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外国文学 > 外国文学-各国文学

解忧处方笺(精)

  • 定价: ¥44
  • ISBN:9787559419736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江苏文艺
  • 页数:242页
  • 作者:(法)阿兰|译者:冯...
  • 立即节省:
  • 2019-05-01 第1版
  • 2019-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你为什么要读阿兰?他是“现代的苏格拉底”,一段与忧愁促膝恳谈的解忧故事,一帖给寂寞都市人的幸福没药,阿兰说——“就像草莓有草莓的味道,生命的味道,本就该是幸福啊!”解忧处方笺。与过去和解,把现在治愈,为未来充值。

内容提要

  

    《解忧处方笺》是法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随笔家阿兰重要的治愈随笔。《解忧处方笺》九十三篇随笔,从不同角度讲述幸福与忧愁间奏的人生,教导人们怎样用清明的理智控制情绪冲动、杂乱的感觉活动和有害无益的想象力作用。

目录

前言
一  亚历山大的坐骑
二  恼怒
三  忧伤的玛丽
四  神经衰弱
五  忧郁
六  论情绪
七  神谕的终结
八  论想象
九  病态的思想
十  没病找病
十一  医学
十二  微笑
十三  事故
十四  海难
十五  论死亡
十六  姿态
十七  体操
十八  祈祷
十九  打哈欠的艺术
二十  坏脾气
二十一  性格
二十二  宿命
二十三  操心的灵魂
二十四  未来
二十五  算命
二十六  赫拉克勒斯
二十七  榆树
二十八  抱负
二十九  论命运
三十  遗忘的力量
三十一  在草地上
三十二  与人相处
三十三  家庭生活
三十四  关心
三十五  家庭的安宁
三十六  爱
三十七  男人和女人
三十八  无聊
三十九  快速列车
四十  赌博
四十一  希望
四十二  行动
四十三  行动派
四十四  第欧根尼
四十五  自私者
四十六  国王的生活
四十七  亚里士多德
四十八  快乐的农夫
四十九  劳作
五十  事业
五十一  眺望远方
五十二  旅行
五十三  活在当下
五十四  牢骚
五十五  哀史
五十六  情绪的说服力
五十七  论绝望
五十八  怜悯
五十九  别人的痛苦
六十  安慰
六十一  祭拜亡灵
六十二  头脑简单的西蒙
六十三  在雨中
六十四  情绪与战争
六十五  爱比克泰德
六十六  斯多葛学派
六十七  认识你自己
六十八  乐观主义
六十九  打开心结
七十  放慢脚步
七十一  善意
七十二  咒骂
七十三  修养
七十四  一种新型疗法
七十五  精神卫生
七十六  母乳礼赞
七十七  友谊
七十八  优柔寡断
七十九  仪式
八十  新年快乐
八十一  美好的祝愿
八十二  礼貌(一)
八十三  礼貌(二)
八十四  给予快乐
八十五  作为医生的柏拉图
八十六  健康的秘诀
八十七  幸福是什么
八十八  诗人
八十九  幸福是美德
九十  幸福即慷慨
九十一  幸福之道
九十二  幸福是一种义务
九十三  誓言的力量

前言

  

    1951年,埃米尔·查尔特走完了他人生的八十三个春秋,离开了人间。埃米尔·查尔特是法国当代最出色的哲学家之一,他先后在法国的洛里昂、鲁昂、巴黎等地教授过哲学。在有生之年里埃米尔·查尔特曾以“阿兰”为笔名写了许多书以及数千篇文章。他思想深邃,文笔犀利,深受几代法国人的喜欢与爱戴。查尔特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那些有幸聆听过他讲课的人,都从他那里获益匪浅,而他们当中有一批人后来成为了法国各个领域的佼佼者,如:传记作家、小说家安德烈·莫洛亚,哲学家、神秘主义思想大师西蒙娜·薇依,著名外交家、记者、作家莫里斯·舒曼,等等。查尔特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法国人,堪称法国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导师之一。身为一名教师的查尔特,所讲授的内容自然不限于书本,事实上这是所有伟大教师的共同特征。查尔特告诉他的学生,要勇于追求真理,心抱信仰,胸怀希望,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查尔特精力充沛,待人真诚,为人慷慨,在他的学生中间享有崇高的威望,学生们都称他为“真正的男人”。
    对于我们这些外国的读者来说,我们更熟悉的不是一个叫作“查尔特”的教师,而是一个叫作“阿兰”的作家。当然,作为哲学教师的查尔特和作为作家的阿兰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哲学和文学不仅不矛盾,反而相互兼容,相互需要。阿兰有意让哲学融入文学,让文学融入哲学,他不仅做到了这一点,而且做得非常出色。法国十六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作家蒙田曾说:  “再也没有比哲学更轻松、更好玩、更怡人、更能给人快乐的了。”在对待哲学的态度上,阿兰是蒙田的追随者。阿兰要做的,就是要拨开蒙在世人心绪之上的迷雾,把他们从毫无必要的恐惧之中解除出来。为此他坚决反对教条主义的那套做法,向诺曼农民——他的那些诺曼祖先们——学习,积极从常识和生活的实际出发,教会人们舒展身体和心灵,学会为自己松绑。
    阿兰出生于1868年,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兽医。阿兰从小天资聪慧,在医学、科学、音乐以及其他诸多领域都展现出过人的天赋和才能。然而后来,他并没有在这些领域研究下去,而是选择了学习哲学和文学。他就读的学校是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这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著名高等学府,罗曼·罗兰、萨特都曾在此深造。1892年,阿兰顺利毕业、拿到学位,并很快开始了他的执教生涯。他先是在莫尔比昂省的蓬蒂维执教,后来又来到洛里昂(摩尔比昂省的首府)。1894年,法国历史上爆发了著名的“德雷福斯事件”①,犹太籍的上尉军官德雷福斯被诬陷犯有叛国罪,被革职并处终身流放。当时,对政治抱有浓厚兴趣的阿兰对法国政府的这一做法感到非常『贲怒,他立即写了几篇文章,投给激进派报纸《洛里昂先锋报》,为德雷福斯辩护,揭露政府的虚伪与欺骗行为。随后的十年时间里,阿兰继续从事他的教学工作,并间或参与一些政治或新闻报道活动。在此期间,他还发表了许多哲学方面的论文,并写了一部论述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专著。
    从1900年至1902年这三年间,阿兰在法国西北部的一个城市鲁昂从事教学工作。一年后,他移居到巴黎。不过,在朋友的劝说下,他继续为鲁昂当地的一家报纸供稿写文章。也就是在这一年,《鲁昂先锋报》为阿兰开辟了专栏,阿兰每周在这个专栏上发表一篇长文。
    每个作家,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创作节奏和风格前,总要经过反复试验、不断摸索,阿兰也不例外。阿兰对生活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直觉,看问题时他喜欢单刀直入,擅长于写一些短促有力的短文和警句,而不太习惯写那种长篇大论。阿兰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谈及这一点时说道:  “那些文章可把我害苦了,整个星期都被破坏了。”尽管如此,他还是继续在《鲁昂先锋报》上撰写专栏,这样的专栏文章写了大概三年。三年后,也就是1906年,阿兰终于决定放弃每周写一篇长文的做法,而改写一些较短的文章,每天一篇。按照阿兰自己的说法,写这些短文的好处是:“一旦发现写得不好,就可以立即修改”。
    1906年2月5日,阿兰终止了长文的写作,而十一天后,他的那些篇幅更为短小的文章开始出现在他为之写过长文的那家报纸上。新开辟的专栏名日“诺曼德一日谈”,每日刊文一篇,作者署名为“阿兰”。埃米尔·查尔特为自己起名“阿兰”,其灵感来自十五世纪诺曼诗人阿兰·查尔特。从1906年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阿兰每天晚上坚持写作两页,这些随笔小品融入了他的哲学思想,具有深邃的内涵,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其实,他的那些新闻报道里也揉进了他对哲学的思考。截止到1914年,这样的短文他一共创作发表了三千零七十八篇,他把这些文章称作“散论”。一战结束以后,他又陆续为几家报刊写了大概两千篇这类文章,不过并不是像以前那样每天写一篇。除了这类散论以外,阿兰同时还在写作专著。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每年都有阿兰的一部或多部作品出版,这些作品涵盖了哲学、政治、美学、文学等诸多领域。自此,阿兰作为一名作家声名远扬,逐渐为世人所知。
    阿兰的这些散论,有一些是他在战场上写就的。一战爆发后,阿兰志愿参军入伍,在炮兵部队服役了两年半。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阿兰接受部队的委托,写了大量的新闻体文章,这些文章有的随同战火一起消失了,有的则好不容易保留下来。保留下来的这部分文章后来汇集成册被出版了。阿兰一生共创作了近五千篇散论性的文章,后来,这些文章按照不同的主题被分成几类,汇编成册,分别出版。1928年,其中的一个集子出版,这个集子里共包括九十三篇散论性的文章,它们基本上都与“幸福”这个主题有关。这个集子的法文名为Propos sur le bonIleur,直译过来就是“幸福散论”。
    阿兰所用的“Propos”这个词,实际上并不好翻译。对蒙田我们都不陌生了,世人经常将阿兰跟蒙田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我们知道,蒙田用“essai”这个词来指称他写的那些论述性的文章。“essai”在法语中是“尝试”或“实验”的意思,蒙田的那些散文性文章一般被叫作尝试集或随笔。得益于蒙田的使用,以后人们就用“essai”这个词特指类似于蒙田随笔那种风格、那种样式的文学作品。无独有偶,阿兰用“Propos”来指称他为报刊所写的那些篇幅短小的文章。“Propos”原本在法语中有多个意思,但是自从阿兰使用过这个词语之后,它就主要用来指称类似于阿兰散论那样的文学作品了。也就是说,阿兰也像蒙田那样创造了一种特定的文学类型,这在整个文学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从“Propos”一词的本义来说,它指的是“口语”或者“交谈用语”,常常用在非正式的社交场合。与此同时,它还有“提出建议”的意思。而阿兰的那些短文,就是向读者提出并留待读者去检验的有关人生的一系列建议,阅读它们就像是聆听一位有着丰富阅历和丰富智慧的老者谈天,它们听起来是那么亲切自然,同时又能给予人启迪。这些文章长的不过两千字,短的不过一千字,短小精悍,一气呵成,散播着无数的名言警句,充满了深刻的人生智慧。
    在写作这些文章时,阿兰为自己立下一个原则,那就是:一篇文章一旦写作完,就决不再去修改它,更不会将其推倒重写。多年以后,当他回想起当年的创作情景时,阿兰这样写道:  “每个晚上,我都会坐在书桌前,面前摆上两张白纸。我知道当第二页纸用完的时候,我就必须结束我的一篇文章的写作。如果我写得顺利,写得令自己满意,我就会手舞足蹈,兴奋欢喜。”阿兰非常清楚,因为这些文章第二天就要在报刊上发表出来,所以他没有修改或推倒重写的机会,由于时间有限,也不允许他去精雕细琢,细细打磨。为此,他每分每秒每处每地都要做出精心选择,将那些与主题无关的想法、素材通通抛弃,只保留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和观点。与此同时,由于篇幅所限,他必须懂得惜墨如金,使自己的语言尽量简洁,但凡能用一句话说清楚的事情决不用两句话。于是,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既有力量,又带着诗性”。
    为了更好地阐明自己的观点,阿兰引入了“体操”这个概念。按照他的说法,  “我们的身体一旦习惯了做某个动作、某件事情,我们的肌肉一旦通过体操的锻炼而变得柔顺、灵活,我们就可以做到随心所愿。”正是基于这一点阿兰才指出,合适的姿势、礼貌的言行、各种社交礼仪和宗教仪式都能帮助我们控制情绪,获得幸福。总之,快乐的心情需要我们自己去营造,幸福的生活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在这个无所谓险恶也无所谓友好的世界里,如果我们不付出切实的努力,我们的生存就会变得艰难,我们注定会遭遇各种不幸。
    柏拉图曾经在《理想国》的末尾讲过一个有关埃尔的神话故事,阿兰非常喜欢这个故事,他在这本散论集里曾两次引用了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在一次战役中,埃尔负了伤,冥王哈迪斯误以为他已死,便将他送入冥界。不久,哈迪斯发现埃尔还活着,便将他送回人间。重返人间的埃尔向人们讲述了他在地狱的经历。据他讲,灵魂们被带到一片宽阔的草地上,草地上放着许多口袋,每个口袋里装着不同的命运,等着被选择。灵魂们对自己的前世记忆犹新,对曾经的遗憾依然耿耿于怀。于是现在,当新的选择机会摆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自己最想要的,从此也便有了新的命运。最后,大家来到“遗忘之河”,饮了“遗忘之水”,将前世以及地狱里的经历全部忘掉,重新回到人间,按照刚刚做过的选择重新生活。通过这个故事,阿兰想告诉我们,无论我们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其实都是我们选择的结果。阿兰告诫世人,要杜绝两种疯狂的倾向:一种倾向认为,我们可以为所欲为,什么都可以做;另一种倾向认为,我们在不幸面前无能为力,只能坐以待毙。在阿兰看来,这两种倾向都是对我们有害的,需要竭力避免。阿兰的作品充盈着对人类精神的信任,阅读他的作品能帮助我们驱除心中的恐惧,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晚年的阿兰因为患有严重的关节炎而瘫痪在床,当他回顾自己这漫长的一生时,当他想到自己曾经创作出那么多的作品时,他用他那一贯的自信平静地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有一种歌唱能驱除恐惧,为整个世界带来信心。
    这句话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罗伯特.D·科特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