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师友襟期

  • 定价: ¥68
  • ISBN:9787200134797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
  • 页数:411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周汝昌先生在治学研红的道路上,结交了诸多师友,或是亲见面谈,或是风雅笔谈,或是知己故交,或是一面之缘,作者都用饱含深情的文字极为详尽地道来,叙说与师友之间的奇缘。《师友襟期》中的大量往来书札手迹尤为难得。
    本书带你了解不一样的红学大家!

内容提要

  

    《师友襟期》是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忆及自己在治学道路中与良师益友之间交往的小故事,既有顾随、胡适之、邓之诚、陶心如、张伯驹等师友,也有一批学者友人,红缘辐辏,蔚为大观。

媒体推荐

    父亲常提及许多引导他走上红学之路的师长前辈,都令他难以忘却。这本书中,既叙述了相继结识的顾随、胡适之、邓之诚、陶心如、张伯驹等诸位师友,还列出一批学者友人,红缘辐辏,出人意想,蔚为大观。父亲在自序中说:名目写入者,实为写己,不过借径之一途罢了。所谓“人”,往往对“己”而言,“因为传他,亦可传我”,此《石头记》中一条批语的名言至理。
    ——周伦玲

作者简介

    周汝昌(1918—2012),我国知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新中国红学研究泰斗,其学术成就享誉海内外。周汝昌先生有七十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其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具有开创性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著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红楼小讲》等多部学术论著、随笔集,主编《红楼梦辞典》,并编注《杨万里选集》《范成大诗选》等。

目录

涵芬楼主人对红学的兴趣——张元济先生
陶心如先生
大学者的鲁迅
叶遐庵先生
史学大师邓之诚先生
平生一面旧城东——纪念胡适之先生
燕园老校长——司徒雷登、陆志韦
吴宓先生:行真守礼
京剧大师梅兰芳
茅公风范
苦水词人号倦驼——纪念顾羡季先生
周总理与《红楼梦》
什刹海边忆故交
俞平伯的遗札
词学名师夏承焘
冰心老人
语言学家闻在宥
中华文化八千年——唐兰先生、胡风先生
饶孟侃老诗人
副市长王昆仑
沈从文详注《红楼梦》
社长冯雪峰
万里访书兼忆李一氓先生
聂公邀我进燕都
缘深缘浅话难明——忆聂绀老
忘年交契见深情——缪彦威先生
请教于巴金先生
张次溪
怀念恩裕兄
佚翁张中行先生
三毛之父张乐平
怀念杨霁云先生
青眼相招感厚知——钱锺书先生
乘风尊国粹,扬帜化西洋——悼念季羡林先生
书画鉴定权威徐邦达
何其芳
邓拓论我的“红学”
雅人深致——偶忆与启功先生相交旧事
世间曾有这么一个人——悼亡兄祜昌
千秋疑案悼吴公
我与黄苗子
白头人唱红楼梦——记弹词专家黄异庵
相见恨晚——纪念冒舒湮先生
政协委员怀旧篇——记骆玉笙
弃园中的周策纵先生
忆任继愈先生
“慰芹庐”徐恭时
诗人画家陈大远
悼梦碧词人寇兄
金启琮先生知音赤县在,心志黄秋耘
乔家大院老同窗
黄氏三姊妹
燕园长念故人情——孙正刚
我与黄裳
海外红学三友——浦安迪、夏志清、唐德刚
字比巴斗大——记女作家张爱玲
记张君秋
人呼“小妹”——黄宗江
议政谈红——我与管桦委员之间的”红缘”
索余题句.助我研红——悼念史树青先生
追念邓云乡先生
红楼竟亲历
我与许政扬
王学仲的文才
红学契友赵冈兄
故人徐无闻
方豪——亦“红迷”
梁仲华先生
翰墨缘
外国朋友林阿释
尚养中说曹大哥
浊病斋日译雪芹传——记小山澄夫
编后记

后记

  

    父亲于2000年前后动笔写了“怀旧篇”里的几位人物,发表在报纸上颇受好评,于是就隔三岔五地一篇篇接续下去。每写好一篇,就把大稿纸一折,装进大牛皮纸袋里,待我们录制成文。日积月累,纸袋被撑破了,就又换个新的装进去。父亲浓笔墨书五个大字,作“鸿儒72家”。由此,我明白诸多“人物”已在他心中酝酿、耸立,但是绝没有想到早已超出“72”,说一百单八也无大误。
    这册书最终定名为《师友襟期》,是沿用了《北斗京华》一书内的名称,恰好2018年北京出版社新版的《北斗京华》未收入“人物”篇这一节,我即越俎代庖,替父亲定下本书书名,感觉符合父亲的思路,也较贴切、巧妙。
    父亲常提及许多引导他走上红学之路的师长前辈,都令他难以忘却。这本书中,既叙述了相继结识的顾随、胡适之、邓之诚、陶心如、张伯驹等诸位师友,还列出一批学者友人,红缘辐辏,出人意想,蔚为大观。父亲在自序中说:名日写人者,实为写己,不过借径之一途罢了。所谓“人”,往往对“己”而言,“因为传他,亦可传我”,此《石头记》中一条批语的名言至理。由此也可以看出父亲撰文中流露出的为学之乐,获益之情,也是他一生奇异而丰富的学术幸运与享受。
    在父亲的写作计划中,还有一批人物,如:陈梦家、林庚、赵萝蕤、吴小如、王世襄、周绍良、凌道新等先生,父亲头绪繁杂,精力有限,最终未能动笔,实在太过遗憾。另有几篇未能入选者,如钟敬文先生、孙楷第先生……由于文章不够完整或字迹不能辨识,只能割舍。父亲笔下还有一批艺人,说书、唱戏、杂耍……数量颇多,本书未能人选,也只能等待下次时机了。
    父亲著文时凭的只是记忆,娓娓道来,没有任何参照物,或者注明让我去补充原件。在整理成集时,我即把某些书信、诗句的原文添加进去,相信不会走失原貌。
    这册小书,本该早些时间出版,阴错阳差拖到如今,完稿恰逢父亲百年诞辰之际,也不失为父亲献上一件礼物吧!
    周伦玲
    戊戌小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