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报告文学

小岗村40年

  • 定价: ¥49
  • ISBN:9787559410115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江苏文艺
  • 页数:442页
  • 作者:贾鸿彬
  • 立即节省:
  • 2018-09-01 第1版
  • 2018-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贾鸿彬著的《小岗村40年》是一部长篇纪实作品。本书系为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年而创作,作品的创作计划均围绕小岗村的40年发展尤其是最近10年发展进行构思,通过小岗的发展关注中国改革40年的发展,以小见大,以微知著。《小岗村40年》是一部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和可读性的重要著作。

内容提要

  

    贾鸿彬著的《小岗村40年》力求通过平视的角度、平常的心态、平静的叙述来讲好小岗村的故事,只愿写出的是更加客观生动具有历史标志意义的小岗村,用来见证中国农村40年来改革发展历程,感悟中国社会40年来的历史变迁,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

作者简介

    贾鸿彬,笔名白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理事,现任滁州市文联副主席。自1986年以来,先后在《青年文学》《清明》《中国作家》《百花洲》《安徽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数10部(篇);出版过长篇小说、纪实文学《380万军人之死》《开国大镇反》《开国大土改》《上海教父》《天津教父》《东北教父》《陈其美》《宁波商帮》等10余部,作品总计500余万字。有多部(篇)作品被省内外报刊、选集、电台等连载、选载、连播,长篇纪实文学《380万军人之死》曾荣登北京畅销书排行榜;《开国大镇反》荣获2005—2006年安徽文学奖(政府奖)二等奖。长篇小说《陈其美》(原名《辛亥枭雄》)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10年重点扶持作品,是中国青年出版社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重点献礼作品。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大包干”本纪
  1.发现
  2.接外流
  3.外流之源
  4.短暂的责任田
  5.承包到组的“大包干
  6.前世
  7.逻辑起点
  8.博弈与呵护
  9.补药
  10.补药的产生
  11.报“户口
  12.“统一了中国
第二章  “红手印”世家
  1.严俊昌
  2.严宏昌
  3.严立学
  4.关友江
  5.严金昌
  6.严立华
  7.严学昌
  8.严国品
  9.严付昌
  10.严美昌
第三章  “包二代”列传
  1.传承父辈梦想的严余山
  2.引领农家乐的关正景
  3.跳出小岗看小岗的关正标
  4.关正金和关正银
  5.舒马克销售经理严立岩
  6.喜欢下雨的严德宝
  7.珍惜品牌名声的严德双
  8.开广告公司的严德聪
  9.园林景观设计师严德莲
第四章  新生代列传
  1.做轴承的周南和张玉
  2.“三皮带”周知之
  3.打工老板杨文金
  4.李帅和他的兄弟们
  5.昆山崛起的李士彪
  6.毕业19天开诊所的严家亮
  7.蓝蒂斯老板崔正波
  8.研究越南汉学的女博士严艳
  9.思考转型发展的缪传家
第五章  英雄年代散纪
  1.一顿饭
  2.一条路
  3.一次“捞”人
  4.一天
  5.一张纸
  6.一声诺
  7.一座桥
  8.一扇门
  9.一根拐杖
  10.一桶油
  11.一封信
  12.一座陈列馆
第六章  新村民列传
  1.三个第一温跃渊
  2.10年坚守黄庆昶
  3.外企白领董贵玲
  4.林下养殖的彭立志
  5.刘永旺的宝迪之路
  6.金小岗訾庆顺
  7.唐西园博士和改革小镇
  8.张永博士和洪·张
  9.王辉:小岗科技的CEO
  10.“二张”和4300
第七章  新时代新传
  1.造电动车的徐家有
  2.养猪状元殷玉荣
  3.大胆的程夕如
  4.杨玉兵和杨伟
  5.蔬菜合作社周党之
  6.“互联网+教育”的邱建闯
  7.建烘干房的程夕兵
  8.李锦柱的年前年后
后记

前言

  

    接到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汪修荣的约稿短信,让我来写作《小岗村40年》时,我是很犹豫的。40年前的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的18位农民用按红手印的方式,分地包干,闯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帷幕。其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小岗村农民的举措,契合了时代的要求,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逻辑起点。小岗村因而成为具有历史标志意义的村庄,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从1998年9月起,中国共产党的三任总书记先后视察小岗村,这在全国是十分罕见的。把“小岗村”三个字放入“百度”搜索,关于小岗村的新闻和故事铺天盖地。这样一个很多人来过又走了,人人都能说上两句的“第一村”,该怎么写呢?
    随着采访的深入和写作的展开,我时常想起韩东的《有关大雁塔》,诗句说:“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什么?我们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风景,然后再下来。可是,大雁塔在想些什么?”是的,有关小岗村,很多人都知道,但人们知道的是什么?4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仅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具体的社会生活来说,何其漫长!一个人呱呱坠地,40年即年届不惑,很多人的人生难有两个40年。当年按下红手印的那些人,当年随着父母讨饭的孩子,伴随着红手印出生的婴儿,他们40年来如何走过?还有那些分地之后出生的新生代,他们的人生又是一种什么状况?还有许多揣着诗意的梦想来到小岗的投资者,有些已经坚持10年之久,他们已经成为小岗村的新村民。就像大雁塔一样,他们在想些什么?这些构成了《小岗村40年》要阐述的主要内容。
    地处中部欠发达地区的小岗村,远离城市,没有区位优势,也匮乏自然资源。如今,很多曾经和它类似的村庄,都不可避免地成了空心村,留守的多为老人,连孩子都很少了。村庄呈现的是荒凉、寂寥和破败。而小岗村则不同,因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这些年备受社会方方面面关注,外力提升和内力驱动双管齐下,村庄土地面积较40年前扩大20余倍,人口增长30余倍,由一个传统的村落正在转型为一个具备城镇功能的社区。街道整洁,楼房明丽,市井繁华,丰衣足食,成了国家4A级旅游区,是中国中西部农村的一道具有改革特色的亮丽风景线。它不但影响着中国,而且吸引了世界的目光。2018年6月1日,45个国家和地区的66个政党领导人和代表就走进了小岗村。
    40年问的成长与成功,艰难与艰辛,都是和形形色色的小岗人相伴相生的。1年多的时间里,与其说我是一个探访者,不如说我是一个倾听者。100多位生长在这块土地上和与这块土地相关者,用他们嘹亮或者喑哑的声音,向我诉说他们的欣喜和忧伤,困惑和犹疑,挣扎和期盼。我忠实地记录下他们的诉说,借助《史记》的形式,成一家之言,书写小岗村人的“本纪”“世家”和“列传”,还有延展的“散纪”和“新传”,林林总总,独立成篇的有50多人。因而,本书的结构形式表面上看是松散的,人物是相对独立的。但是,细读之后,你就会发现,所有的人物和故事都是相互关联的,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经典历史瞬间,都是通过人物的描绘而记叙出来的。除掉小岗村这条明线之外,作品还通过几条暗线交织,来形成有机的统一:一是改革线。小岗村最重要的意义是改革,从40年前的按红手印,到李锦柱的年前年后,改革是一以贯之、首尾呼应的。这期间的人物选择、故事取舍,都是与改革有关的。二是家族线。小岗村作为传统的中国乡村,宗族情结浓重,家族史就是村落史。尤其是“红手印家族”命运40年的起伏跌宕,是小岗村无法分割的历史。三是发展线。小岗村40年是发展的40年。从某种意义上说,许多人走出去了,活跃在全国各地,反映出小岗在中国;许多人走进来了,和小岗共生共荣,折射出中国在小岗。这使小岗村远远超越了她原本的乡村意义。这三条线,以改革线为统领,相互交织,貌离神合,把小岗村40年的历史展示在了世人面前。
    40年的嘹亮时光,不断为小岗精神赋予新的内涵。从“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到“敢于创造、敢于担当、敢于奋斗”,小岗精神在点亮小岗村的同时,也点亮中国。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视察小岗村时说:“希望小岗村继续在深化农村改革中发挥示范作用。”这是小岗村的骄傲。本书力求通过平视的角度、平常的心态、平静的叙述来讲好小岗村的故事,只愿写出的是更加客观生动具有历史标志意义的小岗村,用来见证中国农村40年来改革发展历程,感悟中国社会40年来的历史变迁,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
    2018年8月9日于滁州天逸华府桂园

后记

  

    《小岗村40年》是我花费力气最大的一部书,从去年3月中旬到现在,整整14个月。这期间我阅读了大量资料,采访了1()()多个人物,就小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过广泛探讨。书中撷取的50多个人物的生活流程或断面,是40年来流淌在小岗村历史之河的浪涛,有的气势奔涌,有的波光潋滟。至于小岗村40年,是我给予的一种诠释,这种诠释对于小岗村,是不是准确,或者说是不是切合,小岗村人和广大读者去评判吧。
    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社会进步最大的时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许多领域已经站在世界的巅峰,洗雪了近代以来100多年的民族屈辱。生为今天的中国人,我们是无比骄傲和自豪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依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从发展体制机制,土地制度,产权改革,农业产业和经营体系,乡村治理等5个方面系统地指明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总要求。报告第一次宣布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集体土地承包期将在2027年到期,距今还有近10年的时间。再延长30年,意味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土地承包期将延长至2057年,这不仅将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有利于稳定农业投资预期,而且对于集体承包地的三权分置制度提供了必要的制度空间,有利于现代农业产业经营体系的构建。这个政策的实施,依然是立足于集体土地承包经营基础上的,小岗村作为农村改革第一村,不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样拥有具体的现实意义。小岗村所产生的敢为天下先的“大包干”精神和甘于奉献的沈浩精神,依然是新时代新征程中的两面旗帜,但愿这部作品能在新时代给大家认识小岗、走进小岗、思索小岗、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参考。
    本书写作期间,安徽省文联主席吴雪,原安徽省文联主席、著名作家季宇,滁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树,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金力,宣传部副部长周全教、于晓波,市文广新局两任局长杨成志、郝庆孝,市文联副主席徐红,凤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连侠等领导和师友都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凤阳县委宣传部的王启虎、刘莉莉、韩延龙等以及小岗村两委的同志对我的采访积极支持,有时候还抽空陪同。小岗村培训中心的金谊潮、钱德林两位经理和中心员工在我采访期间也给予过许多帮助。友人和同事杨世龙、杨读俊、张道明、陶昌斌、贾松涧等抽出很多时间,帮助我整理采访录音,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还要感谢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的汪修荣总编、张黎主任、查品才编辑,他们1年多时间多次和我沟通,给过许多鼓励,促成了这部作品的早日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