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戏剧艺术

家庭劳模--刘宗祜曲艺作品集

  • 定价: ¥58
  • ISBN:978750784413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
  • 页数:259页
  • 作者:刘宗祜
  • 立即节省:
  • 2019-01-01 第1版
  • 2019-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刘宗祜创作的作品对时代和人民充满了激情和热爱,对社会和发展洋溢着激情和讴歌。在他笔下,有抗日民族英雄、特别能战斗的开滦矿工、抢险救难的战士、改革实干的先锋,还有传统的文化经典和生活中需要批判和抨击的歪风陋习……《家庭劳模--刘宗祜曲艺作品集》选编的作品,主题为歌颂党的领导,歌颂祖国和人民,歌颂英模和先进,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现代精神,满满都是正能量!

内容提要

  

    刘宗祜《家庭劳模--刘宗祜曲艺作品集》收录了作者刘宗祜多年来创作的几十篇戏曲、相声、小品作品,这些文章内容十分丰富,有写名剧的创作排演过程的,有写名家排戏、演戏的经历的,有纪念名家老师的,也有作者对戏曲创作、表演、改革、导演的心得体会。

作者简介

    刘宗祜,男,1944年6月10日出生,毕业于河北电大,1963年入伍,同年加入成立较早的连队演唱组,后扩建成团演出队,1968年复员到开滦唐山矿毛泽东思想宣传队,1979年调到唐山劳动日报社,先后在副刊部、政教部、工会工作,2004年退休。曾任唐山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河北省曲艺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
    创作的系列故事作品《矿山魂》和《砥柱篇》在河北省建党70周年故事会中获奖;相声作品《家庭劳模》荣获首届文化部等单位授予的“群星奖”;快板书作品《节振国大闹燕春楼》荣获首届中国曲协等单位授予的“牡丹奖”。乐亭大鼓《盲人摸象》在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播出,相声《串号》在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播出。曾在《曲艺》《天津演唱》及省内杂志和作品集中发表过相声、快板、故事、鼓词、小品等数十篇作品。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其曲艺作品专集《矿山魂》。

目录

我和相声大师侯宝林
段少舫老师,我们没有忘记您
潘学勤和竹板书
乐亭大鼓的一对伉俪——贾幼然、赵凤兰
李派快板在唐山——段如增和他的徒弟们
为谁舞蹈为谁唱
开滦有个艺术团
乐亭大鼓再兴初探
李小强:走进曲艺人家
拍摄唐山震灾照片第一人——记我市著名摄影家常青
“她把美丽带给人间”——记市政协委员、牛燕美容美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牛燕
燕山桃花
飞鱼祭
仲夏夜之梦——据莎士比亚名剧《仲夏夜之梦》改编
美猴王闹天宫
白蛇传
年夜饭
彩虹升起来
找家长
最后一针
鼠年大吉
家庭“劳模”
南湖今昔
老严和小严
串号
开车乐
假如我是厂长
大得人心
我是“部长”
列宁在十月
节振国大闹燕春楼
节振国智擒洪野
找知心大夫
路路通畅
雨中纠结
勇救遇险船
三让房
劳模失踪
生日蛋糕
看展览
盲人摸象
她的名字叫“党恩”
争分夺秒搞房改
后记

前言

  

    “整事儿”的猴号
    初识宗祜君,是在四十年前,时间是在他调入唐山劳动日报社前。在经过了十多年部队和基层的实践历练后,戴着些许小小的光环,调入唐山劳动日报社任记者和编辑,主要负责唐山市文化宣传方面的宣传报道工作。虽刚刚迈入而立之年不久,却有着不惑的成熟和稳重。没有志得意满浮显,略有踌躇满志的掩藏。
    大家很快熟识他,是因为他一炮炸响全国曲艺舞台的快板书《节振国大闹燕春楼》;大家很快认可他,是因为他很快融入新工作、新语境、新氛围的能力;而让我特别佩服他的是“圈粉儿”(当时还没有“圈粉儿”这么一说,就是“忽悠”的意思吧)的速度,不到一年。他原来所在的开滦唐山矿宣传队都有外号,队长叫“泰斗”,唱快板的叫“老斗”,他就叫“小斗”。别人的外号没叫多久,他却由“小斗”发展成“小斗子”“斗子哥”“猴哥”等诸多“亚号”却叫了起来,由唐山矿竟遍及市里的文艺圈!几年以后,我曾经这样调侃他:“编辑的座垫记者的腿,磨秃噜的的笔尖刘宗祜的嘴。”此话怎讲?作为记者的他,腿的勤快在唐山市文化系统是出了名的,新戏排演剧团进京、摄影书画展、新片上映、全国名演员来唐山、各种调演汇演商演比赛评论研讨,无论京、评、唐、话、曲、杂、皮影,不管区县基层赴省、进京……凡有风刚吹草还未动,他骑着辆破自行车“屁颠儿屁颠儿”地就来了,全面追踪报道,极尽宣传报道我唐山之事。从做一个编辑的角度说他,沉得下心,坐得稳椅子,“成全人、成全事儿”是工作的必须。多年中,他“斧正”、成全了多少稿件难以计数,但十年坐破了七、八个座垫却成了大家的调侃。“斗子”是大家送他的绰号,因其在谈话中反应机敏,俐齿伶牙,抖逗送捧,包袱不断而得;而“猴哥”之称,不仅仅是因为属相为猴,更多的还有大家对他“整事”的认可、调侃和民俗式的尊敬。
    看到这本书稿,不得不说说“磨秃噜的笔尖子”。27年前,看过他的一本作品集《矿山魂》,收录了他大部分的曲艺和戏剧作品,形式之广、数量之多,在唐山这块土地上也算是令人瞠目。这次看到这本《家庭劳模》书稿,又算是他创作生活的又一结集吧,钦佩之至。严格地讲,搞创作,仅仅是他的“业余”而已。业余者,本职工作之外也。按理说头顶着“党报编辑、记者”的光圈圈儿,手端着旱涝保收的铁饭碗,何必再用业余时间去搞创作,干那些劳心费力不讨好的事儿啊?可宗祜君从打18岁进入铁道兵某部的文艺宣传队算起,曲艺节目的创作和演出就没有间断过。也许是作为“记名学生”曾多年聆听侯宝林老先生的教诲起到了作用?也许是从丰富的生活阅历和诸多曲艺名家李润杰、常宝霆、李金斗、张志宽……身上汲取了太多营养?宗祜先生笔下有神,唤雨呼风,相声、快板、鼓词、小品、剧本……我总觉得他似乎对生活有着超乎寻常的解读能力,对时代和人民充满了激情和热爱,对社会和发展洋溢着激情和讴歌。在他笔下,抗日民族英雄、特别能战斗的开滦矿工、抢险救难的战士、改革实干的先锋,还有传统的文化经典和生活中需要批判和抨击的歪风陋习……有获得过文化部首届群星奖的《家庭劳模》,获得过中国曲艺家协会首届牡丹奖的《节振国大闹燕春楼》,有上过中央电视台的《盲人摸象》和《串号》……我忽然觉得,“接地气儿”是他作品的最大特点!选编的作品,值得大家认真品评,且数量绝非仅此,并且主题歌颂党的领导,歌颂祖国和人民,歌颂英模和先进,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现代精神,满满都是正能量!我理解了为什么他曾经当选了河北省曲艺家协会常务理事、唐山市曲艺家协会主管副主席(不领薪水是因为没人给)!突然想加上一句话,平和的心态,内心的正能量对于创作的成功是很重要的,面对不甚公平的待遇,能保持淡定也是平民英雄。
    其实,宗祜先生还有更值得说的一面,不是他的嘴,而是他应该为人注意而却恰恰被大多数人忽略了的一面,他是一名非常有见地的、脚踏实地的社会文化活动者(非官方用词,不敢贸然称“家”)。上世纪80年代,他就联合唐山市艺术研究所在唐山劳动日报上用了整整一个版面搞了一次“戏曲知识竞赛”的活动,又联合市戏剧家协会搞了全市性的“小品比赛”,组织过多次歌舞、曲艺演出,还搞过业余演出的“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尝试,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更值得称道的是,他退休后还联合他人,在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扶植了一个“大学生皮影团”,并经常演出,从当代大学生的视角创作了大、中、小多个皮影戏剧本,与别人合写的《飞鱼祭》参加了全国性的汇演,受过褒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了奉献,还拿到了省、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单位的称号。而一个大学生皮影团能坚持十年,这也成了至今为止全国的唯一。猴哥啊,你真是一个“整事儿”猴哥!
    我们不妨再学习一下习近平主席的相关指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展现人民奋斗,振奋人民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好作品。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猴哥,再努力!
    姚其巩于2018年冬

后记

  

    我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走上这文艺创作的道路的。
    我是1963年入伍,所在的连队里大部分是唐山兵,我们五个人组成了“五人演唱组”,这在当地还很少有。我们是铁道兵,我们连是桥梁连,生活比较艰苦,可是我却没觉得,就创作了相声《三封信》和数来宝《学技术》,当时正适合新兵教育,也是“矬子里面拔将军”,我一下就获得成功,团里很重视,曾派到各连队演出,还参加兵部的汇演。后来,团里以这个演唱组为基础成立演出队,我还是以创作为主。1965年部队调北京,修建地下铁道,演出队更活跃了,从北京站到八宝山,一路都是我们的连队,好人好事多了去了,我们就一路写、一路演,还有沿途的厂企、机关、学校、街道,慰问、联欢,演出任务还挺多,创作任务也挺多,还往《铁道兵》报投稿。后来就到“史无前例”了,我们演出队改叫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在颐和园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同时也有演出,但是创作就少多了。再后来1968年复原回到唐山,被开滦唐山矿要去,主要还是在宣传队,直到1979年调到《唐山劳动日报》社副刊部,始终没离开文艺创作。
    如今退休在家没事,所以把最近写的东西敛巴敛巴,凑到一起,出本书,自己看看解闷儿,也让大伙看看,或是解闷儿,或是添闷儿,反正看着玩儿呗!
    还是在1991年,我出版了曲艺作品集《矿山魂》,在后记中曾写道:“让这本‘丑媳妇’出版去见‘公婆’吧!迟早还要出别的集子,以后的也许会好些——我这样宽慰,也是鼓励自己。”现在,我又打算再出新的作品集《家庭劳模》了,时隔27年,又一本“丑媳妇”也要见“公婆”了,这次能好一点儿吗?我期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