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归途拾光

  • 定价: ¥61
  • ISBN:9787521206128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作家
  • 页数:258页
  • 作者:尹武平
  • 立即节省:
  • 2019-07-01 第1版
  • 2019-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中有很真诚较祥细的自述,不赘言。这部散文集中突出了军队真是一所大学校,从士兵到将军,作者的军中成长史,决定了他的散文风格必然是现在这样的。
    这部散文集,既能正视曾经走过的艰苦曲折之路,又能体味往事的酸甜苦辣之味,洞悉人生,澄怀观道。或为物喜,或以己悲,终究能泰然处之。

内容提要

  

    《归途拾光》是作家尹武平的散文新作集,收录尹武平在《美文》《人民日报》等发表的散文40余篇。他的这些散文关涉生死、疾病、饥饿、日常关怀,每一个片断都有感人之处,都是我们常人可能经历的一些事情和现场。

媒体推荐

    这部名为《归途拾光》的散文集,既能正视曾经走过的艰苦曲折之路,又能体味往事的酸甜苦辣之味,洞悉人生,澄不观道。
    ——陈晓明
    他的几篇回忆小时候生活的散文,文学特别优美,描写细腻,堪称美文。
    ——梁晓声

作者简介

    尹武平,1954年10月生于陕西省富平县,共和国少将,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曾任189团战士、副班长、班长、排长、团作训股参谋、连长、副营长,163团营长、军作训处参谋,184团参谋长、团长、兰州军区特种大队大队长,61师副师长、师长,青海肖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
    《写给岳母》一文荣获“2015年中国散文排行榜”第十三名(全国共有三十名作家上榜)
    散文集《人生记忆》荣获2016年度中国散文年会“精锐奖”
    《父子》一文荣获2017年度中国散文年会“年度十佳散文奖”
    《白蒸馍》一文荣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
    《找一个安放灵魂的地方》一文荣获“2017年度《延河》杂志最受读者欢迎奖”
    其撰写的七十余篇散文、随笔先后在《读者》《延河》《美文》《海外文摘》《散丈选刊》《西北军事文学》《光明日报》《解放军报》《陕西日报》《深圳特区报》《西安日报》《深圳晚报》等十余家报刊登载
    散文集《人生记忆》现已被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央党校图书馆等全国重点图书馆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鲁迅文学院等重点院校图书馆(共计六十余家)收藏。

目录

序言
情真意切方能力透纸背|陈晓明
魂似琥情如诗|梁晓声
归途拾光
  记得那年桃花开
  向生命致敬
  知了情
  水流自净
  触摸理想
  写给岳母
  乙未之痛
  父子
  最美还是自家景
  一次终生受益的谋面
  走近贾平凹
  硝烟
  点拨
  雪儿
  怀念密友
  呼唤童真
  白蒸馍
  人的灵魂最纯洁的地方
  秋月
  秋雨
  幻想
  一碗方便面
  军长临战易参谋
  勇于争第一
  谁说清明尽忧伤
  锵哥印象
  闲聊邓文迪
  祥云飘过
  洞朗你挺住
  洞朗啊,我想悄悄告诉你
  行文自悦
  还我真善美,还我真英雄
  荐读需要一个理由
  品味好话
  一封告别信
  恐
  聪明误
  给理想插上翅膀
  野营
  掌声背后的冷落
  良心门前站道岗
  牵一缕清风排利剑
  执着追梦梦成真
  黑缘情
  云梯
  院长请客我掏钱
  荣誉
  找一个安放灵魂的地方
众人评说
  修辞立其诚|王蒙
  给尹武平将军信|贾平凹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忠实点评|陈忠实
  如石亦如诗|梁晓声
  读尹文记|周涛
  尹武平散文蕴含的精神财富|王宗仁
  饱含真情写人生|刘庆邦
  在大语境中捕捉内心的闪电|阎安
  回顾生命的来处|穆涛
  以“真”铸雄文|温亚军
  一个军人笔下的铁血与柔情|肖云俩
  文武双全尹武平|周明
  扎根军营挥笔作枪|王巨才
  我和尹武平的“源”与“敬”|齐雅丽
  岁月的留影|邱华栋
  贺信|吉狄马加

前言

  

    情真意切方能力透纸背
    ——读尹武平的散文笔《归适拎光》
    尹武平先生是一位军人,却热爱写作,尤擅长散文。他从普通士兵做起,从排长到身担重任的指挥官。可想而知,他在疆场上纵横驰骋,他手握钢枪却又能拿起如椽大笔,书写战士情怀,人间万象。近来得友人推荐,读到尹武平将军的散文集《归途拾光》,让我感念不已,止不住感情涌动。他的文字朴实坦诚,真挚自然,正因为情真意切,方能力透纸背。这本散文集,正如书名所言——归途拾光,其意大约是指解甲归田之时,回顾自己的漫漫人生路的所思所想,充满家国情怀,浸透人生感悟。清俊明朗的文字,点点滴滴,或怀旧,或念新,都有真情实感,不乏真知灼见。读这些文字,能体味到一位老战士在讲述人生的不几岁月,领略生活的百般滋味。
    尹武平的散文最显著的特点在于感情真挚,其中最令我感动之处,是他的散文里写到的那么多的亲情。那篇《写给岳母》的文章字字凝泪,回肠荡气,讲的都是日常生活的里里外外,写的是岳母的无私奉献。虽然岳母不识字,但她却明大理,为了儿女把国家的工作做好,她宁可自己承受生活的艰辛。这里既写出母爱的伟大,也写出中国普通妇女的精神人格人说家和万事兴,也有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庭琐事,烦恼人生,但在尹武平的笔下,这里的家庭却透露出人间的至亲至爱。尹武平写《父子》,他的笔法简朴直接,就是写出生命历程中父子亲情的那些铭心刻骨的时刻。他选择的生命瞬间不外乎关涉生死、疾病、饥饿、日常关怀,每一个片断都有感人之处,都是我们常人可能经历的一些事情和现场。作者把自己的经历细致地讲述出来,把自己的心情感受真切地写出来。父亲并没有做出什么丰功伟绩,但却是儿子的父亲,道理不言自明。天下的儿子并非都孝顺,天下的父亲也并非郜可亲可敬,作者写出的是最为自然平实的父子关系和感情,唯其如此,它感人的力量才最为真实而能引起普遍的共鸣。文章并无渲染描摹,只是平实地记事,便写出了父亲这一形象。父亲被诊断为癌症后,一向不善言辞的父亲硬邦邦地给他撂下一句话:“我死了你们都不要劳神,用席一卷埋了就行了。”作者听后一怔,赶忙解释:“您不要多想,病没那么严重,再说,该准备的我们都准备了。”当即托人赶紧把棺材寿衣等拉回了家请父亲过目,他老人家看后立马有了精神,这么坦诚倒是写出了父亲对生死的态度,也刻画出生死都要体体面面的父亲形象。父亲临终前有短暂的清醒,突然询问二十多年前战死沙场的小儿子在哪儿,作者硬着头皮回答:“东平早就牺牲了,您就安心睡吧!”父亲没吭声,只见两行浑浊的泪水从他眼角流淌下来。作者自然道来,父子生离死别,这就是亲情的本质。作者写出人生最本质的那些时刻,那些最硬的事实,寥寥几笔刻画的细节铭心刻骨,流露出来的意味和情感惊心动魄。
    尹武平的散文细腻生动,趣味盎然,最能打动人处,在于他写出浓郁的生活味道。他把自己日常生活的经历和那种真实的心理体验和盘托出,不只是托出他自己的全部心情,也因此能托出生活的完整性和原生性,让我们看到并不需要过度加工的生活原生的情状。那篇《白蒸馍》写得趣味横生,令人击节叫好。这里有幼时对蒸馍的渴望,贫困饥饿中对填饱肚子的向往;有当兵经受磨炼岁月的吃馍经历,蒸馍与成长以及战士豪情的关系;尤其是那一段写到国外学习想念家乡的馍,那种土气和怀乡的情感都凝聚在馍上。文章是在状物写情,叙事写心,故而能把蒸馍吃馍写得如此有趣,又写出人生每一阶段的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看上去是写蒸馍,实则写出自己的不同时期内心的各种感受。尹武平的散文擅长从细微之处见真知,生活中的琐事、杂事,他都能细细品味,有所感悟,并且诉诸笔端,在细微之处显示出独特的人生见解。在《点拨》一文中,他由清油灯点拔时候的手轻手重而产生的明暗变化,得出结论,人生出彩,很像清油灯发亮光,需要有人适时适度的点拔。在《聪明误》一文中,尹武平全篇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仿佛和某位小辈对话一般,对老鼠的可恶行径进行痛斥,也得出结论,做人做事不能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些都写得自然纯朴,毫不做作。生活中总有一些小事触动了作者的情思,由此生发出人生的感悟。在《知了情》中,作者不忍知了历经艰难的生存之路,想伸以援手,却最终明白,它正因蛰伏阴间十年光景实属不易,才倍加珍惜这区区几十天的生命光景,活一天就要活出精彩,唱一声就要唱得悠扬。
    ……
    像许许多多50后中国人一样,武平同志自然也是挨过饿的,母亲一手牵着他,一手端着碗,在村口与乡亲们望眼欲穿地期待着送救济粮的人出现——而所等到的,只不过是每人每天三两的救济粮.在完全没有副食的年代,每天三两口粮,只能说是勉强维持生命的定量。而父亲,将家园附近几棵老榆树的皮都剥光了,捣碎,煮成浆,赖以充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社员,那也是要出工干活的。而小小年纪的他,不理解大人们的无奈,每每饿得躺在地上打滚,哭喊看要吃馍……
    入伍后的他,明明各方面表现优秀,明明入党愿望十分强烈,其愿望却一再受到冷淡对待。为什么呢?只因为有人发现,黑板上几个随意而写的零乱的字,组成了一条“反动标语”——不是一个人的字体,是两个人的字体;但其中一人是他。于是,他在浑然不知的情况下成为被监视对象,笔迹也被暗中进行了郑重其事的对比……
    近年,我们的某些同胞,因为对现实有意见,有不满,往往便将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说得这也不好那也不对,一无是处,一团糟;自己明明是过来人,却将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美化得理想国似的。仿佛,中国之改革开放,简直是从理想国一下子跌入了没有希望的阶段。
    这是不客观不实事求是的。
    中国的现实问题当然不少,但改革开放的成就是巨大的,这一点绝不应被抹煞。同样,从前之中国,腐败绝不像后来这么严重,但也并不是什么理想国,普遍的贫穷和“极左”现象,往往也使许多中国人苦不堪言。
    故,可以这样说,新录加入的几篇散文,对于今日之青年,具有史实性地、客观地、把握发展主流地看待自己国家的参考书的意义
    一位可敬的退休将军的回忆可信度更有说服力。
    最后要谈的印象是——我觉武平同志,肯定是爱读书的人。
    何以见得?
    在他的一篇散文中,有这样一小段回忆一一当他由排长而升为连长离开所在老单位时,只带三样东西:行李、日用品、一箱子书
    而他的几篇回忆小时候生活的散文,文字特别优美,描写细腻,堪称美文——证明他肯定也曾是文学青年,被好的文学影响过
    他当连长时,文书偷偷与县里的姑娘谈上了对象。当年的军纪,这是绝对禁止的。一经查证坐实,文书会被开除军籍,遣送回老家的
    但他没有那么做——与指导员统一思想,决定将事捂下,不向上级汇报。对文书进行了严肃批评后,又主动走访那姑娘的父母,暗中促成了一桩婚姻
    这种敢为下属担当的极人性化的做法,不见得肯定与好书籍好文学的影响有关,也可能是善良之天性使然、但有一种关于人的真相是——一个人的善良,父母所遗传的先天的善良基因固然重要,好书籍好文学所给予的后天影响同样重要
    向优秀的中国现役军人和曾经的优秀军人由衷致敬!
    祝一切好人之人生终得幸福!
    祝武平同志此书受到军内军外更多的读者喜欢!
    梁晓声  2018年12月10日于北京