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戏剧艺术

慧中剧作

  • 定价: ¥68
  • ISBN:9787104046547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戏剧
  • 页数:411页
  • 作者:陈慧中
  • 立即节省:
  • 2018-05-01 第1版
  • 2018-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慧中剧作》收录了陈慧中的二十一部戏剧作品。陈慧中的剧本,往往都是以孩子般的视角去观察社会,语言也充满了孩子般率真的性情,但剧情内容却有着很深刻的内涵。这与陈慧中的创作态度有关:那就是他永远保持的童心和对孩子们的爱心,同时用真心去贴近孩子的生活。

内容提要

  

    陈慧中著的《慧中剧作》是一部个人原创的戏剧作品集,全书内容包括:自序、话剧(小剧场话剧、多幕轻喜剧、多幕话剧)三部、儿童剧(多幕儿童剧)一部、独幕剧(独幕话剧、独幕讽刺闹剧)三部,小品(喜剧小品、幽默小品、话剧小品)七部,小学校园微戏剧、独角剧、寓言剧、童话剧等七部。

作者简介

    陈慧中,祖籍广东澄海,1957年生于广东潮州,全国文化系统劳动模范,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曾任深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现供职深圳市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作品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曹禺戏剧奖·剧目奖”、“中国戏剧节优秀编剧奖”、“全国群星奖”金奖、“金狮奖”等奖项。

目录

自序
话剧
  《我去哪儿了》(小剧场话剧)
  《窗外有片红树林》(多幕轻喜剧)
  《我是老师》(多幕话剧)
儿童剧
  《丑小鹅》(多幕童话剧)
独幕剧
  《又是桃花盛开时》(独幕话剧)
  《夜归》(独幕话剧)
  《非常男女》(独幕讽刺闹剧)
小品
  《一对“疯子”》(喜剧小品)
  《老人与小偷》(幽默小品)
  《旅游奇观》(喜剧小品)
  《门铃叮咚》(喜剧小品)
  《卖茶歌》(话剧小品)
  《生日快乐》(话剧小品)
  《爸爸,我生死相依的爸爸》(话剧小品)
小学校园微戏剧
  《要命的作文》(微型儿童剧)
  《蛙殇》(微型儿童独角戏)
  《可敬的傻猫》(微型寓言剧)
  《哭泣的熊猫》(微型童话剧)
  《企鹅深圳奇遇记》(微型童话剧)
  《宝宝回家》(微型童话剧)
  《李白和他的后代》(微型儿童剧)
附录  温暖我生命的那人
后记

前言

  

    灯下打开这本书的,真的是您吗?
    站在您面前,我难免忐忑,无端占用别人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在四处泡沫般汹涌的出版物中,您真会看这本剧作选?而序言应近乎“产品特色说明书”,不请权威或用户来鉴定,就难逃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之嫌了!但是,王婆一辈子就种这么几个瓜,听她夸夸又何妨?
    是的,这只是一个60岁的戏剧学徒,几十年来跋涉在戏剧大山中栽种的几个瓜果。我期待您的品尝,如果您尝到瓜还读到种瓜人,那就更喜出望外了!
    我原是一名中学数学老师,35岁那年才选择了戏剧创作这一志业。但对于我这个在现实中很敏感且情感又丰富的人,太多的“爱”与“恨”在数学里派不上用场,最好的选择当然是艺术创作。而戏剧与各种艺术门类相比,又最能体现浓烈的感情和尖锐的冲突,用它来“发脾气”,再好也不过了!再者,我喜欢独处又向往面对面的艺术表达,而剧本的剧场体现,恰好有纯文学达不到的满足。
    因憋得慌而拿起笔,也许这一点正好对上了有感而发的写作要诀,让晚起步的我有幸走上一条正路。
    《又是桃花盛开时》和《我是老师》都是我的起步之作,写的都是我熟悉的教师生活,从中您可以明显地看到那个急于诉说和呐喊的我。前者写于1992年,那时我刚从潮州市高级中学调入市文化馆,没想到翌年就获得了文化部“全国第三届群星奖”小戏类唯一金奖。尽管今天翻开它,稚拙随处可见,但我却格外珍惜在于我这棵小苗,刚探头探脑冒出地面,就听到了外界这样的声音:“你是写戏的料!”
    当然,这样的独幕剧不过瘾,一年后的多幕话剧《我是老师》,就满足了我的宣泄,也成了我人生的第一个大戏。此剧曾在1995年被广州市话剧团排演,还有幸被广东剧协推荐参评了当年的“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那是专业编剧的最高奖,落选是意料之中,但推荐之举对我仍是巨大的鼓舞。
    二十五年过去了,这个戏当中教师的清贫生活,读来已恍若隔世,毕竟那是“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的年代!但是,作为对教育伦理的“神圣忧思录”,今天看来依然没过时,甚至共鸣会更强烈。在“躲避崇高”大行其道之际,我们多么渴望舞台有“我是医生”“我是法官”“我是记者”一类的呐喊!剧中那个中学班主任面对来自大款家的捣蛋“赞助生”,与眼下大学博导面对一个“读博替身”的官员秘书,那种心情有什么不一样?
    当然,剧本布局、剪裁、节奏、提炼诸多技术方面,你都会看到“学徒初级工”的懵懂,可谓“无知者无畏”!庆幸的是技术“无知”情感“有知”,是不是“戏”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碰上这样的情景我极为痛苦,那就尽管写出来好了,戏剧不就是要人经受环境煎熬吗?于是,“一次关灯”“一袋苹果”“一盒录音带”“一张医药报销单”,我都让其入戏。当然我凭的只是直觉,多年后,接触到契诃夫戏剧才在理论层面上有所领悟,生活中并非每天在“情变”在“谋杀”,实际上对人最严峻的摧残和销蚀,正是这些日复一日的平庸琐碎生活!
    我调入深圳后,尝试的写作路子也多起来,但是,直面生活、直面内心,因“憋”而“喷”的习惯没变。在这座改革开放催生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我看到大量诚实的劳动者用汗水为它添砖加瓦,同时身边也不乏被“物质主义”“实利主义”裹挟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了所谓的“成功”不择手段。我总想,一个人如果得到全世界,却失去自己的灵魂,那又有什么意义?而剧场,本应是“抚慰灵魂,提升精神”的特殊教堂,为什么那么多“甜品蛋糕”和“减压爆米花”泛滥呢?我总觉得有一根皮鞭在抽打我的职业良心。于是,这两年我将写过的控诉网络暴力的话剧《给“人肉”穿上衣服》推倒重来,写成了《我去哪儿了》,并再度得到我所在的深圳市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的力推,深圳文联和北京吴朱红戏剧工作室也对此剧给予了支持,将其重新搬上舞台,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和戏剧界的关注,2016年、2017年先后受国家话剧院和北京人艺的邀请上京公演。在这部戏中您能看到,花甲之年的我初心未变。
    您往下读,还能发现,我“苦大仇深”的这张脸,还会给这个世界捣捣蛋、开开玩笑、扮扮鬼脸。
    多幕话剧《窗外有片红树林》是一部轻喜剧,是我进入深圳的初期之作,该剧曾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2001年)和“中国戏剧节优秀编剧奖”(1999年)。这部戏我追求明亮、轻盈、调皮、机智。熊源伟先生在导演阐述中,传神地形容它是一粒很“脆”的香豆,说要让观众收获“和某位聪明人交谈的一个夜晚”。您想想,怎么有可能一个头痛的父亲,搬来教育儿子的救兵就是儿子本身呢?可我偏要煞有其事地编下去。这类捣蛋,在我的小品中就更放肆了——《一对“疯子”》中两个正常人相遇,本来有一个被对方误会为疯子还交谈了好久,这已经够离奇了,可我还要整成俩人都误会对方为疯子才心甘!《老人与小偷》中,小偷与偷盗对象热情聊起天来,这已经够荒诞了,我偏还要让小偷亲自拨“110”报警才罢休!写剧对我的吸引力,有时无异于一道“脑筋急转弯”或是“智力竞赛题”;编剧应该永远在与观众的智商“较劲”。
    在多幕儿童剧《丑小鹅》中,我较劲较到安徒生那儿了,大师说“只要你是一枚天鹅蛋,那出生在养鸭场又有什么关系”,可我偏要写成“一枚野鸭蛋出生在天鹅群又怎样”?当然安徒生的创作理念我不敢忘,他每讲一个童话,总要让孩子身边的大人也有所收获。我写时就没忘记孩子们的爸爸妈妈,甚至他们的老师以至整个“有病的教育”。
    在牢记艺术创作是形象思维的“祖训”之余,我偶尔也会露出数学教师的理性思维!《丑小鹅》与《丑小鸭》抬杠的构思,当中就有数学“反证法”的影子。再如《门铃叮咚》中的两个门铃,实际就是高度概括的符号。
    又如在把握童话剧《宝宝回家》这类题材时,常见的要不就写动物宝宝如何摆脱人类的束缚“回家”;要不就只写人类的宝宝如何摆脱填鸭式的培训束缚“回家”,难道真没办法把两者糅到一起?我让动物野味店老板发现,将动物作为少儿兴趣班的教具更挣钱,这样就让同样失去自由的动物和孩子抱成团。“动物教具”救活了这个戏,它仿佛就是几何证明题中的那条灵光闪现的“辅助线”!
    眼尖的读者会发现,小品尤其是校园小品占了本书不少篇幅,我这里还是赶紧“坦白从宽”为好。我长年在文化馆搞群众文艺,大戏写作只能说是副业。我曾对职业剧作家既“羡慕”又“妒忌”,但后来已经与命运讲和了,人生不就图个过程和体验吗?正是因半途改道而非职业剧作家,我才对戏剧每点发现都那么欣喜若狂!再说,群众戏剧也自有其魅力,写出精彩小品没独具慧眼怎行?就是少儿微戏剧也绝不是“小儿科”。毕加索就曾说过,我可以不费多少气力就能画得像个“大师”,但我得花费整辈子才能画得像个“孩子”!写少儿微戏剧既适应社会需求,又让自己身心得到舒展;既呵护孩子的童真,又为成年人留住一片可以回归的精神家园!况且,这也是在垫戏剧的“铺路石”。戏剧界有识之士一直在呼吁“校园戏剧是中国戏剧的希望工程”,我怎能小觑这类群众戏剧?
    还有,这样的身份也让我对戏剧拥有一份特别的神秘和敬畏。像本书中收入的小品《要命的作文》和《爸爸,我生死相依的爸爸》,就是同一题材的姐妹篇,“妹妹”晚出生了十五年。当年“姐姐”一出来大家都叫好,可我总纠结,有没有更可爱的模样呢?我对那类才华横溢豪气冲天的“大家”总持有一种畏惧,我更愿认那类低头蹙眉的作者为同道。每一个作品,永远都可以修改,而那个最完美的句子、最完美的结局,永远是藏在一个神秘之处,您一次次寻来的,只是越来越接近的“替代品”,这种“捉迷藏”,是创作的痛苦所在,也是快乐所在。
    有时在精疲力竭之际,我也曾恼火过,甚至哀叹过戏剧就是童话中那双神奇的“红舞鞋”,一朝穿上,就脱不下来,跳舞要一直跳到死!
    说这话真没良心啊!戏剧是我一生最有仁有义的朋友和恩人,它是我的火把、我的堡垒、我的救生圈,正是它收留了我,并点燃了我的生命!在此回望来路,剧作结集之时,我应该把头深深低下去,我愧对戏剧,我写得还不好,而且写得太少太少了!我这个“艺术学徒”要一直当到死。若身体不出大问题,真正的答卷,等着我下一部剧作选吧!
    是的,我哪能沾沾自喜?还不快点儿打住这份产品说明书!您呢,废话少听,“尝瓜”要紧!当下各行各业的假货多着呢,有无“转过基因”,有无“催生激素”,这得靠您的眼睛、您的舌尖!我期待您的裁判,如果灯下的某一页,真的引来您一声叹息,或是一抹会心的微笑,那我在人海中等的,就是您啊!
    作者写于2017年劳动节

后记

  

    在我60岁的生命节点出版这本“剧本选”,是我所在的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领导主动促成的。这种对专业人员尊重珍惜,在当下是多么可贵,它真真切切让深圳大厦的钢化幕墙有了人的温度。这些年我虽然身处群众文化工作岗位,但所写的大小剧本居然能一次次成功投排,甚至走上专业院团大戏展演比赛的辉煌舞台,这本身就是“深圳奇迹”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书中的剧作,已经不是我一个人的脚印了!这里,我要深深感谢这片热土,深深感谢我所在单位的领导同仁这些年给予我的支撑。
    收入书中的剧本,写作时间前后有26年之距。为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我的创作历程,作品仅做极小修订,以最大限度保留各时期的面貌。
    书的顺利出版,还有赖于《剧本》杂志社的张燕君老师,是她最早热情地向我提供帮助,应允充当本书的特约编辑,在此项极其繁杂的工作中,正是她的认真和细致,提升了这本书的品位。还有中国戏剧出版社的吴淑苓老师,其工作态度的认真耐心,让我感激不已。
    还有熊源伟、傅丽华、王维宾、张仲文、郑鹏诸师友为此书插图提供了不少帮助,书法家陈捷先生为此书精心题写书名,蒲雪莹女士为此书提供了优美的封面设计,都让此书增色不少,在此一并致谢。
    还要感谢我的妻子,除了承担繁重的家务,还帮助我整理书稿,如果没有她多年来的支持,我走不到今天。
    作者2017年6月13日写于深圳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