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沉默坚硬还有悲伤

  • 定价: ¥36
  • ISBN:9787550022560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
  • 页数:236页
  • 作者:塞壬
  • 立即节省:
  • 2019-06-01 第1版
  • 2019-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沉默坚硬还有悲伤》收录作者塞壬的散文22篇,包括《托养所手记》《祖母即将死去》《下落不明的生活》《南方没有四季》等。作品写作视角独特,富于批判精神和独特的思辨方式。作者有极为丰富的奋斗经历和深刻的人生感悟,有对现实社会丑恶人性的敏锐观察和抨击。语言文采斑斓,文思飞扬,有女性作品中不多见的硬朗。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散文集,作者塞壬通过文字,重述、重构故乡西塞山前黄村的过去和现在,并对广东外来务工阶层的生存空间和人居状态,表达出隐隐的悲悯、同情和尊重。其中几篇短文在聚焦故土亲人的同时,也常常把广东的生活遭际和世态见闻牵连穿插进来。对于故乡和亲人,作者细腻而厚重的文字中弥漫着的善意和温情,使读者深受触动。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释放时,自己的情感也达到了释放和解脱。

作者简介

    塞壬,原名黄红艳,1974年生于湖北,现居东莞长安。已出版散文集《下落不明的生命》和《匿名者》两部。
    2004年下半年开始散文写作,作品见于《人民文学》《十月》《天涯》《花城》等刊;作品入选各类年度选本及排行榜;两度获《人民文学》年度散文奖;获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及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提名奖。

目录

自序
悲迓
托养所手记
转身
祖母即将死去
匿名者

声嚣
哭孩子
下落不明的生活
夜晚的病
月末的广深线
南方的睡眠
南方没有四季
消失

隐秘的汇合
在镇里飞
合租手记
沉默、坚硬,还有悲伤
1985年的洛丽塔
爱着你的苦难
暗处行走的水
塞壬谈散文

前言

  

    出选集人似乎更加激动了。仿佛是,一个女儿嫁了两回,又收了一回彩礼。总想着,上一回的诸多遗憾,这次都要弥补上。可是仔细一想,无论哪一本书,再看,我其实是没有遗憾的。也算是敝帚自珍吧。
    文章能出版第二回,我想,那一定是有人太喜欢它们了。很多年前,我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里工作,单位的报纸副刊常发我的稿子,编辑就特别喜欢我的文字,喜欢到一篇文章给我发两回。要知道,报纸发重稿是重大的失误,是要受罚的。然而对她来说,受罚可能还是有点重要,要不然,她可能会给我发三回了。我常这样寻思着。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碰到一个为我发重稿的人,如果这本选集的出版算一是一个的话,我深知这样的事,这样的人,是我人生的宝藏。
    我把它命名为《沉默、坚硬,还有悲伤》,这几个字其实是我写作的底色。写了这么些年,我写不了甜的东西,我文字的性格是硬的,烈的,同时也是悲伤的。稍纵即逝的欢欣,挥之不去的阴翳,那个不甘、不服、不驯的女人,即使你看到了她的坚硬与强大,但你感受最深的还是她的孤独与悲伤。那就是,你看到了她的弱,却不会认为她真的弱。
    所以,在我人生的低谷,我听到有人跟我说,你这个女人,即使被打入了十八层地狱,我也不会怜悯你的。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只有服软的人才会有被人怜悯的资格。这不有趣吗?
    那些激烈的人和事都渐行渐远了,说到底,还是因为我觉得“这一切都有趣”的这种态度。现在看,这是有害的。我应该睚眦必报,针锋相对,耿耿于怀,应该锱铢必较,快意恩仇。一个人一旦佛性起来才是最可怕的。没有执念,没有大争之心,那写出的文章估计也没什么可看的了。
    所以,我还是“沉默、坚硬,还有悲伤”吧。

后记

  

    塞壬谈散文
    散文的容量
    在很多人看来,散文这个文本是很雅的,借景抒情,人生感悟,小哲理,人生小趣味。行文讲究修辞,结构也简单,即使是回忆性的文字。也是娓娓道来,以情感动人,质朴真诚。这样的散文文本已经固化在我们的意识中,散文,书写着人类情感的那些美好的事物。
    然而,散文是一种表达“我”的文本。既然是表达“我”,表达人,那么“我”除了真善美之外,也一定存在着恶与黑暗。甚至是,恶与黑暗更为真实。我们为什么要写作,是什么促使一个人一定要选择用文字表达自我?这个“我”到底想告诉这个世界什么呢?我们清楚,快乐可以是一个人表达的理由,那么,痛苦、愤怒它一样也是。生之为人,我们都不是来自于外星球,一个人的生活、情感都与整个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除了少数人拥有极为罕见、独特的人生经历之外,我们大部分人都过着同质化的生活,生活轨进基本没有太多的出入。也就是说,表达我,就是表达这个世界,表达我的发现,我的不同,就是表达这个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有了这样一个认识,我们就会清楚散文它一样承载着表达当下现实社会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表达中国人在当下历史进程中的复杂经验,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到散文的容量是巨大的,这一点跟小说是相同的,它可以有宏大的叙事,它可以有惊涛骇浪,它可以有关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书写,它有时间、空间的架构以及以情感得以推动的强大艺术感染力。它几乎是一个巨大的容器,承载人的方方面面,立体,富有层次,它不再是一种单一的,平面的,脸谱化的书写。在过去,也许很多人认为,当我在大街上见到一个性感美女而引起的生理反应,继而表现出失礼举动,这种细节是不可以出现在散文中的,在漫长的散文写作史中,我们看到太多的作品在选择性地表达作者自己的崇高,过滤那些真实的难以启齿的人性卑劣的部分,我们看到他们在散文中撒谎,遮蔽,矫饰。
    生活更多的时候是充满悲伤。我们遭遇的现实,我们自己面对灵魂的异化,面对当下中国复杂的现实经验,如果选择书写,我们如何能够去绕开那些硌着我们的肉身和灵魂的巨大痛楚?我们如何能够做到在文字中强颜欢笑,抒情?我们如何能屏蔽来自现实的场对我们精神的挤压与损害?我们如何穿越个人的精神地狱继而抵达澄明,如何在绝望中依旧相信爱,所有这些,都将是散文书写的大的母题,它映照宏阔的外部现实世界,指引人的内心抵达精神的高度。也许这样的写作进入的方式可能不雅,文字表达充满冒犯和入侵感,这样的书写可能披头散发,衣冠不整,面相狰狞,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表达,它直抵人的灵魂深处,反映真实的现实世界。这样的散文在告诉我们,一个人如何成为了人,这个人是全世界都能读懂的人。
    有人说,散文的写作是个人的自传。不对,散文中的“我”应该是一个泛“我”,它书写的“我”可以是他者的经验,以我的视角来推进。在我看来,散文有浩瀚的容量,它可以波澜壮阔,也可以细水深流。对散文容量的拓展。是一个散文作家探索散文写作难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散文的真实与虚构 散文的真跟现实的真是一回事吗?散文书写的内容必须是发生过的真实事件吗?在很多的散文论坛中,大家都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实际上最终也没有什么定论。但我始终认为,对散文的真实性最有发言权的不是散文作家,而是读者。 对于散文写作而言,我向来不认为真与不真会是一个问题。一句话,我写散文从未考虑一个”真”的问题。可是,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把真,当成散文的一个难度,一个高度,当成好散文最重要的品质,甚至是散文好坏的重要标准。我就疑惑了,难道抄袭现实,复述发生的一个事件有那么难吗?难道太多粉饰太平、谄媚权贵的文章是出于写作者的真心吗?真可以是好的,但是真,一样也可以是坏的。 我觉得真是散文最起码的标准。这个真,有两方面的意思,一个是书写内容的真实,另一个是创作态度的真诚。什么是真呢?当我们面对现实世界,我们发现,这个真本身是复杂的,是浑浊的,它并非清澈如水,分分明明。因为它关乎着人的认知问题,面对白骨精变成的少女,孙悟空坚持说它是妖怪,而唐僧则坚信眼前的是一位少女。最后观音菩萨给出了她的观点,她说,悟空看到的是真相,而唐僧看到的是人的心相。那么,这里面就很精准地阐述了不同的人,对真的认知也不同。那么,我们如何在散文写作中表现这个真呢?我觉得这取决于你想要的是真相还是心相。至于真诚,我认为写作的技巧可以左右写作的真诚,写作很大程度上类似于演员的表演,如果你只能本色出演,那么你的写作注定窄化。在我看来,高技法的表演也是真诚创作态度的一部分。 我们对虚构的理解,大多认为是编造,是无中生有。实际上,如果作品的内在逻辑、审美、情感都符合我们基于对常识的判断,那么,即使它是虚构的,也不会有人质疑它的真。这样说来,真并不仅存于现实的真,对于写作者来说,真有可能存在于某种合情合理的虚构之中。没有虚构,一切写作都将失去想象的魅力,没有虚构,文字只是现实的尸体,没有虚构,任何写作将难以为继。当我们用”我认为”、”我想”之类的句式时,这里面已经在包含着篡改。 有人赞美我的散文,说,你的散文贵在一个“真”字。实际上,我对这种评价是有点生气的。居然还有人把作品的内容跟我个人的经历对号入座。在从未考虑真与不真的写作中,我专注于题材如何剪辑才更有表现力,如何通过叙事表现个人的文字性格,如何做到内心的情感无蔽地呈现,如何做到用精准的汉字实现表达上的效果,当然,结构、层次的关系,所写的几个对象之间内在的联系,气息,起伏,个人的气味,都是我在写散文时专注的,居然一个“真”字就想概括完,还“贵在”。 散文的真,不在写作者那里,相反,它在读者那里。只有读者才能认定作品的真与不真。也许,我很真诚地写出了让你觉得矫情做作的文章,也许我虚构了你认为很真的文章。画鬼,我们画出的也会是一个人的样子,变形的人的样子。再怎么胡编乱造,它还是会来源现实,有一种真,叫做,你觉得它真。 散文的难度 散文是一种内耗性极强的文本,它需要作家的情感投入,经验的储备,以及文化修养的底蕴都要有一种持久的续航能力。它要求作家呕心沥血,肝脑涂地,在中国,只写散文的人非常少,如果不在文本的边界上面寻找突破,如果不更新语言库,如果对文本的结构理解停留在旧式的模版中,不去在小说,戏剧,电影以及纪录片这类文本中寻求表达的新式语言,那么散文的写作是难以为继的。在我看来,散文的最大难度是在重新自我界定散文的边界。如果获得了全新的文本阐释,我认为,散文就会洞开一扇门。 表达我,除了表达视觉上、体验上的外部世界,除了表达我看,更重要的是要表达我是什么。让人看你眼申的世界是容易的,但是把自己剖开给人看是困难的。在散文写作中,表现异质的自我,在日常中有精微的发现是难的。 我认为周晓枫对中国散文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提高了散文写作的难度。她的难度主要是表现在汉语的修辞上。她的语言有命名般的预言性,像是某种巫术和魔法,或者是炼金术,它唤起是事物本身的灵性,在她那繁复、葳蕤而又充满神秘感的书写中,我们领略到汉语的精妙与深不可测的内在共谋特性。当她的散文成为一种标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制造了散文写作中语言的难度。我认为,语言的难度实际上也是对发现的准确对应,归根结底,只有准确的语言才是最有难度的。 文本、散文的边界,语言,容量,这些因素都是散文写作难度的重要节点。当然,散文写作会需要到写作者的勇气与真诚。这也是很难的品质。我认为,防止灵魂的干枯,才是一个散文作家最难逾越的地狱。 (原载《文艺报》2016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