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我们要振作起来(张伯苓西南联大时期文选)

  • 定价: ¥39.8
  • ISBN:9787518327362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石油工业
  • 页数:311页
  • 作者:张伯苓
  • 立即节省:
  • 2018-10-01 第1版
  • 2018-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张伯苓著的《我们要振作起来(张伯苓西南联大时期文选)》主要内容包含南开学校的教育宗旨和方法、以及四十年南开学校的回顾等内容。本书收录了《南开的精神愈益奋励》《致南开校友会贵阳分会全体校友》《与蒋梦麟、梅贻琦致李书华函》等文章。记录了张伯苓在主持西南联大校务时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恩,包括演讲稿、谈话录、书函等,是具有历史参考意义的作品集。

内容提要

  

    张伯苓著的《我们要振作起来(张伯苓西南联大时期文选)》讲述了张伯苓在主持西南联大校务时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思,包括记叙性、自传性散文等,是具有教育史参考意义的作品集。抗战实期,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于昆明组建西南联合大学,由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组成的常务委员会来主持校务,是中国教育史上光辉的一页。

作者简介

    张伯苓(1876—1951),原名寿春,天津人。张伯苓是南开小学、南开中学、南开大学等南开系列学校的创办者,他与严修先生一起制定了南开“允公允能”校训;主张德、智、体三育并重,尤重德育;提倡科学,重视体育运动。著作编为《张伯苓教育言论选集》等。

目录

辑一  我们要振作起来
  我们要振作起来
  南开的精神愈益奋励
  在武汉南开校友公宴会上的演词
  致全国南开校友电
  苦干、硬干,努力不息
  武汉归来
  演剧与做人
  嘉陵江畔话南开
  请校友们帮助我发展学校
  南开校友与中国前途
  在重庆南开中学纪念俄国十月革命22周年大会上的训词
  40年南开学校之回顾
  南开学校未来之计划
  关于“一二·一”惨案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
  今后努力三件事
辑二  张伯苓书函
  与蒋梦麟、梅贻琦致王世杰函
  与蒋梦麟、梅贻琦致长沙市警察局函
  复卢作孚函
  与蒋梦麟、梅贻琦致南开大学函
  致周恩来函(一)
  致张治中函
  致周恩来函(二)
  致中华教育文化基金委员会函
  致周恩来函(三)
  复蒋梦麟函
  致周恩来函(四)
  云南省教育厅关于租借昆华农校等部分校舍的训令
  致陈立夫函(一)
    附:教育部复函
  致朱一民函
  致黄子坚函(一)
  复蒋廷黻函
  复寿毅成函
  与蒋梦麟、梅贻琦致孙洪芬电
  与蒋梦麟、梅贻琦呈教育部函
  呈教育部函(一)
  致黄钰生函(一)
  与蒋梦麟、梅贻琦致李书华函
  致黄钰生函(二)
  与蒋梦麟、梅贻琦复袁同礼函
    附:袁同礼致张伯苓尊函
  致杨石先、黄钰生、陈序经函
  张伯芩关于仪器运滇请求免验致孔部长函(黄钰生口述)
  呈教育部函(二)
  呈教育部函(三)
    附:教育部部长陈立夫来函
  与蒋梦麟、梅贻琦致北京大学办事处函
  致子良、龚伯循、吴琢之函
  致南开校友会贵阳分会全体校友
  致周恩来函(五)
  致吴俊升函
  致李国祺教官函
  致黄钰生函(三)
  致陈立夫函(二)
  复熊庆来函
    附一:王赣愚来函
    附二:熊庆来来函
  致蒋梦麟、梅月涵函
  呈教育部函(四)
    附:教育部部长陈立夫复函
  致陈立夫函(三)
  致蒋介石、孔祥熙函
    附:蒋介石复教育部函
  与蒋梦麟、梅贻琦致陈立夫、余井塘、顾毓琇函
  致缪云台函
  致湖南省主席薛岳函
  致孔祥熙函(一)
    附:孔祥熙复函
  复陈汝铨函
  致陈立夫函(四)
    附:教育部部长陈立夫复函
  致黄钰生函(四)
  致孔祥熙函(二)
    附:孔祥熙复函
  致陈立夫函(五)
    附:教育部复电
  致严仁荫函
  呈陈立夫函(一)
  呈陈立夫函(二)
  致黄子坚函(二)
  致杨石先函
  致天津市政府函(一)
  致教育部平津区特派员办公处函
  致第十一战区长官部函
  致天津市警察局函(一)
  致天津市政府工务局函(一)
    附:天津市政府工务局复函
  致傅作义函
  致天津市政府工务局函(二)
  致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天津办事处函
  致善后救济总署冀热平津分署函(一)
  致善后救济总署冀热平津分署函(二)
  致军政部华北呢革被服总厂管理处函
  致天津市政府函(二)
  致天津市政府函(三)
  呈朱家骅函(一)
  致天津市政府函(四)
  致启新洋灰公司函
  致天津市政府函(五)
  致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函
  致中央银行函
  呈朱家骅函(二)
  致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函(一)
  致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清查委员会天津分会函
  致资源委员会华北钢铁公司天津炼钢厂函
  致经济部冀热察绥区特派员驻津办事处函
  与梅贻琦、傅斯年致查良钊函
    附:教育部部长朱家骅致西南联大函
  致后勤总部天津建筑材料库函
  致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函(二)
  致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函(三)
  致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药品器材清理委员会函
  致天津市政府警察训练所函
  致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天津办公处函(一)
  致天津市政府警察局函(一)
  致张凤举函
  致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函
  复陈诚函
    附:陈诚来函
  致天津市警察局函(二)
  致天津警备司令部函
  致天津市政府警察局函(二)
  致中国善后救济总署冀热平津分署函(一)
  致交通部天津电信局函(一)
    附:交通部天津电信局复函
  致中国善后救济总署冀热平津分署函(二)
  致朱家骅电(一)
    附:教育部部长朱家骅复函
  致中央银行天津分行函
  致外交部驻滇特派专员公署函
  致青年军第三大学补习班函
    附:青年军第三大学补习班来函
  致考选委员会电
  致河北省邮务管理局函
  复天津市政府教育局函
  致袁守和函
  致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工业器材处理委员会函
    附一: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工业器材处理委员会来函
    附二: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工业器材处理委员会来函
  复朱家骅电(一)
    附:教育部来电
  致天津市教育局函
  致中国善后救济总署冀热平津分署函(三)
  致北洋大学函
  致朱家骅电(二)
  分致北京大学等校通函
  致中国善后救济总署冀热平津分署函(四)
  致中央信托局天津分局函
  致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天津办公处函(二)
    附: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天津办公处复函
  复国立北平师范学院函
    附一:国立北平师范学院致张伯苓函
    附二:平津院校谈话会致朱家骅电
  致交通部天津电信局函(二)
  致中国善后救济总署冀热平津分署函(五)
  致天津海关函
  致朱家骅函
  致天津市青年军复员委员会函
  致中国善后救济总署冀热平津分署函(六)
  呈教育部函(五)
  呈教育部函(六)
    附:教育部来电
  呈教育部函(七)
  呈教育部函(八)
    附:教育部来电
  致国库天津分库函(一)
  致交通部天津电信局函(三)
  复朱家骅电(二)
  致天津市政府工务局函(三)
  致交通部天津电信局函(四)
  致朱家骅电(三)
    附:教育部复电
  致资源委员会材料供应所函
    附: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事业单位监理委员会复函
  呈教育部函(九)
    附:教育部来函
  致国库天津分库函(二)
  致中国善后救济总署冀热平津分署函(七)
  致中国善后救济总署冀热平津分署函(八)
    附:中国善后救济总署冀热平津分署来函
  复朱家骅电(三)
    附:教育部来电
  致天津市政府教育局函
    附:天津市政府教育局来函
辑三  张伯苓论教育
  德智体三育并进而不偏废
  南开学校的教育宗旨和方法
  中国人所最缺者为体育
  欲强中国,端赖新少年
  以社会之进步为教育之目的
  教育宗旨当本国情而定
  教育者当注重人格感化
  南开学校的教育方针
  教育为改造中国之根本办法
  奋斗即是生活的方法
  熏陶人格是根本
  今后南开的新使命
  提倡课外学术观摩活动
  学生应以德智体三事为自立基础
  南开的目的与南开的精神
附录  张伯苓大事年表

前言

  

    教育家张伯苓(代序)
    胡适
    “我既无天才,又无特长,我终生努力小小的成就,无非因为我对于教育有信仰、有兴趣而已。”这句话是张伯苓的自述。他还常常喜欢引用一位朝鲜朋友的评语:“张伯苓是一个极其简单的人,不能跟同时代的杰出人物争一日之长短,但是他脚踏实地地苦干,在他的工作范围里,成就非凡。”
    他20岁就从事于教育,第一期学生不过5个人。1917年,他4l岁,南开中学已有1000个学生。到了1936年,他60大寿的时候,南开大中小学共有学生3000名。1937年,天津校舍被毁于日军,其时他早已在重庆设立南渝中学,不到几年,学生增至1000多人,又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中学。
    严修的学生
    张伯苓以1876年4月5日生于天津。其父博学多能,爱好音乐,尤善琵琶和骑马射箭,惜以沉溺于逸乐,以致家产荡然,续弦生伯苓时,已甚穷困,授徒以自给,深痛自己的不能振作,乃决计令伯苓受良好教育,严格地修身。
    伯苓年方13,以家学渊源考入北洋海军学校,该校系严修、伍光建等三五留英学生主持,伯苓每届考试必列前茅。该校教师中有苏格兰人麦克礼者,讲解透彻,更佐以日常人格的熏陶,受业诸生获益匪浅,其于伯苓亦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伯苓于1894.年以第一名毕业,时年还不过18岁。
    威海卫刺激
    是年,中国海军于第一次中日战争中大败,几于全军覆没,甚至于不留一舰可供海军学校毕业生实习之用。伯苓于是不得不回家静候1年,然后得人海军实习舰“通济号”内见习军官3年。伯苓即在该舰遭遇他终生不忘的国耻,决心脱离海军,从事教育救国事业。
    源自中国败于日本之后,欧洲帝国主义者,在中国竞相争夺势力范围,伯苓即于其时在威海卫亲身经历到中国所受耻辱的深刻,威海卫原为中国海军军港,中日之战失败后,即被日军占领,旋三国干涉交还中国,转租于英。“通济号”系奉命开往威海卫自日军方面接收,然后于翌日移交英军,伯苓目击心伤,喟然叹日:“我在那里目睹两日之间3次易帜,取下太阳旗,挂起黄龙旗,第二次,我又看见取了黄龙旗,挂起米字旗。当时说不出的悲愤交集,乃深深觉得,我国欲在现代世界求生存,全靠新式教育,创造一代新人,我乃决计献身于教育救国事业。”
    南开的滥觞
    张氏此种觉悟,此种决心,足以反映当时普及全国的革新运动,戊戌政变就是这种运动的高潮,可惜这种新运动不敌慈禧太后的反动势力而失败了。伯苓时年22岁,欣然应严修之聘,在其天津住宅设私塾教授西学。严氏私塾名“严馆”,学童为严修之子等5人,此为张氏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的开端。
    伯苓结识严修,于后来南开的开办与发展的影响很大。严修字范孙,为此方学术界重镇,竭诚提倡新思潮新学说,不遗余力,而且德高望重,极受津人的景仰,伯苓得其臂助,为南开奠定巩固的始基。伯苓当时的教授法已极新颖,堪称现代教育而无愧色,所授课程且有英文、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学识,尤注重学生的体育。伯苓且与学生混在一起共同做户外运动,如骑脚踏车、跳高、跳远和足球之类。同时注重科学和体育,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游戏,张氏于此实为中国现代教育的鼻祖之一。
    1903年,张氏和严修赴日考察大中学校教育制度,带回许多教育和科学的仪器。张、严两氏咸以日本教育发达,深受感动,回国后,即以严氏一部分房屋,将私塾改为正式中学,名日第一私立中学,1904年开学,学生73人,每月经费纹银200两,由严、张两家平均负担。1906年,某富友捐赠天津近郊基地名“南开”者做新校校址。从此南开与张伯苓两个名字,在中国教育史上永占光荣的一页。
    ……
    张氏爱国,对于国家政治的发展自然极为注意,唯政府屡欲畀以要职,且曾邀其出任教育部部长及天津市市长,均被婉辞谢绝,以便有机会以全副精神实现南开的教育理想。及至战时,国家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乃投身政治。1938年,国民参政会成立,张氏当选副议长,迭次出席会议,不常发表议论,其力量则在驻会委员会发挥之。张氏希望教他每个学生都有政治的觉醒,虽则不一定人人参加政府。
    爱国,爱校,南开梦
    8年抗战期内,南开大学虽受政府津贴,但是南开中学始终保持私立性质,今后亦然,战时联大的三个主体,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均已复校,仍由政府资助,但张氏始终主张教育应由私人办理,今后将继续为此努力。南开重庆分校今后亦继续办理,以保持其战时成绩。
    张伯苓先生今年逾70岁,白发老翁,新近自美国疗养归来,仍将大做其“南开梦”。某日,张氏对南开教职员及同学会说:“回顾南开以往的战斗史,展望未来复校的艰巨事功,我见前途充满光明的希望。南开的工作无止境,南开的发展无穷无尽,愿以同样勇气,同样坚韧,共同前进,俾使南开在复兴国家的时期占一更重要地位。”
    (昂若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