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报告文学

梧院人物群像(精)

  • 定价: ¥78
  • ISBN:9787519441036
  • 开 本:16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光明日报
  • 页数:324页
  • 作者:编者:郑文锋//谭...
  • 立即节省:
  • 2018-05-01 第1版
  • 2018-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郑文锋、谭永军主编的《梧院人物群像(精)》主要收录梧州学院典型的师生事迹,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人物通讯专辑,按报道人物的类型划分成“吾爱梧师”、学子榜样、爱在校园、青春无悔、校园记者成长记五大部分,时间跨度为2012年9月至2017年9月。此书的出版,既是对各类典型人物进行归类梳理,也是对校园媒体记者的辛勤劳作进行总结。

内容提要

  

    郑文锋、谭永军主编的《梧院人物群像(精)》收录的作品均是以梧州学院师生典型事迹为报道对象,反映了学校的氛围和精神。其中部分作品曾发表在社会媒体上,其他的则是发表在了校报和校园网上。这些昂扬向上、鲜活的典型对师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也符合了“立德树人”这一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而具有深远意义。

目录

第一部分“吾爱梧师”
  宝石设计师的“设计师”——记梧州学院艺术系教师吴小军
  技术创新令宝石更绚丽——记梧州学院宝石机械的研发人陈炳忠
  郑明博士:坐轮椅走上科研路
  吴军:引导学生做一名“阅读者”
  木棉盛开  清风自来——梧州学院哲学专业考研创佳绩
  外教在梧州学院一待就是六七年
  梁荔:弃商海  进学堂  育人才
  教师,岁月如歌
  认准“应用”两字  力争校生双赢——梧州学院为学生打造应用技能实习平台
  陆科达:做学生的科研领路人
  “第一书记”刘豪:村民致富的“引路人”
  鼓了“口袋”  富了“脑袋”——记梧州学院“第一书记”精准扶贫工作
  梁少萍:把工作当成家里的事来做
  詹小颖:用心教学,用爱育人
  谢朝明:甘当“老黄牛”
  颜克春:“得到学生的肯定就是最大的回报!”
  石意如:“三无”教师的科研路
  陈启义:受学生尊敬的“抠门”老师
  泰籍教师贺碧云: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
  曾尚春:带你轻松学口语
  韦飞:爱与学生“较真”的老师
  魏格坤:学生是我工作的动力和热情
  雷应秋:弃商从教
  梁汉明:老师不老
  黎雅婷: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
  庞光垚:从师兄到师长
  田泳锦: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陈洁: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处
  尹德明:扶贫攻坚任重道远
  唐哲:做精神的富有者
  邵晋芳:爱心、细心、责任心
  叶子琛:做梦想风筝的牵线人
  高茹:团队合作寻课堂共赢
  唐峰陵:情商要比智商高
  谢远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许瑞新:紧握方向盘
  莫港桑:校园安全的守护者
  谭少梅:学生的“老”朋友
  王桂连:“喜欢才能做出好东西!”
第二部分  学子榜样
  一个宿舍七个“学霸”
  一个宿舍四名女生同时考取研究生
  做梧州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头羊——大学生微企业主唐涛的创业梦想
  为了心中的梦想寻路脚下——梧州学院创业学子素描
  用网络抓商机  以诚信获认可
  在最美的年华追求更好的自己——记考取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冯晓欣
  “熊掌”与“鱼”皆可得——记考取硕士研究生的单硕堂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记考取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何少杰
  带着梦想去远航——记考取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李猛哲
  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记考取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韦海宇
  执着追求自己的目标——记考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熊保龙
  “游戏迷”的华丽转身——记考取中国计量大学硕士研究生王泽辉
  做更好的自己——记考取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李丹
  自强铺就成才路——记工商管理系优秀毕业生李宗关
  努力让未来更美——记连续3年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何瑶瑶
  青春不因简朴而暗淡——记2014年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薛媚
  爱笑的女孩会带来好运——访2014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王靓
  一心向着西部志愿服务的女孩——访2014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申慕玲
  在服务同学中提高自己——记机化学院原学生会主席陈栎霖
  励志自强学生许玉珍:于苦难中成长
  张浪:“我是学生,更是一名党员”
  三次辍学终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记信电学院学生卢丽
  完美地绽放青春年华——记2006级毕业生任盈盈
  在奉献中磨砺自己——记优秀学生干部林美娜
  留学路上的难忘经历——记2010级经贸英语1班赴泰国留学生覃春莹
  在泰国放飞梦想——记2010级对外汉语班毕业生王亚军
  泰教三部曲——梧院学子在泰国的汉语教学经历
  梁国柱:十五年太极拳学习感与悟
  敢想敢为,不负美好年华——记阳光学子昌婷婷
  文“武”双修,从时间要效率——记梧州学院优秀学子周秀泉
  追梦要全力以赴——记梧州学院优秀学子俸捷
  挑起大梁,挑战自我——访我校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管理办公室学生助理
第三部分  爱在校园
  那些“平常事”,他们重复了上千次——广西梧州学院“舍友帮扶团”坚持4年抬舍友上课的故事
  我们一起完成学业——记梧州学院残疾学生“帮扶团”
  辨乡音寻亲人  精准扶贫让失散亲人重聚
  为了一位病危的大学生
  高速路遇事故车  大学生下车救人
  为践行承诺她“痛”并快乐着
  以心换心得真心——记梧州学院“国培计划”顶岗学员二三事
  毕业季我们与校园说“再见”
  哈萨克斯坦留学生:相约玩转美丽梧州
  “入学季”新生报到故事多
  毕业季的浪漫风景
  晨读——一道靓丽的校园风景
  大学第一堂课
  哈、俄、塔、乌国家留学生加入梧院“朋友圈”
  以时间之名,致我们的朋友
第四部分  青春无悔
  向远方和梦想致敬——广西梧州学院3名大学生17天骑行去拉萨的故事
  女大学生千里走单骑
  别样的大学上学路
  别人羡慕的,我们做到了
  用影像记录青春的足迹
  梧州学院的冠军们
  不懈努力  圆梦西藏志愿行
  青春在军营闪光——记从青藏高原归来的“学生兵”覃青油
  我的军旅故事
  让青春梦想在“世界屋脊”绽放
  培训深造强能力  放飞乡村教育梦——“国培计划”顶岗实习的那些事
  爱心洒满志愿者之路——记数理系志愿者分会志愿活动
  坚定信念待梦想花开——访选调生董娜
  一个内蒙古小伙子的梧州事业
  “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记大学生村官诸葛蔓华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传递正能量——记梧州市殡仪馆大学生志愿者
  用行动传播环保理念——记环保协会会长黄圣昌
  甘肃女孩309元开启2100公里的求学之旅
  体验一场青春的挑战——记简爱基金志愿者背后的故事
  大学生艺术团队员:用青春追逐梦想
  火车票见证成长经历
第五部分  校园记者成长记
  理想的味道
  考研路,从院报出发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用新闻书写大学时光——记梧州学院网学生通讯社首任社长杨健松
  她是个有故事的女生——记考取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董慧
  大学四年的“奋斗史”
  一“网”情深——记梧州学院网学生通讯社社长覃引珍
  当工科女遇上新闻写作——访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优秀学子何丽梅
  用声音传递真情——记学校广播电台播音员谢晶
  苏虹:在最美的时光做最有意义的事
  用乐观积极的态度来引领人生——访优秀校园记者马雪珍
  完美演绎多种角色——记优秀校园记者陈梦兰
  用心抒写校园故事——记优秀校园记者陈彩飞
  校园记者“转正”

前言

  

    高校新闻媒体包括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络及微博、微信等,是高校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一方面它具有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宣传教育和文化娱乐等功能;另一方面它又承担着培养人才的责任,被称为不出校门的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喜欢新闻、有创新性的青年学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笔触在反映学校改革发展的进程中,自己本身也得到了锻炼成长。
    梧州学院就有这样一支服务于校园媒体的大学生队伍。每年都有两三百人,通过招募、遴选、实习、聘用,通过口口相传、手手相帮,在此工作一至三年,用自己的智慧、劳动一次次悉心记录下校园里感人故事,一次次成功策划了大型报道。撰写了大量的人物典型事迹。在此我们以人物塑像的名义,将校园媒体学生的习作收编分类结集出版。按报道人物的类型划分成五大部分:“吾爱梧师”、学子榜样、爱在校园、青春无悔、校园记者成长记,时间跨度为2012年9月至2017年9月。
    文笔尚显稚嫩,带有成长的青涩;技法不够娴熟,还有成长的空间。此书的出版,既是对各类典型人物进行归类梳理,也是对校园媒体记者的辛勤劳作进行总结。作为编者,我们既是新闻学专业本科生的授课教师,同时也负责学校新闻报道工作,我们每年指导校园记者开展校园新闻采写工作,让学生们在新闻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同步学习。
    校园媒体是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基地,也是部(宣传部)校共建的载体和平台之一。可以说本书是我们开展新闻传播学教育成果的体现。除了少数我们的署名作品外,其他都是我们指导的校园记者的作品。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将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检验和巩固专业知识。这符合高校新闻传播学本科专业教育的要求,也彰显了梧州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
    本书也是梧州学院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书中收录的作品均是以梧州学院师生典型事迹为报道对象,反映了学校的氛围和精神。其中部分作品曾发表在社会媒体上,其他的则是发表在了校报和校园网上。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而身边榜样的力量更是无穷的。这些昂扬向上、鲜活的典型对师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也符合了“立德树人”这一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而具有深远意义。
    特别说明的是,合作编者谭永军副教授既是我的新闻写作启蒙老师,也是在新闻写作上给我帮助和指导最多的老师。她有着近20年媒体记者和报纸主编以及在梧州学院从事10年的新闻宣传和教学工作经历。在这之前,她带我采写了大量反映梧州学院改革发展的新闻稿件,许多稿件发表在国家、省(自治区)级媒体上,我的新闻写作能力也逐渐得到提高。在此向她表示真挚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参与本书编校工作的有:覃志杰、梁媛媛、张宇、黎桂娟、余梦、满香秋、谢东洪、万柳良、陈洁。
    最后,由于水平和能力有限,如发现本书有疏漏之处,请大家谅解。大家的鼓励和宽容,将激励我们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和高校文化建设方面继续探索。
    郑文锋
    2017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