣,也曾享受过风光体面。如今,从正局级领导岗位上退休十余年,回首过去的难忘岁月,总觉得有些事需要回忆,有些道理需要诉说,有些教训需要记取,有些话需要写出来留给后来人。于是,我斟酌再三,决意以自传体的体裁,以回忆录的形式,将我自认为富有故事或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写下来,发出去,以作今生的回顾与纪念,亦作励志的苦口良言,就教于在阳光与风雨的人生之旅上行走跋涉的人们。但愿我的经历我的故事,是可听可读可思可议且有滋有味的,
    而不是哗众取宠,无病呻吟。
    是为引言。

后记

  

    我总以为,我的经历很特殊,我的人生充满着传奇色彩。把我的大半生值得回味、值得追忆的东西写下来,留给青山留给后人,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所以,撰写回忆录是我多年来的设计与心愿。前些年已草拟提纲,写了开头,但因为忙东忙西,迟迟未有动笔。今年春节期间,闲来无事遂捉笔写作,不承想一旦动起手来,六十多年前的往事居然像过电影一样,一幕幕一场场,活灵活现,历历在目。
    真可谓,自己的经历烂记在胸,一朝回忆落笔在纸,犹如山涧中的溪水潺潺流淌,叮叮咚咚,一串串一滴滴水到渠成。
    童年的苦难不堪回首,艰苦的自学铭心刻骨,新闻之路上的跋涉及任新闻官三十多年的顽强拼搏与风雨前行,确实值得回顾、值得反思,也值得梳理、总结与书写,这也算是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吧。
    自己的回忆录,说好写,是因为人贵有自知之明,自己有多大能耐,能吃几碗干饭,自己太了解太熟悉了。所以,自己给自己立传,自己给自己画像,总是比较逼真和生动。说难写,毕竟是半个多世纪的往事、乐事、悲事或烦心的事,要认真追忆,择其要点,颇有感悟又较有文采地书写下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尤其是官场上的一些陈年旧账,一些委屈、误会和恩恩怨怨,又不能披肝沥胆、敞开心扉、直言不讳地写出来,还是要有所顾虑、有所选择、有所保留,言之不尽,适可而止,那就更伤神、更费心血了。
    然而,我的决心已下,我的性格使然。自己决意要干的事,纵有千辛万苦也要咬定青山,一气呵成。这不,经过两个多月的谋篇布局,挑灯夜战,一部题为《出发——我的如谜人生》的二十万字的回忆录业已完稿。我可以用人格和党性担保,书中所写其事、所言其人,除了个别地方因时间久远,个别年月日或许不大准确,也有个别事例有意隐去了姓名、隐去了不便书写的一点内幕,其余所有事实与情节,包括现场对话完全是真实再现,有充分根据的。
    如烟往事如实写,择其精华论人生,是这部回忆录的基调与主旨。但愿她的出版发行能给读者一些思考与启发,能给人生带来一点正能量,愚殷切地期望着。同时也怀着一颗赤诚的心,静候读者和友人的批评指正。
    张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