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报告文学

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

  • 定价: ¥58
  • ISBN:9787536087798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花城
  • 页数:359页
  • 作者:曾平标
  • 立即节省:
  • 2018-11-01 第1版
  • 2018-1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曾平标著的《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全景式地展现了一幅港珠澳大桥从论证到立项、从动工到开通的立体画卷,为读者架起一座建桥者与大时代相通的精神桥梁。《中国桥》一书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的发展和成就,展现中国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征程上的伟大奋斗,同时也是一部改革开放40周年的献礼之作。

内容提要

  

    曾平标著的长篇纪实文学《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描述了从20世纪80年代初发轫到2018年梦想成真,港珠澳大桥的缘起、立项、论证、环评、施工的过程,对这座涉及一个经济特区和两个特别行政区的超级工程进行了全方位纪录。作者用时5年,到京粤港澳各地深入采访了方案构想者、项目管理者、大桥建设者等多位亲历的关键人物,极为真实且细腻地还原了大桥建设过程,怀有中国梦的人们,克服了无数来自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挑战,最终建成了世界桥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媒体推荐

    除了物质上的海水、钢筋和水泥等组合的那些跨海的结构以外,可以把《中国桥》作为港珠澳大桥的一部百科全书,因为它内容的丰富性和翔实性达到了一个境界。这是这部作品的全部意义。一个作者能把时间用够、把感情用够,再把才情用够,那他一定可以创造出属于他自己高峰的好作品。本作品的作者做到了这一点。作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我欣喜地认为,作者曾平标为我们祖国的又一奇迹谱写了一部壮丽的时代诗篇,值得推荐。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
    作者历时5年,走访130余人,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敏锐的智性思考,将一个民族的百年梦想、大国情怀和现代文明精神融汇笔端,全景式地展现了一幅港珠澳大桥从论证到立项、从动工到开通的立体画卷,亦为读者“架”起一座建桥者与大时代相通的精神桥梁。作品题材独特新奇,故事鲜活生动,情节跌宕起伏,叙事机智而具现代意识,语言流畅而富诗意,不失为一部意味深长的纪实佳作。
    ——三届鲁迅文学奖得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鸣生
    这无疑是一部凝聚正能量的重大现实题材力作。作者行走在港珠澳大桥每一个工地,对这座超级工程的前世今生进行全方位扫描,打捞出一个个真切动容的感人细节,通过生动的描写和透彻的阐释,用5年时间深情讲述了一个真实、立体的中国故事。
    ——当代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春雷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表明,中国在超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装备、科技创新、跨境工程组织管理和决策协调机制等多个领域取得全面突破。本书无疑是对这一标志性国家工程的生动诠释和场景再现。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

作者简介

    曾平标,广东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文学创作副高职称。发表和出版各类文学作品400余万字。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魂铸京九》《激情与梦想》《远山的诱惑》《党旗作证》,报告文学集《再出发》《山神》《门神》《逐梦飞扬》等8部,中短篇小说集《祭梦》,散文集《那年那月》《生死树》等。其中报告文学《热恋红土地》、小说《祭梦》、散文《绿叶对根的情谊》等10余部(篇)作品在全国、省市获奖。

目录

序 章
第一部 情牵梦萦
  第一章 一水隔天涯
  第二章 敢问桥在何方
  第三章 梦里花落知多少
  第四章 再成热点
  第五章 兄弟归兄弟
  第六章 论争
第二部 风正扬帆
  第七章 不同凡“想”
  第八章 中国可以说“行”
  第九章 大国重器
  第十章 沧海一声笑
  第十一章 牛头“梦工场”
  第十二章 钢桥是怎样炼成的
第三部 云水激荡
  第十三章 闹海
  第十四章 挑战不可能
  第十五章 谁持彩练当空舞
  第十六章 极限穿越
  第十七章 拿什么牵你手
  第十八章 “西边日出东边雨”
第四部 与桥同行
  第十九章 心会跟爱一起走
  第二十章 同一个梦想
  第二十一章 匠心
  第二十二章 中国的“鲁滨孙”
  第二十三章 我跟大桥有个约会
  第二十四章 海神
  第二十五章 以环保的名义
  第二十六章 向幸福出发
后记 余言未尽

前言

  

    公元1279年12月15日。黄昏。
    一缸陈墨跌入落日光潮,绛朱的血线封住海平面,阔大的伶仃洋仿佛是一朵凋零的玄色牡丹,拖着寒冬长长的尾翼。
    此时,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被元军押解横渡珠江口。
    站在甲板上的文天祥宽袍阔带,伫立在一块大帆之下,眉宇间透着悲怆和诘问,被镣铐紧锁的双手抓着船舷,须髯被凛冽的海风吹得蓬蓬松松。回想自己半生沉浮,一腔宏愿尽付流水,如今身陷囹圄,孤身被押于元军船上。面对阴风怒号的伶仃洋,只见他仰天长叹,毅然拿起元军将领张弘范让他写信招降同僚的笔,悬腕挥毫,一气呵成气壮山河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从此,这千古不朽的诗句如黄钟大吕般激荡回旋在历史的天空上,也让伶仃洋名播天下。尽管写诗的人已逝去7个世纪,但他举袖望故国的幽幽魂魄仍遗落在伶仃洋的滔天大潮里。
    沉寂700多年后,同是这片神奇的海域,有着千古英雄千古绝唱的伶仃洋迎来一项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它以气吞伶仃之势让全世界再次睁大了眼睛——
    这一天是2009年12月15日。
    “港珠澳大桥工程开工!”
    这个消息是由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伶仃洋畔的广东珠海向全世界宣布的。
    此刻,时间定格在10点20分。
    站在李克强身边的,是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等一众粤港澳三地领导。
    在经历了30年漫长的等待之后,港珠澳大桥进入8年建设期,它鲜明的轮廓在港珠澳三地人的渴望的眼神中渐渐显现出肌的健美、力的雄壮。
    这座被英国《卫报》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跨海大桥蕴含着史诗般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它的历史意义不亚于19世纪电信革命造就大西洋海底通信电缆、20世纪光电技术点燃尼亚加拉大瀑布发电厂、21世纪穿越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和横跨长江的三峡大坝……这座跨越两种不同政治制度,涉及一个经济特区和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大桥,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及实践下已经成为港珠澳三地人心中的一座精神雕塑和文化图腾。
    从20世纪80年代初发轫到2018年梦想成真,大桥承载着港珠澳三地同胞太久的等待,整整跨过30年1
    30年,在建与不建、如何建、谁来建的论争中屡次山穷水尽。30年,在桥形与着陆点、口岸和融资安排的利益博弈中屡次峰回路转……
    以港澳回归为中轴,前15年从渴望到黯然神伤,后15年从失望到得偿所愿,一座大桥,浓缩的是港澳市民对祖国认同的心路历程。事实证明:伟大的梦想,只有倚靠伟大的祖国才能实现!
    大桥孕育的坎坷、论证的困苦、建设的艰辛,最终它破茧而出,化为一只美丽的彩蝶,用最优美的舞姿向世人展示“一国两制”的生命活力。
    穿越在港珠澳大桥,我不禁吟诵起一位著名诗人创作的《港珠澳大桥礼赞》——
    搭一座桥
    从我的心通向你的心
    支持是桥墩
    关怀是桥身
    香港和澳门是左右的桥栏
    这一座桥
    跨过历史和沟壑
    这一座桥
    越过分歧和争拗
    从心的这岸架到那岸
    中国是桥的故乡。
    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建成于公元282年,是世界有史记载的最早桥梁,比欧洲整整早了800年。而修建于公元605年前后的赵州桥,更是世界最著名的石拱桥,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中国又是桥梁之都。拱桥、梁桥、浮桥、索桥……它们或高悬低卧,或形态万千,有的雄踞山岙野岭,古朴雅致;有的跨越岩壑溪问,山川增辉,有的坐落闹市通衢,飞津济渡……
    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历代文人墨客对于桥的期盼、神往和钟爱,从入诗入画入赋甚至入庭园足以见得。桥之魂,牵扯出古今多少伤悲;桥之语,道不尽红尘多少泪——
    断桥烟雨,白娘子与许仙荡气回肠的传说。
    鹊桥归路,金风玉露的夜夜相思。
    康桥伤别,一如映照艳影的粼粼波光。
    一个个关于桥的字词,就这样穿过历史的隧道,情不自禁地走入我的书中。
    桥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人类征服自然的历史,人类踏着各式各样的桥进行着永无停息的远征,跨越时间,跨越空间,跨向彼岸……
    日月嬗递,岁月轮回。当时光演绎到2l世纪初,历史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这个桥梁古国,聚焦在波飞浪卷的伶仃洋:世界上最长、投资最大、施工难度最高的港珠澳大桥犹如长龙入海,雄踞于世界桥梁之巅1
    30年追梦。
    30年筑梦。
    30年圆梦。
    30年,我们不能留住飞逝的时光,但我们能做到的,是留住这段历史。
    这是一座凝聚几代人心血、智慧和汗水的跨海长虹!
    这是一座彪炳建桥史册、铸就时代精神的跨海丰碑!
    翻阅此书,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在翻阅中国桥梁乃至世界桥梁一部活生生的史书……
    天才的灵感,奇妙的构思,宏伟的建筑。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表作,港珠澳大桥以强烈而张扬的个性,在人类的桥梁发展史上展现出让世界为之赞叹的中国力量!
    挽起港珠澳
    那是大海升起彩虹
    千年的拥抱
    一座平安桥
    情追港珠澳
    那是珠江牵着香江
    莲花在微笑
    这是一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情歌咏,这是一个气壮山河的蓝色中国梦!作为中国桥梁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环保最苛刻、标准最严格的超级工程之一,在这首最鲜活、最动感的《中国桥》背后,它的旋律融汇了一大批中国装备、一系列中国工法和一整套中国标准的曼妙音符,与时代和声、共鸣……
    循着时间的追述,你会发现,一种叫作苦恋的情愫,就藏匿在珠江口浩瀚的缄默中;一个叫作伟大的词语,就书写在伶仃洋蔚蓝的扉页上——

后记

  

    本书随着港珠澳大桥工程的全线贯通而画上最后一个句号,但我颇感言犹未了,就如一支畅快的抒情曲已经奏毕,而余音却缭绕于我的心境。
    在港珠澳大桥采访时,我听到采访对象不约而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此生能参加港珠澳大桥这样的超级工程,没有白活。同样,对于从事非虚构文学写作30年的我来说,碰上这样重大的创作选题,何尝不是感同身受呢?
    写这本书是一个苦心志、劳筋骨的体力活,尽管有时身心疲惫,但享受的却是一次畅快的精神之旅。
    对于港珠澳大桥而言,我只是一名记录者。
    我在这片曾经热火朝天的工地上凝眸、沉思,怀着真诚,怀着崇敬。于是,我深深地弯下腰,以拾穗者的鞠躬,捧起伶仃洋上那些大桥普通建设者的一个个精彩故事,留给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后人……
    多少个夜晚,我打开电脑一边看资料一边敲键盘。有时,我写得很慢很苦,我担心哪怕漏下关键的一笔,便是我不可宽恕的失职。好几次,大桥人的感人事迹和奉献精神让泪水涌到我的眼眶边,以至不得不停下手中沉重的键盘让自己内心稍作平静。有时,我写得很快,酣畅淋漓,那是因为我的笔下迎来了一个个攻坚克难的好消息,我在与大桥英雄好汉们共同分享着成功的喜悦。
    在大桥采访的日子里,我被建设者的故事感动着。从项目管理者那坚毅的目光和信心百倍的言谈中,我读懂了什么叫意志力:从大桥建设者那昂扬的斗志和如数家珍的口述中,我知道了什么叫执行力;从市民那幸福的笑脸和异口同声的赞誉中,我感悟到了什么叫幸福指数……
    发生在伶仃洋上这场轰轰烈烈的“桥战”终于在2017年的最后一个月硝烟散尽,天堑变通途,千年梦想变为可感可触的现实,我由衷地祝贺。祝贺的还有大桥人在这个工程上所囊括的数以千计的形形色色的荣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优秀共产党员、人大代表、南国工匠……国家级的、省级的、市级的,行业的、部门的、单位的,还有集体荣誉、团队荣誉、个人荣誉……相信没有谁能统计出一个准确的数据,恕我无法在书中一一展示。
    其实,在港珠澳大桥,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都是一首美丽的诗,是一支动听的歌,一支壮丽的人生之歌。
    让珠江口作证!
    大桥人创造了至今无与伦比的奇迹。
    让伶仃洋作证!
    大桥人书写了百世流芳的辉煌业绩。
    没有哪一座桥,像港珠澳大桥这般厚重,承载了如此多的光荣与梦想。我相信:10年、20年、30年,或者更久以后,我们的子孙们还会在阳光下翻晒这些久远的故事,让往事鲜亮如初…… 四 历经5年的漫长采访和写作,书总算出版了,感谢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作家协会、珠海市委宣传部和珠海市文联的支持和帮助,在给这一选题以足够关注的同时提供了采访便利。感谢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老师,当代著名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鸣生、李春雷老师的欣然推荐。 感谢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珠海连接线管理中心以及中交联合体岛隧项目部、中铁大桥局项目部等单位,是他们在百忙中审阅本书稿,提出了许多中肯的修改意见,使本书内容更为丰富,素材更为翔实。 本书的创作还吸纳和参考了各类主流媒体、新媒体的消息、通讯、特写以及参建单位的内部信息、内部刊物、文件资料等,在此向那些记者和原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鉴于个人水平有限,难免有以偏概全和疏忽错漏,如有不妥之处,在此抱拳行礼,望各位读者或当事人海涵。 曾平标 2018年2月30日于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