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教体育 > 科 学 > 科学、科学研究

未来地图(技术商业和我们的选择)(精)

  • 定价: ¥98
  • ISBN:9787121305924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电子工业
  • 页数:478页
  • 作者:(美)蒂姆·奥莱利...
  • 立即节省:
  • 2018-09-01 第1版
  • 2018-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Web2.0之父蒂姆奥莱利首部大众读物,总结30年预见技术创新、推动技术变革的经验,绘制出若干幅通往未来的新地图!揭示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给商业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预见未来趋势与商业模式。李开复鼎力推荐!
    《未来地图(技术商业和我们的选择)(精)》是蒂姆·奥莱利写给大众读者的第一本书。
    当新兴技术给商业和社会带来巨大影响,人们开始担心人工智能将取代自己的工作,蒂姆·奥莱利将告诉我们,如何利用技术来创造新的可能。
    作为业内人士,蒂姆·奥莱利将为我们解析谷歌、脸书、优步、爱彼迎等公司如何成为现在的颠覆者和未来的*领者?
    当阿尔法狗可以击败世界围棋大师,我们该如何恰当地使用它们,才能让人工智能大显身手?
    本书将帮我们战胜对未来的无知和恐惧,它为我们呈现的,不是天马行空的畅想,而是一份设有路标和警示牌的智慧地图。
    作为业界知名、硅谷先知、趋势观察员、值得信任的导师,过去30年,蒂姆·奥莱利几乎预见了每一项重大的技术创新。关于未来30年,他又将为我们传递什么样的重要信号?未来什么样?令人惊讶,还是令人沮丧?
    蒂姆在他写给大众的书中给出了答案。

内容提要

  

    未来是如此不同。但即便我们能看到这一点,不意味着我们知道它将以什么方式到来,以及何时到来。也许WTF真正代表的是What's the future?(未来是什么样子?)技术会把我们带往何方?我们将会体验惊喜还是失望?更重要的是,在决策未来之际,我们会扮演什么角色?今时今日,什么样的决定会带给我们一个更可欲的世界?我们又如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从3W网站到开源软件,到Web2.0,到创客运动,再到大数据——蒂姆·奥莱利凭借自己的天分,洞见了那些“将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的新兴技术”,并清晰地指出它们到底意味着什么。从2015年开始,蒂姆·奥莱利的目光转向“技术将如何影响未来的工作”这一焦点领域:人工智能和算法将把世界带往何处?商业组织的发展能否找到新路径?收入不平等和技术失业是否不可避免?按需学习将如何颠覆传统教育……
    《未来地图(技术商业和我们的选择)(精)》是蒂姆·奥莱利写给大众读者的一本书。在这本书中,他揭示了人工智能、按需市场、增强现实和其他新兴技术给商业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并对企业和员工乃至全社会提出了诸多实用性的建议,即:如何在巨变中成为时代的领导者。在这本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他对全球大脑、平台思维、平台型政府、天网等诸多重要概念的精准描述。

媒体推荐

    未来社会面临诸多挑战,如个人隐私保护,假新闻肆虐,人工智能导致失业等。在作者所在的硅谷科技界,这些问题正在被广泛地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或脑洞大开的建议,值得我们思考、讨论和辩驳。毕竟,在崭新的不可预知的世界生存,每个人都需要一份“未来地图”。
    ——李开复博士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没有人比蒂姆·奥莱利更懂未来了。他对技术有本能的直觉和深刻的见解,对于我们正在经历的巨变,这本书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
    ——沃尔特·艾萨克森  CNN前主席  《史蒂夫·乔布斯传》作者
    作为一位敏锐的观察者,硅谷的成功和骄纵都逃不过蒂姆的眼镜,本书可谓锋芒毕露,关于技术的力量如何重塑我们的经济和生活,蒂姆替我们萃取了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哈尔·范里安  谷歌首席经济学家
    如果你想知道如何为将来做准备,如果你想知道如何重塑未来才能让社会广泛收益,而不是只让技术精英和商界精英获益——《未来地图:技术、商业和我们的选择》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指南。
    ——雷德·霍夫曼  领英联合创始人
    蒂姆·奥莱利是“趋势观察员”。
    ——《连线》杂志
    蒂姆·奥莱利是“硅谷先知”,“在过去  30  年里,他几乎预见了每一项重大的技术创新”。
    ——《Inc.》杂志
    蒂姆·奥莱利是“科技领域最极有价值的导师”。
    ——《福布斯》杂志

作者简介

    蒂姆·奥莱利(Tim O'Reilly),生于1954年6月6日,爱尔兰裔美国人,硅谷的传奇人物,因倡导Web 2.0及开源运动等革命性思想,不止一次引领了全球互联网的走向,让IT界及商界受益无穷。1978年,他创办了“奥莱利传媒”,通过传播前沿技术与先进理念,不断推动着互联网的发展。因其对未来趋势与商业模式的准确把握,他被媒体、学者、作家、企业领袖称为“业内*威”、“趋势观察员”、“值得信任的向导”、“思想领袖”、“硅谷先知”、“硅谷布道师”、“硅谷精神领袖”、“伏地听声的人”。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用对地图
  第一章  站在现在展望未来
  第二章  打造全球脑
  第三章  向优步和来福车学习
  第四章  未来拥有无限可能
第二部分  平台思维
  第五章  网络与企业的本质
  第六章  承诺思维
  第七章  作为平台的政府
  第八章  管理灯神式劳动力
第三部分  算法统治世界
  第九章  “火爆的性情越过冰冷的法令”
  第十章  算法时代的媒体
  第十一章  我们的天网时刻
第四部分  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
  第十二章  重订规则
  第十三章  超级金钱
  第十四章  我们无须失业
  第十五章  无须取代人类,增强能力即可
  第十六章  做重要的事
致谢
中英术语对照表

前言

  

    今天一大早,我就对着厨房那台150美元的设备嚷嚷,叫它帮我看一下航班是否准点,然后用来福车叫辆车,送我去机场。几分钟以后,车来了,同时我的手机响起来,提示车辆已到达。估计用不了几年,它就该是自动驾驶的了。头一次见识这场面的人,有充分的理由表达震撼:“WTF?!”
    人们时常用“WTF?”表示震惊,但现在,有关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
    车、无人机之类的科技新闻却让许多人寝食难安。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以后能不能找到一份工作,或是完全被机器人取代。他们也在说“WTF?”只不过语气有异,相当于骂脏话了。
    让人震惊的还有:向你推荐附近的好馆子,并且告诉你哪条上班路线最快的是手机;撰写新闻报道或是给医生指导性建议的,是人工智能;打印出替代性的人体零部件、通过基因编程治病并且让灭绝物种重新复活的,是3D打印机;而领导成千上万工人协同作业,从而让顾客在自己的APP上轻轻一点就享受到服务的,是新型企业。
    可让人焦虑的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会抢走人类的工作机会,给它们的主人以丰厚回报,却让原来的中产阶级沦落到底层;在美国,数千万工作岗位所支付的薪水低于生活标准;人们不甚理解的金融产品和逐利的算法将搞垮全球经济,让数百万人无家可归;人的一举一动都处于监控之下,这些数据再被存进公司和政府的数据库里。一切都不可思议,一切都让人恐惧,一切都变得太快。我们跌跌撞撞走进一个由技术主导的世界,我们对它所知甚少,而忧虑良多。
    WTF?—2016年,谷歌的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狗战胜了人类最优秀的围棋选手,这一事件比原本人们预计的时间早了至少20年。如果阿尔法狗能够提前20年,比它还要更快到来的,又会是什么呢?首先,在一台35美元的树莓派计算机上运行的人类智能软件,可以在模拟战中打败美国顶级空军战斗机飞行员;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日前宣布,他们打算把四分之三的管理决策,包括聘用和解雇,交给人工智能去做;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估计,要不了20年,人类目前所做的47%的工作任务,包括大量白领工作,都将交由机器人处理。
    WTF?—优步让出租车司机失业了,取而代之的,是普通人开自己的私家车给顾客提供服务,由此向全世界提供了数百万份兼职工作机会。然而优步的计划是最终用自动驾驶代替这些按需提供服务的司机。
    WTF?—爱彼迎没有任何一间房的产权,但它可以提供的客房总数,比全球最大的某些酒店集团还要多。爱彼迎的员工不足3000人,而希尔顿则多达152000人。新型企业完胜传统企业,即便后者的运营遵循了我们毕生追随的、由许多企业领袖所总结的最佳实践经验。
    WTF?—社交媒体算法可能影响了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
    WTF?—新技术让一部分人富得流油,普通民众的收入却一直原地踏步。在发达国家,史上头一次,年轻一代的收入将低于他们的父母。
    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按需服务和收入不均之间,有什么共通之处?它们清楚而又响亮地告诉我们:在职场、商业,甚至整个经济领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
    未来是如此不同。但即便我们能看到这一点,并不意味着我们知道它将以什么方式到来,以及何时到来。也许WTF?的真正意思是“未来会怎样?”技术会把我们带往何方?我们将会体验惊喜还是失望?更重要的是,在决策未来之际,我们会扮演什么角色?今时今日,我们该做出什么样的抉择才能让未来更令人向往?我们又如何做出这样的抉择?作为一个技术传播者、图书出版人、论坛组织者和投资人,我一直都在努力回答这些问题。我的公司奥莱利传媒,致力于挖掘重大创新,再通过传播相关知识来扩大其影响、加速其应用。我们也曾警示世人:如果对技术如何改变商业和社会规则缺乏认识,我们就会误入歧途。沧海桑田,我们见证多少技术生灭不已,多少公司一开始所向披靡,旋即销声匿迹;而早先不值一提的那些技术,最后却改变了世界。
    如果只读媒体头条,你可能错误地认为,投资人对一家公司的估值高低就代表了某项技术的重要程度。我们总听到这类说法:优步“值”680亿美元,超过了通用和福特;爱彼迎“值”300亿美元,超过了希尔顿,几乎与万豪相当。这么巨大的数目,再加上原有的成绩,很容易让他们看起来势不可挡。但除非一家公司能够在经济上自负盈亏,不再靠投资输血,它才算立住了脚。虽然优步运营已达八年之久,在全球扩张的征途中,仍然每年亏损20亿美元之巨。与优步的损失比起来,亚马逊什么的,就不值一提了(亚马逊最初五年合计亏损29亿美元,直到2001年才扭亏为盈)。现在亏钱的优步,最终会像亚马逊那样,时来运转,改写零售、出版、企业计算?还是会像其他无法逃避死亡命运的互联网公司一样,惨遭淘汰?投资者的热情应该被看作行业性质发生根本重建的信号呢,还是像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那次一样,无非投资狂热的苗头?我们又如何区分二者?
    ……
    20世纪的美国也同样如此。今天,当我们回过头来看战后中产阶级的那些好工作,我们会觉得那是不正常的现象。但是,这些工作的存在并非偶然,它是工人和社会活动家经过好几代人的斗争换来的,是资本家、政策制定者、政治领袖以及广大选举人的智慧不断增长的结果。最终,我们的社会集体选择了让更多人分享生产力提高所带来的成果。
    我们同样也选择了对未来进行投资。战后生产力增长的黄金时期是对公路、桥梁、电力、水利、卫生及通信的大规模投资的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我们投入巨大的资源进行战后重建,也同样投资基础研究。我们投资新的行业,这其中包括航空航天、化学、计算机以及电信。我们还投资教育,为了让孩子们为他们即将接手的未来做好准备。
    未来的浪潮正一波一波地向我们涌来,且光明的前景常常孕育于最黑暗的时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废墟之上,我们建设了一个繁荣的世界,靠的是主动选择、努力工作,而非神助。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却是加重了人们的绝望。两者区别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败者受到了惩戒;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我们给予他们的是投资和扶持。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让老兵们沦为乞丐;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我们把他们送进了大学。数字计算等战时技术则被我们应用到了公共领域,使之成为未来的一部分。富人们通过交税为公共福利提供资金。
    20世纪80年代,贪婪即美德的观念在美国生根发芽,我们远离了繁荣。我们普遍认为,只要是对金融市场有利的东西就对所有人有利,为此我们调整经济结构以推高股票价格,并说服自己相信股票、债券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是与亚当·斯密所说的老百姓之间的货物和服务交易市场一样的东西。美国实体经济空心化,为了获取利润而裁员、限制员工工资,而这些利润最终流入到一个越来越小的人群手里。
    40年前,我们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有十亿人摆脱了贫困,与此同时,大多数发达国家普通居民的收入却在下降,这一事实应该唤起反思:路已经错了。
    2l世纪的WTF?技术可以提高各个行业的生产力。但让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更有效率只是一个开端而已。我们必须要分享并且妥善地运用生产力提高的成果。如果我们缺乏想象力,缺少建设更美好未来的意愿,那机器就会让我们无事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