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报告文学

我的航海人生(徐文若船长自述)/上海海事大学校史系列图书

  • 定价: ¥58
  • ISBN:9787208155312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页数:233页
  • 作者:徐文若
  • 立即节省:
  • 2019-01-01 第1版
  • 2019-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我的航海人生(徐文若船长自述)》是上海海事大学校史系列图书之一,是上海籍船长徐文若的一部自述作品。他在自述中完整回顾了自己的航海生涯,详实地记录了他是如何从一名新手船长逐渐成熟成为优秀船长的这段成长经历。他的航海技术过硬,为人正直,其航海故事能给人以启发和激励。

内容提要

  

    《我的航海人生(徐文若船长自述)》以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校友、原上海海运学院教学实习船船长徐文若的自传为内容,通过他为航海教育奉献一生的事迹,鼓励后学。

作者简介

    徐文若船长是航海界的佼佼者。1927年出生于上海崇明,在“吴淞商船”求学时便是高材生,毕业后6年就当上船长。1966年,他率万吨油轮首航南京告捷,后又服从大局,转战上海航道局和上海海运学院,曾获“2013年全国优秀海员”奖。

目录

总序
第一章  我的青少年时代(1927—1949)
  一、家世
  二、家道中落的童年
  三、艰难中求学
  四、就读吴淞商船专科学校
  五、海上实习
第二章  开启我的航海人生(1949—1957)
  一、上船任联络员
  二、初任二副
  三、当选“和平2号”轮职工代表
  四、升任大副
  五、成为见习船长
第三章  开启我的船长生涯(1957—1966)
  一、任“和平20号”轮船长
  二、任“和平6号”轮船长
  三、任“和平2号”轮船长
  四、任“和平26号”轮船长
  五、任机动船长
  六、任春节客运加班船船长
  七、任“建设17号”油轮船长
  八、荣获“技术能手”称号
  九、大型油轮首次满载进入长江
第四章  我的十年岁月(1966—1976)
  一、“文化大革命”的磨难
  二、审时度势,退为上策
  三、任“大庆26号”轮船长
  四、任高级船员资格考证主考官
  五、任油轮船队海务监督员
  六、海难救助
  七、培训新船长
第五章  改革开放下船长的黄金生涯(1978—1983)
  一、回归海运工作
  二、赴日本接自航耙吸式挖泥船
  三、再次赴日本接边抛式自航耙吸挖泥船
  四、调入上海海运学院,赴香港接“育青”轮
  五、“育青”轮接船后首航
  六、“育青”轮第二航次
  七、“育青”轮第三航次
  八、“育青”轮第四航次
  九、“育青”轮第五航次
  十、“育青”轮第六航次
  十一、“育青”轮第七航次
  十二、“育青”轮第八航次
  十三、“育青”轮第九航次
  十四、“育青”轮第十航次
  十五、“育青”轮空船驶沪,移交船长职务
第六章  我的后船长时代(1983— )
  一、调航海系船艺教研室工作
  二、任“育新”轮指导船长
  三、参观日本筑波世界博览会
  四、办理离休
  五、发挥余热
附录  我的生平

前言

  

    上海海事大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09年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近年来,上海海事大学高度重视校史在育人中的作用,通过校史这一与学生自己切身相关的例子,来反映中华民族从衰落走向复兴的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中国历史上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但是近代以来,危机从海上来,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一步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海权丧失,航权旁落。为了维护航权、振兴海权,1909年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增设船政科,开创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1911年,邮传部在上海徐家汇租用民房创建高等商船学堂,原船政科划归商船学堂。著名实业家张謇将上海吴淞口一块土地赠予学校并捐款用于建设校舍。1912年,学校易名为交通部吴淞商船学校,1914年更名为交通部吴淞商船专门学校。1915年,因学生就业和经费拮据等原因学校停办。1929年复校,定名为交通部吴淞商船学校。1933年学校更名为交通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校舍被毁,学校再次被迫停办。1939年,学校在重庆复校,定名为国立重庆商船专科学校,1943年并入国立交通大学(重庆)。1946年学校在上海复校,定名为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50年上海交通大学航业管理系并入,改名为国立上海航务学院。1953年上海航务学院北迁大连与东北航海学院合并,成立大连海运学院。上海高等航海教育暂时中断。1958年交通部决定恢复上海高等航海教育,1959年上海海运学院正式成立。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上海海事大学。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历经磨难,多次停办,叉多次重新崛起。目前上海海事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各类在校生21000余名的多科性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的校史同时也是一部高等航海教育史,上海海事大学的历史也见证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之路的历史过程。
    随着海洋强国、海运强国、“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提出,上海海事大学作为一所以航运、物流、海洋为特色的学校,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师生的海权意识、海洋意识,对于培养人才,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作用。
    学校的中心工作在于立德树人,出版《上海海事大学校史系列图书》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挖掘校史上的感人故事,进一步发挥校史、校训、校歌的育人功能,激发广大师生知校、爱校、荣校进而兴校的热情,为国家航运事业的发展培养可靠的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为实现国家海洋强国梦,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后记

  

    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历史使命。文化育人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面,校史校训校歌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挖掘校史上的优秀人物、典型事迹,对于激励广大师生知校、爱校、荣校、兴校,进而爱国具有重要的意义。上海海事大学与民族同命运共呼吸,其历史可追溯到1909年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在办学过程中,经历了曲折而又辉煌的发展历程,目前已经成为拥有2万2千余名在校学生的以航运、物流、海洋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徐文若船长就是学校历史上一位优秀的校友和教师,他见证了上海海事大学的发展历史,同时也见证了新中国航运的发展历史。
    1927年,徐文若出生于崇明。1946年,他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进吴淞商船专科学校航海系,并担任班长。在学期间,多次获得招商局航业奖学金。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徐文若被上海市军管会分派到招商局的轮船上任联络员工作。
    徐文若热爱钻研,勤于航海理论研究。早在1953年,徐文若便和夏家箴船长在《人民交通》上发表了论文《关于新的天体近子午线表》。1955年,徐文若在“和平2号”升任大副,经过无数日夜的观察测量和计算思考,发表了论文《赤纬临界点——同一时角、同一纬度,计算高度最大值的赤纬》,在这一问题上的发现与研究,他是具有首创性的。
    1956年,年仅29岁的徐文若被提升为见习船长,跟随全国劳动模范、曾三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的夏家箴船长见习,得到了夏家箴船长的悉心指导。1965年初,上海海运局购进一艘波兰油轮,命名为“建设17号”轮,载重量1.8万吨,年仅38岁的徐文若出任“建设17号”轮首任船长。由于建造大型的南京栖霞山炼油厂的需要,必须通过大型油轮把原油从海上经由长江运输到南京。但长江航道复杂,航道窄,江底有许多全面抗日战争期间遗留的沉船,水文、水流非常复杂。1966年,徐文若船长率船克服重重困难,顺利首航南京,开创了万吨油轮到南京港的先河。
    1981年,上海海运学院引进教学船“育青”轮,载重量8800吨,徐文若出任船长。徐文若船长兢兢业业,除了搞好船舶运输,还为实习生们讲解助航设备和操舵装置等。1983年6月,徐文若船长调至上海海运学院船艺教研室工作,协助和参与李志远教授翻译《英汉航运与国际贸易术语及缩略辞典》校注工作。徐文若还亲自编写了《船舶操纵》教材。1985年11月15日,徐文若船长光荣离休,享受局级待遇。并获“2013年全国优秀海员”奖。
    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金永兴非常关心徐文若船长自述的写作,并积极推动本书的正式出版。2019年9月,上海海事大学将迎来110周年校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徐文若船长的事迹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海大人”,为“一带一路”建设、海洋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努力! 上海海事大学校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